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3-08-11 00:00赵昕
科教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经济工商管理高职院校

赵昕

摘要 文章主要围绕新经济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工商管理专业现状和学生代际特征,分析了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探究新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學改革的内在机理,旨在为适应经济社会的新需求提供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帮助高职院校培养更多与新经济时代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新经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9.025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我国逐步进入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卫星应用、生物等新产业快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智慧家庭、智能交通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工程等新技术加速兴起;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等新模式广泛渗透。在新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也必须与新经济时代相契合。本文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剖析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探究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培养出适应新经济时代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1研究背景

2016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经济”,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一个新要求。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项项目“工商管理学科发展战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中指出工商管理要关注由科学技术引发的新业态、新模式,需要与产业高度结合,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新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与人才需求相适应,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与地方教育协调发展。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亟须跟上新经济的需要,与市场需求、实践应用、企业实际等挂钩。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预测指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体量将占全国GDP比重的35%以上,超过32万亿元;2030年我国数字经济体量将占全国GDP比重的50%以上,代表着我国将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并且具备体量大、增速快等特点。相关领域的就业形势也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未来就业报告(2018年)》指出,2018年至2022年间,所需劳动力技能的平均转移幅度为42%;到2022年,至少54%的员工需要进行大规模地重新培训和技能提升。这就要求劳动者首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就业能力,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未来重复的脑力劳动有望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不可重复的部分,即针对不同场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很难被新兴技术取代,这也是未来人才必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无论是从基本生存能力,还是创新能力角度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都需从知识精加工型向贯通式学习转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2新经济背景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经济时代,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在和谐共生的理念及文化背景下,呈现出颠覆性的特征。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缺乏

传统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是按照工具型人才培养标准的教育理念来设置的,各个学科相对独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仅用提高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难度来实现,课程体系简单陈旧,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新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能够培养出“跨界”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需结合工商管理的学科发展趋势,同时让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设计,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

2.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灌输式讲授教学法,以讲授答疑解惑为主,“讲授”有余,而“答疑解惑”不足;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够重视创新意识以及合作交流共享意识的培养。教学过程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经济视域下,我们必须将教转化到学,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研究新经济形态的内在逻辑,掌握新经济时代的商务理论方法、工具及技能。

2.3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过程形式化、评价反馈滞后等问题。

在评价主体的设计上,校内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是职能管理部门,忽视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另外,也忽视了校外的作用。评价主体的单一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对学校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制订也会产生误导。在评价过程中,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评价工作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很多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只是更好地去适应评价的要求,而很少真正去进行深度的剖析,这样就不能实现最初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由于主要是由职能部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对于评价的结果,缺乏专门的反馈机构,因此缺乏积极的反馈行为。信息反馈不到位,教师不能获得相应的提升建议,这也导致很难发挥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导向作用。

2.4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高职院校实施的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还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大部分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任务一般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都是毕业于普通高校,虽然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但是缺乏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经验,也没有在业界从业的经历,所以实践能力比较薄弱。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缺失“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强,整体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实践教学课程虽然有开设,但并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2.5产业与教学不完全契合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更多的是产教相加,而没能做到真正的产教融合。全方位地把人才培养和产业对接、相互渗透,这是工商管理专业改革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实行学生跨专业学习的教育模式,同时将沟通、领导、创新等这些关键能力融入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中。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硬技能”,更要在卓越领导、有效沟通、协作分享、变革创新等“软技能”方面有所突破,这是未来管理人才的核心要素,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只通过单一的课堂讲授难以实现。

3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

3.1适应新经济的需求,改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新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框架向综合型转变,工商管理中需融入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新技术,如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以便更好地为新经济的发展服务。与企业专家共同商讨,制订工商管理专业面向新经济的课程方案,以“信息技术+工商管理知识+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商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优化跨大类课程模块、综合素质课程模块、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模块、自主个性化学分等,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体系,以适应新经济复杂性、集成性、创新性、社会性更加突出的特点。

3.2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现阶段的VR、AI、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使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在不断提升。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再孤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需要优化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并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数字化理念纳入教学设计当中。革新教学形式,着重解决从知识的外壳深入内核的问题。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跨越到身临其境的场景学习之中,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去认知工商管理教育理论及实践,对商业活动的本质理解得更为充分,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另外,通过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以及通过平臺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改造线下教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中国大学MOOC平台和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等实现互联互通,支持构建新的教学环境、课堂形态和教学管理模式,研究过程化管理、案例性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打造无边界的课堂教学模式,全方位、多角度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3.3多维度评价学习成果,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理念,积极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注意推动教师的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从被动评价向主动评价转变。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搜集信息数据,对课程教学质量展开多角度和全方位的评价。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发挥体系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推行学习共同体课堂文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更新教育理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学习共同体,拓展课程的育人价值空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4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双师型”教师既具有扎实的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具有丰富熟练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这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条件,也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

除了有计划地聘请有经验的企业相关专业人才,充实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之外,在新经济时代,高职院校的教师平时也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既要了解专业领域学术发展的前沿,又要与行业及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另外,每年利用一部分时间进行企业实践,适应信息的更新、科技的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5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依据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探索与企业共建专业实训室,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本专业的最新技术,了解产业流程。通过共建实训室、企业专业人士进课堂、鼓励老师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吸纳优秀企业参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学校与企业相互渗透;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多级联动系统,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通过多方面的协同改革升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学生层面同时展开重塑学习方式、提升能力的专题研究与实践。

4结语

综上所述,新经济时代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更新、更高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必须与新经济时代相契合。在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通过改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产教融合等途径,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新经济时代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新经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KJG202208)。

参考文献

[1]牛艳莉.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金融,2018(35):289,292.

[2]徐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才智,2017(29):94-95.

[3]张阳.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困境、定位与实现路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4):19-24.

[4]章志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11):239-241.

猜你喜欢
新经济工商管理高职院校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中国GDP或增加“新经济”成分
论新经济时代下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