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当代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及启示

2023-07-17 03:35王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班级

摘 要: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除了生物学因素上的基因遗传外,青少年还受到了家庭、同伴和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针对这些因素,作为班主任,应为学生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确保学习氛围的和谐。在日常教学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五育并举,落实劳动教育、体育教育等课程目标。同学、教师等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多元评价,也要让家长参与到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来,努力实现家校共育,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青少年 家校共育 五育并举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0.063

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0%—40%,其中严重的为障碍性心理问题。而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生的一生而言都至关重要。青少年的成长始终与青春期相伴,多表现为:身体发育快、内心敏感、在意同伴目光、与父母关系时远时近、以自我为中心等。因此,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的概率较大,但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因素不是单一的,我将从以下几个维度对此问题展开论述。

一、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因素

1.遗传基因

Mcloyd认为心理弹性保护因素的内部保护因素包括两大类,其一是生物因素。生物学因素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

遗傳,也称为继承或生物遗传,是指亲代表达相应性状的基因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现象。遗传是青少年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的后天发展。比如躁郁症、孤独症、自闭症等,可能会受遗传基因的影响。

2.家庭熏陶

代辉在《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弹性发展的影响》一文中谈到,家庭因素属于外部保护性因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依恋风格、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父母从一开始要就要为孩子营造积极向上、有爱健康的家庭氛围,在爱中长大的孩子自信、阳光、开朗。所以,与父母保持良好平等的关系,是青少年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关键。反之,如果家庭氛围紧张、父母关系疏远,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放纵或者暴力、放弃,青少年则可能在性格、人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具体表现为:性格孤僻、拒绝沟通、沉迷于游戏,严重的可能出现暴力行为、自残等。陶行知曾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因此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家庭的重点关注,教育行为的发生绝不仅仅在学校。

3.同伴影响

初中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表现为:情感上开始脱离父母,行为的独立性增强,在思想观点上与父母产生分歧,父母在心目中的地位开始下降。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提升,他们开始愿意将隐私与自己的亲密朋友分享。再加上课后延时服务等政策的影响,青少年在校时间延长,与同伴相处的机会增多,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思维方式、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方面都会开始出现“兼容并包”的状态。此时,如果班风积极向上,同伴多是正向思考问题,那么青少年收到的也多是正反馈,否则会有相反的结果。

4.自我同一性

青少年在12—18岁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可以使青少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能与环境保持协调和谐,这些心理特质对青少年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接受人生挑战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青少年需要通过学习和思考,帮助自己树立理想,获得自我同一性。一旦自我同一性过剩或者缺乏,青少年便会出现角色混乱,错失自我认同发展的关键期。而教师通常是最适合和最可能帮助学生获得同一性的人。

总之,青少年成长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除了遗传基因、家庭熏陶、同伴影响和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外,还有社会因素等其他原因。

二、班级管理的教育启示

作为班主任,为了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在班级氛围、家校共育等方面加以关注。作为班主任,笔者集合了自身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启示。

1.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青少年成长的第二个主阵地便是学校,班级文化的营造、日复一日的熏陶,对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尤为重要。班级文化分为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观念文化。在制度文化上,我们需要采取民主决策的方式,在班会课上进行全班民意测评,并制定出人性化的班规。投票、积分、竞争、及时鼓励等一系列的操作,能让青少年全身心投入到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之中。班主任在使用班级制度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及时更新班规,直至完全确定下来。在班规的使用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严慈相济。除了有班规,各小组还可以在班规的基础上,建立组规,实现组员间的自我约束。

班级里的环境文化极容易被忽视。学生从进入校园开始,便被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字一画所吸引。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格外用心打造班级里的环境文化。例如,字、画的布置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任务与年龄特点。具体而言,初一学生活泼好动,身份认同感不强,此时环境文化可以围绕着“静”“逐梦”“树立目标”等主题;而初三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我们便可以营造一种相对轻松、解压、舒适的环境,从主体颜色到字号的选择,都值得深究。教室环境讲究整齐有序,颜色适宜,新颖独特,青少年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我们可以将这样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小天地里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在价值。班级里可以专门成立“文化创意小组”,实现“自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巴金说:“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班级的文化就好比精神纲领,对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能起到引领作用。因此,班主任应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提前制定好每学期的班会主题,采用音频、视频、实地考察等形式,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意识。班级里可以设置班级漂流瓶、班级日记本、聆听树洞等,拉近同学间的距离,使其放松、平等地展开交流。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学生们的动态,做到“眼到、心到、问到”,敞开心扉,与学生们成为“知心朋友”。

2.实现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共同培育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特点,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意识到了发挥教育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更要积极发挥家长的作用。班级可定期开展家长会,分享学生们在校的表现,一生一档,勤于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会上还可以请在家庭教育中颇有心得的家长与大家交流探讨。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家长知识大讲坛”活动,帮助家长学习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理论层面及时更新。每学期班级里举行的大型活动,例如运动会、体艺节、成人礼、颁奖典礼等,也可以请家长参与进来,见证青少年的成长,让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与学校对他们的关心。这样的家校共育实现了家庭与学校之间在教学方式、教训内容与教学理念等方面的互补。

当学习的主阵地转移到家庭时,家长要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起到监督作用,帮助他们明确志向,细心发现他们的变化,及时与班主任或心理教师进行沟通。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往往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关心度不足,过于放纵溺爱,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从而错过了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父母更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轻松、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日常交流中多使用正强化。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他们来讲都很重要。

3.加强“五育并举”

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中小学“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倾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推进“五育并举,齐头并进”。“五育并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十分关键。现在许多学校都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开辟了空间,让学生们定期在学校里参加劳动课程。一来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二来帮助学生们树立“珍惜劳动果实树立远大理想”的正确价值观,帮助他们更好地找寻自我同一性,发现身闪光点。随着新课改、“双减”、课后延时服务等一列的举措的推进,学校课程的设置越发多样化,更加注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班主任,更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坚持“五育并举”,例如班级大扫除、今天我是小画家、暑期打卡博物馆、我与三星堆的相遇等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走出去并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品味大千世界的美好。班主任要将教学内容与新《课标》有机地融合起来,并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使用多种教学方式。

2022年新《课标》出台后,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更加具体化。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班主任,我们深知青少年的成长需要汲取方方面面的营养。因此日常教学中,我们要进行跨学科融合,协助科任教师完成学科内容的讲授,例如体艺节、篮球赛、运动会、合唱比赛等,要以活动促进成长,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因材施教。

4.评价多元化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7种智能: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運动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在这7种智能中,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不能单独从一个方面去评价学生技能的高低,而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评价。为了更好地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不应该只是盯着分数,更应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多元评价主要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深圳市每学期都组织同学、家长和各科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让学生自己总结一学期的收获,并进行同学互评、家长寄语、班主任评价,以此实现教学过程中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一方面可以对青少年的成长过程起到监督约束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来。

从小到大,我们习惯性地用成绩、分数去单一地评价孩子。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意义。除分数外,我们对孩子评价的内容要多维度,比如:性格、写作水平、逻辑思维、身体素质、审美鉴赏等。教育并不是培养天才,而是挖掘某一方面有天赋的人才,要让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以此为国家、社会做贡献,进而实现人生价值。我的班上有一名酷爱踢足球的男同学,但学习成绩一直不温不火。九月末学校举办了体艺节,他一连报了3个项目,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班级接力跑结束后,他竟然因为第一名不是我们班而感到深深的自责。我连连称赞他在体育方面的天赋,并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很有班级荣誉感。体育教师、校足球队教练都对他有了特别的关注,他整个人开始变得非常积极,最后在中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青少年自尊心强,作为班主任教师,就更要多维度、全方位地评价他们。当他们开始从某一方面获得成就感时,未来他们将成长为一个全新的、自信的自己。

对青少年评价的多元化,将会缓解部分学生上学紧张、焦虑的心理,甚至会减少不必要的家庭冲突。当学生们爱上学校,喜欢思考,内驱力逐渐被激发出来时,我们又何必担心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

总之,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复杂多变,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家校共育和五育并举等举措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要携手并进,帮助青少年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教育行为的产生绝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家庭与社会同样要扮演好教育角色,发挥教育合力,让青少年体会成长的美好。

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本学科知识以外,更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利用专业知识让青少年快乐健康地成长。同时也要跨学科融合,加强与心理教师的沟通交流,积极开展综合类的探究活动,放松身心,收获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以爱呵护青少年,让他们在家庭中汲取营养,在学校里收获知识,在社会中造福他人,最后,成长为他们想成为的那个人。这样的教育才可持续,这样的成长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川《教育的情趣与艺术》,岳麓书社2008年。

[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9年。

[3] 代辉《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弹性发展的影响》,《聊城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4] 李丽雅、姜南、赵岳《孤独症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15年第50期。

[5] 周晓旋《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的启示》,《心理健康》2019年第25期。

[6] 殷鹏、郑洋洋《学生心理问题对班级管理的挑战与应对措施》,《中小学班主任》2022年第1期。

[7] 杨丹毅、曾长佑、柳伟峰、钟春梅、邹继华《孤独症儿童家长身心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疗养医学》2022年第31期。

[8] 郝献忠、宋丙芳、高燕、肖晶晶、王微《不同心理干预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的影响》,《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2年第33期。

[9] 陈炳贤《浅谈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的其实》,《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2022年。

(王杰,1993年生,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研究方向:班级管理、儿童心理学、教师信息化素养等)

猜你喜欢
青少年家庭班级
班级“四小怪”
青少年发明家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不称心的新班级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