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室内设计专业创新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探思

2023-07-29 04:54郑龙香
成才之路 2023年20期
关键词:课程模式理论教学工学结合

郑龙香

摘要:为提高中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中职室内设计专业应该依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培养人才。探究中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模式,對中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中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完善与创新,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职学校及教师应积极分析室内设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实践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式、建设教学平台这四方面入手,推进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创新及实施,进而不断提高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中职室内设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0-0069-04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室内设计专业成为热门的专业之一,但室内设计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由于学科专业内容较为庞杂、教师实践能力素养不足、实践资源匮乏,以及实践教学课时占比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实践能力素养的提升会受到影响。而且传统教学缺乏与企业行业间的互动,教学内容和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需要积极进行课程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中职室内设计专业创新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中职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工学结合课程模式能把工作和学习结合在一起,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使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工作与学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来提升专业能力素养,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室内设计是一门对实践有着较高要求的专业,并非只要设计出好看的作品即可,还需要了解市场的环境,合理配置施工材料,科学选择施工工艺,依据客户的审美需求进行创新设计,与客户沟通促成合作,并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落实设计作品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素养,积累工作经验。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把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引入教学过程,把企业的实践资源和人力资源融入专业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真实的工作项目中,完成专业能力素养的锻炼和专业经验的积累,进而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轻松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有利于促进中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完善与创新

室内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如应用软件、美学、力学、工程学、材料学等相关内容。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覆盖这些内容,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出现教学与社会行业发展脱节的问题,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强化教育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密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课程定位的优化。室内设计专业是一个更新较快的专业,不论是设计软件还是装修材料和施工工艺等,都随着行业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更新迭代,如果教学脱离行业和企业的实践,就会使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因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更新优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中职室内设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实践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课程体系是工学结合模式的载体,当前中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需求,制约了工学结合课程模式效力的发挥。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推进过程中,部分教师虽然已意识到工学结合的必要性,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及自身经验的不足,难免在实践中存在各种问题。课程体系不完善是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中的主要障碍,主要问题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有局限性,二是课程结构不够合理。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强调工与学的有机结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需要体现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然而部分中职学校对工学结合的理解比较片面,把工学结合等同于理实结合,将教育目标放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实际上,工学结合与理实结合有不同的侧重,工学结合是在理实结合基础上进一步对接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素养,还要强化学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复合职业素养[1]。为此,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有企业的参与,需要对接社会发展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全面育人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偏颇,会导致课程体系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如课程的分类不够精细、科目不够全面、课时不够充分、教学内容滞后等。

2.师资队伍有待优化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对中职学校教师提出了挑战,现有师资队伍难以有效实施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其优势在于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难以对接企业岗位的教学。很多学校都在尝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通过“资格证书+学历”的模式来提高专业教师的门槛,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企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但是,“资格证书+学历”的模式并不能保证专业教师一定有企业实践经验,比如有的专业教师通过考证获取了双师资格证书,但并没到企业中进行实践,也没有下沉到行业市场去积累相关经验[2]。另外,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有时难免出现责任心不足、向心力不够的问题,而且其精力有限,与专业教师的磨合容易出现新的问题。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传统中职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输出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激发。通常是教师以班级制的形式授课,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互,教师无法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通常是让学生以个体的形式单独完成,与企业的岗位情境并不匹配。对于室内设计来说,很多项目都需要团队的合作,学生如果缺乏团队合作方面的训练,就会在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交流沟通等方面存在不足。同时,部分专业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停留在校内实践层面,缺乏岗位实践层面的教学指导。校内实践通常侧重于专业理论的实践,没有与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进行有效结合,这导致实践教学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需求存在一定的出入。而在学生进入实习期后,企业与院校的合作亦不够紧密,对学生的实习过程缺乏有效指导,这也制约了教学成效的提升。

4.工学结合平台不足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需要更加专业、更加完善的平台来确保教学效果。但是,部分中职学校在推進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过程中存在平台不足的问题。不论是教学平台还是实践平台,抑或是双师队伍的交流磨合平台,都需要完善。比如,线上教学平台就需要完善。网络为教育创造了诸多便利条件,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线上教学平台需要通过专业建设来完善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功能,以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多元交互、在线教学等需求。比如,校内实践平台单一化,校外实践平台匮乏,实践平台也需要不断创新,以更加符合工学结合需求,为学生创造企业岗位实践的机会。比如,双师队伍的交流磨合平台缺乏,导致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限制了工学结合的密切程度。

三、中职室内设计专业创新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策略

1.优化课程体系,满足工学结合教学需求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应用要从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开始,打造出适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本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中,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

首先,校企合作制定中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以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的长远发展为中心。为企业定制式培养人才,可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工学结合创造便利条件,使企业积极参与并支持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企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市场调研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素养、思想政治素养等。因此,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中,应当与企业展开合作,调研企业的岗位需求标准和人才需求走向,并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出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育的精准性[3]。

其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由于室内设计专业涉及计算机软件、力学、美学、工程学、设计学等专业内容,因此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体现这些内容。比如建筑工程学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有所涉及,要依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建筑工程应用软件、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工程预算、建筑风水学、中外建筑史等课程。比如设计学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有所涉及,要依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设计软件、环境艺术设计、美学基础、展示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室内设计等课程。同时,基于中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参差不齐的情况,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把握好课程的难度和梯度,依据难易程度进行分段培养。以计算机相关内容的课程设计来说,第一阶段可以设置计算机操作基础、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组织与维护等基础内容,第二阶段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专业操作软件,如Photoshop图像处理基础、AutoCAD建筑图形设计、天正建筑等,第三阶段则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难度更大的专业软件,如Photoshop效果图处理、Sketchup草图大师、Vray效果图渲染等。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依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标准与时俱进地进行更新,以保证教育的时效性和前瞻性。比如各种应用软件版本的选择,要紧跟时代和企业的变化更新教学版本,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教学内容也要紧跟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及时更新[4]。另外,还要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加强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2.完善师资队伍,满足工学结合教学需求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来实施,如果教师缺乏室内设计实践经验,就难以有效开展工学结合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由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人才共同组成,学校可以引进企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践实习,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与行业发展、企业需求的高度结合。从中职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学校还应该努力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对本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和提升,使本校专业教师挂职于企业,在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和历练提升,最终再回馈学校。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为其提供较好的薪资待遇,以便留住人才,使其将丰富的企业经验传授给专业教师,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3.创新教学方式,满足工学结合教学需求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是无法满足工学结合教学要求的。教师可以创新性应用现代师徒制、项目任务教学法、工坊教学模式、竞赛教学法等,有效开展工学结合教学。

(1)现代师徒制是模仿企业的组织关系,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转化为师傅和徒弟的关系,由师傅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式的学习。师傅对徒弟的教学,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中手把手地指导完成,帮助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

(2)项目任务教学法是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引领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该教学法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非常适用。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并根据每个模块的主要知识技能设计开发出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比如,教学计算机操作软件时,教师可以把每个模块的每项技能都设计成一个具有综合性的项目任务,并依据企业的岗位情境,创设出仿真的工作情境和仿真工作项目,使学生在仿真训练中实现专业学习[5]。在实践教学中,企业的师傅可以布置一个个真实的工作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参与真实工作项目的过程中完成实践学习和专业能力提升。让学生参加真实的项目任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利用学生的创意和创新,推进企业项目的发展。

(3)工坊教学模式是成立室内设计工作室,承接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使工作室在教师和师傅的指导下、团队的协作下完成企业的真实项目。该教学模式能够建立起理论和实践、教育和行业间的关联,并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打通工学、创新创业的渠道。工作室的人员组织关系依据企业的人事关系而构建,由教师和师傅统领,由学长负责,由学生共同参与完成项目任务。工作室的工学结合教学是跨学段的,学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故可以负责组织和实施。而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不同的分工,在真实工作项目的实践中熟悉行业的工作模式,能够进一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

(4)競赛教学法。由于工学结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果多以项目报告、设计成果等方式来体现,因此非常适宜采用竞赛教学法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和检验[6]。这样一则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竞赛机制和竞赛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为企业筛选人才,二则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推广学生的设计成果,使学生获得受众和客户的真实反馈,为学生积累宝贵的经验。比如,对于企业的真实项目,教师可以以设计比赛的形式,征集学生的设计创意和设计成果。对于优秀的设计作品,企业可以直接采用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除了企业的真实项目外,行业举行的设计比赛、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都可以推广学生的设计成果。

4.建设教学平台,满足工学结合教学需求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来实现,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完善校内的工学结合平台,另一方面要开发合作企业,利用企业的实践平台和资源构建工学结合的平台[7]。在校内,要整合学校资源,打造工学结合实验室,为学生理实一体化的学习创造条件。比如,装修材料和施工工艺这门课程需要借助实验室中的各种材料来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在校内,还要打造工作坊或工作室,以承接企业和社会的工作项目,建立起工学一体化的平台纽带。在校外,则要让学生融入合作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训和实习,以完善工学结合教学。

四、结语

总之,工学结合课程模式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模式,通过工学结合促进校企合作,使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既可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出路。从理论上来说,这种课程模式是非常有益于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发展的,但在具体实践中还需要维护好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的权益。中职学校及教师可以从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式、建设教学平台这四方面入手,创新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不断提高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振坤,冯昌信.高职院校“三结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38-41.

[2]贾梅.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评《室内设计与表现》[J].教育评论,2018,05(39):165.

[3]孙中野.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资源的挖掘[J].学园,2018(03): 180-181.

[4]王汀.制图基础与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衡水学院学报,2019(04):111-113.

[5]粟圣森.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J].广西农学报,2018(05):55-57.

[6]娄军委,张欣.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8(02):19-22.

[7]姚海伟,严瑛.高职纺织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与实践[J].纺织报告,2016(11):39-42.

Exploration of the Innovative Course Model of Combining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in Interior Design Majo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Zheng Longxiang

(F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vocational interior design, vocational interior design majors should cultivate talent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society. Exploring the curriculum model of interior desig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as a positive promoting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interior desig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combining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in the interior design profession, and start from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ing the teaching team,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building teaching platform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bining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curriculum model,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interior design profession.

Key words: interior design major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course mode; theoreticalteaching;practicalteaching

猜你喜欢
课程模式理论教学工学结合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电气设备控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