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构建深度学习的地理课堂策略

2023-08-23 04:16林静
高考·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三新高中地理深度学习

林静

摘 要: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改革浪潮下,高中地理教学要深化内涵、提升质量。为实现这一点,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深度学习为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本文将以《工业区位因素》为例,具体论述“三新”背景下构建深度学习地理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三新背景;深度学习;课堂建设策略

众所周知,高中地理教学改革进入“深度课改”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获得良好发展是终极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明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地理核心素养。在如此终极目标的指引下,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发生变化,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中心,编排地理内容。同时,地理高考发生显著变化,重在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给教学带来新变化。于和平老师(贵阳市第二中学原校长)认为,在“三新”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助力学生深度学习,强化核心素养。在于和平老师看来,建构深度学习的课堂是适应“三新”改革的必由之路。深度学习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出发点,以真实的学习情境为基础,以有深度的问题链为关键,让学生利用多样方式,层层深入地进行探究,建构知识体系,并运用知识解决新的情境问题,最终深度提升思维结构、能力方法以及学习情感的教学方

式[1]。因此,在“三新”背景下,教师要着力建构学生深度学习的地理课堂,本文以《工业区位因素》为例,探讨建构深度学习的地理课堂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师制定的教学标准和依据,不仅可以指明教学方向,还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新课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发展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同时,新课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构建深度学习的地理课堂时,教师应当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引,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制订能促进学生发展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目标。

新课标针对《工业区位因素》这节课提出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域因素。课标要求指明了教学方向:应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综合分析、了解不同产业的区位条件及区位条件的变化对产业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内容。通过分析教材可以确定,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要建构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一般分析思路。教材中设置了一些案例,重在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内容。但是,教材中选取的案例少,且以国外案例为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针对此情况,教师要优化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相关案例。如: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自主地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了调查,了解了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诸多内容。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认知了一些地理概念,积累了案例分析经验,获取了一定的分析技能和方法。但是,他们尚无法灵活迁移应用所学,形成一般路径。结合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教师明确学习目标:

1.以新能源汽车案例为对象,综合分析不同的区位条件,总结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兴起、发展、分布的主要的区位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案例,展示案例成果,建立思维导图,进行多元评价,建立区域因素知识体系。(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3.探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辩证地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人地协调观)

在如此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可以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做好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准备。

二、创设教学情境

预备激活环节是深度学习课堂的起点。只有先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才能更好地完成后续的认知冲突、质疑探究、迁移应用,意义建构,实现对地理学科的深度学习[2]。开展预备激活环节的方式有很多,创设教学情境是其中之一。学生在体验教学情境时,会自觉调动已有知识储备,积极探究,夯实新旧知识形成意义联结的基础。在建构深度学习的地理课堂时,教师在预备激活环节,可以创设教学情境。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农业区域因素的相关内容。于是,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思考的过程,正是他们激活原有地理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呈现思维导图,助力学生联想原有的地理知识。同时,在思维导图的助力下,学生可以建立知识体系。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在思考时,会迁移已有的地理认知和生活经验,提出各种猜测。立足于此,教师可以播放新闻,展现近些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在观看新闻内容的过程中,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中。在情境中,学生了解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投产建立储能超级工厂。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特斯拉为什么会选择在上海临港投产建立储能超级工厂?学生会迁移生活认知,试着分析上海临港的区位条件,由此走进地理课堂。

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思维作用,迁移已有认知和经验,思考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增强深度学习效果。

三、探究解决问题

设置有深度的问题链是深度学习的关键。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3]。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发挥自主性,迁移已有认知,分析、解决问题,如此理解地理内容,建立区域认知,发展综合思维能力。在建构深度学习的地理课堂时,学生先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要以真实情境为依托,提出有深度的问题链。

在引导学生探究工业区域因素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逐日人》(选自《大国汽车工匠》)中有关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的片段。学生观看视频,可以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些年的产量、市场占有率、先进技术以及研发中心。立足学生的了解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现具体的文字材料。结合视频内容和文字材料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如“近些年,为什么我国新能源汽车会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研发新能源汽车需要什么资源?生产新能源汽车需要什么资源?”“北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如此分布有怎样的特点?如此分布的原因有哪些?”“北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哪里?有怎样的分布特点?这样分布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新能源汽车与美国的新能源汽车比较有哪些优势和不足?”这些问题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在一个个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可以开放思维,迁移地理原理,从地理位置、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等方面入手,分析不同的材料,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展原因、所需资源、研发和生产基地分布特点等。在建立一定的认知后,学生会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组员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经过通力合作,可以解决问题。

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展示活动。在展示时,学生代表化身为“小老师”,结合具体的材料内容,分析问题,表述答案。教师根据学生表述的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了解影响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政策因素、交通因素、地理位置、劳动力价格因素等,扎实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等,提升高阶思维发展水平。

四、组织实践活动

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新的情境问题的活动[4]。深度学习课堂倡导学以致用。在深度学习课堂上,学生解决有关联的地理问题,建构地理认知,锻炼多样能力。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实际生活,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在体验实践活动时,学生会发散思维,迁移课堂认知,分析、解决活动中的种种问题,由此强化课堂认知,尤其发展地理核心素养。

在《工业区位因素》这节课上,大部分学生了解了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工业区位类型。基于此,教师可以呈现生活化的内容,如世界范围内的制鞋业的转移风潮。这一转移风潮表现出工业布局会随着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学生通过分析工业布局的变化情况,可以增强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尤其发展时空演化的综合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可以所呈现的生活化内容为立足点,给学生布置任务,如“阅读材料,在地图上画出世界范围内的制鞋业的转移过程,试着分析制鞋业转移的特点及其原因”“结合世界范围内的制鞋业的转移情况和我国的资源分布情况,试着推测我国制鞋业的转移情况,并在地图上进行标识,说明转移原因”。在第一项任务的推动下,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把握关键信息,由此动手绘制,在地图上展示制鞋业的转移情况,由此获得直观的资源。在直观资源的支撑下,学生迁移课堂认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分析具体情况。在第二项任务的推动下,学生开放思维,迁移地理认知,分析国内实际情况,解决真实问题。尤其,学生可以意识到中国的制鞋业要想长远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劳动力价格和拓展销售市场。

在学生完成每一项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讲评活动,鼓励学生展示任务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评,如发现他人的良好表现,认真赞赏;发现他人任务成果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任务成果愈加完善。教师可以站在整体角度,总结任务成果。学生通过体验这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地理所学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此外,部分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发展观,便于增强人地协调意识。

五、指导归纳总结

建构知识体系不光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目的,还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结果。在深度学习课堂上,学生探究、应用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他们归纳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如制作思维导图、建立表格等。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方式,建立知识体系。

例如:在《工业区位因素》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析了不同的案例。这些案例涉及了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影响不同产业区位分布的因素是不同的。不同区位因素影响产业分布的表现也是不同的。立足于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归纳总结任务,如:“请大家再次分析案例,联想课堂学习内容,梳理影响区位分布的因素以及表现。在梳理相关内容后,请以产业类型、影响分布的因素、具体表现为重点,建立思维导图。”在提出任务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归纳总结时间。学生在了解任务内容后,会进行头脑风暴,在脑海中描绘课堂学习过程,联想不同的案例,同时迁移课堂认知,认真分析,进一步地强化认知。与此同时,学生在认真绘制思维导图,将联想到的不同内容纳入不同的框架中之后,学生认真分析不同框架中的内容,把握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顺其自然地建构知识体系。

在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交流展示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赏识评价法,赞赏学生的良好表现。同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归纳总结不足,分析成因,提出完善建议。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切实完善知识体系。此外,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发挥自主性,使用分析、综合、应用等方式,认真加工不同的知识点,加深了对所学的理解,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便于達成深度学习效果。

六、分层设计作业

地理作业是深度学习课堂的延伸,是学生强化深度学习效果的助力[5]。在完成地理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在迁移课堂所学的同时,使用不同的方式,专业解决问题,由此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高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所以,教师要分层设计地理作业。

在实施《工业区位因素》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难度不同的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如:

中国是世界上输出羽毛球设备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全球几大羽毛球厂商均在中国设立工厂,也从中国引进原料。请问:1.羽毛球加工业属于______工业。2.某品牌的高端球拍选择在日本生产,中端球拍选择在中国台湾生产,低端球拍选择在中国大陆生产。产生如此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自觉迁移地理认知,认真地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如此,学生既可以巩固课堂所学,又可以锻炼地理实践力,便于提升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契合“三新”发展潮流。因此,在“三新”背景下,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深度学习特点(迁移应用、高阶思维、问题解决等)为依据,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应用适宜的策略构建深度学习的地理课堂,让学生体验多样的课堂活动,使用多样的方式学习地理知识,落实核心素养,让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超.高中地理教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之我见[J].高考,2022(31):42-44.

[2]叶柚铀,陆陛华.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Z2):87-92.

[3]张甲胜,吴欣睿.高中地理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基本内涵与核心特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3):16-20.

[4]周丽莉.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界,2022(16):47-49.

[5]魏桐.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22.

猜你喜欢
三新高中地理深度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纵览之“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