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湖北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

2023-08-02 01:31樊亚梦刘萧
商展经济 2023年14期
关键词:纯收入农民收入农村金融

樊亚梦 刘萧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当前我国已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湖北省的贫困地区也已早早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湖北在2022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走好。其中,湖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7元,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同时,为防止规模性返贫,促进脱贫群众的生活,湖北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产业发展和稳岗就业,深化产业帮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持续推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不断聚焦产业振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生、民宿经济等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通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壮大富民乡村产业,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湖北省政府在农村发展中做出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只是城市居民的最低收入,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巨大,同时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种类也远不如城市。由此可见,只有政府引导性政策发挥作用效果不如金融机构与政府共同合作的效果好,想要经济发展得更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基于此,本文将建立模型分析湖北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

1 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国内有许多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一是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在长短期内影响作用不同。如王文青、乔立娟、王秀芳基于河北省1995—2009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河北省农村贷款和农村存款对农民收入增长长期内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短期内,农村贷款和农村存款的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均产生负效应。邹小芳和黎东升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与农民收入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扩大,在短期内不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长期来看,农村金融规模扩大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二是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负效应。如朱德莉基于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研究了1978—2013年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都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负向影响。

三是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如戴亚晴利用2000—2020年安徽省农村合作机构贷款、农业保险保费、农业保险赔付额、农村人口、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然后建立VAR模型,得出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有正向效应;徐全志以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 2005—2019年农村金融发展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时间序列VAR模型,分析了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存款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基于以上观点,本文将利用湖北省2006—2022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 现状分析

2006—2020年,湖北省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从3419.45元增加到16305.91元,居民收入涨幅约500%;2020—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对农业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022年至今,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受疫情影响的农产品滞销不再成为问题,农民收入逐渐增至18260.05元。同时,从湖北省统计年鉴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全年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但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与城镇低收入户的全年纯收入一致,从收入角度来看,湖北省农村发展在全国农村发展中都是比较好的。但是,互联网伴随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人才短缺、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也愈加显著。

农村金融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村的发展,更有益于整个城市的发展。虽然现在农村金融的发展已经远比20世纪90年代好,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增加、普惠金融力度加大,与农业有关的保险不断创新。但农村金融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第一,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和征信环境仍不完善,金融机构不愿将资金贷给信用度较低的农民;第二,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远远不够,使得农民只把各类金融机构当作存款机构,不会利用金融机构来发展自身经济;第三,金融技术型人才缺口依然很大,限制了农村金融的发展;第四,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够,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过少。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3.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湖北省2006—2022年的统计数据,其中湖北省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额、农业保险额及农业保险赔付均来自《湖北省统计年鉴》,其中缺失的数据均采用均值的方式进行填充。湖北省总人口数量来自国家统计局。

3.2 变量选取

3.2.1 因变量的选取

农村人均收入(I),本文选取湖北省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作为农民人均收入的指标。

3.2.2 自变量的选取

农村人均保费赔付额(Z),本文选取湖北省农业保险赔付额/农村常住人口数作为农村人均保费赔付额的指标。

农村人均贷款额(N),本文选取湖北省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额/农村常住人口数作为人均贷款额的指标。

本文采用农村人均保费衡量农业保险,农村人均贷款额衡量农村信贷,并以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

4 模型建立

因为本文选取2006—2022年湖北省的相关数据属于时间序列,为缓解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对结论的影响,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取对数,构建如下模型:

式(1)中:I代表农村人均收入;Z代表农村人均保费赔付额;N代表农村人均贷款额;α代表常数项;β和γ分别代表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的弹性系数;δ代表随机误差项。

5 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EViews10软件进行初步数据处理,通过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最后得出农村人均保险赔付额和人均贷款额和农村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

5.1 单位根检验

因为本文选取的是2006—2022年的相关数据,属于时间序列,而时间序列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平稳的,为了避免数据不平稳而出现的结论误差,在进行分析前我们先做单位根检验,以此来选择平稳的变量进行回归(见表1)。

表1 ADF单位根检验

从检验结果来看,取完对数的原序列都不平稳。在对LnI和LnZ、LnN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后是平稳的,即DLnI、DLnZ、DLnN。所以自变量和因变量取完对数后的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是非常平稳的,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5.2 Johansen协整检验

只有平稳的序列才能进行协整检验。由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自变量和因变量取对数在一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根据AIC和SC准则确定其最优滞后阶数为一阶。然后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检验农村人均保险赔付额、人均贷款额和农村人均收入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见表2)。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若原假设不存在协整关系,则在5%的显著水平下P值=0.0021<0.05,即不接受原假设,说明农村人均保险赔付额和人均贷款额与农村人均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即协整关系;若原假设是至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则在5%的显著水平下P值=0.0418<0.05,即不接受原假设,说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因此,根据农村人均保险赔付额、人均贷款额和农村人均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结果,可得出协整方程结果如下:

由方程结果可知:农村人均保险赔付额即农业保险、农村人均贷款额即农村贷款,对农村人均收入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农业贷款所占权重要比农村贷款大。

对VAR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可运用VAR进行实证分析,即VAR模型中的所有方程特征根的倒数必须都位于单位圆。如图1所示,每个方程的特征根倒数几乎都在单位圆内,由此可以判断出建立的 VAR 模型是近似稳定的。

图1 AR根图

5.3 Granger因果检验

在验证协整关系之后,接下来检验农村人均全年纯收入和农村人均保费赔付额、农村人均贷款额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表3可知,在滞后期为1的情况下,LnN是LnI的格兰杰原因,即农村人均保费赔付额对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LnZ不是LnI的格兰杰原因,LnI是LnZ的格兰杰原因,两者之间只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原因,即农村人均全年纯收入会影响农村保费赔付额,农村人均保费赔付额对农村人均全年纯收入的增长不显著。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刺激农村居民贷款,从而增加农民全年纯收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表3 LnI、LnZ、LnN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通过分析2006—2022年湖北省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对湖北省农村人均全年纯收入、农村人均保费赔付额与农村人均贷款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在显著性水平为95%下,当农业保险变动1%时,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约64.9%,说明农业保险对促进农民收入的效果很好,当农民愿意将资金用来购买保险时,农村经济的发展就会更好,农民收入就会更多。在显著水平为95%下,当农村贷款变动1%时,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8.7%,由此可见,农村贷款对农民全年纯收入的增长效果不太好。

在农业保险对农民全年纯收入的促进方面,2006年以来,农业保险的数额一直在增加,说明农民保险意识在增强,湖北省的保险为金融发展做出了很大努力。从分析结果来看,农业保险对农民全年纯收入的促进效果也较好。也许是农民保险数额增大,金融保险机构在农村的产品种类增加导致出现这样的实证结果,所以在未来发展中,要大力提高农民参保意识,积极研发新的适合农村的保险产品,提高农业保险对促进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将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对农民全年纯收入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农业贷款的增加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不太好,说明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贷款没有很好地满足农民对贷款的需求,也或许是因为农民的收入不稳定、信用等级较低,金融机构为了避免承担如此大的风险拒绝将资金带给农民。所以在未来发展中,政府应尽最大的努力,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好乡村产业,使农民尽量拥有稳定的收入,金融机构应降低农民贷款门槛,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增加农业贷款在促进农民全年纯收入方面的影响。

6.2 建议

6.2.1 提高农村居民理财意识,引进技术型人才

农村居民接触到的金融知识较少,理财意识较为淡薄。政府和金融机构应根据当地居民的接受程度宣传适合他们的金融知识体系,提高农民的理财意识,扩大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规模。如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形式多样,农民更应主动了解金融知识,运用金融知识来维护自身利益。如今,湖北省农村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巨大的技术型人才缺口。政府应引进金融技术型人才,促使更多优质青年在回乡工作的同时做好保障工作,促进湖北农村金融发展。

6.2.2 加强金融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理财环境

由于农民对金融知识了解甚少,而且其资金大多以存款方式存在银行,因此他们也成为多数金融骗局的主要受害者。为实现农村金融发展,政府有义务引导农民学习更多金融知识,避免上当受骗,同时也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保护好农民储户的利益。现如今,有许多民间违法高息吸收存款,然后高利放贷,最后因资金链断裂卷款潜逃,这样的金融骗局最容易吸引到农民,政府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同时严厉打击此类小贷公司,为农村营造一个良好的理财环境。

6.2.3 完善农村居民信用体系,提高贷款效率

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信用等级较低,许多金融机构不愿冒违约风险将资金贷给农民,这也极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湖北地区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信用体系完善程度不一,这就要求政府和金融机构向信用体系完善的地区学习,合力完善农村居民信用体系,扩大农村贷款规模。政府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农村融资担保机制。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训,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农民贷款效率。

6.2.4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农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农作物生长周期较长、农民资金回收较慢,金融机构应根据农业特点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制作适合农村居民的金融产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机构更应将互联网与农村金融结合起来,开发出更具地方特色的金融产品。

猜你喜欢
纯收入农民收入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