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云端学校: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向度

2023-08-03 07:18韦英哲张家瑜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7期
关键词:云端学校教育

韦英哲 张家瑜

古有庄周逍遥驰骋,鲲化为鹏的故事;今有云端建校立名,同样怀抱鲲鹏之变的梦想。深圳市云端学校的《小鲲赋》中写道:“是小鲲也,将探幽于五洋,水击三千之里;待其为鹏,可扶摇于九天,翅展万里之程。”

这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承载着深圳教育人的厚望。云端学校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需求导向,在教育数字化新领域、新赛道上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作为深圳建设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智慧教育示范区的重点工程和核心内容,云端学校秉持以“云朵推动云朵,灵魂唤醒灵魂”的办学理念,探索学校组织制度、智慧教育形态、教师队伍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冲破思维惯性:探寻未来人才培养新思路

深圳为什么要建云端学校?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深刻影响教育形态、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构建适应智能时代的未来学校新样态,需要用超常思维率先探索。

深圳教育抢占先机,将云端学校建设作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引领基础教育先行示范的重要举措。云端学校获中共深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单独设立,主要承担“依据教育法规,承担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任务,开展示范性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活动,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引领深圳基础教育先行示范”的职责;采用“1+N”共同体模式,“1”代表总部实体学校,“N”代表多个入驻校,分布在深圳10个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科教兴国战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未来需要,值得突破限制深入研究。

深圳教育敢为人先,将云端学校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迎接未来教育新时代的创新之举。云端学校打破传统学校的时空限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赋能教育,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脑科学等新技术,实施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育,对每个学生实施精准学情分析,有效实现因材施教。

在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快速整体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打破地域限制、缩小校际差距?怎样重构优化相对单一的师资运作模式,让教师站稳讲台、蜕变成长?这一系列问题,有待立足实情大胆破解。

深圳教育响应需求,将云端学校建设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民生之策。基于“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从全市百万学位建设实际情况出发,云端学校通过总部校区带动各入驻校协同发展,实现教师、课程、教研等资源的全时域、泛空间广联互通,有效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击破办学壁垒:探索学校组织制度新样态

云端学校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云端学校校长龚卫东说:“云端学校是以育人为目标,以教学改革为需求,依靠信息技术支撑的一所全面创新的学校,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探索学校组织制度的新样态。”

2021年2月19日,云端学校筹备工作组成立。“学校办成什么样?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这些都要突破很多限制。”龚卫东坦言,“虽然一开始很多质疑的声音,甚至有人说就是上网课,但我们要努力蹚出一条路来,一定要做成这件事。”

云端学校筹备组一共三人,其中,龚卫东是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副校长,曾赴汕尾市林伟华中学担任校长,两年时间让薄弱校变为优质校,有独特的学校管理经验;副校长汤幸初是深圳市教科院初小幼教研中心主任,有管理教研员的丰富经验;副校长陈浩是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应用推广部部长,有多年的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和实践经验。

正是这个“铁三角”的力量,让人见证了云端学校诞生的“深圳速度”——28天紧凑的招标和改造,借用深圳市教科院的半层楼,成立了临时总部;193天紧密的规划和筹建,云端学校于2021年9月1日正式开学。

首批入驻校从全市各区学校中严格遴选。汤幸初说:“这些学校绝大部分在环境、师资、生源等方面与名校相比存在落差。”目前,共有13所入驻校、52个班,学生近2400人。

云端学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立平台型未来学校,创造性开展跨校治理的实践探索,改变了学校组织的传统模式。总部校区连结所有入驻教室形成“1间主讲教室+多间辅讲教室”的全新教学环境,既打破了原有的物理空间、扩展了学习的社会空间,又嵌入了新的信息空间,有效扩大了学习场域、资源供给和学伴交互。

同时,云端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变革,构建“研究引领、技术支撑、数据挖掘、全过程全要素”的评价模式,发展学生素养。陈浩介绍:“云端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无感式、伴随式数据采集,结合人工智能分析,优化教育数据建模与分析应用,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进行分析与指导,高水平保障在校学习和居家学习的质量。”

云端学校运营中心负责人潘敬佳表示:“云端学校的技术支撑,坚持‘迭代更新、持续改进的理念,我们从1.0版的直播互动升级到现在的2.0版,很快将推出3.0版,不断对声音、视频、互动等核心功能作出针对性的改进。”

打破教学常规:探究同备同研同教新模式

在云端学校,教师怎么教?

云端学校构建“常态化、全学科、多主讲、直播互动+智能辅助”的同备同研同教的云端多师模式:主讲教师采用“云端精讲、云端互动、云端呈现、云端生成”的教学策略,将最精华、最典型、最核心的知识和方法,高效率、高水平呈现给全体云端班学生;辅讲教师协同主讲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和习惯,引导组织本班学生积极参与云端互动,并立足本班学情补充教学。

为了打造高品质云端課,云端学校构建了“专家参与、教研员指导、名师牵头的嵌入式同备同研”的教研模式。课前,每位辅讲教师参与云端教学团队同备同研,针对每节云端课开展教学设计,以聚集众人智慧、发挥个人所长,形成“长板效应”。一节云端课,经过辅讲初稿、备课小组讨论,科组同备同研、主讲修改、主辅讲多次打磨,最终呈现在学生面前。课后,进行及时复盘,整理归纳,形成课堂教学报告。

为保障同备同研活动高效进行,云端学校采用“双周制”“双辅制”“双导制”。“双周制”是指一周线上加一周线下的教研形式;“双辅制”是指课前用脚本式教案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课后用教学反思辅助后续教学;“双导制”是为保障教学质量,采用教研员和云端课程核心专家团队双重指导。

据了解,云端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已覆盖13所入驻学校的初一和初二年级云端班学生,试点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道法、物理、劳动、体育等。每个学科都在探索具有学科特点的备课和教研方式。

比如,语文同备同研采取“十闭环”教研方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云端学校语文首席教师赵英屏介绍:“从最初的主备人主备一课的第一设计,到同备同研后的修改建议,到主讲人整合后的精备设计,再到执行观察设计,最后是研讨设计的整个闭环,实现了一节课的初观、同研、重构、精修、细察、复盘的多重结构。这让任何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完整过程和教学流程,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每个老师的面前,达到同备同研的目的。”

英语团队各展所长、协力共建,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势。作为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深圳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英语科组长魏敬担任云端学校英语首席教师,统筹英语教学;英语主讲教师吴悦绮负责读写教学,黄杜娟专攻语法教学。她们至少提前两周时间打磨同一节云端课,合力创设以生为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可以汲取众师之长、学以致用。

“每节云端课都是精品课,都要很用心打磨。”这是入驻校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数学教师朱玉龙最大的体会,“以前普通的课很难受到大家的认可,在这个平台想让大家耳目一新不容易。不管是谁主讲的课,大家都要一起沟通、共同磨課。”

同备同研同教新模式对每个云端学校的教师而言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因此,云端学校采用严格的遴选方式,选拔高品质的云端主讲教师,其中,总部校区教师来自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高级中学等名校。

主讲教师带领入驻校每个年级26个班的辅讲教师形成结构化教师团队,通过云端办学体系,构建师资培养成长新平台,带动共同体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快速提升。辅讲教师积累一定的云端教学经验后,可以升级为主讲教师,主讲教师经考核合格后可聘为首席教师,享受政府特岗津贴。

云端教师队伍中,近三年新入职的教师占比近50%,同备同研同教的新模式,为他们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好平台。

马诗洋是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刚入职的新手教师。2022年11月,云端学校通过论证,在多学科首席教师的全力支持下,经同备同研,确定授课方案,她成功地完成一节优质示范课。

云端学校实现了对现行相对单一的师资运作模式的重构优化,从“单打独斗、各有长短”向“团队协作、人尽其才”转变。“高频次、嵌入式的教研方式,使教师在师德师风、学科素养以及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进而全面地惠及全体学生。学科组间相互借鉴、融合、激励和促进,不断突破自我。”汤幸初说。

为促进共同体教师快速成长,云端学校于2023年4月21日举行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本届大赛分为师德师风赛、授课实战赛、学科素养赛、智慧问答赛四场。其中,师德师风赛第一次以团体赛形式组织,利用云端的创新空间,使学生们互动式参与,让比赛增添了新元素。

“既能让教师感受到学生的期盼,也能让学生看见教师不曾言表的爱生之情。教师不能弄虚作假,比赛也不是作秀,不能成为表演课。”龚卫东说,“这样的比赛能真实检验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他们尽快站稳讲台。”

突破学习场域:探找跨校组班学习新方法

在云端学校,学生怎么学?

在云端学校临时总部一间“空空的教室”,一位“盛装打扮”的英语教师侃侃而谈。为了上好这节主讲课,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她还在衣领上别了一只灰色的幸运小熊。学生既在眼前,又在云端。这位主讲教师的每句话,都会即时同步至云端班的各个教室里。而云端班的画面同时显现在她眼前宽广的屏幕上,她能听到、看到、感受到每一个云端班的即时反馈。

云的另一端,地处坪山区的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东校区初二级的云端班里,在辅讲教师的引导下,一位女生正在回答问题,她神采奕奕,口语流利。屏幕上的主讲教师微笑着,朝她频频点头,显然对于她的表现相当满意。回答完毕,掌声响起,掌声不但来自本班同学,还来自另外的云端班同学。云端同学的赞许从5G多媒体设备中传来,掌声真真切切。

这是一节平常的云端课,每天都在云端学校真实地发生。

知识冲破了学校围墙的束缚,跨越山河,汇集云端。云端学校改变了传统学校的学习场域与交互方式,虽然学生来自不同学校,但同为云端课堂的学生,形成“跨校组班、多师协同、在校及居家混合”的个性化学习新方法。

一节云端课,同时连接了主场和26个教室。课堂上,不再是以前单一的师生交流,还有跨校的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交流,打破了传统教室的有形边界。

“如何在一节云端课上极大地发挥主讲、辅讲教师的作用,带给学生最好的学习体验,是我们一直在实践探索的。”云端学校数学首席教师杨玉慧说。

以数学课为例,利用大数据赋能,将课堂向前延伸,开展前置探究活动——筋斗云。杨玉慧说:“学生就像孙悟空,有了筋斗云,他的思维就有无限可能。很多学生反馈,喜欢前置探究,每次扫码打开筋斗云,都很期待出现在面前的是怎样的一次探究任务。”

在课型的设计上,教师利用云端模式,开设了云端数学活动课。比如,学习找规律这节课,活动课叫“假如你是一名特工”,带领学生用找规律的方法了解摩斯密码、凯撒密码、手机图形密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活动课叫“芝诺的乌龟”,带领学生去思考追击问题中的悖论,等等。这些丰富的活动课,架起了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是化了妆的生活,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美好与生动。

为了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破解部分学生“吃不饱”“跟不上”的问题,云端学校基于学情,开设“小云”“小鲲”“小锦”系列课程,开展结构化教学,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比如,“小锦登峰空间”是针对在数学上有特长、有兴趣的学生开设的。

“跨校组班”是云端学校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方式。2023年初,数学团队组织八年级云端班级的40余名学生参加了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有两支队伍进入国际赛区的比赛。

“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与一般数学竞赛不同,旨在促进数学建模及应用的教学,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云端学校数学主讲教师林青表示,“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通过各入驻校进行人才选拔,挑选出适合的参赛选手。有的学校都选不出3个人组队,有的甚至不知道有这个比赛。通过云端模式的发掘,让每个学校都有机会参赛。”

南山外國语学校(集团)滨海学校学生尹睿远,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宝龙外国语学校学生谢宇乔、钟俊恒和大鹏新区华侨中学学生卢锦尧都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大型的竞赛。他们说:“本次竞赛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使我们观察事物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次竞赛将会是我们初中生活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体云端班学生参与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生“喜欢深圳市云端学校的多师授课模式”,93%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跟主讲教师互动,感到激动和快乐”。2022年,各入驻校新一届初一学生报名参加云端班的人数,均比2021年大幅度增加。通过纵向对比,云端班学生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优秀率、进步率均快步提升;横向对比发现,云端班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优于同年级其他班级学生。

结语

云端学校创新实践,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模式的颠覆,实现了教研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的重构,既是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亦是深圳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创新实践经验;既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新向度,亦是深圳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把新钥匙。

2022年,云端学校创新实践入选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并在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发布,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3年5月28日,位于龙岗区的深圳市云端学校总部校区开工,拟新建4栋教学综合楼、1栋艺体综合楼以及1层地下室,同时配套建设立体运动场、道路广场、配套管网、绿化园林以及智慧校园等。

面向未来,深圳各区将建成辐射区内的云端学校,至少建设培育1所云端学校区域中心校,到2025年全市云端学校入驻校将达到100所,实现“1+N”的云端学校智慧教育生态集群。优质教育资源将通过云端学校模式,辐射全市各区入驻校,协同创新发展。

云端学校,宛若鲲生北冥,待其为鹏,在鹏城展翅高飞。

(本文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云端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云端之城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美人如画隔云端
行走在云端
云端创意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