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对策分析

2023-07-17 00:53刘洪玉解丹坤李逸
大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形势挫折心理

刘洪玉,解丹坤,李逸

(1.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北京 100101;2.北京工业大学通州校区,北京 101101;3.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

调查发现,2022 年大学毕业生数量达1076 万,相对于2021 年的909 万,又增加了167 万,在毕业人数增长的同时,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2022年,高校毕业生的CIER 指数达到历史新低,这充分表明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极其严峻。截至2022年4 月份,约15.4%的应届毕业生签约了合适的工作,对比发现,在求职的应届毕业生中,有46.7%的毕业生收到Offer,而2021 年这个数据为62.8%。伴随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等,就业受到一定的干扰。据统计,2022 年4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1%,其中青年失业率达18.2%。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这同样会导致就业形势愈加严峻[1]。大学生就业难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结合当前严峻就业形势,探讨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应对策略。

一、当前就业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随着就业人数增长和就业岗位的减少、疫情持续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困境、“00 后”开始进入职场等因素都会给大学生就业心理带来新的变化。例如,学生在以下因素的干扰下,会产生较大的压力。“读了4 年大学,在家上了2 年多网课,与家人相处日久带来的压力”;“悦己主义”“佛系”“躺平”等;被迫选择继续深造、自由职业、慢就业、不就业等方式缓解就业压力;更多学生选择“求稳”,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受到热捧。该研究选择高校中的200 名面临就业形势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生104 名、女生96 名。

(一)焦虑和担忧心理

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担忧心理,也从侧面表现出毕业求职的难度在提升,如果大学生无法实现最初的就业目标或者在实践期间就业失败,就必然会影响其情绪和心理。通常情况下,在大学毕业前期,大学生会在内心确定一个较为理想的工作目标,毕业后,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少学生会产生矛盾心理,并逐渐演变为焦虑和担忧[2]。另外,在2022 年1076 万大学生毕业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内心的焦虑和担忧更甚。当然,在面对就业和失业、考研和考公、签约和违约等问题时,大学生也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二)自卑心理

调查发现,在自卑心理下,大学生通常会将其他人作为参照体系,并通过对比说明自身与别人的差距,以此表现出所谓的无能[3]。在自卑心理影响下,学生明显缺乏勇气,甚至排斥竞争,日常也表现出胆小怕事、畏惧失败的性格特点。尤其性格偏于内向的法学生,人际关系范围较小,易受到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干扰,产生不敢竞争的心理。

(三)自负心理

不少大学生希望将在书本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工作实践,并期望通过努力去创造伟业,对出人头地抱有渴望。受这种心理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会在无形中对自身进行过高评价,在设定就业目标时,明显提升自身的期望值,甚至在选择就业期间对就业单位极度挑剔,完全凭借个人理念去看待问题,想要获得更高的收入[4]。在自负心理的影响下,这类大学生呈现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特点。

(四)盲目从众心理

在出现盲目从众心理时,大学生集中表现为缺乏主观性,求职期间完全不考虑个人兴趣,而是“随大流”“直接跟随他人选择”等,这种心理也表明该类大学生多缺乏独立性,实践经验不足,在求职时缺乏主见。具有盲目从众心理的大学生并未全面了解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对于未来从事的职业和岗位缺乏正确认知,没有足够清晰的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大学生可能更加在意他人的意见,甚至在别人的建议下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

(五)过度依赖心理

大学生的过度依赖主要体现在缺乏独立承担责任、不具备独立意识等,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缺少拼搏进取精神。这种学生过度依赖家长及教师,在选择工作期间也抱着被动接受的心理,尤其是在从小受到宠爱的条件下,学生只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其他方面毫不在乎,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偏差,不能独立决策。这类学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环境时,明显缺少奋斗精神,过度依赖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寄托于“走后门”、拉关系的方式[5]。

(六)无所谓及挫折心理

面对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时,有些大学生表现为无所谓心理,对个人薪资待遇、发展空间、未来状况等毫不在意。在出现这种无所谓心理时,大学生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在此状态下,部分大学生开始崇尚“悦己主义”“死守都市”“佛系”“躺平”。在社会就业市场趋于复杂、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大学生刚毕业且缺乏相关社会经验,就业时很难做出合理性评价,如果对岗位、薪资预期过高,就可能面临就业失败的影响,进而产生明显的挫折感[6]。

二、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探究

(一)自身方面

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心理层面产生波动,会涉及较为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自身方面出发:第一,大学生个体存在认知偏差,有些学生在自我评价时太过浮夸,后续就业阶段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产生自负心理。对比发现,有些大学生则恰好相反,对自身评价较低,在受到自卑心理的干扰下,总是觉得各个方面不如其他学生,对自己缺乏肯定,对外界环境持有质疑,且担忧就业失败。第二,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准备意识。大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在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时会束手无策,加上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在就业选择期间存在较强的盲目性。第三,大学生不会正确处理挫折心理。不少大学生从小受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不用担心物质生活,成长中很少接触挫折教育,没有较强的意志力,且对挫折缺乏容忍,未曾明白艰辛困苦的真实含义。因此,在面对困境时,学生内心会产生较大的负担,由挫折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二)家庭方面

多数家庭父母对子女寄予厚望,在倡导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现代化的高校教育正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不过,多数家长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值未曾降低,希望子女在受到更好的教育后,可以实现自身理想,发挥人生价值。基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难以获得满意的高薪工作。在这种局面下,有些家长和大学生表示难以接受,在心理上产生挫折感。

(三)学校方面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果高校所设置的专业课程、投入的师资力量及规模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即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就必然导致相关问题的产生。例如,从就业市场角度而言,其迫切需要的人才与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法对应,学生没有掌握相关技术,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离。不少大学生就业时会有所担忧,受到长时间的影响还可能出现抑郁状况。

(四)社会方面

当前国际就业形势相对严峻,整体上失业人口数量有所增加,我国同样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企业在招聘人员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对应届毕业生带有偏见,加上当代大学生数量与日递增,社会企业有了更多选择,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此外,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期间,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单位面临裁员、事业单位缩减编制等因素,均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三、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分析

(一)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强化其就业信心

高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让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使其对未来就业充满希望。第一,让大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理论,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并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了解并学习更多有关理想职业方面的内容;第二,组织大学生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积累有关经验,强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第三,把握当前客观现实条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树立健康科学的就业理念,加大对就业信息及政策方面的宣传力度,让大学生提前做好就业思想准备。

(二)使大学生正确认知挫折感并不断提升抗挫折能力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期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相关挫折,受到失败的影响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在培育期间要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第一,使大学生充分意识到,在整个人生中挫折难以避免,每位毕业生在就业期间均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只有树立自信,对挫折保持正确的认知态度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才能够树立勇于挑战的决心,通过努力不断克服,最终走向成功。第二,对遇到的挫折进行准确定位。需要冷静判断出现挫折的原因,并及时找到关键所在,结合学生个体情况,有效改变挫折产生的情景或者直接消除挫折的负面影响。第三,面对挫折时保持坦然态度。在当前就业竞争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大学生离校求职必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出现挫折或者受到委屈并不奇怪,大学生需要提前做好应对策略,并在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出现问题后,应当学会自我调整心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经验的积累,让自己变得更为成熟,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渴望及要求。

(三)正确评估就业期望并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家长或者学生对未来就业寄予厚望,大学生积极追求理想职业是能够理解的,不过在实际生活中,也应当明确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要认清当前形势,并正确树立择业观。大学生需要结合自身兴趣特征、喜爱特长、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等,将职业期望值设定到恰当的位置。在对个体就业期望值进行调整期间,家长和教师要提供相应帮助,避免学生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并帮助学生摆脱虚荣和自卑的心理误区。

(四)学校要组织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

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充分展现心理咨询部门的工作职能与能动性,组织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活动、开展心理指导,并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节,正确认知自身并勇于面对现实。同时,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应确保其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学生跨进大学校园开始,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计划与设计,积极宣传并解读相关政策,让大学生具有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专业素质与技能,使其树立良好的就业理念。

(五)创建良好的就业环境并制定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

从宏观层面出发,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在具体实践期间,可倡导借助创业带动就业。在明确提出鼓励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充分意识到就业属于民生之本,需要从扩大就业的角度出发,构建良好的就业环境,并依托完善化、公平化的就业制度作为保障。在推广应用期间,要消除就业歧视现象,并对存在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予以支持,及时提供相应的就业保障,并依托培训、发放补贴、增设公益性岗位等方法,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等问题。

四、研究结果

结合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对上述不同心理因素实施统计,观察各种心理的具体评分,无所谓及挫折心理、过度依赖心理、盲目从众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焦虑和担忧心理的单项评分在1~4 分。若该种心理少量存在,就标记为1 分;若该种心理部分存在,标记为2 分;若该种心理存在,标记为3 分;若该种心理完全存在,标注为4 分,使用SPSS 22.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应用上述对策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变化状况见表1。

表1 应用对策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变化评分统计(分)

综上所述,严峻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存在焦虑和担忧、自卑、自负、盲目从众、过度依赖、无所谓及挫折等心理。通过合理性分析,有效提出相关对策,即通过应用“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强化其就业信心”“使大学生正确认知挫折感并不断提升抗挫折的能力”“正确评估对就业的期望并积极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学校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就业心理指导”“创建良好的就业环境并制定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改善大学生的消极心理,促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健康向上的就业理念。

猜你喜欢
形势挫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挫折使我更坚强
心理感受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