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2023-07-17 16:14孔凡飞,陈思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课程思政

孔凡飞,陈思

摘  要:在MSW教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需要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以及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无缝对接,形成知识、技能、思政元素“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内涵体系。因此,在理解MSW教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高校要努力实现教育教学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衔接和融合,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体系。

关键词:MSW;教育教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0-0052-04

研究生教育是传播专业知识和实现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而课程思政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思政教育可以确保培养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道路”及“中国国情”,也能够帮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来阐释“中国精神”及“中国方案”。社会工作作为应用型专业,理应以课程思政为重要指导,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凝练社会工作专业特色,探索新时代高校社会工作硕士(MSW)(以下简称MSW)教育教学承载的独特的“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

一、MSW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必要性

(一)MSW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特点

想要在MSW教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必须先厘清社会工作教育体系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呈现出“教育先行”的历史路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参照研究者对社会工作课程设置的论述,包含社会需求、人才层次、理论知识、实务技能、调查研究、问题意识、价值理念这七个方面的内容[1]。按照此要求,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的就是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宏观视野、秉持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专业人才,聚焦人群服务与社会治理领域的需求,培养懂政策、能调研、精实务、善管理的专业实用型人才。总之,MSW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利他精神、服务理念、助人情怀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社工学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人民至上的自觉意识和读懂中国国情的能力,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二)MSW教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方向所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辅助和补充,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其中。依照202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只有抓好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才能处理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2]。只有深度挖掘和提炼MSW专业教育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拓展研究生课程的广度、深度并增加温度,才能从课程涉及的国家、文化、历史、行业、专业等角度,提升课程的人文性,实现课程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二、MSW教育教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着眼点

(一)课程体系的重构

一方面是理论教学: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需践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要以扎实专业知识为基础,充分挖掘专业课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把现有逻辑关系的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社会性,形成无缝的知识体系,提升课程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这样就能够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内涵教育过程中实现一举两得。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第一步是在理论课堂中指出社会现象及问题,最重要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并掌握分析现实问题的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专项实践活动,培养社工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实现社会的德育功能。

(二)教育理念的变革

MSW课程思政建设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展开,“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2],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工作专业和行业领域内的国家战略、法律和政策等,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育学生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职业素养、严谨的执业态度、严肃的执业法律意识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融入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教学当中去,使MSW教育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相结合,不断提升社会工作研究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并使其能够在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回报社会、服务社会。

(三)育人责任重点的转换

MSW教育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理念要立足我国本土化教育实践,在做好顶层设计规划的前提下,统筹调动多方面资源,着力构建好“三全育人”格局[1]。课程思政是德育融合的重要阵地,而导师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当好“引路人”,把握好自身在研究生课程思政中的角色和定位。育人先育己,导师应强化自身育人观念和育人职责,掌握最新、最全的育人知识。同时,课程思政还要求高校从浅层次教学走向深度教学,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不能仅仅追求教学内容的“深”和“难”,而是相对于知识的内在构成要素而言,要体现丰富的教学层次。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核心价值内容挖掘提炼,从而在非思政专业课中更准确地挖掘思政元素,并使其更恰当地融入社会工作专业课教学中。

(四)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的推进

社会工作专业源于西方,经由历史的涤荡在中国落地生根,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都会有西方价值观的负载,所以需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引导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工作专业是以外国理论为中心的专业,它培养出的人才应该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3]。换言之,应该站在自己的本土立场上来看待世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及中国社会工作的精神内涵,并在此过程中树立对我国社会工作的高度认同感及归属感。MSW的教育教学应立足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价值理念,传承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对MSW教育教学中涉及的他国文化、他国价值观念进行认知、批判、接受,推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三、MSW教育教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手段与方法

(一)顶层设计:专人专责、确定目标、协同运作、精准发力

加强顶层设计是加强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构建的关键。一方面院校要组织统筹:学校要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或政策,统筹组织领导高校相关学院和专业教师将MSW与思政形成专题进行讨论,共同协调和制定MSW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计划,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改革、奖励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学院教师大会、专业系会、教师党员学习教育等渠道,向教师广泛传达国家及学校对教师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与各级政策文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学习及动员。

另一方面要多方协同运作:MSW教育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所以要在高校之间、部门之间、教师之间以及课程之间实现联系与合作,可以参考其他不同高校的优秀案例和做法,借鉴实践中正确的、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建立教师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和交流平台,在取长补短的同时,促进不同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保障MSW教育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建设:全程导向、取舍有序、传承精神、打造品牌

加强教学体系改革工作。课程思政要将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等方面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之中,将具体细节落实到课程目标的设计、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的编审选用以及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从始至终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课后作业论文各环节[4]。

MSW教育教学的课程选择上应有重点、有取舍,不能簡单机械地在授课时插入几个例子,而是要从重点课程中积极探索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阐述清楚某个知识点的理论、技巧、方法原理,然后深入挖掘技巧、方法以及背后的普遍性哲理。如在分析个案的行为逻辑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辩证法思想,更好地做到同理和共情,对服务对象行为做到更全面的理解和接纳等。除了普遍开展,还要以点带面。思政课程建设应注重特色,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特点,打造特色思政品牌课程,从而推动建设国家、省级、高校多层次示范体系。

另外,在课程中开展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经典书籍阅读等系列实践,会涉及我国社会工作界相关名人及事迹的学习,这些案例可以感召学生的内心,在启发社工学子努力学习的同时,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世界观,树立对专业坚定的信心,做好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报效国家的使命担当这三方面的思政元素教育[5],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所做所学传承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

(三)实践体系:实地调研、校社合作、职业体验、全人发展

要将课堂设在社会实践一线。人才培养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心、关注国家的大事、小事。在MSW的社会实践中,课程思政不仅不能缺席,它还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活教材”,能够达到“润物无声”的良好育人成效。

高校要鼓励学生“走出去”,通过创建校政企协同育人平台,推动机构督导和校内导师协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践,建立相对完善的社工督导体系,让学生对接社会服务新技能、新领域;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在集中实习环节、专业实习环节和社会实践中均有效推进和践行“实践思政”。专业教师在提供众多的实习平台时,应将某实习点的概况和服务领域及时告知到学生本人,再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领域进行选择。此外,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实训的领域和范围,通过“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活动”“返家乡”等假期活动增强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的视野,在专业擅长的基础上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并广泛涉猎、融合交叉,这种模式会使学生更具市场竞争力。

(四)环境营造:专业自觉、专业自信、专业自强、专业认同

“人在情境中”是社会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研究生作为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是研究生教育最大的情境。课程思政是通过思政的方法和手段,构建学生对某一专业的认同,从而回归到专业本身,投身于专业建设当中。所以MSW教育教学要开展职业发展规划课程,阐述清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言明各行各业的优势和劣势,营造适于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避免陷入专业自卑。也就是说,除了在课程上融入思政,在专业教育的环境、专业实践的环境上也要融入思政。

专业自觉是对专业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专业自信在专业自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而高度的专业自觉和专业自信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天下的社工情怀为前提。因此,在专业课讲授中要涉及社工职业内容的介绍,避免“高预设”现象。专业自信是在看清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现状、了解阻碍以及自身定位的基础上,仍保有热爱和期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方法、存在意义深信不疑,并决心成为“社工匠人”。

此外,专业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视角、新维度,提高对专业发展状况的认识,在理解专业发展阶段性和专业建设长期性的过程中,增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实务价值层面的信心,提升MSW对本专业的认知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以及行为认同,当然,社会认同也同样重要,要提高全民的社会工作意识,逐步使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真正被我国社会群体所接纳,为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队伍建设:始于乐任、保证能任、协作善任、逐步胜任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2]这说明了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意识行为引领。教师是思政工作的先行者和实施者,因此,要深刻认识到培养教师思政意识和观念的重要性。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导师以及辅导员要定期参加思政教育培训,尤其是要将提高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念、德育意识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将所理解和感悟的思政内涵、专业知识及时事热点相融合且一同传达给学生。同时,专业教师要用课程思政的意识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将学术和育人两项能力作为遴选和评价导师的首要条件。

第二,综合能力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要搭建高水平、多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交流平台,调动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构建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沙龙、竞赛等形式进行交流和研讨,帮助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找到所授课程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明确所授专业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和应承载的德育功能。另外,在教学手段上也要与时俱进,从知识储备和迁移、教学工具和方法、资源挖掘等各方面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三,学科合作机制。加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同课异构。可以建立集体教研制度,集体教研可以是同专业教师同备一节课,还可以是不同专业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利用思政课教师的思政敏感性思维,为社会工作课提供思政教学方向和思政教育理论参考资料,实现专业课向课程思政转变,形成非思政课“将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智育与德育、认知与行为统合起来”的局面。

四、结语

新时代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MSW教育教学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更应探究思政教育融入社工课程体系的具体实践方向和路径,并展开系统、科学、可行的课程设计,从而达到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协调统一;要让课程思政与专业育人目标相契合,实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行导人。总之,MSW教育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不断融合的系统工程,必须找准着力点,从顶层设计出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等各个环节,营造于专业发展而言更为宽松的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且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MSW教育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郑鹏,闫絮. 言心哲关于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 中国社会工作,2020(31):43-4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王卓. 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J]. 当代外语研究,2020(04):66-72.

[4] 马淑然,张保春,王彤,等.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遠程教育,2019,17(08):17-20.

[5] 程建军. “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外延与内涵探索[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30(05):25-28.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让高中政治教学走入生活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