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用”发展“跳”的有效策略

2023-08-11 06:15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练跳绳分组

一、善用分组学练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尽管教师已经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重点关注,但其仍然进步缓慢或停滞不前,笔者尝试采用小组化学练的方式,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采用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如,采取异质分组学练,在学习水平三《跨越式跳高的练习方法》时,教师在全体学生练习过程中,根据学生跨越式跳高跳过的高度和动作姿势,分为跳高A组、跳高B组和跳高C组,即A组学生掌握程度已经高于本节课的练习要求,B组学生基本达到要求,C组学生则需要A组中优秀的学生帮扶练习。教师针对3个组别的学生采取分层的练习方法,让学习领悟慢的学生加快努力跳过基础高度,优秀学生完善细节处理跳高动作更显优美,小组化分层练习针对性更强,激发了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另外,通过不同小组的任务分配,在其引领下体现分工和思维交流,每名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发挥自身能力和价值。

二、會用多媒体辅助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日益增多,借用该手段能够满足更多教学所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拓宽视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小学跳绳教学为例,运用视频播放的方式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跳绳的比赛或表演的视频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跳绳的魅力,增强其练习跳绳的兴趣。在分阶段练习时,学生佩戴运动手环练习,手环内的信息实时更新,心率、跳绳个数等同步显示在体育馆大屏幕上,学生随时了解自身的学练信息,教师根据数据进行专门有效的指导,保证每名学生的学练效果。此外,在动作纠正阶段,大屏幕播放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的对比,减少了教师讲解的时间,提高了练习密度和学习效果。

三、妙用情境教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重视让学生参与不同主题、不同形式、不同情境的体能游戏和比赛”。在学习“跳”的过程中,教师依据不同水平段的学生开展相应的情境化教学,让原本枯燥的练习显得生动有趣。如,学习水平一《立定跳远》一课时,将课时学习的主题定为“小青蛙成长记”,准备活动前用“蛇来了”小游戏导入课堂,学生自由模仿蛙跳的动作,当教师喊“蛇来了”后,学生立即跳到附近“荷叶”(垫子)上为成功完成游戏,同时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小青蛙跳舞”热身操作为准备活动,热身操中加入多种跳的元素,充分活动全身肌肉和关节。以“小池塘运动会”贯穿学练部分,每名学生都是池塘中的一员——“小青蛙选手”,学习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通过设置动作展示小比赛(体现跳跃动作正确姿态优美)、过关模式(逐步跳过更高更长的垫子)、自我挑战(比一比哪只小青蛙跳得最远)、团队合作立定跳远障碍接力赛等环节,将学、练、赛有机结合,将预备姿势、起跳腾空和落地缓冲等要领和练习穿插其中,提高学生对跳跃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各项技术。

四、巧用场地器材

在多种形式的连续跳跃教学中,充分利用场地和多样化的器材,提升学生的练习质量,为学练复杂的跳的技术的掌握奠定基础。如,连续跳跃障碍物时,利用废旧车胎、泡沫架子、呼啦圈、绳梯等摆放成不同难度的障碍,也可用人体障碍:单人仰卧推起成桥、多人肩肘倒立搭高桥,结合钻、跑、跨、绕等练习;在专项练习时,3名学生1组,1名学生手持泡沫棒,通过调整高度不断提高难度,1名学生用泡沫棒置于地面左右甩动,另1名学生依次跳跃练习;利用绳梯练习单脚或双脚向前向后跳、开合并步向前向后跳、侧边进出跳、单脚后勾跳和顺步进出跳等内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灵敏性,也能发展跳的能力。

五、活用学科融合

《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习主题”。学科融合的教育方式有助于锻炼学生品性,健全学生体育品格,培养学生勇于进取、挑战自我的精神。以《多种形式连续跳跃的综合运用》一课为例,教学内容融合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设置课堂主题为“重走长征路”,结合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和经典战役等内容开展跳跃的教学,并组织学生观看阅兵、军事训练等视频资料,体会军人在军事化训练中的跳跃矮墙、跨跳壕沟,通过高板跳台等带有跳跃元素的动作,认识到跳跃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另外,通过英雄事迹增强学生信心,利用榜样的作用,培养学生在跳的练习中学习先辈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格。

——蒋一见(浙江省新昌县七星小学,312500)整理

猜你喜欢
学练跳绳分组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学跳绳
跳绳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学跳绳
跳绳
分组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