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农村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

2023-08-23 10:04傅德瑜高倩倩冉秀华陈思洁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德阳市达标率水源地

陈 洁,傅德瑜,杨 贤,高倩倩,冉秀华,陈思洁

(四川省德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 德阳 618000)

“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成为国家重点工作任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目标。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由于环境容量所限,自然降解难度增加,农村水污染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乡村振兴进程的关键因素[1-3]。在“十四五”开局之初,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阶段,摸清德阳市农村环境水质现状,找到制约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主要症结,探索符合德阳市农村污水整治的措施,有利于建立长效环境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助力美丽新农村建设。

本文通过对德阳市农村水环境开展体系化调查,全面了解农村水环境质量现状,准确评价农村水环境质量状况,对比分析变化趋势,综合分析变化原因,梳理污染节点,对有效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 农村水环境现状

1.1 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

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德阳市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实时了解农村居民饮用水状况。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二是农村万人千吨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2022年,德阳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位共计92个,覆盖地表水25个、地下水67个,达标断面85个,全年断面达标率为92.4%,其中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9.6%,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2019~2022年,德阳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断面达标率从79.8%上升至92.4%,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德阳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调查中,地下水水源地主要超标因子为锰、总大肠菌群、总硬度等;地表水水源地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德阳市2019~2022年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统计详见表1。

表1 德阳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统计

德阳市2019年起开展农村万人千吨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至2022年监测点位从23个增加到27个。2019年水质达标率为69.6%;2020年水质达标率为92.3%,同比提升22.7个百分点;2021年水质达标率为96.2%,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2022年水质达标率为100%,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地下水型饮用水主要污染因子为锰、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地表水型饮用水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数据表明,德阳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质量呈逐步好转趋势。

1.2 农村地表水水质状况

近五年,德阳市在五个区县设置农村环境专项调查点,分别以中江县、什邡市、罗江区、绵竹市、广汉市辖区内的凯江、郪江、石亭江、绵远河、马尾河及北河等6条县域河流作为农村地表水调查对象,共计监测10个地表水监测断面。除2020年中江县瓦店乡通江断面为Ⅳ类水质,其余断面水质在2018至2022年均为Ⅱ~Ⅲ类。在近五年对县域河流开展的一百余次农村地表水监测中,因总磷浓度超0.10 mg/L而致水质类别降为Ⅱ~Ⅳ类的占35.8%,总磷是制约德阳市县域河流水质改善的主要因素。

中江县县域河流为凯江和郪江,在“十三五”期间,水质状况较差,污染严重。瓦店乡通江断面、西平镇断面、普兴镇断面均多次出现V类水质,普兴镇断面在2016年和2017年甚至出现劣V类水质,其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近年来中江县县域河流水质状况有所好转,至2022年瓦店乡通江断面、西平镇断面均为Ⅱ类水质,普兴镇断面持续保持Ⅲ类水质。2018~2022年中江县农村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类型变化情况详见图1。

图1 2018-2022年中江县农村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类型变化图

1.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状调查

自2019年以来,德阳市选取了11家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监督性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2019年达标率为100%;2020年达标率75%,主要超标因子为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2021年达标率88.2%,主要超标因子为粪大肠菌群和总磷;2022年达标率95.2%,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出水水质不达标的污水处理设施主要集中在绵竹市和广汉市。

1.4 农田灌溉水质状况

德阳市农田灌溉水质调查工作从2019年起开展,以中江县继光水库灌区、黄鹿灌区和绵竹市官宋硼灌区为调查对象。三个农田灌区水质在近几年的调查中均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表明德阳市的农田灌溉水质一直较好。

2 农村水环境问题分析

2.1 农村地下水型饮用水污染分析

德阳市农村地下水型饮用水部分地下水监测点位锰和总硬度超标,主要是由德阳市天然地质背景造成的。锰超标主要是由于地层岩体组成成分锰较高,根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德阳市供水水文地质详查报告》,由于含水层中局部锰元素富集,致使德阳市局部地段地下水中锰元素含量较高,超过饮用水水质标准。总硬度超标原因是德阳市地下水储量年约24亿立方米,多聚集中部平原地区,中部平原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德阳市地层由下而上分别为白垩系上统的砂泥岩沉积、第四季上更新统的冰期堆积层,由砂泥岩、矿层、致密的黄色粉土组成,其矿物成分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化学组成中的钙镁氧化物含量较高,造成地下水总硬度超标。

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超标主要原因是由于畜禽养殖废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经过简易处理,直接外排,经过渗漏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中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超标[4]。近年来,德阳市严格规范畜禽养殖行业,要求做好废水处理及防渗措施,同时在农村大量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从而减少了地下水中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污染。

2.2 农村地表水型饮用水及县域河流污染分析

农村地表水型饮用水及县域河流中总磷污染主要来源于德阳市境内的涉磷企业生产、磷矿开采等。德阳是全国四大磷矿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磷化工产业,涉磷企业沿江分布,数量最多时达130余家。磷石膏作为生产高浓度磷复肥的副产品,因过去生产技术水平有限、产品利用价值较低等历史原因而无法消耗,对我市的水体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十三五”以来,德阳市加大了磷石膏的治理力度,按照“控源头、强治理、重利用、严监管”的思路,全面打响了“矿山变青山、渣区变景区、废物变宝物”的磷石膏污染防治攻坚战。封闭部分磷矿开采的井硐243口,关闭磷石膏生产企业7家,规范或引导转型涉磷企业114家,整治磷石膏堆场20个,加大力度提升磷石膏利用效率,通过多种措施并行,减小了对地表水的总磷污染,但总磷依然是德阳市地表水主要超标因子。

农村地表水型饮用水及县域河流中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污染较为严重,比较突出的是中江县县域河流,主要原因为:养殖业较为发达,分布点多且面广,畜禽养殖污染严重;耕地面积大,农田基本上沿河分布,种植施用的大量农药、化肥残渣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流域[5];农村人口较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未经处理或经过简易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外环境;环保基础设施滞后,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不稳定;部分污染物沉积河底,造成内源污染较为严重;部分河道水土流失严重,富营养化严重,水体流动性差,导致生态环境失衡、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近年来,德阳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农村污水整治,如投入资金2 373万元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用于4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沿河的畜禽养殖业及网箱养鱼进行了整治,全面排查禁养区内外畜牧养殖场,大力推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严禁污水进入河流;全面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等。通过这些措施大幅度减少了因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以及农田耕种等造成的河流污染。

3 结论及建议

农村水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反映出,农村饮用水和地表水水质质量均在不断改善,至2022年,德阳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断面达标率为92.4%,农村万人千吨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农村县域河流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为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状况呈波动变化;农田灌溉水质一直保持较好。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本文对德阳市农村水环境治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严格管控污染源头,加大磷矿开采的管控力度,对涉磷企业严格监管,定期排查磷石膏堆场污染防治设施,加快提升磷石膏利用效率,政策引导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不断深化产业化应用研究,减轻水环境中的总磷污染。

(2)严禁河道非法采砂行为,避免河道河砂大量流失,破坏河道生态环境。河砂具有涵养水分的作用,能保护河道、储蓄水源、过滤污染物、维护生态平衡,若是河砂资源严重超采,不仅会引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还会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

(3)持续巩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成果。严禁禁养区内开设畜禽养殖场,准养区内污水规范排放,严控河道养鱼审批程序,全面取缔水库网箱养鱼,引导合理安排养殖结构,严格控制养殖密度,科学放养水产品种,合理适度投饵、施肥、用药,确保水质保持良好,同时环境执法部门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4)加大监管力度,提升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环保效益。目前德阳市已建设完成66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但部分设施运维管理不到位,建成后未充分发挥环保效益,需加强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保证设施运行稳定,出水水质100%达标排放。

(5)加大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乡镇污水收集管网,将部分农村聚集点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减少乡镇企业排放废水及农村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6)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方式对存在黑臭水体的河道、坑塘、沟渠进行全面治理,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

(7)做好入河排污口整治。对农户居住较集中的区域建设分散式农户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片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对分散农户采取自行收集生活污水至旱厕内,综合利用处置;研究符合种植业特点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通过农田排灌系统的优化布局改造,实现区域内农田退水的循环利用。

(8)引导农村发展转型,发展乡村旅游业,利用地方特色,将部分以耕种为主体的农村发展成旅游型新农村,以经济发展带动农村环境改善。

猜你喜欢
德阳市达标率水源地
多彩活动 浸润成长——四川省德阳市青衣江路小学校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德阳市金兴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德阳市金阳农机物资有限责任公司 德阳市金兴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德阳市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一期)建设项目PPP模式应用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