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传统工科专业毕业生“慢就业”成因及对策分析

2023-08-09 08:38崔钺王丽元刘海生吴健
高教学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慢就业培养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

崔钺 王丽元 刘海生 吴健

摘  要:高校就业率出现整体下滑趋势,为缓解当前的“慢就业”现象,通过对当前就业形势及文献调研分析,针对“慢就业”现象逐渐突出的问题,以唐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在校生及近年部分毕业生为调研对象,通过抽样调查与座谈等方式,从“慢就业”的初始成因、当前状态及可能造成影响为切入点,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及大学生的个人层面探讨缓解“慢就业”的主要改进措施。根据“慢就业”的影响因素,从夯实学校就业服务体系、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健全家庭就业观念和大学生自身转变的四种角度提出缓解“慢就业”现象的策略。在引导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家庭作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初始基础,高校起到整体过程把控的作用,企业判定最终就业的完成与否,以及大学生在出现“慢就业”情况时如何抉择行动。“四位一体”协同适配,共同促进就业质量,才能更好地缓解“慢就业”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慢就业;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工科专业;就业指导;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2-0078-04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employment rate showed an overall downward trend.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current "delayed employmen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literature, the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Tangshan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recent years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rough sampling survey and discussion. Starting from the initial causes, current status and possible impact of "delayed employ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alleviate the phenomenon from the social level, school level, family level and individual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layed employment", the phenomenon was put forward to alleviate it from four perspectives: consolidate the school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concept of family employment, and transform students themselves. In the process of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the family is the initial found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oncept. Universities play a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overall process. Enterprises determine whether the final employment is completed or not, and how college students choose to act in the case of"delayed employment". The "Four-in-one" coordinated adaptation and joint promotion of employment quality can better alleviate the occurrence of "delayed employment".

Keywords: delayed employment;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major; employment guidance; cultivation system

基金項目:2022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一般课题“高校毕业生青年群体慢就业问题研究——以唐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例”(JRS-2022-1166)

第一作者简介:崔钺(1987-),男,汉族,河北保定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设计。

在“十四五”规划的文件中,“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出口,并会影响到我国新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1]。

“慢就业”现象也就是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并不着急于寻找工作,而是等待时机、开展创业考察或反思人生[2]。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 076万人,较上一年增加167万人。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再着急就业或继续深造,而是选择暂不就业,在家专心考编、考研甚至躺平等待[3]。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发生了很微妙的改变。

一  “慢就业”概念及研究现状

国外将“慢就业”定义为“间隔年(Gap Year)”,即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入职前的间隔期内的一些社会活动(支教、公益或旅行等),能在进入社会前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4]。在“慢就业”的影响因素上,Furling[5]通过苏格兰毕业生数据库分析,比较确认了非NEET人群拥有更优越的家庭背景;在事业抱负的影响因素上,Yates等[6]抽取了5 000多名“慢就业”生的追踪数据,得到有“慢就业”经历的人群中,没有明晰的事业抱负的人数3倍于有明晰事业抱负人数。

国内“慢就业”问题正式引起大众关注是在2015年工人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慢就业”:如此“任性”为哪般?》,报道指出:2015年,国家统计局在上海的调研显示,有55.6%的受访家长支持大学生毕业后居家或旅行一段时间以放空自我。在过去十年中,高校毕业生数量由2010年的631万激增至2022年的1 076万人。选择“慢就业”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理由,有的人认为没做好工作准备,有的人选择自主创业,有的人选择山区支教来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也有人回避就业。在“慢就业”原因分析上,徐雨朦[7]认为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的主要原因分布在就业竞争激烈、预期工作与自身定位不符、自身职业规划不明晰或是专业水平不能与社会需求匹配上;时筱淞[8]研究得到,只有营造社会良好的就业环境、协调更新家庭传统的就业观念、深化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端正毕业生正确的就业心态和就业观等合理举措,才能更好地缓解就业压力。

“慢就业”研究在我国发展时间较为短暂,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就业各种交错的客观因素之中,但在研究对象上,并没有对其真正的主体进行细化,而是囊括所有未就业的人群;在研究内容上,大多研究家庭、政府及市场的交互影响。很少提及“慢就业”者自身的思考定位,也没有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做出分析。

二  “慢就业”成因

通过对唐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五个专业在校生及2020—2022年部分毕业生为样本,发放调查问卷300份给2020—2022届毕业生,统计得到的有效问卷共168份。在168份的有效问卷中,曾经处于“慢就业”状态的毕业生共23人。根据调查问卷及访谈可以得出,绝大多数同学还是希望能够一毕业就可以就业,但往往都是由于各種原因拖住了,所以“慢就业”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都是被“慢就业”了,从学生角度出发,主观上对“慢就业”还是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慢就业”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某个单一元素造成的,而是在社会现阶段发展中所必然要面对的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现象,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社会影响和学校影响,又包括了微观层面的家庭影响及个人影响。分析“慢就业”,归纳其成因如下。

(一)  宏观层面

从社会层面上,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关键期,社会招聘岗位的减少,应届生数量在短短十年间从631万攀升至1 076万,使得高校的就业出口与社会入口出现了不对称,这种不对称状态加剧了毕业生在准备应聘的过程中,心理上需要就业求稳,而随着考研考公人数的增加,放大了“慢就业”局势。

从学校层面上,虽然学院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但从调查问卷分析结果看,授课的形式只在通识课程上,并没有与专业的各自发展特点与社会实际需要情况相结合,指向性不够;且受教学周安排影响学生不能返校,不能在线下打造就业生与地区周边企业的双选环境。

(二)  微观层面

从家庭层面,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慢就业”中78%的厚积薄发型选手的家长多表示支持,愿意为子女的备考提供对应的经济支持,以使其安心在家考研或考编。另外,部分家长选择性忽视子女个人就业意愿,而根据具体情况对子女做出主观性倾向,并通过个人社会关系使就业意向得到家长层面的贯彻,这种主观上缩小子女就业范围的动作也容易使“慢就业”现象产生。学生与家庭的联系最为紧密,这部分来自于家庭方面的影响使很多准毕业生不重视就业,甚至对就业有抵触情绪,这是“慢就业”现象的重要诱因之一。

从大学生的个人层面,一方面存在个人的自我定位偏差。大学教育已完成通识教育培养的转变,而当前在校大学生不能客观看待个人能力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匹配,盲目追求社会热门趋势,而这种期望会放大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使个体的求职生涯受到限制,增大了就业难度;而另一方面,00一代的成长环境较之过往学生有了极大改善,这会造成求职目的更多地指向良好安稳的就业环境。而就业出口的放松,会潜意识淡薄就业责任感。这种来自学生个人的求职偏见会造成就业行动力降低,价值观的问题直接导致就业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对于承担的社会角色与社会责任感薄弱,忽视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甘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螺丝钉”,这种纯粹的物质主义将导致“慢就业”现象的产生。

因此,大学生的“慢就业”现象并不是空穴来风,“慢就业”现象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2022年6月初,教育部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会议重申了“四不准”纪律要求,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或诱导签订,这也更好地说明了“慢就业”问题需要多层面进行引导疏解。

三  “慢就业”造成的影响

当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并不着急于找工作的比例越来越大时,会反作用于“慢就业”成因因素造成各方面不良影响。

从宏观层面上看,首先是社会层面,社会提供岗位数达不到每年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数量,从表象上看是更激烈的就业竞争与逐渐增大的就业压力,而这种竞争与压力会一届压一届造成更大的累积。当前,唐山学院的办学宗旨是打造应用型技能人才,在本科生的纵向比较上属于中下端,而这类高校的应用型技能或服务型就业生的需求过剩,在某种程度上会反作用于社会结构需求的整体结构使之调整适应,倒逼社会产业链向更高层面发展;其次在高校层面,“慢就业”逐步扩大化的现象会直接影响“初次就业率”的就业指标,“慢就业”多种形式的毕业生下沉,给学校及学院层面的就业工作带来更大压力。同时,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会传导到下几级的在校生,使这些学生对就业的消极态度逐级放大,就业心态的逐步落差会间接影响后几年的就业率。而就业率的完成与否,直接影响了学校专业的招生与发展。

从微观层面上看,在家庭层面“慢就业”导致的居家待业会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当然更主要的是心理压力。在访谈中,曾有过“慢就业”过程的学生谈及此处,往往承担最大的是来自家庭的与邻里的舆论压力,这也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线。虽然“慢就业”与“啃老”不能划等号,但就业即失业的看法会间接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这也会对“慢就业”后的二次就业产生消极影响;而学生在“慢就业”的空窗期内与社会脱节,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发生转变,对社会发展的敏感产生钝化,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逐步稀释。访谈中有学生提到备考期间几周时间内才会说上几句话,非常渴望与同龄人的交流,且时间的逐步拉长,会使再就业的“慢就业”人群错过最好的晋升时间节点。

“慢就业”所造成的影响是长远的,其危害性大于优越性,且这种对多层面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一时不能得到表现,但终会在以后的某一时间作用出来。

四  “慢就业”解决对策

“慢就业”现象是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同时受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影响,要缓解“慢就业”现象,需要根据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特点,从多种诱发因素的作用点出发,使社会、学校、企业与家庭间联动配合,使其对就业心态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1)夯实学校就业服务体系。就业观是毕业生对社会认知及自我行动实现的直接反应,通过开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可有力地推动在校生对社会向往的积极态度。同时就业准备要趁早,可在兼职班主任的带班过程初期给大一新生埋下一颗就业的种子,通过专业课程中就业观意识形态的发掘,可有效地规避大学生的眼高手低现象。同时,在学院内部以专任老师扩充就业指导老师队伍,吸纳有社会工作经历的专任老师开展职业培训,不仅更有说服力,也能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与社会需要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在培养方案的构成中,引入劳动通论课程,使个人价值的实现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就业指导落到实处。将就业指导的思路贯彻到大学四年的整体过程中,从大一入学的专业导论课程开始,就要涉及本专业的职业范围,并使专业课程中也引入思政点与劳动点,做到专业课程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大二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分解指标点落实到学习生活中,结合大三的各类实习实践课程,在此期间组织相关的学科竞赛与社会实践,能够始终与社会的专业运行保持一个良好節奏的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精准认知。前期的铺垫打好后,对于大四的准毕业生来说,获取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践行就业行动就驾轻就熟了。这种全方位的指导体系是根据大学生所处的不同学年及个人发展特点一贯而制的。最终,在毕业季学院通过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加强精准就业帮扶,为四年中不能跟上就业规划节奏的个别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建议,做到有的放矢,达到引导积极就业的目的。

2)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就业岗位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综合能力,因此在校期间,就应该及时积累学生实践经验。通过校企合作引入的企业横向课题,及实习基地带来的实践经验积累,都会从各方面带给在校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同时,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或是顶岗实习都不应只流于表面,而更应注重在实习过程中的过程监督,应通过实践锻炼释放大学生对就业的渴望。在实习过程中,也可聘请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开设更加贴近岗位需求的讲座,使大学生对就业出口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搭建密切联系的校企合作,有助于对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闭环提升,也是切实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可有效地避免闭门造车,真正地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风口,从而针对性地对个人发展方向及时调整。201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就是由八家企业与学校联合修订的,这一动作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出口的质量。稳定的校企关系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便捷的就业渠道,提供更好的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3)健全家庭就业观念。大学生就业的促进需要学校与家庭联动推进。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家庭需要转变唯“医师公”至上的陈旧就业理念,将社会的岗位需求、学校的办学方针与子女的个人特点及主观意愿有效结合,保持理性的心态提出合理建议,正确看待职业类别及收入情况,尊重学生的意愿避免无效干涉,以期更高效地完成家庭层面的就业指导,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择业观。同时,要培养子女的竞争意识,引导主流意识形态,将内在的就业驱动与外在的就业行动相结合,以“后浪”的状态实现个人价值。当子女出现“慢就业”现象时,更需要积极地引导其向更好的就业方向转变,在缓解子女心理压力的同时,还要促进引发其对人生目标的理性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准备更好的再就业,避免由于态度问题进入“慢就业”的旋涡。

4)大学生自身的转变。需要大学生自身调整好状态,对于人生目标进行理性思考,可以通过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加深对个人青春的奉献与民族进步的驱动的关联。从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发光发热,从思想上消除盲目物质享受的不良偏好,完善正确的就业观与个人奉献意识。同时,在就业的过程中,并不应该形成学历等于能力的错觉,需要适时地作出观念的转变与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就业大环境,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个人评价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就业预期,作作由理想专业知识向具体行动目标成功转变的主动载体,尽早制定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合理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的发展定好方向。当被动地进入“慢就业”过程时,也需要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提升个人能力,不应有潜龙勿用的思想,而是先就业再择业,在就业的过程中为下一次就业质量的提升作好准备,以更好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机电工程学院五个专业相关“慢就业”现象的分析,得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慢就业”的根本原因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同因素作为主体作用时呈现出不同的“慢就业”表征;其次,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递增,与部分企业的运营艰难形成了矛盾关系,而这种矛盾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导致“慢就业”覆盖范围继续增大,因此,作好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指导帮扶变得更加重要;最后,“慢就业”问题具有动态性,在不同社会阶段中表现出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定,需要抓住引起矛盾激化的主要因素,发力解决关键点问题。

在分析得到的因素上,进行了学院内部就业指导体系的改进,以2022届机电工程学院毕业生为例,在学院就业指导体系上进行了全员参与机制,纵向上通过研究生面试的辅导,将毕业生的考研率提升至17%,较之往年提升了三个百分点,在横向上进行了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指标挂钩,加大了招聘单位的多方面渠道信息的引入,由指导教师解决的就业数量较之往年有了较大提升;在校企合作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学院在2021年以学院内企业诊所为催动点,新增校外实习基地5个,同时加大了线上实习的比重,更好地贴近了大学生的实习实践需求,通过实践锻炼释放大学生对就业的渴望;在家庭就业观念与大学生就业观念引导上,通过辅导员老师的电话座谈与专业课程中思政点劳动点的引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与个人奉献意识。

综上,随着“慢就业”问题的不断凸显,将会诱发一系列次生就业问题。在引导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家庭作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重要影响力量,高校起到了整体过程把控的作用,而企业虽是判定最终就业完成与否的一方,但最终决定是否就业,如何就业及在出现“慢就业”情况时如何抉择行动的还是大学生。将这四方面的力量进行协同适配,使“四位一体”共同促进就业质量,才能更好地改善“慢就业”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茜婷.大学生“慢就业”中的问题调查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 2018.

[2] 王佳卉.基于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思考[J].就业与保障,2021(7):33-34.

[3] 葛云芝.“00后”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原因及对策探析[J].就業与保障,2021(14):10-11.

[4] ANDREW J. Review of Gap Year Provision[R].London:University of London, 2004.

[5] FURLING A. Not a very NEET solution representing problematic labor market transitions among early school-leavers[J]. Work, Employment &Society, 2016,20(3):106-112.

[6] YATES S,HARRIS A,SABATES R,et al. Early occupational aspiration and fractured transition: A study of entry into 'NEET' status in the UK[J].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2011,40(3):223-231.

[7] 徐雨朦.慢就业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南昌市高校为例[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8.

[8] 时筱淞.刍议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19):46-51.

猜你喜欢
慢就业培养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