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研究

2023-08-03 14:22俞如楠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旨在通过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或终身发展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教學环节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围绕作业设计展开讨论,简述了作业设计原则,从三个方面详述了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科学设计物理作业.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1-0074-03

收稿日期:2023-04-25

作者简介:俞如楠(1979.4-),女,福建省莆田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作业设计是一种为解决某个问题所提供的指导,旨在加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形成的品格与能力.教师作为作业设计的主体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核心素养内涵、物理教学实际,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物理作业.

1 丰富作业类型

传统的物理作业设计基本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包括选择、填空、计算等各种习题.作业也多来源于各种教辅资料,或者是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改编各种来自教材、教辅资料的习题作为作业[1].虽然这种作业形式备受广大教师的喜爱,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但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这种作业形式,也不会积极完成作业,尤其是无法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所以,物理教师应当创新作业设计思维,丰富作业类型,实现书面与实践并重,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1 书面为主,开放作业为辅

教师可以采用以书面作业为主,融入开放题型的设计方式.通过封闭式的书面作业可以加深对学生基础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开放性题目则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升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曲线运动”教学为例,通过本节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受到的外力合力与初速度不共线.教师通过讲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初步认识平抛运动的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教师提出问题:将一个粉笔头水平抛出,粉笔头所做的运动是否是平抛运动?通过这样的作业问题,让学生研究粉笔头的曲线运动规律,开展深入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研究中,让学生将平抛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开展相应的推测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对于这样的作业设计,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设计相应的书面作业,同时具有开放性特点,让学生结合作业开展深入学习和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2 实验作业设计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大部分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及公式都是物理学家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合理猜想、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步骤总结出来的.依托物理作业设计回归实验,可以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重新理解物理学科,形成科学、严谨的物理实验观.

当然,实验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及学习环境,尽可能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并从中获取与教材相关的知识.以“物体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初始速度和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之后,教师将学生划分成相应的小组,引导学生利用时间,开展物理实验活动,完成物理作业学习.在实验室,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几条纸带,通过秒表将时间与速度通过

图像形式展示,让学生计算出瞬时速度,画出速度图像,根据数据感受运动规律.在实验完成之后,小组成员需要针对打点计时器测试物体运动速度的原理进行讨论,进一步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观念.

2 分层作业设计

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也不相同,通过课堂学习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存在不同,这就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正视这一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2].

分层作业设计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基础上的.对此,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状态、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摸底考试等方式,全方位摸排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然后再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分层作业.以“功与功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类型作业,即基础类、提高类和迁移类.基础类作业设计如下:

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对力F的做功关系进行讨论( )

(1)用水平推力F推质量为m的物质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了S.

(2)用水平推力F推质量是2 m的物体,沿着动摩擦因数是μ的水平面上前进了S.

(3)斜面的倾斜角是θ,推力F与斜面平行,推质量是2 m的物体,沿着光滑斜面向上推进了S.

A.(3)做功最多   B.(2)做功最多

C.做功一样 D.无法确定

提高类作业设计如下:

起重机竖直吊起质量是m的重物,上升的加速度是a,上升的高度是h,则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是(  ).

A.mgh B.mah C.m(g+a)h D.m(g-a)h

迁移类作业设计如下:

图1 功率随时间变化图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个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着时间t的变化如图1所示,假设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Ff恒定不变,下列描述汽车的速度v随着时间t的变化曲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如图2所示,使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着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推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定为P,小船质量是m,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为Ff,经过A点是,速度大小是v0,小船从A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点,使用的时间为t1,A、B两点的距离是d,缆绳质量忽略不计,求:

(1)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Wf

(2)小船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v1

(3)小船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

此题的问题(1)能够加深学生对功的定义的理解,通过简单推理和计算可以完成,解答难度小,属于基础类作业;问题(2)是为了锻炼学生动能定理应用能力,通过对功的求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属于提高类作业;问题(3)帮助学生复习瞬时功率,速度合成与分解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要求学生综合利用知识,对学生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是迁移类作业.

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分层作业,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 结合实际情景

根据物理学科特点,物理情景主要是指来源于生活、生产过程中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活动.通过引入物理情景,可以引导学生建构起物理学科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在解决习题中对抽象、理论性强的物理知识产生共鸣,并形成具有实践性的物理知识体系.更何况,物理知识是诸多物理学家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回归到实际生活、生产,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3].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规律结合,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作业,加强学生知识训练,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在一个饮料瓶的下方钻出一个小孔,向瓶内装满水,手持饮料瓶,水从小孔处喷出,此时放手,让饮料瓶自由下落,小孔喷水的情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针对此作业,学生需要找出题目中研究的对象,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对水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瓶中的水对瓶身的压力变化,对喷水的情况作深度分析.

4 注重社会实践作业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核心素养作为导向,做好每个教学环节设计,作业设计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物理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树立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以及责任感.作为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性作业,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逐渐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以及责任感.

如“重力与弹力”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重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大小、方向以及重心等内容,重心位置是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结合难点设计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使用悬挂法寻找物体重心,操作步骤如下:将钉子固定在纸板的顶端;将细线的一端绕在钉子上,另一端悬挂,对悬挂痕迹两端进行描点,连接起来;将纸板换个方向再次测量与连接,把纸板换个方向,测量处第三条悬挂轨迹,并且连接;用手指顶住三条轨迹线的交点.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和观察,帮助学生掌握物体重心寻找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不能够片面地看待生活问题,要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应当是典型的、满足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需求的,作业设计方式也应当多样化的,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

参考文献:

[1] 袁曉芬.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物理学科单元活动类作业设计[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7):65-69.

[2] 施美珊.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中学理科园地,2022,18(3):3.

[3] 陈希.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设计初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2(9):3.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