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2023-08-07 11:07白勤丰
江西教育C 2023年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白勤丰

摘   要:本文以优化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路径为目的,结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社会认知、提升教師的教学质量等方面出发,探讨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高效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个方面,教育目标为让学生适应、认知并充分理解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能正确看待社会生活,进而形成正确“三观”、塑造健康心理、提升道德标准,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基础。

一、创设趣味课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是学生个性、智力与心理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是非观念、情绪管理的认知比较“模糊”,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而产生观念偏差。因此,教师要逐一排查影响学生的意志、情绪、观念等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负面情绪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小学生探索欲强,对新事物都抱有好奇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观察学生的课堂反馈,积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借助教学氛围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深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以学生的好奇心为驱动,创设趣味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在学习中检查自身的心理问题,排查心理隐患,维持平衡而健康的心境。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为例,该文内容主要围绕“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展开,要求教师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法律,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能利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此之前,学生对法律概念的认知基本是空白的。对此,笔者结合常见违法案例,在课前准备PPT,将违法事件中偷窃、赌博、诈骗、盗版等图片与视频植入PPT,并将“社区遵纪守法宣传册”带入课堂,让学生互相传看。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聆听笔者讲述法律法规作用于社会的一般形式,对法律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从心理上认同法律的神圣,能够形成遵纪守法、知法懂法的健康心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使学生对法律产生一定的认知。

二、列举生活案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道德标准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政治学科的前身,相比于中学与大学的教材内容而言,其内容更加宽泛,题材更富有层次。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案例列举法进行教学,将小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元素与教材内容相融合,进而塑造学生的是非观念,构建学生的道德标准,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明辨是非,能够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基本的价值判断。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例,该部分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中的地位以及与公民生活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依法维权的意识,了解公民的基本权益,养成“遵纪守法”的品质。对此,笔者以“生活中的维权时刻”“公民权利的集中体现”“公民参与法律生活的主要方式”三个维度指导学生展开探究。学生对生活中的商品买卖维权、噪声维权等情境感同身受,能迅速理解“公民权利”的内涵,如平等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劳动者权益等。在依法行使公民权利的实际案例探究中,学生自然而然联想到网购商品的退换、劳动仲裁、民事诉讼等常见的维权方式,明确了“约束个人行为、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依法行事”的重要性。

三、组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法治观念”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为学生构建基本法治观念,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任务。如果说理论知识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那么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理论知识的补充和佐证。通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深化学生对法治观念的认知,发散学生的法治思维。学生的实践活动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比如,校内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围绕一个教育主题展开,要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真实的感悟。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国家机构有哪些》为例,其内容是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知,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理解国家机构框架,还能区分国家各类机关及其职能。通过教学,教师既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又能增强学生当家作主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比如,在课堂教学之后,笔者为学生设计课后实践活动作业,请学生设计为期一周的“国家机构在我身边”活动,用课余时间探访区域内的国家机构,对国家机关产生明确的概念,要求学生在汇报记录中,以思维导图、视频、照片等形式记录实践探究过程。活动结束后,还要求学生撰写200字左右的感悟报告并附上阶段性学习成果,递交给老师。

四、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政治认同感是小学生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接受态度,旨在让学生从小认识我国的社会制度,认可我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自信则是小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肯定与坚守,坚定的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小学阶段往往不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师生也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堂互动,导致学生对政治的理解片面化,难以形成文化自信。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关乎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民族文化的看法,对学生的“三观”、家国情怀的塑造乃至未来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应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力度,积极展开各种探究,引进先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为例,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围绕“遵守法律、维护权益”两个维度展开,以渗透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精神为教学内涵,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律法规,认同法治理念。该课内容侧重于对学生法治观念的塑造,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中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自信异曲同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笔者考虑到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创设周期性的教学活动,将法治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生活细节中,为学生设计好与法律主题相关的一系列任务。比如,让学生成立“法治律师小组”,针对教师给出的法律问题积极搜集材料,寻找法律依据,帮助“委托人”争取合法权益。教师应在富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深化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知。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甄选生活素材、组织实践活动等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提升学生道德标准、开阔学生社会视野的有效方式。同时,这也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及各个学校、专业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现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12):38-39.

[2]王翠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4):142-143.◆(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