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在杭州市社区养老中的使用现状、困境及对策

2023-08-18 11:57罗卓慧李湘玉马俊杰林鑫洢胡雪霏
黑龙江科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受访者老年人智慧

罗卓慧,李湘玉,马俊杰,林鑫洢,胡雪霏

(杭州医学院,杭州 311300)

0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医疗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医疗”一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1-2]。智慧医疗是以患者数据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主张以患者为中心,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流渠道:医护人员可随时获取患者的病例报告及就诊记录,以便快速诊断疾病、制定治疗计划,使患者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3]。虽然“互联网+医疗”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许多便利,但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的老年群体日益庞大,一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需要老年人付出更多的认知和学习成本[4]。问卷调查和现场一对一访谈,了解到杭州市社区养老中智慧医疗的使用、意愿和期望,为智慧医疗技术红利的普及提供策略,让智慧医疗真正惠及每一位老年人。

选取杭州市临平区、上城区及临安区等街道社区作为调研区域,采用分群随机抽样法对区域内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23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问卷率为94.6%。使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问卷采用王净、刘玉竹编制的“关于老年人使用智慧医疗的情况及意愿调查问卷”,包括4方面内容:受访者的基本信息、智慧医疗的使用状况、使用智慧医疗的意愿及智慧医疗使用功能的预测[5],从政策文件、社会市场、家庭关系及受访者自身的主客观因素等角度了解智慧医疗背景下杭州社区养老的现状。由于受访人群年龄较大,调查者通过与受访者一对一对话的方式进行,通过聊天进行有针对性的询问和记录,并代访谈者填写调查问卷。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有专门的负责人对受访者和调查人员进行监督,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1 调研结果

1.1 受访者基本信息

在400名受访者中,女性有197人(49.2%),男性有203人(50.8%),年龄比例集中在60~75岁(65.8%),身体健康状况为“一般”的占33.7%。多数受访者是城镇户口(60.0%),文化程度在初高中以上(65.8%),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52.5%)。

1.2 智慧医疗的使用情况

调查显示,只有43名受访者对智慧医疗“非常了解”(10.8%),162人“从未听说过”(40.5%),195人对这个词“不太了解”(48.7%),可见相当一部分受访者对智慧医疗的概念较为陌生,这一结果与调查中使用健康应用程序的老年人比例较低相符合。故在进行问卷调查前,调查员会对受访者进行讲解,使其对智慧医疗形成初步的认知。

1)手机使用类型及健康类App使用情况。老年群体对智能手机的了解程度和使用情况会直接影响其对智慧医疗概念的理解及相关健康App的使用。调查显示,有270名受访者使用智能手机(67.5%),97人使用非智能手机(24.3%),33人不使用手机(8.2%),这与年龄比例数据较一致,即较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受访者使用智能手机的概率较大。

109名受访者使用过健康类应用程序(27.2%),其中,80人“偶尔”使用(20.0%),20人“经常”使用(5.0%),9人“总是”使用(2.2%),剩余的291人“从不”使用(72.8%)。178人使用微信挂号、结算(44.5%),其中,120人“偶尔”使用(30.0%),37人“总是”使用(9.3%),21人“经常”使用(5.2%),剩余的222人“从不”使用(55.5%)。可见,杭州市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挂号、结算及健康类APP的比例并不高,使用健康相关应用程序的比例低于使用微信挂号、结算的比例。详见图1。

图1 受访者使用微信挂号/结算及健康类APP的情况

2)家庭智能健康监测仪器使用情况。家庭智能健康监测仪器是指一般家庭中可使用的、能迅速实时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变化的电子仪器,具有操作简单、便携等特点,如血糖仪、血压仪、血氧监测仪、动脉脉波监测仪等,多用于常见慢性病、一般性疾病的居家监测。对老年群体而言,智能健康监测仪器能够在居家的环境下开展实时健康监测,及时对健康状况进行预警,降低就医频率。调查显示,62人“经常”使用家用智能健康监测仪器(15.5%),90人“总是”使用(22.5%),但也有34.0%的人“从不”使用,其中不乏部分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或欠佳的老年人。

3)可穿戴健康设备使用情况。可穿戴健康设备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贴身穿戴,对使用者的相关身体健康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如睡眠时间及质量、心率监测等[6]。调查显示,仅有21人“总是”使用可穿戴健康设备(5.3%)、16人“经常”使用(4.0%),281人“从不”使用(70.3%)。

4)移动云端医疗资源利用情况。移动云端医疗这一新兴技术模式有利于整合优质医疗资源,集成相关医疗优势,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调查显示,85.2%的受访者从未使用过移动云医疗,说明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仍然不理解、不熟悉、不知道如何使用移动云端医疗。目前,移动云端医疗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远程会诊和咨询上,受使用场景限制,一般老年人接触不到[7]。

1.3 智慧医疗的使用意愿

调查显示,愿意使用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受访者占43.8%,愿意使用智能可穿戴健康设备的占35.8%,可见受访者使用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及智能可穿戴健康设备的总体意愿不高。愿意使用家庭智能健康监控设备的受访者占67.5%,愿意使用移动云端医疗的占36.3%,说明移动云端医疗技术需衍生出更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功能,让更多老年人享受科技红利。

1.4 智慧医疗使用功能的预期

1)微信健康小程序。老年人最希望使用的微信健康小程序的功能是在线挂号、结算等就诊服务(30.5%),其次是线上问诊、咨询(21.7%),可见老年人对智慧医疗使用功能的预期以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主。详见图2。

图2 受访者对微信健康小程序的功能预期

2)家庭智能健康检测设备。老年群体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呈高发态势,家庭智能健康检测设备的使用对老年人而言极为便捷有效。调查显示,受访者最希望使用的家庭智能健康检测设备是血压仪(73.6%),其次是血糖仪(17.4%)、智能脉搏血氧仪(5.7%)、动脉脉波监测仪(3.3%)。

3)可穿戴健康设备。调查显示,在可穿戴健康设备方面,老年人最愿意使用智能腕带(40.6%),原因是其功能多、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易于操作、应用场景广泛。其次是具有防坠落和紧急呼叫警报等功能的智能手杖(36.7%)。有很少老年人对智能戒指感兴趣(3.1%),一般老年人没有戴戒指的习惯,戴戒指可能会影响其手部动作,造成安全隐患。在可穿戴健康设备的功能预期方面,老年人对一键呼救(24.5%)、健康数据监测和传输(22.4%)、跌倒和受伤防护(22.6%)等一些基本防护功能有很高的预期。由于大多数老年人与配偶或子女生活在一起,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需要使用有智能定位和生活辅助功能的健康设备,所以期望获得智能定位和生命辅助功能的人数相对较少。

4)移动云端医疗。健康咨询(46.9%)及初诊、复诊(37.2%)两方面是社区老年人对移动云端医疗的主要需求,因为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多为对身体状况的初步了解,获取信息的途径广、效率高,在老年人中需求较多。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智慧医疗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智慧医疗在国内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政策有待制定出台[8],基层政府对智慧医疗的普及宣传力度有待提升,很多老年人对智慧医疗的认知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调查显示,城镇社区街道针对辖区居民开展智慧医疗知识普及讲座的频率高于农村,故城镇居民对智慧医疗的了解程度高于农村居民。但走访发现,并不是所有讲座的效果都很好,故有关部门应重视讲座的内容及讲解的方式方法,以百姓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

调查发现,城市社区独居老年人更多[9],这些老年人能够使用医保卡等方式进行挂号,但享受智慧医疗服务的程度不高,对最新智慧医疗政策的掌握滞后,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缺乏智慧医疗产品使用技术相关指导。此外,部分智慧医疗产品相应的补贴政策较少,让部分收入较低、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一般的老年人望而却步,即使部分老年人已对智慧医疗有一定的了解,但碍于价格高昂、操作相对复杂等因素,最终导致其难以享受更加先进的智慧医疗服务。

2.2 智慧医疗产品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考虑较少,服务不够到位

老年群体总体消费力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高[10],所以老年产业市场份额占比少,投资周期长,前期投入较大,涉足该领域企业的获利周期相对延长,而企业经营以盈利为根本目的,故面临着巨大的资金挑战及战略发展压力,致使其无法投入相关技术人员对智慧医疗相关产品进行适老化改造。部分企业生产的专供老年人使用的低智能化产品往往缺乏合理的适老化设计,如缺少放大版的字体、便捷的按键功能等,故相关企业在适老化智能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需要持续创造并激发新动能,以更好地推动产业革新,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2.3 老年人对其照护者的依赖度较高,存在应用难点、痛点

调查表明,受访者对智慧医疗的了解程度和利用率偏低,仅有少部分受访者愿意使用微信挂号、结算,可穿戴智能健康设备和家庭健康监测仪器。虽然有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智慧医疗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便捷,但真正尝试使用智慧医疗设备的老年人却少之又少,部分老年人虽然使用智能手机,但是部分智能化功能对于老年人而言操作过于复杂,且大部分老年人没有和子女居住在一起,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智能化功能技术的使用和掌握。

大多数老年人晕倒或突发性疾病时缺乏使用一键呼救、紧急报警、GPS定位等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功能的技巧,看病挂号时对其照护者的依赖性较大,欠缺使用现代化医疗技术进行自救的本领,增加了突发性疾病致死的风险。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智慧医疗制度,出台相关政策,增强服务职能

可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更新相关设备,企业研发新型适老化产品以政策优惠或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养老信息系统建设等,将政府、机构、企业、家庭等主体联系在一起,让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各个主体都感受到政府的支持,为经济困难及没有稳定收入的老年人减轻经济压力,让他们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条件。

可制定相关政策促使智慧医疗全面落地,积极引导基层社区、农村对智慧医疗的宣传,组建专业的智慧医疗宣讲团,将智慧医疗宣传工作抓细、抓实,增进群众对智慧医疗的了解。还可在智慧医养产业的发展上为相关企业搭好平台、做好服务,如为相关初创、小微企业提供一系列金融助力服务,制定专项帮扶政策,解决企业投资周期长,盈利见效慢等产业发展难点,推动智慧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生产适老化产品,优化适老化设计,激发市场活力

智慧医疗产品生产企业应认识到老龄化加剧背景下老年经济产业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适老化产品的生产不应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应随着科技的发展更新换代,设计出符合当今老年人需求的智慧医疗产品[11]。研究发现,针对适老化产品,消费者更加倾向于企业能够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完善产品的适老化设计,优化产品使用方案,使得产品真正成为老年人易学习、易操作、易上手的健康好伴侣。企业还应该优化售后服务,为老年用户量身定制使用方法培训服务,采用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产品讲解,让老年人真正掌握产品的使用方法。

3.3 营造敬老爱老的家庭氛围,引导子女做好家庭人文关怀

要弘扬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深化养老护理员培训,在培训中专门植入智慧医疗设备的使用环节。子女应加强对父母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为其推荐使用合适的智慧医疗产品,协助做好使用前教学、使用中指导、使用后反馈等相关工作,让智慧医疗产品真正融入老年人的生活,使其切身感受到智慧医疗产品的方便、快捷和技术优势,逐步养成使用智慧医疗产品的习惯。

猜你喜欢
受访者老年人智慧
今天,你休闲了吗?
认识老年人跌倒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