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分区管控探讨

2023-08-23 10:04廖绍群邓红云李海丰万志勇汪晓烽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仙女湖新余市水厂

廖绍群,邓红云,李海丰,万志勇,汪晓烽

(1.新余市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中心,江西 新余 338000;2.江西省三余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新余 338000;3.南昌明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引言

当前,水环境要素管控、分区管控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于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1 水环境质量现状

目前,新余市境内一共有1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其中有7个河流型监测断面(袁河),5个湖泊型监测断面(仙女湖),各断面水质情况见表1。

表1 新余市地表水水质质量状况(年均值评价)

2019年,新余市地表水水质总体情况为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占比为66.7%。其中河流断面达标率为100%;湖库点位达标率为20%,湖库营养化状态指数下降为51.26,与上年相比下降6.0个百分点,仍属于轻度富营养,湖库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

新余市共监测3个在用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其中中心城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水源)2个,县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水源)1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例行监测点次达标率96.2%。新余市中心城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分别是第三水厂和第四水厂,中心城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例行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5.8%,水质全分析达标率为100%。其中,第三水厂6月份出现一次总磷超标,其他月份均保持在Ⅲ类水质;第四水厂水质全年均保持在Ⅱ类。分宜县县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见表2。

表2 新余市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统计表

2 水环境质量演变趋势

2012年以来,新余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全市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有所下降,从2012年90.9%下降到2019年66.7%,2012年至2018年水质优良率逐年下降,2019年有所上升。其中河流断面2012年~2019年水质总体保持良好;湖库水质呈波动变化,但近年水质下降明显,2017年和2018年点位达标率为0%,水质中度污染,营养化状态为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主要河流湖库达标情况见表3。

表3 新余市2012—2019年主要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

通过分析2015—2019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浓度变化,新余市CODCr、氨氮的浓度近5年呈波动性变化,基本上都在Ⅲ类限值内波动,但总磷浓度近5年总体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变化,河流和新余市的总磷浓度2017年前后呈现先逐年递增后逐年递减的趋势,湖泊的总磷浓度2018年前后呈现先逐年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其中仙女湖2016年以后总磷浓度均在Ⅳ类标准限制内,属于轻度污染,具体见图1。

图1 新余市地表水主要污染物 2015—2019 年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2015—2019年新余市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发现第四水厂水质基本上保持稳定,水质都达到Ⅲ类水质;第三水厂水质2012—2015年都达到Ⅲ类水质,但2016年以后部分月份出现超标,超标项目为总磷,具体见表4。

表4 新余市 2015—2019 年市级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次水质达标率(%)

3 重点问题研判

3.1 地表水水质下降趋势明显

根据近几年新余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地表水断面(点位)达标率在60%左右波动,近几年省考核的11个地表水断面中只有袁河断面保持优良水质标准,仙女湖断面均有几个断面未达到省考核断面要求,优良水比率在全省排名靠后。仙女湖受袁河上游来水的影响,同时还有库区及其支流沿岸的农村面源污染、养殖业污染、增长的旅游业的影响,湖库点位达标率低,湖库塘边、湖心岛、傣家村、分宜候村等4个监测断面总磷指标长期超标,水质为轻度污染,营养化状态为轻度富营养。

3.2 饮用水水源安全存在隐患

新余市第三水厂的取水源位于仙女湖,仙女湖受袁河上游来水的影响大,第三水厂的水质不稳定,部分月份达不到饮用水取水的水质要求,而新余市第三水厂的供水规模占全市的60%,是新余市的主要供水来源。虽然新余市城区供水管网已相互连通,但第三水厂的水质不达标也会影响全市的正常生产生活用水量。同时,在部分农村地区,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缺乏规范性建设,直接影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3.3 重点流域污染局部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局部区域水环境风险逐渐加大,特别是在一些老城区、城中村、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突发性的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导致的局部性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速发展大幅增加了生活废水和生产废水排放量,增加了袁河新余段下游的污染压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城区分流管网覆盖率不高,雨污分流不到位,城市污水收集管网老化,导致廖家江和贯早江出现黑臭水体。袁河工业平台生产生活废水、新开发的袁河南岸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而直接排入袁河新余城区段,部分城北、城南老城区区域的生活污水收集不到位导致直接排入孔目江或袁河新余城区段,对孔目江和袁河水体造成较大影响。

4 分区管控

4.1 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分

依据新余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系分布、汇水范围、乡镇级行政区划等资料,在国家划定的水环境控制单元基础上,采用ArcGIS的水文模块(Hydrology)和人工自主研判相结合,对新余市水环境控制单元进一步细化,将新余市划为 15个水环境控制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4个(孔目江分宜县控制单元、仙女湖分宜县控制单元、孔目江控制单元、仙女湖控制单元)、重点管控单元7个(仙女湖分宜县控制单元、杨桥河控制单元、孔目江控制单元(城镇生活源)、孔目江控制单元(工业源)、袁河渝水区控制单元(城镇生活源)、袁河渝水区控制单元(工业源)、袁河渝水区控制单元(农业面源))和一般管控单元4个(仙女湖分宜县控制单元、杨桥河控制单元、孔目江控制单元、袁河渝水区控制单元)。

4.2 分区管控准入要求

4.2.1 优先保护单元管控准入要求

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加大森林植被保护力度,加快水土流失地区生态修复进程,大力开发水源涵养林建设,禁止毁林开荒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重要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区域内设施建设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止对湿地及公园的破坏,强化各类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保护水质和湿地,巩固退田还湖成果,严格控制过度捕捞,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防治水土流失,防止污水流入河道和水库;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内开发旅游设施,要做好水土保持和水体污染防治工作;提高沿河沿湖防洪标准和质量,确保堤防安全;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4.2.2 重点管控单元管控准入要求

严格控制新、改、扩建增加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对此类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需严格执行重金属总量前置制度。在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区域如居民集中区、医院和学校附近、重要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等,以及因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的区域内,禁止新建或扩建可能引发环境风险的项目。构建三级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强化危化品泄露应急处置措施,定期开展演练,确保事故状态下废液不下河。污水处理厂及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均应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水池,杜绝事故废水排放。

严守耕地红线,合理布局蔬菜、果业和其他特色种植业。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农业节水。严控化肥、农药施用量,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提高集约化种植区施用化肥利用率,实施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淘汰、限制、替代制度。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完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提高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放标准达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6/852-2015)要求,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要求。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淡水养殖废水排放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和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稿)》(2018年8月6日)等标准要求。

4.2.3 一般管控单元管控准入要求

对于水环境质量不达标的管控单元,应提出现有源水污染物排放削减计划和水环境容量增容方案;应对涉及水污染物排放的新建、改扩建项目提出倍量削减要求;应基于水质目标,提出废水循环利用和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对于未完成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的管控单元,应提出暂停审批涉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等环境管理特别措施;应科学划定畜禽、水产养殖禁养区的范围,明确禁养区内畜禽、水产养殖退出机制;应对新建、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提出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等限制性准入条件;对于水环境质量不达标的管控区,应提出农业面源整治要求。

5 结语

水环境分区管控是实施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制度要求,是新时代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重要举措[2]。应加强推动措施落地实施,自上而下执行相应管控和准入要求,实施差异化精准管理,有效从源头防控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仙女湖新余市水厂
在仙女湖考古(组诗)
给小鸟的一封信
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防洪工程安全综合评价
仙女湖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Alita:Battle Angel
超滤膜在再生水厂应用工程实践
水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解析
云上仙女湖
仙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