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研究

2023-08-02 01:31费诚向丽通讯作者
商展经济 2023年14期
关键词:广西育人数字

费诚 向丽 (通讯作者)

(贺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西贺州 542899)

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为推动我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以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党的二十大对建设数字中国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导下,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数字新技术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2019年世界数字经济规模已占到GDP的41.5%,2020年全球高成长性创新企业数量达到近600家。2012—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11万亿元增长至45.5万亿元,多年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为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基于数字经济背景探讨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方式与传统经济形态下的方式有所区别,传统的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回应时代呼唤的创新和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创新”和“创业”。“创新”主要针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教育;而“创业”则强调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着重于将数字经济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分析数字经济的影响。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出现两点变化:一是创新创业实践环境发生了转变。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结构,导致大学生创业情景表现出开放性和无边界性的特征,传统创业理论也面临较大挑战;二是创新创业活动实现了跨时间和跨空间的开展。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新一轮大数据、云计算、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日新月异,大学生面临新的就业形态,高校应大力提高大学生数字化和智能化就业创业能力,拓展就业创业新空间。创新创业活动从之前的简单线性视角向复杂的非线性视角转变,创新创业活动发生在不同层面、地区及国家,且相互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不断加快,企业遇到的困难更具重性和复杂性,使得在构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时必须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西方创新创业理论也难以揭示和指导我国本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独特性。目前,我国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此我国必须对传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义。

2 数字经济背景下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1 大学生持续创新创业动力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对象是大学生,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但传统就业观对高校大学生的制约作用仍然较为明显。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度低,大多倾向寻找具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在新冠疫情期间,广西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近年来,随着考研难度“水涨船高”,更多地大学生选择先就业,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仅有少数大学生把创业作为备选方案。

据麦可思《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2018届毕业后选择创业的本科毕业生中,三年内超过半数退出创业,仍在坚守的比例(41.5%)相比2017届同期(43.4%)明显下降。2022年12月,广西桂林某大学发布的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结果表明,该校2022届毕业生总人数为1162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699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0.13%。当年毕业生中,自主创业人数3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仅为18人,占毕业本科生人数比重的0.26%;毕业研究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为5人,占毕业研究生人数的0.44%。

2.2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几年,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各高校特别是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纷纷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主要是通过增加实践课程课时,构建企业-高校间各类协同育人平台,参与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方式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但整体来看,协同育人体系还不完善,各高校间开展合作仍然较少,在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通过对广西高校的调研发现,校企合作的企业大多为中小民营企业,企业经营状态稳定性差,员工流动性大,部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目的仅是招聘员工,还有部分企业很少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过程。目前,国家层面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出台,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权利与义务难以进行约束。因此,企业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双方很难开展深度合作。

2.3 大学生跨界融合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数字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首先,广西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掌握了与数字技术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如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大学生跨界融合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其次,广西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竞赛,培养学生创新的科研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营造了浓厚的高校创新创业氛围,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帮助学生构建创新创业意识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为大学生以后的创新创业和就业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数字经济背景下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广西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39.7万人,其中研究生2.1万人,本科生16.5万人,专科生21.1万人。2022届广西高校毕业生人数接近40万,总量和均量都为历史新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如何为大学生拓宽就业成为创新创业工作的核心。创新创业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必然选择。

3.1 数字经济背景下广西高校创新创业面临的机遇

3.1.1 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更具广阔性

数字经济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进行了重塑,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数字经济总体规模来看,无论是全国总体规模还是广西省总体规模,均表现出逐年递增趋势。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市场需求将被激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市场。新的商业模式、新技术和新产品等将得到市场的快速响应,形成更多跨学科和跨专业的融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3.1.2 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技术成本和经营成本降低

传统的创新创业模式中,大学生往往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一般处于弱势地位。这是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资源欠缺,且没有足够充裕的创业资金,创业场所和设备等因素限制了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降低了其积极性。但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之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限制因素得到了改善,他们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能够主动积极地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开发新产品,实现创新创业的跨界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22年8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生态就业创业研究报告》显示,以小程序、视频号、公众号等共同构成的数字生态,就业岗位达到4618万个,同比增长25.4%。就业以大学生青年为主要就业群体,就业增长主要靠短视频等数字生态中的新就业形态拉动。“经营成本低”和“技术成本低”是诸多创业者关注的重点。例如,广西某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大学生,利用电商平台成立广西某甜羊养殖销售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平台构建网络销售渠道,大大降低了实体店的运营成本,解决了创业初期资金紧张的难题。该团队很好地将数字技术与农产品销售相结合,实现了跨界融合。

3.2 数字经济背景下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数字经济时代形成了协同开放的经济模式,将产生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对稳就业、促就业和数字化转型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对广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地要求,需要大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适应环境变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数字经济时代倒逼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一是对于教师而言,其在掌握了原有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观察力,能综合分析与正确处理数字经济时代下市场出现的新问题和灵活的随机应变能力。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是按照传统模式开设几门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重点关注教材的知识点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训练不足;二是对于学生而言,要求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积极主动跨专业和跨学科地学习专业知识,建立跨界融合思维。未来5~10年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下对学生的要求不符,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遇到的首要挑战。

(2)数字经济时代,广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人才需求与供给矛盾较为突出。广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显著低于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调整设置滞后于产业数字化转型要求,未及时调整专业招生规模与课程设置,高素质数字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无法满足数字产业需求。2013—2020年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平均就业人员数4.7万(见表1),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值12.5万人。2013—2020年,我国西南四省(广西、云南、四川和贵州)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 平均就业人员数为8.16万,其中四川平均就业人员数为18.96万,位居四省之首。

表1 广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

4 数字经济背景下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

4.1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通过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不断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经学校专家评审通过的创新创业项目,需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创新性和市场前景,同时可申请入驻学校的创新创业基地。入驻创新创业基地的项目团队,学校为其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和互联网等,并协调入驻项目办理所应享受的政府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国家和自治区扶持高校学生优惠政策相关手续;为项目成果发布、信息沟通、业务洽谈提供必要的服务,帮助指导进入基地的项目举办各种媒体宣传推广活动,并在校内提供专用的信息栏;每个创新创业项目团队配备指导教师1~2名。鼓励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制,聘请优秀企业家或行业专家担任导师,并且当创新创业者出现经营困难时,学校会委派专家会诊;创新创业成功者优先进行免费项目推介,帮助扩大规模。例如,2022年4月,广西某地方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中心成立了创新创业园商标品牌指导站,为创新创业园入驻企业和大学生创业团队解决在商标战略实施和品牌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4.2 构建范围广、层次丰富的产学合作平台

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结合企业教育、产业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安排学生到企业中,接受和学习企业最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经营方式。建立企业导师制,请企业中的技术能手或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担当学生企业导师,帮助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例如,广西某地方本科高校在“十三五”期间,深化校政企合作,大力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积极引进行业企业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实训平台、行业学院等,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4.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一是利用大数据云智能技术,开发全新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质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从联想到创意,实现创意的可教性。应结合当前大数据等新技术下经济社会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与创新的相关热点,围绕经济社会领域发展,开发全新的创新创业课程,实现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变革。通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以学生为本位,以协同育人为核心,使创新创业社团成为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着力营造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文化氛围。

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发创新创业课程。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协同育人模式,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依托,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与企业“亲密”接触,获得最新的行业产业生产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方法。利用大数据、云智能技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心平台建设,开展创新创业协同育人项目团队建设,将平台打造成一个集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提高、学术交流、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成果分享、学科专业建设、校政企合作等功能于一体的闭环生态系统,打造特色创新创业研究团队,以支撑一流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三是紧密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实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进协同创新型和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加强校、政、企合作,将大数据、云智能技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心建设相结合。作为变革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重点任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心建成后可作为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企业认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训练、岗位能力培养、企业运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境系统,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真正通过场景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实现教学相长,实现不断的社会积累和创造新知,让学生参与创建企业初步方案的设计研究、企业管理转型、企业战略实施等,并对方案、法律法规落地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等提供全流程的服务和智力支持,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5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双重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构建完善和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坚持服务区域发展、促进就业的导向,聚焦适应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产业需要,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猜你喜欢
广西育人数字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答数字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数字看G20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成双成对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