甘肃渭源马家窑文化遗存调查研究

2023-07-13 12:36张君艳
东方收藏 2023年5期
关键词:渭源县马家窑

张君艳

摘要:文章参考近些年学术界对马家窑文化的研究成果,结合渭源县马家窑文化的相关考古资料,对该地区的马家窑文化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从马家窑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方面,阐述渭源县马家窑文化的形成,以及同时期周边地区的马家窑文化概况。

关键词:渭源县;马家窑;文化遗址

当下考古学界对于马家窑文化渊源问题的探讨,大体上可分为“彩陶文化西来说”“中原仰韶文化西去说”和“土著说”三种观点。其中,“彩陶文化西来说”的代表人物是最早发现马家窑文化并将其定名为“甘肃仰韶文化”的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以及前苏联考古学家瓦西里耶夫。从文化分布的角度来看,陇山两侧、渭河上游是马家窑文化的起源地;从学术史角度看,马家窑文化的发现是以“仰韶文化西来说”为背景的。1923年,安特生为了验证“仰韶文化彩陶西来”的假说,在甘青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考古调查。后来,安特生将包括临洮马家窑遗址在内的调查、发掘成果整理发表。

从马家窑类型上来看,其以陇西至青海东北部的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东北至宁夏南部,西北至酒泉东南部,西南至青海同德宗日,南达白龙江上游甚至四川西北部,分为以下五个类型: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掌坪和边家林等遗址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

一、渭源马家窑分布挖掘概况

(一)寺坪遗址

寺坪遗址位于渭源县路园镇,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坪遗址地表为黄土地与村落,南至后大路,北边是台地边沿,东至俊家沟,西至老沟,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遗址面积约50平方米,文化层厚0.3—2米,断面暴露灰层、灰坑。地表暴露有大量的泥质素面、绳纹、篮纹红陶片和彩陶片,并有石斧出土。东部俊家沟有冲沟,考古人员采集到马家窑类型泥质和夹砂红陶片,有彩陶双耳罐、钵、盆、尖底瓶等,另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遗址保存较好,对于研究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二)王家咀遗址

王家咀遗址为甘肃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南至堡子元根,北至陇会公路,南北宽500米,东至王家咀村庄,西至鸦儿沟,东西长800米,面积约40万平方米。地表为耕地。在靠近王家咀村庄的地梗断面暴露有多处灰层、灰坑,并发现多处齐家文化自灰居住面,且有二层叠压现象,自灰面厚0.3—0.4厘米。内涵分属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文化层厚0.3—0.7米,断面暴露有灰坑及多处白灰居住面。

此处采集到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泥质橙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黑彩竖条纹、带纹、同心圆纹、弧线纹等,可辨器型有彩陶盆、尖底瓶、钵等。另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型有鬲、大口单耳罐、单耳杯等。地表陶器残片丰富,主要有彩陶片(黑彩叶纹、弧线纹、网纹)、尖底瓶残片、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红陶等,且有石斧出土,遗址保存较好,对于研究马家窑、齐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价值。此为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1993年被公布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水家窑遗址

水家窑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渭源县上湾镇水家窑村南5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与齐家文化。水家窑遗址南至甘川公路,北至祁家立山根,南北长500米;东临祁家沟,西至水家窑村庄旁上山道路。东西宽40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在立崖及地绠断面发现多处文化层,距地表1.5—2米,厚0.3米,内含草木灰、兽骨及碎陶片,并有红烧土痕迹。地表多见泥质红陶片及彩陶片,其中半山类型彩陶片比较丰富。曾出土有四圆圈漩涡纹彩陶罐一个、泥质素面红陶罐一个、石斧及石刀等。

采集有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泥质橙黄陶片,彩陶纹器表素面或饰有黑彩或黑、红彩的网格纹、锯齿纹、四大圆圈纹,可辨器型有双耳罐、盆、钵等;齐家文化夹砂和泥质红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型有鬲、豆、高领罐、单大耳罐等。另采集有磨制石斧、石刀。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半山类型的特征和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红彩的网格纹、锯齿纹、四大圆圈纹,可辨器型有双耳罐、盆、钵等(图1)。水家窑文化命名地,是黄河上游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首次发现。

(四)上坪遗址

上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等级为二等。其位于渭源县路园镇双轮磨村西南800米,地处渭河南岸的一级台地上,地表为黄土耕地和村庄,地势平坦。南至后大路,北至台地边沿,东至老沟,西至李家庄社。东西长95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约28.5万平方米。北部台地边沿暴露文化层,距地表1—2.5米,厚度约0.3—0.5米,内含草木灰及碎陶片。其为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遗址。

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泥质橙红陶和夹砂橙红陶、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彩陶纹器表素面或饰有黑彩竖条纹、同心圆纹、弦纹等,可辨器型有彩陶罐(图2)、盆、尖底瓶等。另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可辨器型有高领罐、深腹罐、单耳罐。上坪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之间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五)魁星阁东遗址

属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位于清源镇,遗址北临渭河,南至梁家坪村。遗址所在的台地边沿地带,常被雨水冲刷,灰层暴露在外,厚度在1米左右。现因土地平整,遗址有四分之一面积遭到破坏。曾在台地北沿地带挖出过大量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罐、彩陶盆、盘及仰韶文化尖底瓶残片,也见有石斧、石刀,遗物甚是丰富。

(六)小沟坪遗址

小沟坪遗址位于渭源县路园镇锹甲铺村陈家磨社,为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遗址。小沟坪遗址南为尹家庄二坪,北临陇会公路,南北长250米,东临大沟,西至小沟坪台地边沿,东西宽750米,面积约18.75萬平方米。遗址文物丰富,有石器和大量的彩陶片及夹砂红陶片,曾出土有马家窑文化弦纹彩陶瓶一个(图3)。

二、遗存早晚关系

综上所述,寺坪遗址位于渭源县路园镇,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王家咀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水家窑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遗址;上坪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遗址;魁星阁东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

在渭源寺坪遗址中,发现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共存,后者压在前者之上。又有两个齐家文化的灰坑,打破了仰韶文化的灰层堆积。在渭源县寺坪村发现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的地层堆积关系,再一次说明齐家文化的确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在寺坪遗址中也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压在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图4)。

四、自然环境对马家窑文化的重要性

按照一般规律,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在生产力越低的历史时期,影响就相对越大。山川地貌的复杂性与彩陶纹饰的多样性之间也有巨大的关联。对此,有人曾说:“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需要经历过的客观环境之一,这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目前,马家窑遗址尚未做过孢粉分析,为此,我们只能从同一时期周边地区寻找气候变化的信息。马家窑先人生活的陇西黄土高原地区,在全新世大暖期气候适宜,远古先民在黄河边居住,因此出现了漩涡纹、水波纹和同心圆纹,造型流畅,美观大气,马家窑文化因此发展壮大,彩陶文化发达、生存环境优越,使其陶器纹饰丰富多样、绚丽多彩。

五、渭源县附近地区的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两省,在临洮马家窑瓦家坪遗址中,发现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三者依次叠压的地层关系。渭源寺坪基本上仍是仰韶文化,但含有甘肃仰韶文化的混杂成分。渭源县沈家坪和魁星阁发现了两处遗址,与兰州雁儿湾遗址属于一个系统,为单纯的甘肃仰韶文化。

渭河上游基本上是以仰韶文化为主体。在这些遗址中,一部分为单种的仰韶文化,如天水樊家城、甘谷渭水峪、武山雷家沟口下、陇西暖泉山等遗址。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数据和已公布的资料,可以看出甘青宁川区域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分布大致为:核心区域线以秦安县为起点,顺时针转圈,应为甘谷县→武山县→漳县→岷县→临潭县→和政县→临夏市→积石山县→民和县→乐都区→大通县→红古区→永登县→靖远县→海原县→原州区→静宁县→秦安县。此圈内以兰州或者定西为中心点,放射性分布有榆中、皋兰、白银、会宁、永靖、东乡、广河、康乐、临洮、渭源、陇西、通渭等地域。核心线外有数段延伸线,甘肃境内有:1.清水县→秦州区→成县→武都区→文县→迭部县;2.景泰县→凉州区。

六、结语

渭源县境内的马家窑类型约有 200 多处,马家窑类型早期遗址主要分布在渭源县南部临近渭河一带,这一区域是仰韶文化的分布区域,文化资源丰富,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由仰韶文化在甘青宁地区一支发展起来的马家窑文化,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后持续了1000多年,使马家窑文化得到发展,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彩陶为特征的文化体系,也是我国彩陶艺术的又一高峰。同时,彩陶纹饰风格体现着此地区古老的文化风貌和较高的审美情趣,是我国西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文化连接,也丰富了我国的史前文化内涵。本文旨在从遗址、器型、自然环境方面研究渭源县马家窑文化的形成过程,希望能够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渭源县的马家窑文化。

参考文献:

[1]丁见祥.马家窑文化的分期、分布、来源及其與周边文化的关系[J].古代文明(辑刊),2010,8(00):36-87.

[2]段小强.马家窑文化的渊源与属性[J].东方考古,2012(00):158-166.

[3]郭德勇.甘肃渭河上游渭源、陇西、武山三县考古调查[J].考古,1958(07):6-16.

[4]喇丽君.论自然环境对马家窑文化的重要性[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02):102-104.

[5]张多勇.论自然环境对马家窑文化的影响[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01):97-101.

[6]段宏,张克仁.浅议马家窑彩陶的几个问题[J].档案,2020(05):45-48.

作者简介:

张君艳(1997—),女,汉族,甘肃定西人。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史。

猜你喜欢
渭源县马家窑
渭源县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马家窑彩陶器型的发展与演变
神秘的马家窖彩陶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纹样美感
文明厚土 再添华彩
农村幼儿园利用本土资源开展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试论马家窑彩陶的装饰纹样及装饰内涵
渭源县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渭源县文化综合馆馆前广场景观设计
渭源县近10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