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胜任力模型构建分析

2023-07-21 09:18张钦峰杨琳王一涵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建设路径高校

张钦峰 杨琳 王一涵

摘  要:科学化进行学生网络评论员能力评价、方向性开展学生网络评论员能力培养是做好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新媒介素养理论、工作分析理论,以陕西38所易班共建高校学生网评员调查数据为依据,采取实证分析完成4个维度26个特征因素胜任力模型构建,并从提升政治素养、业务素养、媒介素养、个人特质四个层面对做好新时期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培养路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胜任力模型;建设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注重从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专家学者、优秀学生中选拔人员组建网络评论队伍,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2]在网络环境不断嬗变与当代青年“人人皆网民”[3]形势特点下,加强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对于激发学生主体性参与正向网络舆论引导与优秀网络文化创作,全面占领网络阵地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科学化进行学生网络评论员能力评价、方向性开展学生网络评论员能力培养是高校基层工作者亟待破解的基础性问题。

易班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目前已覆盖全国1777余所高校,2951万大学生,全国32个省区市。易班学生网络评论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的主体组成部分,通过对其研究可以实现对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整体把握。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为原则,以陕西省38所高校易班网络评论员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媒介素养理论、工作分析理论,提出高校网络评论员能力评价要素,采取实证分析完成胜任力模型构建与验证,并从确立因素解释出发对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路径进行分析,为后疫情时代推动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自觉性、科学性发展和胜任新媒体工作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理论依据与研究假设

(一)新媒介素养理论

目前学界公认的新媒介素养概念是青年人在新媒介环境下需要具备的一系列文化能力和社会技能,其目标是鼓励青年人成为当代文化中的全面参与者,从而发展他们的技能、知识、伦理框架以及参与这一新媒介文化所需要的自信。[4]即特定研究对象的新媒介素养一定是由存在關联且指向特定目标的一系列要素所构成,这些要素依据一定排列组合形成其所从事工作的能力需求框架与适应、参与新媒介文化的自信。本研究对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媒介素养确立依据来源于学者Jenkins Henry所提出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介素养的11项核心能力。[5]

(二)工作分析理论

《心理学大词典》将工作分析解释为对某项工作诸特性及与该工作有关的事项进行分析并收集有关资料。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正确描述工作的内容和实质,如分析工作性质、范围、难易程度、工作程序、所包含动作、使用的工具材料及所负的责任等。二是分析并确定执行此项工作的人应具备的能力、知识、技能、经验等资格条件。[6]工作分析理论主要聚焦于对任职者工作素质的要求,便于将抽象能力需求特征运用具体场地的工作进行描述。本研究对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业务素质确定依据来源于学者周畅所编制的《新媒体编辑胜任特征要素辞典》。[7]

(三)胜任力理论

“胜任力”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8]胜任力定义至今尚未完全统一,但本质都是对特定对象产生显著工作评价的特征集合描述,从要素组成视角可大致划分为特定工作必备的基础性特征与个人特质决定的辨别性特征。本研究所构建的胜任力模型来源于学者麦克利兰所提出著名的“冰山模型”。[9]

(四)研究假设

研究从理论中分析认为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的人格特质、新媒介素养、业务素质、政治素养共同构成其胜任工作的能力需求,进而产生表现差异。研究将其归结为X1、X2、X3、X4四个维度自变量,依此建立了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胜任力影响因素假设模型(图1),基于此开展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研究以预设的高校学生网评员胜任力4个维度26个特征因素为自变量,以高校学生网评员上一年度的综合评价等次作为因变量,对假设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影响关系进行分析。

(二)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上一年度网络舆情与网络文化工作绩效总评靠前的38所陕西高校的易班学生骨干(纳入学校管理注册)为研究对象,样本大小有限按照随机抽样公式[10]计算(显著水平a设为0.05,K=1.96,P=0.5,N为调研所获取陕西高校网评员总量):

由公式可得样本数应不低于353人。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250份,回收问卷2117份,回收率为 94.08%,按照绝大多数题目答案相同或呈现明显直观规律,正向题与反向题存在逻辑矛盾剔除无效问卷213份,合格1904份,有效率为89.93%。

(三)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问卷除人口学统计题项、工作基本情况统计题项与考评等次统计项外,设置40道预设因素相关题项,采取李克特五级计分法,从“完全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给予5、4、3、2、1分数(反向题目逆行计分)。问卷施测不限制时间,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数据采集,SPSSAU软件开展统计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一)样本分析

参与调查采集对象中男女比例为0.48:0.52。受教育层次上以本科居多(0.68),专科为次(0.28),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最少(0.04)。工作年限上1年至2年的占比0.14,2年以上至3年占比0.58,3年以上的占比0.28。

(二)项目分析

因使用的问卷为非标准问卷,为确保题项具有区分度,分别使用T检验对题项的区分度进行分析(高分和低分组以27%和73%分位数为界)、使用方差分析对不同Y值群体的题项态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40道态度题项T检验均呈现出显著性(p<0.05),均具有良好的区分性,应该保留。方差分析p值均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这说明题项辨别力高,无须删除。

(三)信度分析

研究以获取数据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Cronbachα)作为调查结果的信度指标,结果如表1所示:信度系数值为0.983,大于0.9,且分析项的CITC值均大于0.4。这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信度水平良好。

(四)效度分析

研究所用问卷是在文献综合研究基础上对学者成熟问卷的补充修正,并采纳了专家小组评分与建议,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采取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验证,结果如表2所示:KMO值为0.989,数值大于0.8,p<0.05。这表明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变量间存在关联性,结构效度较好。

(五)因子分析

对40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表3)发现,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一共有4个,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0.921%。

从碎石图(图3)中可见,自第4个或第5个因素以后,折线由陡峭变得平稳,故应保留4-5个因子,即与预设模型基本一致。使用最大方差旋转方法(varimax)进行旋转,以便找出因子和研究项的对应关系。

从结果(表4)中可知,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将其对应归属于4个因子,各项载荷系数绝对值均大于0.4。基于此,剔除交叉负载项T7,将因素维度对应构成统计如下表,可见与预设模型结构基本一致。

(六)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确定模型建立因素同研究对象综合评价Y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且因分析量为非正态,采取Spearman系数为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显示(表5),考评评价与个人特质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56,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与媒介素养、业务素养、政治素养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113、0.120、0.079,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考评评价与个人特质、媒介素养、业务素养、政治素养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七)差异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所设模型对评价差异性解释效果,将调查对象上一年度的综合考评评价划分为优秀组(优秀、良好)与一般组(中等、合格),对两组在四个维度上的均值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6,可见各维度组间都存在差异,这说明维度构成因素对综合考评具有区分性。

五、研究结论

第一,预设胜任力模型在信度、效度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与稳定性。这表明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的人格特质、新媒介素养、业务素质、政治素养共同构成其胜任工作的能力需求,进而产生业绩差异的假设成立。

第二,参评人员年度考评评价同媒介素养、政治素养与业务素养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存在顯著的正相关关系;同个人特质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的个人特质与媒介素养、业务素养、政治素养的评价值越高,岗位胜任性越强,所获得综合评价越高。

第三,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胜任力模型是由四个维度二十六个特征因素所构成,该模型对高校学生网评员群体评价具有鉴别性,模型结构如下图(图4)。

六、研究建议

从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胜任力模型可以看出,该群体胜任力由四个维度构成,分别是政治素养、个人特质、媒介素养与业务素养。其中,政治素养是提升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胜任力的基础方向,个人特质是提升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胜任力的个体要求,媒介素养与业务素养是提升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胜任力的基本途径。要进一步做好队伍的科学化发展,应该从以上四个维度所涵盖的特征因素出发,从选聘、管理、培育、激励等方面系统实施,努力培育一支政治合格、适应环境、业务熟练、素质优良的学生骨干队伍。

(一)做好身份认同,提升政治素养

要把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作为学校宣传思想教育的有生力量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要重视队伍质量在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重要地位,在队伍建设全流程中始终把政治素养放在首位。一是在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选聘与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对学生基本政治素质,如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考察,作为工作认同基础纳入遴选首要标准;二是在学生队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从网络评论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出发增强学生对评论员身份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等政治教育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三是要定期开展政治培训,提高学生对苗头问题、群体关注的发掘能力,指导学生提高针对错误舆论、热点事件的引导能力,推动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能力。

(二)强化实操锻炼,提升业务素养

要把高校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在引导校园网络舆论走向、活跃校园网络文化的实效作为队伍建设的根本方向,要把业务实操锻炼作为提高学生网络评论员工作业务素养的根本抓手。一是要把成员的文字表达能力与学习理解能力作为网评员看家本领加以实操指导,确保评论工作可以准确地传情达意;二是要把成员主动开展评论与作品创作作为网评员基本职能加以实操指导,要指导学生能够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及时跟帖回帖、传播主流文化等环节不断提高自身组织力、引导力与灵活性;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实践工作中的所遇所触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调查研究的习惯,引导学生从问题意识养成中找到新时期工作的切入点,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三)注重系统培训,提升媒介素养

要充分认识做好优质网络文化生产与传播是做好新时期青年网络评论工作的核心,要将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业务素养培训与新媒体媒介素养结合起来。一是必须促进培训队伍成员熟悉大学生不同时期阶段所接触媒体平台。培训队伍熟练把握不同网络平台技术特点与运营模式,熟练把握不同媒体分众背景下话语体系与叙述方式;二是培训队伍成员熟悉网络评论工作的传播规律,把网络信息组织、加工作为业务培训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可以独立高效完成信息材料搜寻、整理、统合、编辑与发布,敦促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新媒体、多媒介网络素养。

(四)确保人职匹配,优化个人特质

要充分挖掘不同人格特质学生在网络评论宽口径工作中的擅长领域,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网络舆论引导、网络安全管理、舆论危机管理等制度,以明确的职责促使各级网络评论员各司其职,确保学生在工作中可以保持专注力、提高执行力与独立性;二是在学生网络评论員的考核上,抛弃传统的单一考核或量化考核方式,建立综合性评价方案,给予精神与物质双向奖励激励,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工作的主动性与成就感;三是要在具体职位工作中及时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建设与人文关怀,及时发现问题悉心教导,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自控力与抗压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王静.高校大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培育路径探究[J].黑河学刊,2018(05):121-122.

[3]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2)[2022-06-01].http://www.cac.gov.cn/2016-01/22/c_1117860830.htm.

[4]牛娜.新时代公民网络素养培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0.

[5]Henry Jenkins.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s Of Participatory Culture: Media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M].Cambridge:Mit press,2009.

[6]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31-232.

[7]周畅.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8.

[8]严正.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72-174.

[9]于聪聪,夏安飞.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网络学生干部培养[J].高校辅导员,2016(02):24-28.

[10]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59.

责任编辑  杨定明

*作者简介:张钦峰,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办公室主任、陕西科技大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教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杨琳,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涵,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开放课题“高校易班学生工作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SCNUKFZC097);首批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陕西高校易班学生工作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1SPWSKT-C-19);2023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马克思异化论域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治理研究”(2023QN014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钦峰,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办公室主任、陕西科技大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教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杨琳,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涵,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开放课题“高校易班学生工作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SCNUKFZC097);首批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陕西高校易班学生工作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1SPWSKT-C-19);2023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马克思异化论域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治理研究”(2023QN014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胜任力模型建设路径高校
胜任力模型在煤炭销售企业人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素质结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