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背景下班级建设的实践思考

2023-07-31 10:43廖兰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3期
关键词:选课走班班级建设班级管理

廖兰

[摘要] 随着高考育人方式的变革,选课走班制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它在激发学生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和挑战。当前,选课走班管理面临很多矛盾与冲突,对班级管理而言,集中体现在价值取向、行为管理、心理发展和家校协作等方面。实践中可通过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创设班级文化、建设心理互助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来实现立德树人,化解矛盾与冲突,提升育人实效。

[关键词] 选课走班;班级管理;班级建设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都明确要求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选课走班已成为新时代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一大批高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情况,探索选课走班制,打破了原有的固定行政班,实行教学班和行政班双轨制,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不一定都在同一个行政班,这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出现了班主任管理职能弱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归属感缺失、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出现管理缺位等问题。班主任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抓手、三个基本点、四项策略”来改进班级管理工作,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多元发展。

一、坚守一个中心:一切为了学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强调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学校管理的落实者,承担着育人的关键任务。无论教育教学形式如何改变,班主任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来开展工作。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学校的发展规划、课程的设置、配套的技术支撑等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进行设计,并不断优化管理。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说,班主任需要具备细心、耐心和爱心,畅通家校合作的渠道,拓宽师生联系的渠道,探索和落实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增强班级管理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夯实两个抓手: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处于智力发育的高峰期,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要以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为抓手推进教育。

一方面,选课走班后各个学科组成学科教学班,学科教师成为该学科的負责人,对学生的学习担负主要责任。但是,在教学班和行政班分离的情况下,学科教师对学生学习学业情况的督促会变得困难,这就需要班主任发挥作用,在学科学习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学科测试后及时与学生的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并督促学生落实学业任务,必要时可召开微型家长会,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质量。

另一方面,选课走班导致行政班的凝聚力减弱,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归属感。班主任可通过开展序列化的主题班会课和德育活动来解决班级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给父母写信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唤起道德生命的觉醒,提升亲子关系等;再如,把握时政和社会热点,善于挖掘蕴含其中的德育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三、紧盯三个基本点:构建班级文化建设的“三角”稳定器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级中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人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文化与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能够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班级管理应该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魂,形成他管、自管、文管“三管齐下”的班级管理模式,构建班级管理的“三角”稳定器。

(一)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干部队伍建设对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课走班后,由于行政班和教学班分离,班级常规管理容易松散,在行政班的卫生、自习的管理、学校活动的组织等方面,班主任难以抓住学生。因而需要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执行力强的班干部队伍,让班级各项事务有条不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干部队伍建设着重从选人、用人和培训三个方面展开。班主任可在班级组建之初组织班干部竞选,挑选一些服务意识强、有责任感的学生担任班委干部,保证班级的有序运转。同时,可以小组或寝室为单位建立成长共同体,选出组长或室长。组长(室长)和班委干部一起构成班级的自主管理团队。自主管理团队组建起来后,班主任要及时进行培训,让各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班级管理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学生的行为较为规范,良好的习惯也逐渐养成,班级就进入到自我管理阶段。这种从“他管”到“自管”的过程,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也是班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成效的标志。这种自主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和责任人,在增强班级管理实效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多元发展。

(二)班级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干部进行自主管理的依据。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制度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实施者。学生可以结合校规校纪集体讨论班规班纪,形成各项常规工作的具体制度和成长计划,让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形成平等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自觉遵守各项规定,使全体学生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例如,制定班级学生操行考核评定和奖惩制度,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记录,以月为单位进行统计和奖惩兑现;制定成长共同体考核和奖惩制度,凡是卫生、午休、晚寝违纪或加分的行为以周为单位进行统计等。将班级制度纳入班级卓越成长计划,凡是成绩进步或获得奖励的学生,都会得到表彰和表扬,激励全体学生向上向善,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班级氛围。凡是操行扣分较多或有严重违纪的学生,可布置劳动任务进行劳动训诫,让他们自觉遵章守纪。

(三)班级精神培育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班级文化建设侧重于用精神去引领班级的发展,更加注重对生命个体内在的唤醒。首先,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规划和培养班级精神,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让班级精神根植在学生心里。班级精神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活动来进行培养。校园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增强集体荣誉感,提升班级凝聚力。其次,班级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最后,班主任要有正气,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为学生做好榜样,引导学生向上向善。

四、践行四项策略:优化班级管理的路径

(一)民主: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热爱学校,感受幸福,实现发展。民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可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形成班级管理公约,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自律的好习惯。例如,在安排班级座位时,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诉求,班主任综合考虑后再进行调整,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诉求。当情感能量在师生互动中自然生发出来,变为同化与维系力量,不仅会增强教育效果,还会激发学生产生更深的动机和兴趣,营建更加長久稳固的良好关系,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理想的学业情况。

(二)心助: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

选课走班后,由于教学班和行政班的分离,学生的同学关系网扩大,与同学产生摩擦和矛盾的概率大幅增加;此外,学生跟班主任的交流变少,负面情绪不能及时得到疏解,引发抑郁和焦虑的概率明显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心理问题在中小学的发生率越来越普遍,但是当学生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及治疗时,家长却很难承认或接受这一现实。因而,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对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在行政班内,班主任要建立起学生心理发展的制度体系,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这一制度主要由主动反馈和被动发现组成。在主动反馈方面,班级可设立“心语信箱”,学生可以主动将自己的情绪堵点或心理危机传达给班主任,班主任通过个别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并进行评估,情况严重的要告知家长,同时上报学校心理中心,再进一步处理。被动发现则是由心理委员牵头,以小组为单位建立班级心理互助组织,通过发现班级同伴早期的情绪危机或心理危机,及时上报班主任来进一步处理。此外,班级可在心理委员的组织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例如,开展“5·25”心理活动、“聆听心的声音”等,从同伴的视角出发,以群体的力量进行互助,在同伴中获得理解、尊重和希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家导:搭建协作的桥梁

在选课走班背景下,由于选课导致学生班级变动频繁,班主任面对的学生家长也处于频繁变动中,给家校协作带来很大的挑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家庭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班主任作为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要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指导,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新班级组建起来时,班主任就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尤其要关注留守儿童家庭、离异家庭和特殊学生家庭,了解其家庭教育状况及问题,及时沟通并做出指导。例如,班主任可借助学校平台定期组织专家讲座、家长开放日、经验交流会等集体指导活动,也可鼓励家长参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或社区提供的家庭教育沙龙、工作坊等讨论辨析式的指导服务。然而,由于选课走班更加个性化,对班主任如何指导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要因材施教,因时制宜,更好地实现家校协同育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创新:凸显治班的实效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艺术性工作,是塑造人心灵的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课题。班主任开展创新性的工作,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索精神,敢于打破常规,不受束缚,勤学善思,不盲从,以学情为依据,不断实践,勇于探索教育的科学之路。其次,要创新工作思路,在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和学生个别辅导中采用一些新方法、新模式,凸显班级特色。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建立小组(或寝室)成长共同体,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凝聚力;制定学生心灵“晴雨表”,增强同伴关怀;创新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等。

选课走班导致班级管理功能弱化,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就需要调动班主任、学生以及家长的力量,探索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选课走班是形式,管理是手段。引领学生不断明晰目标和方向,强化规则意识,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规划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追求。

[参考文献]

[1]林海妃.走班制背景下普通高中生管理问题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6.

[2]刘凯.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的挑战与创新——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选课走班案例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29).

[3]邵紫微.选课走班背景下班级管理功能弱化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1(07).

[4]林清海,李小华.新高考选课走班背景下学生管理与评价刍议[J]. 教书育人,2022 (11).

廖 兰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

猜你喜欢
选课走班班级建设班级管理
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选课走班教学思考
选课走班形势下的分层化学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分层-分类”选课走班复习策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