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后服务的开展策略刍探

2023-07-29 04:54苟艳宁
成才之路 2023年20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作业布置双减

苟艳宁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中小学开始实行“5+2”课后服务模式。“5+2”课后服务模式能够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缓解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家长的压力。语文作为主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文学素养及逻辑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课后服务属于新生事物,一些语文教师对该服务模式一知半解,为此,语文教师需要正确解读课后服务理念,并据此对课后服务内容和策略进行优化,通过着眼“双减”来制定服务方案、依据学情来布置课后作业、把握特色来丰富服务内容、适当延伸来提升服务效果、即时评价来激发学生活力,使得学生能够从课后服务中获得成长和提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课后服务;服务方案;作业布置;服务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4.2;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0-0061-04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要求学校“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此,课后延时服务便应运而生。课后延时服务属于一种新生事物,一些教师在现实中找不到可供借鉴的经验,在此种情况下,语文教师需要对课后延时服务理念进行正确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探索,对课后服务的内容、方案等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确保课后服务的作用与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一、“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解读

1.明确课后服务时间

“双减”政策要求中小学重点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的差异化需求。课后服务的开展必须以时间为基础,所以学校必须明确课后服务的时间。一般而言,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为工作日下午课结束后至18∶00这段时间,但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服务时间。以农村小学为例,很多家长上下班时间具有不固定性,学校则不宜将课后服务时间定得太死,而是规定一个区间范围,以家长方便为主[1]。

2.保证课后服务质量

周一至周五下午课结束至家长接走学生这段时间,属于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在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保证服务的整体质量。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第一,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学习特点等制定科学的课后服务方案,为课后服务的开展指明方向,保证课后服务的有序推进。第二,教师需要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深化其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并指导其顺利完成课后作业。

3.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课后服务的范围局限在教材上、作业上,但其实不必如此,教师应该对服务内容进行丰富,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其爱上学校、爱上学习。比如在课后服务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演讲比赛、阅读、猜谜游戏等,这些活动不仅有趣,能满足学生热爱玩乐和热闹的天性,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跑步、打篮球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后服务的开展策略

1.着眼“双减”,制定服务方案

对于已经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语文教师而言,想要立刻适应和做好课后服务,不仅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还需要以“双减”为导向制定课后服务方案,一方面是保证课后服务得以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是保证课后服务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语文教师开展课后服务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教师只能根据课后服务开展情况不断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案,进而为课后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方案基础。

课后服务方案的制定,需要体现“双减”政策的内涵,即减轻作业负担,注重劳逸结合,实现提质增效。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课上学习情况将课后服务方案大致设计成三个阶段。一是完成作业阶段。教师开展课后服务时,首先要指导学生高效完成作业任务,尽可能避免学生将作业带回家再写。二是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各有差异,教师需要在此阶段为学生答疑解惑,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让其从中获得更多的感悟。三是发展提升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和知识巩固以后,可以顺应学生爱玩的天性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并尝试着将语文知识与趣味活动进行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教师还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一些体育活动,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在课后服务中获得锻炼与发展。良好的方案是课后服务得以高效开展的基础,语文教师需要精心进行方案设计,并确保方案契合学生实际。这样,学生才能乐于参与课后服务,课后服务也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依据学情,布置分层作业

在基础教育階段,学生在学习上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学生的基础越扎实,能力提升的效果就越好,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不仅要减少作业量,还需要把握好作业的难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分层作业,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促进其语文思维的发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实现共同进步。但想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教师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在课后服务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课后作业,作业类型包括基础型与拓展型,其中基础型作业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拓展型作业是学生可以选择完成的。如此一来,作业的设计就照顾到了每位学生的学情和感受,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比如,学习完《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以后,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了两种类型的作业,第一种是用课文中的“耀”“信”“盼”“叠”等字进行组词,以及用课文中的“早餐”“漂亮”“明白”等词语进行造句。第二种是写出“道歉”“失信”“扑空”等词语的具体含义。这两种作业类型的难度存在差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型作业的基础上尽可能完成拓展型作业,但完不成或完成效果不好也没有关系。由此,大多数学生基本都能在课后延时期间完成作业,其课余时间便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学生便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至于总是被作业捆绑[2]。

除此之外,学生在刚学习语文之初,或许会有很多疑问和不解,如果这些疑问和不解未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会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后服务时,不仅要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还应当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解答疑惑、消除知识盲点,让其能尽快理解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3]。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服务的过程中,应保持温和与耐心,并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解答,以此消除学生对教师的距离感与敬畏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提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自然越来越好。

3.把握特色,丰富服务内容

语言是人类交流交往的重要工具,不能用于交流的语言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语文课作为语言教学的载体,自然也需要具备交流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的方式有很多,最为基础的莫过于听、说、读、写这四种形式,这些形式也是语文的语用价值所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通过汉语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教师开展课后服务时,需要从语言的工具性特色出发,为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练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课后服务期间,在学生们写完作业以后,教师可以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练习。比如,为锻炼学生的听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电视剧或动画视频,然后让学生说出视频中出现的对话内容,看哪位学生的记忆力最好。这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字词的印象,听的次数多了,学生的听力自然会越来越好。为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四十是四十,十四是十四……”绕口令是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最好的方式之一,在练习绕口令的过程中,学生咬字会越来越清晰,发音会越来越字正腔圆,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成果。所以,教师甚至可以将绕口令纳入课后作业范围,给学生布置口语作业,让学生在完成口语作业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能力。为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将阅读活动纳入课后服务,专门留出自主阅读时间,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籍,包括小说、绘本及寓言故事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在书香中品味人生智慧,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延时期间练习硬笔书法,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笔画与字型,使笔迹变得越来越工整和美观。为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寫日记,将生活中有趣的人、事、物都记录在日记本上,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变得越来越强。由此可见,在课后服务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诸多服务内容,关键是教师要把握好语文的特色和学生的需求,增强服务的针对性,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后延时期间收获更多成果。

4.适当延伸,提升服务效果

在课后延时服务期间,语文教师应当根据相关的制度要求,做好课后服务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课后服务的内容并不一定要局限在指导学生作业或答疑解惑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适当进行服务延伸,让学生离开座位、走出教室,到更广阔的空间去锻炼自我、展示自我,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与效果[4]。

比如,《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类故事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完这篇课文后,可以在课后服务中围绕“寓言故事”开展讲故事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提前几天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然后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讲故事活动。讲故事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胆量,使其今后遇到需要当众讲话的场合时,能够大胆地去表现,展现自己的自信和风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成语故事还是寓言故事,其中都蕴含着一些发人深省的哲理,这些哲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所以开展讲故事活动时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进行故事分享,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感悟分享,将自己在阅读中的心得和感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由此,讲故事活动的效果就会更上一层楼。又比如,《元日》《清明》等古诗的内容涉及学生们非常熟悉的传统节日,教学完这些古诗后,教师便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围绕“传统节日”开展“猜一猜”比赛活动,即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中华传统节日相关的元素,然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节日。如展示的元素为“月饼”,则学生要答出“中秋节”,又如展示的元素为“龙舟”,学生则要答出“端午节”。为了更好地开展比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游戏规则为举手抢答,以此激发学生踊跃参与的热情。这种比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加体育运动。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跑跑步、跳跳绳、投投篮……当然,课后服务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不可能每天都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课后服务方案,使课后服务安排得更加科学合理,更契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课后服务时,不一定要将服务内容局限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上,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其他学科的活动,让学生的课后服务体验得到进一步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然会爱上课后延时环节,积极参与教师所组织的每一项活动,并在持续的活动参与中获得成长和提升。

5.即时评价,激发学生活力

古语有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温暖善良的话语总是会让人感觉到如沐春风、心情愉悦,赋予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可见语言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在现实生活中,就算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都会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更何况是天真年幼、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学生,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非常在意外界的评价,尤其是父母、教师等身边亲近之人的评价。所以,教师在课后服务环节应当多给予学生正面评价,激发其参与学习、参与活动的自信。在课后服务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实时进行交流互动,如给学生讲解作业、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等,在这期间,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力,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后服务活动。

具體而言,教师在课后服务期间,可以即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时,教师可以一边指导一边评价:“你的字比之前好看了很多,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很快就能写出一手好字了。”又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口语表现即时进行评价:“你的普通话说得越来越好了,以后班级活动主持的重任就落在你身上了。”还比如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价:“你的阅读能力比之前好太多了,老师相信你一定是付出了不少努力,请继续加油。”教师的口头评价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本身就不太自信的学生听到教师的正面评价之后,会变得越来越阳光和自信,学习效果自然也就越来越好。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书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在课后延时期间,教师有时候会当场给学生批改作业,但作业批改模式不应只是简单打“√”或“×”,还可以在作业下方写下一些评语,如:“作业完成得很好,老师给你点赞。”“这次作业有些粗心了,细心一点儿会更好。”“作业整体有进步,请继续加油。”通过书面评语实时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们在课后延时期间的优秀表现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汇报给家长,让家长也能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使评价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即时评价是不可或缺的,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课后服务的机会,积极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和鼓励。学生的活力和热情得到激发,语文学习效果自然会随之得到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所催生的“5+2”课后服务模式,不仅缓解了当代家长的负担和压力,还提高了教育的质量,能够让学生高效完成课后作业,并顺势进行知识巩固。随着课后服务的不断开展,服务内容、服务模式也会越来越丰富和成熟,服务质量自然也越来越高,因此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随之提高。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认真做好课后服务各项工作,不仅要根据“双减”政策制定科学的服务方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还需要对服务内容进行丰富和延伸,并通过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活力与热情,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课后服务的质量与成效,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香花.“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价值取向、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2(29):44-48.

[2]杨清.“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改进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6-10.

[3]方建兰,汪潮.“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设计趋势[J].语文建设, 2021(22):4-9.

[4]谢显东,徐龙海.“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讲究“四化”[J].中国教育学刊,2022(02):106.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e After-school Serv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Reduction"

Gou Yanning

(Pingquan Town Mawa Primary School, Zhenyuan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Zhenyuan 744517,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ve begun to implement the "5+2" after-school service model. The "5+2" after-school service model can ensur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while alleviating students homework burden and reducing parents pressure. Chinese, as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literary competence, and logical thinking. But after-school service is a new thing, and som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have only a partial understanding of this service model. Therefor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need to correctly interpret the concept of after-school service and optimize the content and strategies of after-school service based on it. By focusing on "double reduction" to develop service plans, assigning homework based on the learning situation, grasping characteristics to enrich service content, appropriately extending to improve service effectiveness, and immediately evaluating to stimulate student vitality, enable students to grow and improve through after-school services, thereby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doublereduction"policy;primaryschoolChinese;after classservices;serviceplan;assignment;servicecontent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作业布置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英语教学生活化模式刍议
教师有效布置语文作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