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影视剧在军事理论课程战例教学中的运用

2023-08-04 05:01华伟
大学教育 2023年7期

华伟

[摘 要]从内容和育人功能看,红色影视剧在军事理论课程战例教学中有着较高的运用价值。大学军事理论课教师可以对红色影视剧进行充分挖掘,从叙事、精神、价值三个层面构建红色影视剧战例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编排。在战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战例学习兴趣;积极探索以翻转课堂为主的战例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军事创新思维;拓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达成育人目标。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程;战例教学;红色影视剧;毛泽东军事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7-0059-04

战例,即战役或战斗的实例。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一文中指出:“ 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 或军事理论, 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 这些过去的战争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 应该着重地学习它。”[1]因此,战例教学一直是军事理论教学中的一种经典教学训练方法。传统的战例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战例进行学习、分析和研讨。这种以文字为内容载体、以讲授为主要途径的传统战例教学的效果非常有限。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就知识学习知识,最后应付考试”的层面,既难以获取对战争本质及规律的基本认知,也难以形成分析和解决军事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说教式”战例教学的育人功能也十分有限。因此,本文将红色影视剧引入军事理论课程战例教学,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资源,让枯燥的理论更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军事理论知识、提高军事素养、树立理想信念。

一、红色影视剧在军事理论课程战例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红色影视剧”这一概念起源于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红色”与“红色经典”。“经典”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有价值的一些著名作品,有教育意义,且能够起到为文学批评提供参照系的作用。“红色”从一般意义上看是一个政治概念,从文学角度看是作品中展现出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精神的思想风貌。“紅色经典”指的是约定俗成的、群众公认的、岁月久远的、影响较大的、描写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经典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延伸到影视剧,“红色影视”一般是以红色历史为题材的一系列电影电视作品的统称,其反映的内容在时间跨度上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至改革开放为止。“红色经典影视”范围较小,主要是指红色经典著作翻拍成的影视,是“红色经典”在视域上的延伸,也是“红色影视”内容上的精粹。综上,本文对于“红色影视剧”的定义是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公开上映并有一定影响力、价值取向积极向上、弘扬革命理想信念、传承铸造革命精神以及颂扬革命英雄的电影和电视剧。

无论是红色影视剧的内容还是其蕴含的思想教育功能,对于军事理论课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战例教学都有着较高的价值。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有助于提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一)红色影视剧与战例教学内容上的契合

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经历过的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这些战役战斗在很多红色影视剧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映。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几年里,就已经出现了一批以经典战例为背景的电影。如《万水千山》(1959)以气势磅礴的场景描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之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到达陕北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征程。《地道战》(1966)、《地雷战》(1962)两部电影展现了在敌后抗日的艰苦阶段,胶东抗日军民灵活机动地与凶残的敌人展开斗争的生动情景。《上甘岭》(1956)通过志愿军某连从阵地防御战转入地下坑道到最后发起反攻、收复主峰的43天经历,再现了上甘岭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塑造了英勇善战、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志愿军英雄群像。

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沉寂,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入人心,以重大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历史影片相继问世。与以往不同的是,影片没有更多地关注小型战斗与局部战斗,而是聚焦于全局性、更大规模的战争,通过全景式的视角,客观审视与评价重要人物,还原战争全貌。如“大决战”系列电影,无论是投入的人力财力,还是花费的时间,在新中国电影史上都是空前的,将中国革命战争历史影片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是进行战例挖掘的重要对象。电影《长征》(1996)作为全景式展示战争过程、生动刻画领袖形象的革命战争片的首次探索,虽然制作水平与今天的大片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仍然是学习战例的好材料。与此同时,电视剧市场的兴起带动了以抗日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战役战斗为题材的红色电视剧的出现,如《百团大战》(1991)表现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黄土岭1939》(1995)讲述了1939年八路军在河北雁宿崖黄土岭地区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一次重要战斗。

进入21世纪后,红色影视剧开始成体系地亮相荧幕,其中电影作品有反映土地革命时期的《建军大业》(2017)、《大会师》(2016)、《勇士》(2016)、《血战湘江》(2017)、《古田军号》(2019),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刘老庄八十二壮士》(2013)、《百团大战》(2015),反映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金刚川》(2020)、《长津湖》(2021)。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与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制作的“共和国名将系列”,充分运用了视听技术和电脑特技,镜头表现力的增强使战争场面更加真实、更加震撼;在对人物的刻画上,与之前“高大全”的形象塑造相比,更注重人性的表现,拉近了普通人与英雄之间的距离,更容易吸引和打动观众。电视剧成系列地反映了一个时期战争的情况,情节的表现更加细致,人物的塑造更加丰满。如《秋收起义》(2017)、《井冈山》(2007)、《红色摇篮》(2010)这3部电视剧分段描述了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上井冈山、从在井冈山到转战闽西、从在闽西到回赣南进行五次反“围剿”的过程,《寻路》(2013)则是对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的总结。此外,反映抗日战争的电视剧主要有《新四军》(2003)、《延安颂》(2003)、《八路军》(2005),反映解放战争的电视剧主要有《保卫延安》(2009)、《解放》(2009)、《大决战》(2021),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视剧主要有《跨过鸭绿江》(2020)。

(二)红色影视剧在战例教学中具有育人功效

长期以来,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红色文化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等提供了生动的教育素材[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红色文化的传播能够在当代青年理想信念培育中发挥正向的作用。

红色影视剧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红色影视剧不仅对人民解放军战史中的重要战例进行了以纪实为主、艺术加工为辅的鲜活表现,还蕴藏着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着独特的民族记忆和民族文化[4],是一种生动活泼并易于被理解接受的文化艺术形式。

军事理论课教师应该发挥这些红色影视剧的育人功效,深入挖掘其中适用于战例教学的部分并加以充分运用,提升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以红色影视剧为支撑的军事理论课程战例的构建

(一)基本思路

战例构建分为叙事、精神、价值三个层面。在叙事层面,主要对经典战例的重要情节进行“还原式”的构建。在构建中需要突出作战背景、作战筹划、作战经过和作战结果几个方面。其中,作战筹划与作战经过是战例构建的重点,作战筹划突出交战双方的针锋相对以及战略决策的步步推进。作战经过主要在画面和音效渲染出的恢宏场面的基础上,以战役战斗发展的进程为主线,突出作战指挥背后的思路与方法。

在精神层面,注重凸显人民军队的不怕牺牲、敢打敢战、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精神。针对不同时期战争的特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战例构建的精神主题,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战例,可以将“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坚守革命理想信念”作为主题;抗日战争时期的战例,可以将“人民军队自力更生与敌人做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作为主题;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例,可以将“为了新中国,為了人民,奋战到底”作为主题;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战例,可以将“不畏强敌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为主题。

在价值层面,以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理论为线索进行构建,并关注其在未来战争中的指导作用。在内容选择上要注意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发挥历史求真和致用的价值,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找准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

(二)总体原则

战例构建应该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注重主要情节的构建,在编排过程中,保持战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可以穿插旁白对战例进行精辟分析,对所涉及的人物进行客观点评,自然升华其精神力量,确保影视评析的丰富性、多面性,除视频制作外还需要附上文本资料进行补充;二是注重不同年代、不同类型影视剧的结合与比较分析。同一个战例可能在多个不同类型不同年代的影视剧中出现,应根据其特点进行整合,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和剧情的艺术性共存,相互穿插交融,多角度地展现。

(三)战例设置及归类

将编排好的影视剧战例按照不同战争时期设置的相应主题进行切割划分及归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设置的主题及战例有:游击战的作战原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反“会剿”作战,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反“会剿”作战;积极防御战略指导思想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前三次反“围剿”作战;长征的艰难历程——湘江战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攻占腊子口、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设置的主题及战例有:抗日敌后战场的游击战——平型关大捷、长生口战斗、黄土岭战斗;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进攻作战——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设置的主题及战例有: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苏中七战七捷;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孟良崮战役、陕北三战三捷;以独特的方式展开战略进攻——挺进中原;适时进行有利的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以大迂回、大包围、穷追猛打的方式进行战略追击——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北、解放中南、解放大西南。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设置的主题及战例有:运动战中歼灭强敌——第二次战役;以坑道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坚固阵地防御打小歼灭战——上甘岭战役。

三、红色影视剧运用于军事理论课程战例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战例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红色影视剧经过整合后形成的战例只是一种教学资源,如果仅作为辅助课堂教学活动供学生观看或作为资料发放给学生供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用,则不利于凸显单个战例的重点、难点,难以形成完整的战例教学体系,更难以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华。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精准对接,才能真正发挥出红色影视剧战例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导入关联的影视剧战例,打造沉浸式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再对作战原理、指挥艺术、战争启示等进行拔高性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给学生以身临其境参与到战役战斗中进行决策指挥的体验,从而带动学生情感的升华和价值取向的塑造。

(二)探索战例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军事创新思维

培养军事创新思维是军事理论课程战例教学的重要出发点。传统的战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教学方法手段的缺乏,很难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既不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品质,也不利于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难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应该以红色影视剧战例为切入口,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建设线上微课,并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战例教学。

在学习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将战例微课上传至网络平台,配合补充文字资料和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战例模拟,可以分组以决策者、指挥员或战士的不同身份去体会战争,教师还可以针对战例中的重难点设置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式、辩论式学习[5]。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自己的参与度,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应该对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总体进程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对学生在讨论中跑偏方向的情况及时纠正,针对一些冷场和僵局进行“因势利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讲解。

比如针对红军长征这一主题设置的一系列的战例,将课堂讨论的重点放在四个“难”上,即“征程难”“抉择难”“立足难”“开拓难”分别表现在哪里,以及在解决这四个“难”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坚持革命理想信念、坚持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不惜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以及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又如针对抗日战争时期设置的战例,着重讨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战场的作用、游击战的特点以及为什么要将其上升到战略地位、如何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等问题,从而使学生自发地形成对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作用的深刻认识。

此外,教师还应该针对翻转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可以根据课堂讨论交流的成果,组织有一定思想性和学术性的汇报总结并举办经典战例学习报告会进行展示。

(三)拓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达成育人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6]这些内涵丰富的红色场馆资源为我们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达成育人目标提供了重要场所。这些场馆大多建造在革命战争的旧址上,场馆内陈列的革命烈士的遗物、图片和文字资料,更是承载着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战斗精神。教师可结合红色影视剧战例,利用红色场馆资源开展参观见学活动,让青年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穿越时空,与先烈们进行“对话”,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青年学生提高了对红色影视剧战例的认同度,也更深刻地感受到红色影视剧中情节的描述、人物的刻画以及精神的颂扬,并逐步将汲取到的优良传统、战斗精神转化到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塑造上来。

此外,采访战争的亲历者或见证人,用笔录、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采访内容并进行整理[7]的形式可以提高青年学生对红色影视剧的鉴赏能力,增强他们对战例的感性认识。健在的老革命以及一些革命后代都是宝贵的“红色活资料”,他们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或是亲耳所闻,与红色影视剧中展现的战争情节、塑造的英雄人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对出生在20世纪20—40年代的老革命进行的访谈,已经成为越来越难得的学习战例的机会。访谈后整理出的资料也可以对影视剧战例进行有效补充。

四、结语

军事理论课程中的战例教学是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形成军事思维的重要途径。军事理论课程中重要的毛泽东军事思想部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对学员价值观的塑造、情感态度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传统战例教学的基础上,经过精心设计的红色影视剧教学元素的添加有助于形成受大学生欢迎的教学资源。以情境教学为主构建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能够让大学生自覺对历史进行反思感悟,对自身使命责任进行思考,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 参 考 文 献 ]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

[2] 尹欢,谷松岭.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五维度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2):126-129.

[3] 胡建,杨香丽.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42(3):135.

[4] 李楠,李松林.运用红色经典影片提升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9):125-130.

[5] 张志勇,杨威,陶良云,等.军事游戏在军事理论课程研讨式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38(4):16-19.

[6] 张广俊.鄂豫皖苏区红色文化育人功效及对策分析[J].老区建设,2020(4):94.

[7] 黄世虎,朱英. 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基于集体记忆的分析视角[J].高教论坛,2020(9):16-18.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