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习作单元的设计与实施

2023-07-19 17:54刘秀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3年6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儿童立场学习任务群

刘秀

【关键词】儿童立场;习作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实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注重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促进其关键习作能力的形成。习作单元的设计与实施要坚持儿童立场,贴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激励儿童“用语文做事”,经历真实、有意义的体验与自我建构,使其学会表达、乐于表达。本文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具体操作。

一、联结儿童现实生活,使其具身体验

1. 从教材中来,重视立意

“围绕中心意思写”是小学阶段要培养的重要的习作能力。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意”,就是中心意思。接着,要知道“立意”的重要性。作文首先是生活的表达,其次才是文本的表达。一个人唯有具身体验生活,产生真切感受,才能为文立好“意”。因此,确定“生活处处有真意”这一主题,链接儿童生活,打破“意”的神秘感,引导儿童切实感受生活,捕捉其间真意。

2. 到生活中去,悟此中真意

基于对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课文与例文文本特质、单元习作要求、助学系统、学情等因素的综合考量,笔者设计了“深深领悟生活的真意”“细细体会同龄人的心情”和“晒晒我的得意之作”三项学习任务。以大任务包含小任务的方式,设计出既能单独分割,又彼此连贯的任务。“深深领悟生活的真意”包含两个前置性小任务:“寻找最亮的那个点”和“为秒拍作品征集名字”。完成前置性任务一,儿童得走进生活,拍摄打动自己的人、事、物或景;完成前置性任务二,儿童可参与“为作品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说说我心中‘最亮的名字”“拍客有话说”等语文实践活动,充分经历“意”的产生、揣摩与完善的过程。此时的“意”是儿童被触动的原因,可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诗描述。如有位学生拍了一组树木的照片,其他学生纷纷贡献名字:“秋”“彩色的树”“秋意正浓”“树树皆秋色”“数树深红出浅黄”等。拍摄者最满意的是“树树皆秋色”,因为其最符合他拍照时的心境:村庄里的树木尽染秋色,色彩艳丽,让他心动。以任务驱动,以作品呈现身边的人、物时,儿童往往能表现出领悟生活真意的能力,这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

3. 读教材美文,明作者心意

習作单元的课文和例文既是样本,也是范例。阅读本单元文章首先要能概括、提取作者所立之“意”。如学习《夏天里的成长》,通过“读读作者笔下的夏天,寻找夏天独有的味道”这一任务,可采用通读全文、画出点明中心意思的句子等方式;学习《小站》,可通过“阅读加油站”速读例文,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说出“小站小而温暖”的特点。每一项任务都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完成简明、充满温情的任务的过程中联系切身体验进行阅读,增强代入感,准确、快速地把握文章中心。

二、聚焦儿童学得写法,促进读写融合

习作单元的阅读要得文本之“意”,更要得写作之“法”。“意法论”提出文意和辞章结合,“写什么”与“怎么写”互为表里、互为因果。围绕中心意思如何写才能达意?通过一系列读写结合的学习任务解码“辞章”,看清、看透文本建构的技巧,学习根据立意组织文章结构的方法,充分发挥单元教学的价值,为形成有清晰结构的个性化习作提供方法支撑。

1. 单篇精读,各有侧重

习作单元教学要融通单元和单篇,既凸显整体性,又彰显个性。单篇教学在引导学生习得写作方法、建构读写路径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从宏观层面“解码”写法。“围绕中心意思写”通常有两种方法,即通过不同的事例或事例的不同方面来写。《夏天里的成长》与《小站》侧重从事例的不同方面写,《盼》与《爸爸的计划》则侧重通过不同的事例写。教师可以打破教材既定顺序,二度整合教学。例如,学习《夏天里的成长》与《小站》,可借助花瓣图梳理并呈现课文内容,即中心意思在中间,几个方面在周边,结构顺序一目了然。学习《盼》与《爸爸的计划》,可通过任务“设计自己喜欢的思维导图,对文中所写的小事进行梳理”提炼出文章框架。

其次,从微观层面“解码”写法。学《夏天里的成长》与《小站》,体会两位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方法。学习《盼》一课,通过“画一画‘盼的心跳图”,交流体会“真实而丰富的情绪感受”,再“听一听‘盼的心声”,细读写的细腻的心理活动,解锁作者的“心情密码”。

2. 群篇联读,举三反一固法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固然可贵,举三反一对于小学生掌握方法也尤为必要。言语经验,是在大量言语实例积累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师寻找写法相同的文章引导学生联结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感悟某一写法的特点。可以“写法相同、童趣十足、篇幅适当”作为联读文章的选择标准。如学习《夏天里的成长》,可联读妙趣横生的《索溪峪的“野”》一文,借助表格比较、归纳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

3. 练笔,迁移转化用法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习作教学不仅要强调“活”,还要坚守“实”,任务群教学要促进儿童扎扎实实地用语文做事,建构素养,建立儿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解决“学用疏离”的问题。习作单元“初试身手”板块设计了很多操练型作业,实现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能够带得出课堂的习作能力。如学习完“品品夏天独有的味道,发现文章写法的秘密”之后,随即完成任务“图说四季印象”迁移写法,用花瓣图展示自己对某一季节的印象。有学生认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并列出了动植物复苏、河流与泥土等复苏以及人们郊游踏青等三个方面。

三、关注儿童表达进阶,促进思维发展

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出“进阶”的要求。习作单元教学要关注表达素养的进阶,使儿童在言语技能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1. 定字解义,找到表达的中心

习作单元前期所学最终要落实到完成整篇习作上,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点燃其表达热情。创设“举行‘晒晒我的得意之作征文评比活动”这一真实的任务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各自选定“那个触动我的字眼儿”,鼓励其从不同角度看汉字。如“泪”与伤心、后悔、不舍、思念、幸福、喜悦之别等有关。最后完成任务“用一句话说出中心意思”。这一项任务很重要,中心意思要用言简意赅的话说清楚。如果学生不能够用一句话说清楚,就说明中心意思还不明确,之后的写作可能就会困难重重。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都以中心意思为依据,贯穿文章的始终。如“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那次没买玩具枪,我真后悔”“泪,有很多种”“乐,人生中不可或缺者也”等中心意思明确,学生才能按需选材,挑选最有用的材料服务中心意思。

2. 精挑细选,找到表达的素材

围绕中心意思写作,选材是关键。教学时,可将“初试身手”转化为选材“练兵”的三项任务。

任务一是“遇见身边的迷人趣事”,运用问题链学习筛选。通过“选一选,勾选符合‘戏迷爷爷这一主题的材料”“说一说,选择这些材料的理由是什么”“议一议,如果你来写,你会把哪部分内容写具体,为什么?”“评一评,你同意小伙伴的观点吗?为什么?”几个问题,以探究指向高阶思维的“为什么”,明确材料须与中心高度相关。

任务二是“联想花开来选材”,选定题目后拟提纲。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生活所见选材,或者以播放小视频的方式助力学生选材。

任务三是“我给材料排排序”,将选定的材料进行排序。例如,围绕“好斗的公鸡”,学生选择的三则材料为“和鸡斗”“和狗斗”“和人斗”。围绕“忙碌的早晨”学生所选的材料最为丰富,归类重组式筛选尤其重要。按照场景重组:早晨上学必走的大街、经过的街旁菜市场、经常打卡的早点铺等地方都很忙碌;按照事件重组:自己某一天“晚起三慌”,起床慌、洗漱慌、吃饭慌。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升。

3. 串珠成链,找到表达的逻辑

“围绕中心意思写”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如时间逻辑、空间逻辑或生活逻辑等。有了中心,选定材料,迁移课文和例文的逻辑进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是按照逻辑思维,层层递进地表达,一是按照生活逻辑循序渐进地表达,逐步抵达意到笔随、心手相应的佳境。当中心明确,素材选定,逻辑形成,学生便能行文“抒写我的心意”了。如学生的一篇习作,先写自己选择是买玩具枪还是跳跳球时,他购买了后者。在小区里看到小朋友玩玩具枪时立刻后悔,就找父母给他买枪。遭到拒绝后,他待在房间里闷闷不乐。后来一个伙伴找他,發现他不开心,弄清缘由后,主动提出借给他一把玩具枪玩儿,他心情大好。虽是一件小事,却也情节跌宕起伏,“心情轨迹”清晰。可见,表达逻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秉持“儿童立场”设计和实施习作单元教学,引导儿童在做中、用中、创中学写作,在充满情趣、引人入胜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欢畅活泼地寻意、寻句,学得表达方法,沉淀言语经验,提升思维水平,使其表达能力拾级而上。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儿童立场学习任务群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