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媒体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研究

2023-08-04 09:26韩冰
国际公关 2023年1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媒体

摘要: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媒体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进行研究,对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高泉村进行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得出新媒体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新媒体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能够有效指导乡村振兴工作,有利于增强人民对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媒体;民族文化传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一、研究对象概况

本研究是对我国 “直过民族”—傈僳族所在乡村利用新媒体促进民族文化传承路径进行的研究,“直过民族”特指 “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1]田野调查的地点首选区域为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维西县人口为146 363人,傈僳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较高,其中维西县高泉村又是维西县傈僳族人口占比较大、脱贫人口较多的乡村,具有很强的可研性。2020年5月17日维西县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

二、田野调查设计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泉村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二是高泉村村民对新媒体设备、App等的使用情况;三是高泉村对民族文化中传统村落、建筑、名木古树、滇绣、舞蹈、歌曲、服饰等保护、传承情况。在问卷的指标中主要以传播学的 “使用与满足”理论[2]作为设置的出发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信息需求情况:村民对民族文化传承渠道的需求,对使用新媒体的目的及意愿等;第二,新媒体使用情况:村民对民族文化传承内容的获取方式、传承渠道的选择等;第三,满足效果情况:使用新媒体传承民族文化的满意程度及收益效果等。

三、现状分析

(一)样本的基本概况分析

高泉村村民小组主要分布在永春河沿岸的河谷地带、村落中的半山腰与山上。河谷地带村民小组有:塘上四个组、大坝兴组、河东组及河西组;半山腰及山上村民小组有:香椿箐组、白马吉组、仓巴席组、洛爪组、港浪布组、曲八开组、术片四上下组、术片五组及南布鲁组。河谷地带人口的民族以白族、汉族为主;村落中半山腰及山上人口的民族大部分为傈僳族,只有极少数外来人口不是傈僳族,其中一个村民小组—南布鲁组共计65户285人,全民信奉基督教。大多数人口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种养殖及转移性收入。河谷地带与半山腰、山上的样本数量相近,傈僳族样本数量占总样本数量的70%。

(二)村民使用新媒体现状

根据调查的样本情况来看,高泉村17个村民小组互联网都已经覆盖,安装宽带农户数量占总户数的61.25%,其他农户是互联网已经覆盖但没联通网络,安装宽带的农户全部使用新媒体设备,主要有智能手机、数字电视,有部分农户家里有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使用新媒体设备主要是学习、娱乐等。沿二级公路的农户有少数经营山庄、饭店、修理厂等,有广告牌、灯箱、数字屏幕等户外新媒体,主要用于经营宣传。总之,大多数人使用新媒体主要是用来学习、娱乐、经营,利用新媒体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农户尚未存在。

(三)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的样本及访谈发现,村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是比较强烈的,对本民族文化很感兴趣,但是会使用民族乐器、表演民族歌舞、做民族刺绣、编织的人仅占3.1%,这极少数的人对如何传承本民族文化及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都思考不够或没有思考,对通过开发软件App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概念严重缺失。

(四)预期效果分析

新媒体是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具有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3]通过调查的样本和深度访谈,对村民利用新媒体传承民族文化进行普及,村民知悉了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承民族文化,希望能够通过相关的培训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技能,并认为利用新媒体传承本民族文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年长人员对新媒体预期效果无法判断,年轻人认为新媒体传承民族文化具有广阔市场。所以,在新时期一方面要对新媒体传承民族文化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又要利用新媒体保护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确保优秀民族文化能够永久留存下来。

四、问题分析

(一)缺乏民族文化传承人

一是相关政策不能吸引民族文化传承人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没有完善的相关政策激励民族文化传承人进行传承教育,有些对民族文化有兴趣的年轻人受生活所迫,不得已放弃民族文化传承,外出打工挣钱来养家糊口。二是地理区位的影响,高泉村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在云南省梅里雪山的西南方向、湄公河中上游澜沧江的大峡谷里,交通不便利,高速公路、铁路、航空都没有,受地理区位影响该地区仍然存在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与外界联系相对较少,随着民族文化传承人逐渐老去,民族文化也就逐渐消失。三是民族文化传承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民族文化传承的理论知识及方法策略,大多数民族文化传承人读书较少,有些民族文化传承人未上过学,当地也没有相关机制对民族文化传承人进行传承理论、方法的指导,导致民族文化传承人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了解不够。

(二)使用新媒体意识欠缺

高泉村近几年才通互联网,村民接触到互联网也是最近的事情,大多数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互联网感到陌生,没有意识去学习、接触互联网,民族文化传承人又是以年长的村民为主,他们没有使用互联网的意识,没有使用新媒体的概念,更不懂得新媒体可以传承民族文化。高泉村乡贤人士、民族文化传承人存在新媒体设备操作能力不足、使用新媒体设备的意识欠缺的情况,导致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能与时俱进,传统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出现断档、缺失记录的状况。

(三)民族文化传承方式不合理

在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进程中,高泉村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及文化内核,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民族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在传承的过程中历尽沧桑,仍然能葆有活力,这也说明了其民族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较大,但有部分民族文化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流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在消失的民族文化中难免存在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究其消失原因可以发现:一是在开发保护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二是民族文化传承方式不能与时俱进。一方面,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追求享受型的生活,生产方式在不断改变,对一些传统建筑的拆迁不够重视,所以传统优秀民族文化也就随着生活的演变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民族文化的传统传承工具较为落后,或不存在传承工具,仅靠老一辈人的记忆进行口头传承,如果老一辈人的年龄逐渐变大,没有与时俱进的工具记录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与内容的话,随着老人的去世优秀民族文化也就消失了。

(四)新媒体传承民族文化的规划不足

第一,从认识的层面来看,相关政策规划不到位。国家及相关地方政府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对民族文化传承支持力度欠缺,缺少相应民族文化传承的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划,相关的政策及规划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不好落地实施。第二,从实践的层面来看,相关投入不到位。国家、地方政府没有实质性的财政投入,民族地区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传承人的培养力度不足,也没有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传承人培养的规划。

五、新媒体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

(一)加强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

一是通过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增强民族文化传承人传承民族文化的动力,通过提高民族文化传承人待遇、地位,设立民族文化传承人工作室、工作坊,通过对民族文化传承人进行认定、发放补贴的方式来吸引民族文化传承人传承民族文化。[4]二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民族文化宣传力度,有些地方交通不便,但新媒体平台不受距离、交通的限制。三是提高民族文化传承人受教育程度,通过政府举办专项培训班等方式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人对民族文化传承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提高民族文化传承人利用新媒体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能力。[5]

(二)强化乡村新媒体设施建设

一是提高乡村新媒体的使用率,通过县镇数字大屏幕、乡村广播等形式传播民族文化,有相似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对自己家乡的民族文化有足够的亲切感,通过提高地方新媒体使用率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特殊的效果。二是加速乡村新媒体设施设备的建设,对互联网、电脑、智能手机的使用进行普及,对每个村民小组至少配备一台电脑,保证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互联网覆盖,对村民进行电脑、智能手机使用培训,政府或村委会通过联系运营商对村民购买电脑、智能手机实行协议价格,对村民安装宽带、缴纳话费套餐实行政府补助。[6]三是进一步推进县级融媒体的发展,很多县都有自己的融媒体平台,广大村民对自己县的信息推送是格外关注的,所以要继续加大县级融媒体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度,设置专栏对民族文化内容、民族文化传承人进行宣传介绍。四是增强5G趋势下乡村的网络广播推广与民族文化短视频传播,在各村民小组设置网络广播平台,每天固定时间对民族文化进行宣传,不定期找专业团队对民族文化进行拍摄录制视频,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把录制的民族文化短视频传播出去,让大家通过智能手机、电脑、iPad等新媒体媒介了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三)创新民族文化传承方式方法

一是合理利用本民族节日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播,每年12月20日是傈僳族的 “阔时节”,机关事业单位都会放假,节日期间会举行傈僳族民族歌舞瓦器器、阿尺木刮、民族调对唱、射箭、跳高、跳远等活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是傈僳族的火把节,全家团圆,杀猪宰羊喝水酒,唱歌跳舞,利用民族节日传承民族文化。二是通过举行民族艺术竞赛、艺术节等形式传承民族文化,通过艺术竞赛、艺术节加大村民参与热情,增加村民传承民族文化的积极性,政府或者村委会通过设置丰厚的奖品、奖金加强村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传承,举办具有 “峡谷天籁”之称的傈僳族民歌三大调 “摆时”“优叶”“木刮”竞赛,设置鸟兽舞、琵琶舞、跳戛、锅庄等不同形式的舞蹈比赛,来创新民族文化传承方式方法。

(四)优化利用新媒体策略

一是民族文化融入现代化,通过现代化的新文化形态,比如在飞机、高铁、公交车、私家车上设置新媒体平台传承民族文化。二是民族文化融入城镇化,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越来越多,通过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将民族文化融入城市中去。[7]三是民族文化融入信息化,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通过信息化丰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信息化可以把将要消失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记载,使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永久留存。四是民族文化融入商品化,通过民族文化变成商品,利用物质形态文化的出售,增加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如出售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对于少数民族歌舞表演,通过举行艺术节售卖门票,或把少数民族歌舞表演编撰成书籍、刻录成光盘进行销售。

六、结束语

民族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少数民族地区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发展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8]通过利用新媒体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并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郭庆光.传播學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 邢桂平,吴会朝.大数据与美丽乡村建设[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

[4] 冯娇艳.中国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5] 韩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媒体促进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J].文化学刊,2022(5):121-124.

[6] 王煜慕.高职院校乡村振兴定点帮扶策略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04-106.

[7] 庞慧敏,王馨誉.网络时代乡村文化传播的重建与策略[J].传媒,2018(24):72-74.

[8] 姜鹏.新农村建设中的媒介式乡土文化及其创新传播[J].甘肃社会科学,2016(2):15-22.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新媒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