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闭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2023-08-18 06:19杨慧沐守宽林国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中学生

杨慧 沐守宽 林国耀

摘要:为了探讨中学生自闭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考察心理弹性在其间的中介作用,采用自闭谱系商数问卷(AQ)、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LSSAS)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对27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自闭特质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在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提示,可以通过心理弹性训练提升高自闭特质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自闭特质;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3-0016-06

一、引言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从2020年1月31至2020年2月10日,压力或焦虑等心理困扰的患病率近35%[1]。学校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学习圣地、成长佳园,而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青少年群体中暴露。青少年自闭特质正向预测自杀意念,自闭特质是造成青少年自杀意愿的危险因子[2]。而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经历充足与消极情感的较少感受组成[3]。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为了尽量减缓或避免消极心理体验导致的悲剧,探索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一)自闭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关荐和赵旭东[4]认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简称ASD)以重复刻板行为、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严重性的连续差异程度为典型症状,症状具有异质性和多样性。自闭特质(Autistic Traits)在人群中广泛存在,根据严重性的量化差异而分为ASD和正常人群的阈下自闭特质(Sub-Threshold Autistic Traits)。但是这种量化差异并不是从少到多的简单的线性关系,自闭特质常与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有关[5]。例如,自闭特质较高的个体共情能力较差[6];自闭特质较高的青少年(8~14岁)自杀风险增加,这与其焦虑或抑郁症状有关[7];自闭特质会提高对拒绝引起的社会性痛苦的敏感性,从而导致心理困扰[8];大学生阈下自闭特质通过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与社交媒体错失恐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9];高自闭特质个体与情感心理理论表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10]。

Diener、Oishi和Lucas[3]认为,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客观上对生活条件及自身状态基于事实的判断,又是主观上对生活主观感受和满意程度的价值判断,前者属于客观幸福感(Objective Well-Being,OWB),后者属于主观幸福感(SWB),两者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Vries、Emons和Plantinga等[11]认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是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郑雪、严标宾和邱林[12]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决定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生活满意度。

综上可知,自闭特质与低共情能力、自杀倾向、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等消极心理体验有关,这会阻碍个体幸福感体验。已有相关研究发现,自闭特质较高的个体与普通人相比更容易产生焦虑,ASD 患者比普通人生活质量差[13-14]。但当前并未有研究直接探讨青少年自闭特质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自闭特质与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Resilience)指个体通过情感和行为的灵活性以及对内外需求的调整,成功适应困难或负性生活事件的过程和结果[15]。心理弹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积极行为和积极情绪,有利于应对将来一系列的不利处境带来的消极影响[16]。心理弹性模型认为,个体可以调整或重新整合认知,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应对方式保持身心的稳定状态,并可能导致以下四种结果之一:(1)心理弹性提升;(2)回到原有水平;(3)伴随放弃的整合;(4)功能紊乱[17]。在以往的研究中,心理弹性经常作为中介变量进行探讨,由疫情带来的压力可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倦怠[18]。心理弹性在疫情相关的恐惧、感知风险、压力、焦虑和抑郁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19]。

综上,心理弹性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但目前并未有研究对自闭特质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有研究表明,自闭特质较高的个体共情能力较差,心理弹性在青少年情绪共情对抑郁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6,20]。但没有研究直接探讨自闭特质的影响下心理弹性的保护作用,有待补充。

(三)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

心理弹性的各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21-22]。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和積极情感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23];心理弹性在流动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24]。在疫情期间,心理弹性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心理健康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减少了消极情绪的影响,并增加了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5]。男生的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都要高于女生,青少年的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26]。

综上可知,心理弹性是主观幸福感的有力保护因素,但在加入自闭特质因素后是否效果依旧显著,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此可做出假设:中学生自闭特质对其主观幸福感有影响,且心理弹性在二者间起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福建省、湖南省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回收问卷270份,有效率为82%。其中,男生117人,女生153人;初中生108人,高中生162名。

(二)研究工具

1.自闭谱系商数问卷

自闭谱系商数问卷 ( AQ)是由Baron-Cohen、Wheelwright和Skinner等[5]编制,林国耀[27]编译后的AQ在中国大陆被广泛使用,用来测量正常人群中的自闭特质水平。该问卷有社交技能、注意转换、细节注意、想象和交流5个维度。共50题,采用4点计分,32分可以作为ASD临床诊断的分界点。该问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82~0.92),四周后重测系数为 0.78~0.85。

2.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

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是个体对自己长期生活状况的整体认知评估,而SWB的情绪成分是个体在短时间内的情绪体验,因此选择生活满意度作为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指标[28]。本研究采用张兴贵、何立国和郑雪[29]结合我国学生实际,基于Huebner和Alderman[30] 的MSLSS量表为原型编制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LSSAS)。量表包括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友谊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6个维度。共37题,采用7点计分。该量表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0.71~0.91)、稳定性信度(0.54~0.85)。

3.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

选用胡月琴和甘怡群[31]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有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个维度,共27题,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该量表被证明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83)。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汤丹丹和温忠麟[32]认为,最大因子的方差解释度低于40%或50%则共同方法偏差不严重。对所有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后,首个因子的解释率为 17.54%(低于40%),因此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自闭特质平均分为22.78,小于临界值32.00;主观幸福感平均分为168.69,心理弹性总得分均值为89.11,都处于总分平均分以上。自闭特质与主观幸福感(-0.20)和心理弹性(-0.30)都呈显著负相关,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弹性(0.72)呈显著正相关,符合研究假设。

中学生自闭特质、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弹性在性别上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表2可知,自闭特质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t=2.48,p=0.014<0.05),初中组的自闭特质水平显著高于高中组。

控制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中学生自闭特质对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果。由表3可知,自闭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β=-0.198,自闭特质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自闭特质解释主观幸福感3.6%的变异量;自闭特质对心理弹性的回归系数β=-0.298,自闭特质显著预测心理弹性,自闭特质解释心理弹性8.5%的变异量;中学生的自闭特质和心理弹性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两者共同解释主观幸福感51.4%的变异量。

(三)中介作用分析

采用SPSS 23.0中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4。可见心理弹性在自闭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效应值为-1.36,占总效应(-1.25)的比例为108.7%,标准误为0.26。Bootstrap 95%的置信区间为[-1.89,-0.86],不包含0,说明心理弹性在自闭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综合以上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自闭特质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2)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显著。(3)自闭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中介变量的模型见图1。

四、讨论

(一)中学生自闭特质、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由结果可知,在自闭特质的年级得分上,初中生显著高于高中生,中学生的自闭特质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即自闭特质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低,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3]。初中生的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关系,可能是因为初中生社交技能和注意转换经验较少,适应性较差,这也会降低幸福感体验。所以,在日后的学术研究或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对初中生社交技巧和注意转换的技能的关注,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提升适应力。

中学生的自闭特质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即自闭特质水平越高,心理弹性水平越低。较高自闭特质个体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刻板行为倾向,而心理弹性是面对生活负性事件时灵活适应变化的能力,这一结果也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可为对较高自闭特质者进行心理弹性训练提供理论支持。最近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弹性会受到父母教养差异、父母信任、沟通、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这些属于家庭教养或自我认知水平层面对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探讨,本研究从人格特质上補充了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34-35]。

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即心理弹性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心理弹性较高的个体能有效地应对生活负性事件,从而较少体验到消极情绪,即积极情感较多,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主观幸福感也就越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23,26]。

中学生的自闭特质、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弹性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Andreou、RoussiVergou和Didaskalou等[26]的研究结果中男生的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都要高于女生不一致,结果差异可能与被试的地域差异及本研究被试集中于初三与高一年段有关,后续研究可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

(二)中学生的心理弹性在自闭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由结果部分中表4和图1可知,自闭特质能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弹性;心理弹性能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在自闭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说明自闭特质不仅直接负向影响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还通过心理弹性进一步对主观幸福感起消极影响。可能原因有两方面:第一,较高自闭特质个体社交技能较差,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积极情绪体验较少,从而伴随较低的主观幸福感。第二,较高自闭特质个体心理灵活性较低,导致较低的心理弹性,从而造成抗压能力较差,间接影响导致主观幸福感较低。因此,提升较高自闭特质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心理弹性训练,可能是一个有效途径。

(三)研究启示

研究结果的显著差异也有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取样各年级人数分布不均、取样地区范围较窄、取样的代表性不足造成的。青少年机体快速发育,伴随的心理状态也会不同,未来研究可以特定心理或行为表现为切入点,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被试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探讨,以增强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

中学生自闭特质、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自闭特质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初中生的自闭特质显著高于高中生。中学生自闭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中学生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自闭特质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在自闭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Qiu J,Shen B,Zhao M,et al. A nationwide survey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Chinese people in the COVID-19 epidemic:implication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J]. General Psychiatry,2020,33(2):e100213.

[2]刘慧瀛,王婉. 自闭特质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6):1330-1334.

[3]Diener E,Oishi S,Lucas R E.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4]关荐,赵旭东. 基于正常人群的阈下自闭特质:概念、结构和影响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2015(9):1599-1607.

[5]Baron-Cohen S,Wheelwright S,Skinner R,et al. The autism-spectrum quotient (AQ):evidence from Asperger syndrome/high-functioning autism,males and females,scientists and mathematicians[J]. J Autism Dev Disord,2001,31(1):5-17.

[6]李雄,李祚山,向滨洋,等. 注意线索对自闭特质个体疼痛共情的影响: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J]. 心理学报,2020(3):294-306.

[7]Chen Y Y,Chen Y L,Gau S S. Suicidality in children with elevated autistic traits[J]. Autism Research,2020(13):1811-1821.

[8]Lin X,Zhuo S,Liu Z,et al. Autistic traits heighten sensitivity to rejection-induced social pain[J]. Ann. N.Y. Acad. Sci.,2022,1517(11):286-299.

[9]殷子珺,孟凡,宣宾. 大学生阈下自闭特质与社交媒体错失恐惧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2,30(2):310-314.

[10]陈顺森,赖嘉钒. 阈下自闭特质與情感心理理论表现关系的元分析[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5(2):111-117.

[11]Vries M D,Emons W,Plantinga A,et al.  Comprehensively measuring health-related subjective well-being:dimensionality analysis for improved outcome assessment in health economics[J]. Value in Health,2016,19(2):167-175.

[12]郑雪,严标宾,邱林. 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1,21(4):46-50.

[13]Freeth M,Bullock T,Milne E.The distribution of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istic traits and social anxiety in a UK student population[J].Autism,2013,17(5):571-581.

[14]Van Heijst B F,Geurts H M. Quality of life in autism across the lifespan:a meta-analysis[J]. Autis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 Practice,2015,19(2):158-167.

[15]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The road to resilience[Z].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14.

[16]Fredrickson B L,Tugade M M,Waugh C E,et al. What good are positive emotions in crise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resilience and emotions following the terrorist attacks on the United States on September 1th,2001[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84 (2):365-376.

[17]Richardson G E.The meta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y[J]. J Clin Psychol,2002,58(3):307-321.

[18]Yldrm M,Solmaz F. COVID-19 burnout,COVID-19 stress and resilience:Initi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COVID-19 Burnout Scale[J]. Death Studies,2020,46(3):524-532.

[19]Yildirim M,Ozaslan A,Arslan G. Perceived risk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Exploring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resilience and coronavirus fear[J]. Psy ArXiv,2020,20(2):1035-1045.

[20]颜志强,曾晓,祝寿. 青少年情绪共情和抑郁的关系:羞耻倾向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30(1):77-80.

[21]袁月. 中学生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8):17-23.

[22] Yildirim M. Mediating role of resilience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ear of happiness and affect balance,satisfaction with life,and flourishing[J]. 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9,15(2):183-198.

[23]冯喜珍,张璐,邵红红. 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6):573-575.

[24]柴晓运,郭海英,林丹华,等. 情绪调节策略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自尊和心理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2018,41(1):71-76.

[25]Arslan G,Yildirim M,Wong P T P. Meaningful living,resilience,affective balance,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during COVID-19[J]. Psy ArXiv,2022,41(11):7812-7823.

[26]Andreou E,RoussiVergou C,Didaskalou E,et al. School bullying,subjective well‐being,and resilience[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20,57(8):1193-1207.

[27]林国耀.自闭谱系系数问卷在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35(3):131-134.

[28]张兴贵,郑雪.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98-103.

[29]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 心理科学,2004(5):1257-1260.

[30] Huebner E,Alderman G. 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ation of a children's life satisfaction scale:its relationship to self- and teacher-reporte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school functioning[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An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for Quality-of-Life Measurement,1993,30(1):71-82.

[31]胡月琴,甘怡群.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 心理学报,2008,40(8):902-912.

[32]汤丹丹,温忠麟.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问题与建议[J]. 心理科学,2020,43(1):215-223.

[33]林琼芳,韦艳丹,欧阳明昆.农村寄宿制初中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孤独感的中介及其干预[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3,11(3):172-181.

[34]杜亚雯,乌日娜,张宝山,等. 父母教养差异、心理一致感与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雜志,2021,29(2):292-337.

[35]李旭,李志鸿,李霞.家庭亲密关系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3):387-391.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心理弹性”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