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插图的德育价值探究

2023-08-20 00:46朱雨薇肖菊梅
文教资料 2023年8期
关键词:德育价值插图古诗词

朱雨薇 肖菊梅

摘 要:古诗词插图具有鲜明生动和丰富多样的特点,是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插图,既有水与墨的相互交融,呈现如画般的山河风光,也有协调一致的色调搭配,彰显清新淡雅的格调。古诗词中的插图有利于增强对传统艺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有利于培植深厚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培养生态保护的观念,以及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等,其德育价值值得探究。

关键词:古诗词 德育价值 插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都表明在当下的德育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日益凸显。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古诗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生有着活跃的形象思维,容易被明艳生动的教材插图所吸引。古诗词与插图的有效结合,能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来解读抽象的文本,加深学生对古诗词背后的情感意蕴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形象地呈现了与古诗词一致的意境,而且类型丰富:有水与墨的美妙交融,有如画山河的直观呈现,有和谐色调的巧妙搭配,以及淡雅格调的展现等。古诗词插图的合理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感知,对古诗词中隐含的哲理进行道德内化,增强自身的道德认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性,从而实现古诗词插图独特而重要的德育价值。

一、品水墨画图,感受传统艺术之魅力

水墨画作为我国绘画艺术的精髓,不论是其深远的意境,还是其深厚的精神蕴涵,都体现出浓浓的中国韵味。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的插图大多为水墨画,它或展现雄伟壮阔的山川、辽远无边的静水,或勾勒萧瑟的深秋梧叶、漫漫寒夜下的明灯,或刻画横坐牛背上吹笛的牧童、赶往河边嬉戏的群鸭。水墨插图通过勾勒这些耐人寻味的意象营造了深远灵动的意境,散发出悠久的古典气息。这些插图以直观的图画展现出虚实相生的意境,极富语言美和韵律美的古诗词搭配气质高雅的水墨插图,中国气韵便呈现在字里行间,使学生充分地感受独属于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于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例如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日积月累”中的《江雪》这首古诗词,插图中描绘了万物沉寂的天地,一叶漂泊的扁舟,一位老渔翁穿着蓑衣戴着笠帽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孤独垂钓,天地苍茫,大音希声。多种意向构成的“寒江独钓图”环绕于文字的周围,与古诗词文本相互交融。这首诗的文本仅有二十個字,却呈现出一幅纯净而幽僻的画面,渔翁身在苍茫的“千山”和“万径”之中。此等境界需依赖于想象与顿悟来品味其中的蕴意,这对于初步品读古诗的二年级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这天地一色的江雪孤钓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鉴赏这幅水墨江雪画,按照插图所描绘的意向将古诗文字转化成具象的画面,使得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文本的意蕴,以图入诗,品味诗境。这种水墨画风蕴含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简单的线条、飘逸的笔法、大块的留白,呈现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2],教师可将注重写意的中国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从欣赏画的本身来体悟中国绘画艺术的生命力,体会水墨画的精神意涵,进而触发他们对中华传统艺术的认可。

自然和人物是水墨画的重要的静态元素,而教材中一些古诗词的插图还选用了具有非物质文化元素的水墨插图,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了我国的民间风俗、神话传说以及传统技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传承性的动态文化。比如四年级上册《嫦娥》一诗的插图,描绘了我国传统的神话人物嫦娥乘着祥云奔向月宫的场景:她头梳高髻,一身宽袖长襦,惆怅而落寞地回望着人间,在她的身后勾画出一轮圆月,呈现的是嫦娥在民间与后羿幸福生活的画面。插图以简练的线条绘出外廓,运用浓墨晕染主体,以明亮的色彩涂染形象,增强了插图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单凭语言的讲解,小学生理解古诗词文本稍有难度,尤其是这种蕴含着神话典故的古诗词更难以体会,教师若能借用此诗的插图,就可以在指导学生欣赏画面的同时进行“嫦娥奔月”这一典故的拓展,由图入手来品味古诗,深切体味诗人借嫦娥这一形象所传达的凄凉与寂寞之感,借此激发学生对我国神话传说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搜集我国其他的神话传说故事,在丰富其认知储备的同时提升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的

认同。

二、览如画山河图,培植深厚家国之情怀

我国现行的德育重视对小学各阶段的学生进行“乡土文化”的教育,强调低段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要求高段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发展和有关祖国的历史知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需要经历一个由近到远的发展过程,要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就要先培养他们对家乡、对故土的爱,从“家乡之爱”过渡到“国家之爱”。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家乡本土教育观念的古诗词占据较大的比例,编排清晰而富有逻辑,从低年段对“家乡”风光的认识上升到高年段对祖国山河风光的热爱。纵览这些古诗词的插图,或以最写实的白描生动勾勒田园风光,或以灵动气韵描画江南风光,或以一致色调晕染辽阔草原,又或以磅礴气势展现壮观山河。这些图景虽风格各异,却生动展现了地方特色和秀丽的高山流水。沙夫慈伯利认为,“分辨善恶的道德感与审判美丑的审美感在根本上是相通的,一致的”[3],即道德和艺术在本质上是具有一定联系的,艺术和道德之间的联系存在于善与美之中。学生在观察这些极具艺术价值的插图时能够在沉浸迟日江山、泥融燕子之景,陶醉于竹外桃花、蒌蒿满地之色,震撼于高耸云峰、急湍瀑布之景时,触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视觉与情感的双重刺激下培育家国情怀,从而将爱家乡、爱故土、爱祖国化为一种理性情感。

顺着教材的编排逻辑探寻家国情怀的踪迹,以“家乡”为基点的低段古诗词插图呈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例如二年级上册的《敕勒歌》,古诗所配插图是一幅壮丽富饶的北国风貌图:连绵雄伟的群山,苍青蔚蓝的天空,成群结队的牛羊与若隐若现的毡帐点缀于辽远无边的草原之上。恢宏的意境与雄壮的语言相辅相成,将画面化静态为动态,苍茫一色顿时化作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北国草原景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富艺术感染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教材插图感受敕勒人民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再配合古诗词文本明快的语言和高昂的音调,让学生在诵读之时深刻体会北国游牧民族豪迈、剽悍的性情。同时,借敕勒民族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情感,以最直观的德育读本来实施热爱家乡和故园的乡土教育。

另外,部编版教材的插图具有图文互释的特点,对于一些抒发家国之情的古诗词,如果学生仅凭观察插图难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就可以利用感悟古诗词文本来品鉴插图的韵味。五上教材中《长相思》这首词,描写了将士们在遥远漫长的行旅之途遭遇风雪,并对故乡感到深切的怀念。词中蕴含着悲怆沉重的家国情怀,对学生来说单单依靠文本本身是难以体会的,而以背景形式呈现的插图就可以引领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情境:沉沉阴云、漫天飞雪、起伏寒山、灰白营帐等景象烘托出朦胧的氛围,帮助学生感知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与浓郁的家国情怀,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的教育,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赏和谐色调美,增强和谐生态之意识

古诗词插图是绘图者对现实生活中的客观美的表达,海德格尔强调“艺术作品的本源即艺术本身,真理正是被艺术置于作品之中”[4]。插图具有造型美、色彩美和视觉美等特征。小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容易被丰富亮丽的色彩吸引注意力。插图中不同的色彩也传达着各自的内涵,绿色是蓬勃生命力的象征,蓝色给人澄澈烂漫的感觉,白色则代表着朴素与雅致。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的插图色彩和谐,既诠释了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也让学生在看图的过程中通过视觉的冲击而获得审美体验,在诗与画的相互融合之中感受艺术的和谐之美,同时培育其发现美、感知美、表现美的能力。教材中描绘乡野风光的古诗词所选用的插图多以和谐的色调呈现出一派清新质朴的景象,学生可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诗人笔下闲适、宁静的乡村风景,认识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去主动接近自然、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于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生态文明的道德教化。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诗句呈现的是乡村夏日的生活情景,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繁忙的乡村生活景象和朴素的劳动农民的赞美。文本左下所配的插图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整幅画面以绿色作为主体色调,碧绿的茂林中静静矗立着低矮的茅屋,俩小儿在一旁的桑树底下学着大人种瓜,可谓妙趣横生。灰绿、浅绿与深绿的巧妙搭配,将初夏时的劳动场面描绘出来,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也在一片清新的绿色中得以呈现。在学生欣赏插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夏日农忙的画面,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进而激发学生对乡村与自然万物的向往之情。此外,古诗词所配的插图也不只是单一色彩的简单渲染,而是注重色彩之间的融合与调配。例如,一年级下册《池上》的插图以墨绿为主色将画面大面积铺展开来,再以淡淡的粉色点缀出池中的白莲与起舞的蜻蜓,采用和谐一致的色彩搭配,进一步展现了夏日莲花盛开的场景,古诗中提及的“小艇”“白莲”“浮萍”等意象在画面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年级的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插图的大面积的铺陈与色彩的和谐搭配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了古诗词的学习氛围。欣赏这幅水墨莲叶图能够帮助学生由图解诗,将简单洗练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生动的画面,以图入手来想象诗中的小主人公偷偷撑船采白莲的生动情景,丰富学生对夏日景物的认知,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进古诗词插图的教学中,促进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进而培养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生态观念。

四、析淡雅格调风,培养至善心理之品质

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内容的一部分,加强了对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的重视,并对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作出了重要说明。[5]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是重要的德育培养目标,古诗词几乎涵盖了对儿童优秀心理品质的塑造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入了一些咏物的古诗词,传达的哲理对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有着正向作用,如于谦借石灰表达自己不畏牺牲,永远忠诚的决心,李贺以咏马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王冕借淡墨色的梅花传达自己独善其身、不求功名的高尚品格。部编版教材中有很多题画诗,通过借助诗人或他人来作诗,或抒发情感,或探讨艺术,或咏叹意境,表现诗人的内在道德涵养和人生志向,所呈现的插图画风清新淡雅、落笔爽利,以最朴素的色调和最简练的笔法体现古诗词赞颂的意象,将墨与色发挥到了极致。古诗词的主旨往往蕴藏在文字的背后,对学生来说仅仅靠阅读文本不容易解读诗人的情感,通过借助欣赏这些格调自然、清新淡雅的插图深入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意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健康的心态。

如《墨梅》这首古诗的插图是诗人题画的淡墨傲梅图,画中的墨梅色彩虽不鲜艳,但疏影横斜的枝条与淡雅的花瓣散发着高洁端庄、超凡脱俗的内在气韵,流露出梅花高雅的格调,淡淡的墨水点染出梅花的丰姿,诗人的立身之德跃然画上。插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赋予了墨梅旺盛的生命力,启发学生在欣赏插图之时体悟诗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6]的高风亮节,深入理解诗人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插图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不言自明。

越到高年级,教材中古诗词的情感色彩越加浓厚。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竹石》,表现了岩竹顽强而执着的可贵品质,古诗词的右下是郑燮所画的墨竹图,细长的竹竿、浓绿的竹叶、苍劲的竹枝,挺拔的身姿傲立于东西南北的狂风之中,整幅图着墨不多却更显得岩竹高标挺立、坚韧无畏,在经历了“千磨”与“万击”之后依然有着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读图,能够进一步领略郑燮笔下岩竹的神韵与内在精神,同时,诗人刚毅、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也在萧萧劲竹图中形象化了,激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像风竹和诗人一样刚强和勇敢,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坚强、从容的优秀品质。

五、结语

插图作为古诗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感性资源,可以将古诗词的内在精神外化为学生可感知、可理解、可学习的直接形象,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部编本教材中的古詩词插图都具有一定的道德教化价值,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插图融入道德教育,将插图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传递给学生,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

[2] 孙梦佳. 审美艺术心理因素浅析[J].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3(3):49-50.

[3] 顾超,曹孟勤. 论艺术与道德的关系[J]. 江苏社会科学,2010(6):245-249.

[4] 宋定莉. 诗与思——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 [J]. 美与时代(下),2019(6):22-25.

[5] 细分学段目标 把握五项内容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J]. 中国民族教育,2017(10):9-10.

[6] 教育部.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103.

基金项目: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课题“1921—1949年党的教育理论发展、实践及历史影响研究”(JYBZFS2019112),2022年度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研究”(22NDJC155YB),湖州师范学院2022 年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中外教育史专题” (YGJX20019),湖州师范学院2020年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评机制研究”(YJGX2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德育价值插图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