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入官府,只为一顿土生菜

2023-07-21 12:31袁绍珊
环球人物 2023年14期
关键词:土生饭堂葡萄牙

袁绍珊

上官府缴罚单,心里总归不是味儿,完事后不妨“混”入他们的饭堂吃个简便午餐。以往天天经过士多鸟拜斯大马路的治安警察局交通厅,只想敬而远之,后来晓得里头有价廉物美的员工饭堂,又设法“混”进去一探究竟。

交通警員的午餐通常是两项选择,例如焗马介休饭或黄姜猪肉饭;汤多数是葡式青菜汤或薯蓉汤,再配上一个饭后水果。有次我去晚了,A餐B餐均已售罄,只余下特餐──牛扒或猪扒。澳门交警平日大量生产的“牛肉干”(澳门人对罚单的别称),小巿民总是避之不及,他们饭堂的特价牛扒却一试无妨。

普通的黑椒汁牛扒配炸薯条,典型的土生菜(指澳门风味的葡萄牙菜,融入了多地饮食元素),谈不上迷人可口,以价格来算却显得不坏。一位梨形身材的土生葡人(指在中国澳门土生土长的葡萄牙人后裔)女警一声不响,在我对面轰然坐下,只消向侍应生点点头、打一下眼色,侍应们已娴熟地张罗,端上为她预留的A餐。菜式我已忘了,反正比我的特餐大份,看来更好吃。显然,土生菜仍是政府员工饭堂的主打和强项。

“妹子,东西不错吧?外头可是吃不到这种家庭风味的葡国餐。”她自信地看着我。

中国人有句古语:“生不入官门,死不入地狱。”澳门地小,去处不多,为两餐有时免不了往官门的饭堂跑几趟,大家也不忌讳,只当作是澳门老饕们的一大秘密。港务局(现已改名为海事及水务局)的员工饭堂,菜肴较交通厅的可口,价钱便宜分量大,卖相和用餐环境更佳,出入还可见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很多人打听到哪一天港务局饭堂的午餐做葡式白烚,就会特意驱车前去抢座。

普通的黑椒汁牛扒配炸薯条。

澳门最堂皇的饭堂,当数陆军俱乐部餐厅。陆军俱乐部餐厅建于1870年,靠近嘉思栏兵营,红墙白柱,已不再是只供军官娱乐饮宴的会所,而是本地著名的葡菜餐厅。俱乐部虽然是会员制,至今仍可见不少土生葡人在那里宴会聚餐,一般巿民游客也可入内用餐。由于位处中区,午饭时段供应分量足且款式多样的自助餐,周末晚上偶尔有现场乐队伴奏,典雅的建筑充满葡式风格,餐具讲究,宴请外地朋友最是合宜。

澳门文学节的开幕晚宴,好几次就在陆军俱乐部餐厅举行。临时被派去致辞的政府代表大概文思枯竭,抓起美轮美奂的定制餐牌,一本正经地把晚宴的菜式用中葡文各念了一遍。其时已近晚上9点,土生葡人还在兴高采烈、慢悠悠地喝餐前酒;习惯黄昏6时用晚饭的内地作家们已快要饿晕。听到那些花哨、冗长得可恨的菜名,我身旁的北大才子兼良师、诗人胡续冬笑眯眯问我:“念菜单当致辞,是澳门官员的惯例吗?这招太狠了。我这辈子从来没认真听过官方致辞,这次我可是把每个字都牢牢记住了。”

澳门陆军俱乐部餐厅的建筑充满葡式风格。

澳门退休、退役及领取抚恤金人士协会(简称APOMAC)的餐厅,可说是老一辈退休公务员的聚会沙龙。虽说是低调神秘的会所,其实也面向大众,供应的土生美食值得一试。但我通常会多走几步,到不远处的利多餐厅拜访土生菜皇后——百岁高龄的Dona Aida Jesus老人,他们家的红豆猪手和干免治牛肉饭简单美味,墙上贴满澳门老照片,邻座的土生葡人混杂着粤语、葡语、土生土语(指一种由粤语、葡萄牙语、马来语、西班牙语结合而成的混合语)放怀聊天。想了解一座城的人怎么生活,无非看他们吃什么、怎样吃、嫌弃什么、渴求什么,食物就是活生生、赤裸裸的历史。

近年各地流行的创意Fusion菜(一种混搭菜式),澳门早就玩了几百年。深藏不露的土生菜,不只是海纳百川的世界食材和香料大杂烩,还有味觉上火树银花的绽放,让人一口下去重返荡气回肠的大航海时代。一勺酱汁,往往混合了葡萄牙料理常用的洋葱、橄榄、大蒜、胡椒,印度盛行的姜黄、小茴香、罗望子、丁香、肉桂、生姜、辣椒和咖哩粉,马来地区热爱的蔗糖、椰奶、椰丝、马拉盏,乃至中式咸虾叶和虾酱。这简直是名副其实的味觉的旅行,亚、非、欧、美四大洲的四重奏,是世界的缩影,记忆的殿堂,百般滋味的N次方。手法更是不拘一格,无论中式腌肉、快炒、清蒸,葡式烧烤、炖煮,土生菜皆能博取众家之长。

著有《祖父家的澳门土生菜》一书的土生菜研究者左婉玲认为,土生葡菜很可能是世上最早的融合菜肴之一,它融合了由当时的葡萄牙航海家带来的传统葡国厨艺,又把他们一路上从西方至东方到远东遇到的香料、蔬菜和生果加入菜色之中,成为澳门文化身分的主要特征之一。譬如浓墨重彩的“非洲鸡”,是下饭绝配,总让人不由自主把盘子舔得一干二净;而食者念及若隐若现、与之相关的葡萄牙、地中海、好望角、印度洋、东南亚、中国的前尘,如此穿洋过海奔赴眼前,更不可辜负此等波澜壮阔的相遇缘份。乍看是菜,实则成了冒险家的珍奇柜。

平庸的卖相、繁杂的工序、缓慢的备料、不外传的食谱…… 土生菜多数以传家菜的隐秘形式传承,大多出现在澳门的私宅、俱乐部、联谊会或族群宴会上。政府饭堂能解的馋有限,过往要吃真正的土生菜就只能订私房菜。近年旅游业畅旺,土生菜被奉为吸引客流的法宝,如今澳门可是遍地都有土生菜餐厅了,甚至有点儿茶餐厅化的普及趋势。

澳门退休、退役及领取抚恤金人士协会(简称APOMAC)的餐厅及店内葡系菜肴。

数年前应邀到葡萄牙里斯本出席中葡诗人论坛,会议期间有机会到前任澳门总督的私宅享用土生菜。厨子当年就在澳门总督府服务,澳门回归中国后,他又跟去葡萄牙继续当他的私厨。经厨子的妙手点化,不但澳门常见的炸马介休球顿时登峰造极,油浸马介休也是出神入化,一向横亘粗犷的土生菜变成了一席内外兼修的极上美馔──私厨果然是不同凡响。

如今在澳门想吃到前总督私厨的出品,必须到“九鱼舫”(前身为九如坊),他们家的油浸马介休、萝卜糕、木糠蛋糕,足以傲视群伦。除此之外,不少华人厨师早年在葡萄牙驻军的兵营里打工,天天煮葡式菜,少不了学习、融合、创新。于是有了坤记餐室这样的餐厅,其创办人曾在葡萄牙的战舰上做厨师,葡国水兵常常来用餐,还带葡国土产来教他如何烹调。

2020年,来澳门旅游并且留宿的游客,平均逗留时间仅为2.8日。站在游客的角度看,短短三两日,以分量豪迈著称的土生菜必须配上一顿大餐的规划,还要把胃容量分配给粤菜、街头小吃、茶餐厅、大排档、小炒店,当然就希望能尝一顿货真价实、传统、正宗的土生菜。

左图:油浸马介休。右图:木糠蛋糕。

澳门街头的游客。

但究竟何谓“正宗”?对土生葡人而言,土生菜可能是代代相传的家族记忆;对旅游局而言,土生菜的标准化亦有助于树立城巿的品牌形象。如果正宗起来,就是固守“原味”,那可糟了。“原味”在土生菜海纳百川、一菜千面的发展脉络下,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谈论土生菜的正宗,绝不是固步自封。不忘自身的历史足迹,也别因此错过大有可为的未来,毕竟土生菜就是美食大冒险的航程。创新,才是土生菜的正宗气质。要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澳门颁授“美食之都”头衔时,前缀词可是“创意城巿”。

诚然,美食不用像洗发精,每半年就要推出新香味当作新产品,搞得添油加醋,鱼目混珠。近年也有一些高级餐厅,把土生菜的创新变成了高端化,分量越来越小,摆盘越来越精致,菜名越來越浮夸,如3D焗鸭饭、皇室马介休、土生马介休鸡翅等。这些新派土生菜自有捧场客,各生欢喜亦无碍。毕竟,我也喜欢努力攒钱,偶尔去花里胡俏的餐馆正襟危坐、大口尝鲜,钟情极度装模作样又返朴归真的北欧新派料理,譬如号称“全球第一餐厅”的丹麦Noma餐厅的名菜“蚂蚁生虾”。怎么评价这些高端创意呢?大约就是饕客们偶尔为之的白月光吧。

但是,别忘了土生菜不单是各地风味激烈碰撞的结果,也是属于平民家的美食。好的饕客总是流连于市井间,土生菜要真正传承下去,既要吸收、融合各地饮食之精华,也不妨看看街头巷里的新风向与新花样,让创新走入寻常百姓家。

无论到轻松热闹的退休协会餐厅、趾高气昂的陆军俱乐部餐厅,或是混进官府的饭堂、寻找私厨的老字号,我最期待的,就是有些美味可以像记忆中的初恋那样,百吃不腻。纵然向往白月光,土生菜到底还是近在咫尺、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猜你喜欢
土生饭堂葡萄牙
来自小白楼的密令
葡萄牙KOI餐厅
饭 堂
The Hardest Language
葡萄牙Tua Valley解说中心
葡萄牙睡眠医学会
奔往饭堂的路上
打电话引来的故事
饭堂打拼记
“让土生金”的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