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配合芒针透刺颈夹脊穴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2023-07-19 10:36刘强周杰陶宏赛梦辰史迪诺
系统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芒针夹脊肌张力

刘强,周杰,陶宏,赛梦辰,史迪诺

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针灸二科,山东威海 264200

有研究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产生与颈椎横突孔增生有直接关系,进而压迫椎动脉,导致动脉供血障碍,诱发头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会有恶心呕吐,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视力障碍、耳鸣以及听力下降等症状,长期不进行治疗有可能导致患者晕倒,造成更多危险事件发生,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双重伤害[1-2]。当前,临床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主要的方法需要通过解除椎动脉痉挛、缓解颈部紧张、舒筋化瘀等方法进行治疗,因此,本研究采用护理人员运用热敏灸疗法与针刺医生采用芒针透刺颈夹脊穴疗法的医护一体化联合疗法用于临床,这两种方法均是中医疗法中常用方式,可有效达到疏通经脉、活血祛瘀的目的,对血流动力学的调节效果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可减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促进临床疗效升高[3-4]。本文针对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针灸二科收治的10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热敏灸配合芒针透刺颈夹脊穴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10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表法分组,每组50 例。对照组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龄22~74 岁,平均(42.7±3.5)岁,病程持续1~5 年,平均(2.5±0.6)年。观察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龄24~76 岁,平均(43.5±3.7)岁,病程持续1~4 年,平均(2.2±0.5)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经检验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相关诊断标准;所有对象入院时均不存在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沟通障碍等情况;分发研究手册给所有患者,了解后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方法,实施过程如下:先选择坐姿,躯干保持在纵轴线向前微微倾斜15°左右,治疗期间严禁过度拉伸,提醒患者保持颈部、全身肌肉放松,牵引重量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牵引治疗共进行30 min,治疗2 次/d。共治疗2 周。

观察组给予椎动脉颈椎病患者予以热敏灸配合芒针透刺颈夹脊穴治疗,具体流程如下:①热敏灸治疗。穴位选择大椎穴、颈百劳穴、风池穴、风府穴、肩井穴、颈肩部阿是穴,对每个穴位实施热敏探查并做好标记,按照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4 个步骤施灸,使局部气血温热,并加强敏化,尽可能起到透热、表面不热但深部热等效果,探出热敏穴后,选择最敏感的3 个穴位进行温灸,进行40 min/次,治疗1 次/d,连续治疗10 次为1 个完整疗程,共进行2 个疗程[5]。②芒针透刺颈夹脊穴治疗。芒针采用华佗牌4 寸毫针;穴位为颈夹脊穴(从第1~7 颈椎旁开0.5 寸);针刺方法为患者采取俯卧位,先在第7 颈椎旁开0.5 寸处用酒精球消毒,用4 寸华佗牌芒针针尖朝头部方向,由第7 颈椎旁开0.5 寸刺入向第1 颈椎旁开0.5 寸处透刺,采用平补平泻针法,直到患者有酸胀、麻木感为止,每次留针时间保持30 min,治疗1 次/d,连续治疗10 d。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判定标准[6]。完全治愈: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恢复至正常,不良症状基本消失;治疗有效:颈椎功能相较于治疗前明显好转,活动范围明显扩大,不良症状改善;治疗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完全治愈例数+治疗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其中包括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脉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FV)、时间平均流速(time averaged velocity,TMPV)[7]。

③分析疼痛情况:在WHO 疼痛分级量表的基础上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分析,十分制:无痛(0 级,0 分)、轻度疼痛(1 级,1~3 分)、中度疼痛(2级,4~6 分)、重度疼痛(3 级,7~10 分)[8]。

④治疗前后检测肌张力评分、FMA 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FMA),前者总分为10 分,分数越低,则说明肌张力恢复越好,后者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恢复越好,对颈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9]。

⑤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的基础上对两组睡眠情况予以评估,其中共分成4 个维度:日间功能、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每项评分为21 分,分数越低,睡眠情况越好[10]。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RI、PI、PSFV、TMPV 指标调节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比较(±s)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RI治疗前0.69±0.14 0.68±0.25 0.246>0.05治疗后0.52±0.09 0.62±0.23 2.862<0.05 PI治疗前1.22±0.43 1.21±0.45 0.113>0.05治疗后0.92±0.25 0.66±0.14 6.416<0.05 PSFV(cm/s)治疗前53.48±10.36 53.45±10.21 0.014>0.05治疗后55.68±10.52 62.48±10.84 3.183<0.05 TMPV(fL)治疗前22.15±5.76 22.16±5.69 0.008>0.05治疗后24.18±4.62 27.58±4.92 3.562<0.05

2.3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n(%)]

2.4 两组患者的肌张力、FMA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在肌张力与机体活动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肌张力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而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肌张力、FMA 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的肌张力、FMA 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肌张力评分治疗前4.29±0.35 4.31±0.27 0.319>0.05治疗后4.18±0.25 3.64±0.33 9.223<0.05 FMA 评分治疗前26.95±6.42 26.47±6.39 0.374>0.05治疗后77.49±6.18 96.74±7.55 13.951<0.05

2.5 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日间功能13.25±3.25 6.48±3.19 10.511<0.05睡眠时间12.25±3.74 5.29±3.55 9.544<0.05睡眠效率13.14±3.09 6.38±3.42 10.370<0.05睡眠质量11.24±3.65 5.96±3.71 7.173<0.05

3 讨论

近些年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伏案人群和低头族逐渐增多,长期颈部姿势不正确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发病人群的年轻化[11]。CSA 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视力模糊、眩晕头痛及恶心呕吐,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是因长期低头等因素刺激使颈椎的生物力学发生变化,导致颈椎失去原有的稳定性,如果这种刺激持续不间断,颈椎力学的变化加之外界因素刺激最终会造成颈部组织劳损,甚至压迫到从横突孔通过的椎动脉[12-13]。直接导致椎基底动脉有效血流量不足而引起眩晕[14]。因此本研究采用芒针透刺颈夹脊穴配合热敏灸的治疗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速进行临床研究,以经颈动脉彩超为客观指标,作为评价该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依据[15]。

通过本研究结果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4.0% vs 78.0%)(P<0.05);观察组在RI、PI、PSFV、TMPV 指标调节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肌张力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而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与连丽英等[1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该专家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愈显率为71.65%优于对照组44.09%(P<0.05)。其结果说明热敏灸疗法是当前深受推广的一种艾灸治疗方法,是通过艾灸热刺激来激发穴位感传活动反应点,对机体内源性调控系统具有良好调节效果,同时还能够改善当前已出现紊乱和失调的生理状况。热敏灸利用红外线辐射来加快细胞代谢活动,促进免疫系统提升的同时,为病态细胞提供充足活化能,打通肩颈部经脉,起到良好治疗效果。芒针透刺颈夹脊穴这是通过一针多透的方式起到理想取穴少、针刺疼痛轻、疗效好的效果,这种方法能够促进针刺效应扩大,穴位刺激量也明显增加,患者易于接受[17]。芒针透刺颈夹脊穴治疗方法主要对颈部经筋进行刺激,刺激量增加的同时,充分起到疏经通络、活血化瘀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疼痛,同时促进活动受限情况改善的功效[18]。将这两种方法联合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过程中,可充分起到协同作用,推动患者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患者经过护理人员采用热敏灸疗法配合针刺医生采用芒针透刺颈夹脊穴的治疗方法后临床疗效明显升高,对血流动力学调节效果明显,同时减轻疼痛程度,颈椎功能、肌张力转归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猜你喜欢
芒针夹脊肌张力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基于数据挖掘的芒针疗法临床应用特点研究❋
芒针夹脊穴治疗跟痛症的作用机理探析
芒针配合推拿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颈夹脊”源流考略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芒针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