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视域下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023-08-02 01:31李淼云廖晟
商展经济 2023年14期
关键词:江西省数字化数字

李淼云 廖晟

(江西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江西南昌 330098)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联合国大会时曾强调,我国会积极地履行国际责任,从国家的高度进行战略布局,实行综合性的策略与办法,推动我国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峰值的目标,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

“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全世界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大国担当的体现。同时,“双碳”目标也会对国内经济模式、产业结构、能源领域造成冲击,但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低碳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各地政府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国家“双碳”政策的机遇,促进各地企业向“绿色”企业转型,数字经济可以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因此,要想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就必须以数字技术为点,将企业生产、社会运作引入数字经济的面上来,构建数据化、精细化的低碳生产模式和数字经济。

1 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西省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现状

1.1 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据《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17—2020年,江西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上升状态(见图1)。相比2017年,江西省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增长了8.11%,指数从67.48上升到72.95,说明江西省的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逐步落地,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受新冠疫情影响,江西省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相比2019年从73.38降低为72.95,减少了0.58%,表明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不牢固,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具体原因可能是因疫情影响企业收入,企业无法足额支付产业数字化的成本,只能暂停数字化发展。由此可得,数字经济的发展仍需要政府的支持,从上而下为数字经济下沉至各个企业提供具体的路径和引导。

图1 2017—2020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同时,根据2020年《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2019年间,江西省数字核心产业年度拟建项目增长近4倍,投资总额增长近6倍,全省数字产业化指标得分提升了3.5分。对于虚拟现实、5G、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产业的投入强度持续增强,产业发展指标潜力增加。2020年VR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在世界VR产业云峰会上共签约78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661.9亿元。全省移动物联网核心及相关产业主营业收入达1000亿元。数字化治理也稳步跟进。“赣服通”平台使用“区块链+企业信用服务”成为全国首个全省性融合平台,并为政府治理做出有益贡献。“赣政通”平台联通11516个政务部门,注册用户达30.8万,是全国第三个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协同办公的平台,主要指标排全国第二位。

1.2 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西省经济发展概况

2021年,江西省国内生产总值29619.7亿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8.8%。第一产业增加值2334.3亿元,占GDP比重7.89%,第二产业增加值13183.2亿元,占GDP比重44.5%,第三产业增加值13102.2亿元,占GDP比重44.2%(见图2)。

图2 2017—2020年江西省国内生产总值

由图2可知,目前江西省三大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均衡现象,其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了40%以上。由此可见,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持续高升的过程中,江西省第二、三产业已经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础设施的支持。同时,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数字经济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使得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居于全国中上游水准,但数字产业化水平仍不高。根据《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2021)》可知,全国产业数字化平均指数为15.73,江西省产业数字化指数为17.47,位于全国第15名,比平均值高了1.74;全国数字产业化平均指数为19.68,而江西省数字产业化指数为14.37,比指数平均值低了5.31个指数。总体来看,江西省产业数字化发展程度符合江西省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但江西省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位于中下游,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数字基础措施上仍须加强。

1.3 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西省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由能源消费总量乘以排放因子(折算系数)得出,相同能源的排放因子系数相同,故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能反映江西省能源消费情况。能源消费增加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能源消费增加的同时也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江西省陷入“增加产业生产总值”和“降低碳排放”的矛盾冲突中。由图3可知,即使江西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在大幅增加。究其原因,是因为江西省第二、第三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能源消费量非常大,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这不利于江西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国家“碳达峰”政策对各个地区的碳排放总量做出了限制,若江西省不顾碳排放指标,仍然扩张产业产量,“增产值”和“降排放”的矛盾将会越来越深。数字经济是缓解此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陈光在《碳中和目标下能源数字经济》一文中指出:数字经济能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活动的碳排放。江西省“十三五”以来,要紧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入落实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速推动社会各领域数字化。随着数字技术与各个产业的结合,虽然各产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在增加,但增长幅度却在下降。2018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19890.56万吨,较2017年上涨842.6万吨;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20268.35万吨,较2018年上涨377.79万吨,2019年的增长幅度仅为2018年增长幅度的44.84%。由此推测,数字技术能够减少各产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图3 江西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

2 数字经济助力碳中和面临的挑战

江西省是一个充满发展活力的城市。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由以前的全国第21名上升到2020年的全国第15名,相比2019年也上升了一名。但江西省2017年就开始布局数字经济发展,到如今江西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第18名,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表明江西省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发展数字经济都会面临的困难,如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数据孤岛问题、数字经济法规不健全和数字经济高端人才缺失等。

2.1 数字产业规模不足,创新动力不强

2021年江西省GDP为29619.7亿元,排名31个省级行政区第十五;名义增速高达15.29%,排名31个省级行政区第六;实际增速达8.8%,排名31个省级行政区第四。

根据《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江西数字产业化规模为1308.2亿元,占GDP比重仅为4.4%,占数字经济总体规模比重为12.3%,远低于全国水平。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等机构发布的2021年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榜单中,信息化领域仅有泰豪科技这一家江西本地企业上榜。

江西省作为一个发展强省,相比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江西省的数字产业发展成效甚微。究其原因,可能是本土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少,核心技术掌握不足,科技创新水平不强。以VR为例,2016—2018年,江西VR产业快速布局,吸引了众多企业来赣筑巢。在此期间,江西省新设VR相关市场主体分别为173家、140家和200家,2018年VR热度大幅回升,新设主体数上涨42.86%,发展态势良好。2019年良好发展趋势延续,上半年江西新设VR相关领域市场主体个数为115家,较2018年同期增长30.68%,涨幅明显。在此条件下,江西省VR技术虽然飞速发展,但仍未有任何一家企业取得行业领先优势,能够在江西省内VR领域起到领头作用。同时,2016年以来,各省在发展VR产业的同时深耕VR技术创新研发。与中部六省相比,江西省VR专利申请数明显偏少,2016—2018年,江西省VR专利申请量分别为36件、21件、34件,总量上与安徽、湖北、河南、湖南四个省份的差距较为明显。由此可见,在大量企业入驻江西省的背景下,江西省专利申请数量仍低于中部其他省份,江西省数字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2.2 数字经济生态不优

数字经济生态问题既包括该领域内部的问题,又包括数字经济与外部行业衔接的问题。首先是数字经济领域内部的“数据孤岛”问题。由于企业部门内和部门间信息协同程度不足,跨层跨域数据共享不充分,导致各个部门的数据流通不充分,交互应用程度不高,完整数据供应链和数据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数据的知识所有权并不明晰,即使现存完整的数据供应模块,也不会有太多的企业愿意进行数据交流,在此情况下,数字经济生态不优的情况将会变成恶性循环;其次是江西省缺乏本地领头信息化企业。江西省接壤浙江省、广东省,这两个省拥有多个互联网企业巨头,如腾讯、阿里巴巴等,在江西省缺乏相应领先技术的情况下,各个企业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普遍依赖这两个省。在江西省没有相应技术发展的情况下,或者没有拥有相应技术的企业入驻的情况下,这种现状肯定无法满足众多行业数字化的要求。此外,江西省开展数字化专业的高校凤毛麟角,在引进外部数字人才的能力上尚且式微,因此导致数字人才较为缺乏。尤其是缺少既精通业务又理解数字技术的复合型数字人才,并且也尚未形成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和引进体系。

2.3 产业数字化转型效能不足

在江西省数字发展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得知江西省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相对于2019年从73.38降低为72.95,减少了0.58%,并且认为具体原因可能是新冠疫情影响企业收入,企业无法足额支付产业数字化的成本,只能暂停数字化发展。面临这种问题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基础薄弱,存在“不愿转”“不敢转”的问题。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数字化基础弱、抗风险能力差,即使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但中小企业大部分仍处于观望状态,在没有充足把握的前提下不敢轻易尝试。因此,江西省数字化转型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2018年末,江西省共有小微工业企业法人单位72197个,占全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97.9%。其中,小型工业企业21751个,占全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29.5%;微型工业企业50446个,占全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68.4%。因此,即使江西省出台多项数字经济政策,受限于中小企业太多,政策的落实程度也不尽如人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不高。此外,中小企业普遍对数字化的认识不足,虽然有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意愿,但没有清晰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与目标。并且,数字技术应用成本较高,企业无法完全由自身承担数字化的成本。

3 碳中和视域下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3.1 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数字产业倾斜,督促资金落到实处,全面建设数字应用必需的基础设施,覆盖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实体产业密集园区,充分满足实体产业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不让产业在数字化升级的道路上知难而退。同时,政府应对积极参与数字化升级的企业采取减少税负、提供资金补助、设备补助等帮扶措施,促进其他企业主动进行数字化升级。并且要切实加强配套服务建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效率化,最终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政府应以中间人的身份,为数字经济供应商和实体经济企业提供桥梁,促进数字经济下沉至各企业,让实体企业享受到数字经济的红利。

3.2 明确数字经济数据的所有权,消除数字经济风险

江西省内有多个云计算平台,分别为多个机构和产业园区提供服务,由于平台之间处于竞争关系,导致各平台不愿开放共享自身的数据。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目前的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数据所有权不明确,企业为了防止数据被冒用,影响自身的权威性,会对数据进行保密和垄断,使得数据的共享、流通受到很大影响,给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带来了障碍,从而不利于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此外,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消除数字经济风险。有关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滞后于数字经济实践的发展。例如,在数据要素市场,没有准确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数据的所有权归属,导致数据要素市场化受阻。同时,由于人们日常生活都与数字经济有关,关于使用者的个人隐私信息也保存在数据之中,数字经济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如果不能得到保障,就会对数字经济的实际发展造成冲击。

3.3 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空间,为产业数字化提速

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受限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数字技术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所以为产业数字化提速,就必须发展数字技术。在内部数字技术发展方向不明确,缺少领军企业的情况下,江西省可以引进外部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如腾讯、华为、京东等,利用其发展成熟的数字经济技术,为本土数字企业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标杆,从技术层面上为数字经济发展空间提供深度。这些企业在入驻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自身拥有的数字经济技术人员,各高校可以聘请该类技术人员入校进行宣讲教育,提高高校数字经济人才的培育能力,同时也从人才角度拓宽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空间。

江西省拥有优秀的地理位置,紧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产业范围辐射沿海各省。江西省政府可以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积极寻求与邻省优秀数字经济企业对接,进行技术和信息上的交流,学习头部数字经济企业先进的技术,应用到自身生产过程中,提高企业数字化水平,形成数字化优势后,在江西省内引领其他企业进行数字化发展,最终实现反哺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

3.4 利用数字经济赋能碳排放,支撑碳中和

数字经济与“碳中和”的交集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支撑“碳中和”。我国许多企业一直在数字经济领域不断探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提出了先进的解决方案,如腾讯、华为等企业曾推出多个数字绿色产品,旨在利用数字技术为企业提供“绿色”转型方案。江西省作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腹地,应发挥枢纽作用,积极吸取各个三角洲地区互联网企业的数字经济发展经验,将互联网企业在数字技术上探索的方案开放运用到建筑、交通、城市等多个行业,利用数字技术减少碳排放,让“碳中和”目标落地。数字经济贯穿各行业产业链,可通过链条延伸,帮助产业链尽头的中小企业完善运营方式、改善生产模式、促进节能减排,推动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本身就是一个全民运动,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因此,互联网企业更应注重企业自身的社会效应,发挥领头作用,引领公众参与实现碳中和。

4 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由于数字经济本质上是经济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是经济和数字的结合,因此数字经济的发展理念在本土市场存在一定的空白,现存主流经济思想仍是传统的经济理念。同时,掣肘于江西省数字产业起步较晚、数字市场不健全,江西省数字经济规模一直无法扩大,实力一直弱于邻省,在全国范围内位于中下游水平。但是江西省政府正确认识到了本土数字经济实力的短板,积极发挥“有形的手”的作用,先后通过出台数字经济政策、明确数字经济发展主要任务、开展数字经济指数发布会等措施,由上而下向社会传导数字经济理念,引导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因此,2021年江西省数字经济从全国第18名跃升至第16名。若江西省政府继续落实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持续加大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投入,主动寻求与数字经济发达省份的联动协同发展,充分推进数字经济政策规则制定,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将更加锦绣。

猜你喜欢
江西省数字化数字
模拟成真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