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志愿服务研究热点及趋势

2023-08-18 11:56李丹宇冯丹娃
黑龙江科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发文热点图谱

李丹宇,冯丹娃

(哈尔滨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25)

0 引言

志愿服务是社会需求的产物,社会需求不断推动着志愿服务的完善和发展[1]。从1993年共青团中央开始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到2022年发布《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指导》,我国志愿服务在近30年的发展中不断壮大,多项志愿服务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对学生志愿服务、青年志愿服务及应急志愿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规定,志愿服务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值得探究。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关键词设为“志愿服务”,期刊来源类别设为“北大核心”及“CSSCI”,发表时间为1995—2022年,剔除会议、报道等非研究类文献,最终获得有效文献样本1628篇。运用CiteSpace 5.6软件对志愿服务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志愿服务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年发文量变化趋势

年发文量变化可以反映某一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志愿服务研究相关发文量自1995年后逐渐上升,1995—2008年发文量上升幅度较小,2008年起呈现爆发式上升趋势,2012年达到第一个峰值,发文量为108篇。此后两年发文量有所下降,2014年回升,达到131篇,2019年降低到70篇,2020年再次反弹,可见志愿服务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呈现上升后波动发展的趋势。详见图1。

图1 发文量年度变化趋势

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使我国的志愿服务飞速发展与汶川地震进一步激发了民众的志愿服务意识,故2008年在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012年,志愿服务研究的发文量达到一个小峰值,与该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提倡深入学习雷锋活动、民政部印发《志愿服务记录方法》及《关于加强减灾救灾志愿服务的指导性意见》有关。2014年,志愿服务研究发文量达到131篇,与该年被文化部确定为“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有关。2020年,在抗击疫情和抗洪救灾中,志愿者们奋勇向前,相应研究文献也随之增多。随着志愿服务相关政策的出台,志愿服务日益受到重视,并在发文量上有所体现,说明有关志愿服务的政策及相关事件深刻影响其发文趋势。

2 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凝练,能够反映某一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2]。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本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共有693个节点,最大的5个节点是“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志愿服务”“志愿精神”,可见当前志愿服务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大学生群体。由表1可知,关键词出现频次排在前三位的是“志愿服务”“志愿者”“大学生”,分别为517次、106次、104次。“志愿精神”的出现频次不高,但其中心度是0.14,表明该主题有较大的研究前景。详见图2。

表1 排名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根据志愿服务关键词的内在逻辑,可将志愿服务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①1995—2008年为志愿服务相关政策成型阶段。1999年,我国颁布《广东省志愿服务条例》,标志志愿服务开启法制化进程。2003年,教育部、人事部等联合开展“西部项目”计划,招募应届毕业生参加中西部地区的志愿服务活动。2006年,我国开始招募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踊跃报名。②2008—2020年为志愿服务的全民参与阶段。我国的志愿服务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广泛参与的过程[3]。2008年,汶川地震唤醒了民众巨大的志愿服务热情,北京奥运会推动中国志愿服务实现历史跨越。2014年,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强调完善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③2020年至今为志愿服务的新发展阶段。新冠疫情中志愿者发挥的作用使民众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意义,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4]。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备受赞誉,中国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3 关键词聚类

对志愿服务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探究当前相关研究的主题,在聚类分析图谱中,同样颜色的色块代表同一聚类,志愿服务关键词共包含九个聚类标签,Modularity Q的值为0.6929,Mean Silhouette值为0.3983,表明关键词聚类结构显著,结果较为合理。通过对“志愿服务”“志愿者”“大学生”“大学生志愿服务”“志愿精神”“志愿服务工作”“志愿组织”“体育志愿服务”等几个较大范围的聚类进行分析,可知当前学界的研究聚焦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及其具体领域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体育志愿服务”等,同时学界也对“志愿精神”展开一定的探索。详见图3。

图3 关键词聚类图谱

4 关键词突现

关键词突现分析可反映某段时间内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及前沿动态等的发展变化。1998年,出现了4个与志愿服务相关的关键词,分别是“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服务”“志愿活动”,其中“志愿活动”这一研究热点一直持续到2008年,这与《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的颁布有关。“和谐社会”“奥运会”“志愿者服务”等主题的突现时间较短,表明这类热点研究并不具备持续性,其中“和谐社会”的中心度高达6.3206,原因在于2004年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2008年,出现“志愿者”“志愿组织”“公民社会”等关键词,是因为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及北京奥运会激发了公众志愿服务的热情,开辟了我国志愿服务的新纪元。2009年,出现“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组织”“长效机制”等关键词,表明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开始成为我国学者的关注重点。“无偿献血”的中心度为5.4956,是因为2010年1月1日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方法开始实施。2011年,出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关键词,表明我国加大了对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力度,力保志愿服务的持续、稳定与健康发展[5]。可以看出这些志愿服务研究热点的出现主要与同时期的相关政策有关。详见图4。

图4 关键词突现图谱

5 结论

本研究对我国志愿服务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探究,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可发现,志愿服务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具体。通过关键词突现图谱可发现,1998年与2008年出现的关键词最多,研究的持续时间也较长。一些研究热点不具备延续性,如“体育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综上,可将我国志愿服务的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归纳为以下几点:

1)重点关注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视角多样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这一关键词的出现频率、频次,持续时长都很突出,表明当前我国学者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展开了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志愿动机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其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影响因素、意义等是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的热点。“体育志愿服务”“青年志愿服务”“图书馆志愿服务”等一些具体领域的研究也开始涌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词的出现表明我国志愿服务的研究视角逐渐多样化。

2)关注志愿精神及长效机制研究,推动志愿服务持续性发展。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相关研究开始注重探究建立志愿精神、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深度不断提升,研究的热点领域越来越广泛,主题也越来越深刻。研究志愿精神的内涵及如何为志愿服务提供长效保障是志愿活动长期稳定开展的根基[6],为组织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提升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可从倡导奉献精神、社会服务精神着手,将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与志愿精神研究相结合,促进志愿服务持续发展。

3)关注政策与制度建设,确保志愿服务稳定发展。研究发现一些大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都与相关政策的出现密切相关。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相关政策法规完善也需及时跟进,以维护志愿者、服务对象、志愿组织等各方的权益。研究并推动建立完善的政策与制度,并妥善加以落实,才能为志愿服务创造更好的条件,进而推进志愿服务事业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发文热点图谱
热点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