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环境监测工作的常用技术及管理措施

2023-08-23 10:04靳松望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环境噪声监测仪器噪声污染

靳松望

(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日照 276800)

引言

噪声污染是指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不适的声音,体现在人们听到它后感官会受到一定损害。社会生活噪声的声源类型多且错综复杂,声学的频谱类型中的频率噪声成分多样。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来自经营性的娱乐设施以及商贸营业行为中所使用的固定设备,如供水电源、空气通风、电器音响、装载运输车辆等。还包括房屋装修的噪声、人员活动产生的噪声以及各种动物产生的噪声等等,种类很多且容易混淆。这些噪声源的发声原理各不相同,音级高低不同,频率也各不相同,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国务院公布并施行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明文规定:“文娱场地的边界噪声污染,必须符合国家明文规定的生活环境噪声国家标准”,“申报获得保护的批复文本后,方可到工商部门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办理登录备案事宜,领取运营证照”。由于上述要求都对文娱场地的设立提出了环保准入条件,因此环卫主管部门也需要把好这个审核关。娱乐业的监管,必须按照“谁审查、谁参与、谁监督、谁管理”的原则执行。若有知法犯法的严重违规者,就要对其采取“警示、吊销行政许可”的办法,以打击非法违规行为。

当人们试图采取措施来控制噪声时,通常会遇到诸多困难。这些困难表现为难以有效地收集和抑制噪声,导致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更大的污染,这种情况如果持续性地进行下去,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它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1 声环境污染监测

1.1 声环境污染的特性

声环境污染属于物理污染,存在局限性,噪声污染是由声音物质发生不规则的运动,通过媒介的传播,在特定区域内造成的干扰范围存在差异。同时由于噪声污染具有社会性,所以人类在生活中便能够直接感觉到噪声,因此在人的心理生理层面,听见噪声后很容易出现暴躁、悲观的情绪,噪声扰民也往往成为被投诉最多的环境污染。噪声本身是一个不平衡的声音,杂乱的出现使我们的身体产生不适感。如果人们在短时间置身于噪声之中,随后离开噪声环境时,耳朵的听力便恢复正常。但是如果人们的双耳长期置于噪声环境之中,那么人们的听觉便会严重受到影响,甚至会使其双耳失聪,因此,声环境污染是一种隐形的危险。

1.2 声环境监测条件

声环境污染很容易被周围环境干扰,因此监测噪声过程中要确定噪声的检测条件,以提升噪声监测的精准性。具体来说,监测工作通常在室外进行,监测仪器与反射物之间需大于3.5米;同时需要天气良好,不能有雨雪天气;传声器应与地面距离1.2米;监测仪器要有Ⅱ级及以上的精准度等。

2 声环境噪声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人员缺乏以及仪器设备滞后

在声环境的噪声监测技术中,存在于噪声和其他物质之间的污染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噪声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区域地形和建筑物密度等都可能影响到对环境噪声的检测。在实际生活中,对噪声进行大范围的监测时要结合环境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真实表现出该地区噪声的分布情况。就声环境来说,环境噪声监测需要监测技术人员使用专用仪器进行现场监测,同时要求相关人员采用先进的手段并合理利用已有的仪器。例如,可以使用便携性的监测设备,这样便可以及时有效地收集和利用各种类型的数据。但由于监测人员的缺乏以及仪器设备的落后,会出现无法有效监测噪声的情况。

2.2 缺乏统一的监测标准和方法

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并结合噪声发散原理展开深入分析,噪声在传播的时候会受到折射、阻挡或者反射等,基于此,声源的分贝值随距离的增大而变小,即位置较远其分贝值较小。声音本身具有重叠性,环境噪声监测中心在实际检测中,需要从检测地点选取几个监测点开展环境监测,通过各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来判断该地区的环境监测结果。但在实际监测噪声时,各监测点间并没有对噪声监测标准达成一致,尤其体现在监测目的以及噪声源性质上。使得监测人员在收集、分析、处理噪声数据等过程中,缺乏精准度,导致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进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监测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环境噪声图

2.3 环境噪声监测条件不符合监测需求

根据实际条件确定监测站点,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每年监测一次,每个测点测量三分之一小时;夜间每五年监测一次,每个测点测量六分之一小时[1]。因为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的噪声差异较大,检测条件应结合实际情况,否则其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便有待考量。同时在实际操作时,如果监测周期、仪器或点位设置不够合理的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会发生偏差。监测人员大多对理论知识了解不多,导致他们在选择监测仪器时不够合理。同时,经过检查,我们发现在环境噪声监测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因此不能反映出该地区的真实情况。此外,如果在错误的时间进行检测,也会使噪声测量的精度受到干扰。

3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系统的改进措施

3.1 培养噪声监测人员

监测工作者必须对所测噪声的变化规律有较为深入的认知与理解,如此才可以按照标准,正确地选取符合现实条件的监测时段。基于此,如果可以适当拉长监测时段或是提高监测频率,则能够使环境噪声数据更为精确。在日常生活中,环境噪声监测机构要利用日常开展的技术交流会、培训等活动,使监测人员相互之间开展交流和互动,以更有效地提高监测人员本身的技术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一方面,单位要重视对环境噪声监测人员的培养与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吸引优秀人才,通过提升技术审批工作难度,抬高对监测人员的录用门槛,并采取给予专业人员优厚待遇的措施,吸纳优质人才,使其能够更加适应新时期环境噪声监测事业的发展需要[2]。

3.2 严格执行现有标准

目前,噪声标准及划分的有关规定,是我们开展环境噪声监测的基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化要求,合理开展噪声监测,才能实现噪声监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规范作业的优秀人才予以奖赏;对不严格按照规范规定实施作业的人员,实施处罚。基于此,可以有效地提升环境噪声的监测质量,有利于建设和谐、美好的生存环境。新时代,噪声监测工作特点、内容、要求需要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证其准确性。但是由于部分监测技术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因而对很多新设备仪器的了解较少。要想保证监测的科学化和监测效果的提升,必须加强对监测技术人员综合素养的培养,首先环境噪声监测需要高技术人才,要提升监测技术人员的入职门槛;其次要加大入职后的培训。在规范性与系统性训练中,可以有效地、全方位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环境噪声监测理论知识和专业素质,从而提升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以获取更全面、真实、准确、有效的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并针对监测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

3.3 合理选择监测条件

对于环境噪声污染的监测站位置和时间等有关的要求必须加以明确,以此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要对监测点位置进行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要根据目前环境监测的主要目标,选择相对敏感的建筑物,并在对应地点进行监测点位的合理布置。监测人员还必须深入到监测点位,对现场状况进行进一步了解,对各个地点的环境噪声与污染状况做出综合研究,如此才能确保监测点位布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监测点位的选取与使用,应尽量消除现有的干扰,确保声环境监测并没有受气候等因素的干扰[3]。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必须实施质量控制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仪器设备在监测过程中的正确使用,满足质量控制指标。

比如控制某个地区的噪声时,应把城市范围根据尺度分割成几个小范围,每个城市的有效网格要大于一百个。在居住区的中央建立一个监测站,要依照规范建立,通常安装在室外,距地面高1.2~4 m[4]。监测环境噪声时,监控点也必须遵守若干准则,包括在监测过程中必须确保监测仪器符合相应的监测要求,能够顺利运行,并具备高可靠性、安全性,同时确保监控点能够维持长期稳定性,并避免有稳定的噪声源和反射面。

除此之外,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娱乐场所在兴办初期,前置审批流程仅须经过文化、公安、卫生等三个行政部门批准,而控制垃圾处置过程的主要是城管部门,前置审批过程中并不涉及环保,这也造成了后续的问题脱节。重审核、轻行政和管辖的部门较多,是造成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经营一家休闲场所需多个主管部门的批准,通常在行政批准后单位和行政双方存在着监管上的空当,甚至陷入了监督失控的状况,发生问题后又不知该由什么政府部门管,群众也只能找环保部门,但环保部门由于不参加审核,没有国家法规所赋予的取缔权力,所以管理工作难度很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CDMA一X服务可以带来更加便捷的服务,同时通过合理设计监测仪器,使监测数据实现智能化处理[5]。相关人员要了解和熟悉新型噪声监测仪器装置的一般使用要求,定期对其进行保养、维修,建立健全保养维修管理制度和方案,把保养维修任务落实到现场,以降低仪器装置出现问题的概率,提升仪器装置的使用性能,以适应未来噪声检测技术需要。

4 结语

针对环境噪声进行实时控制时,应确保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对该地区范围内的噪声信息加以正确合理地收集,并由此反映出该地区的真实噪声状况。如此政府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而达到对环境中噪声污染现象的有效管理。

猜你喜欢
环境噪声监测仪器噪声污染
环境噪声智能检测终端设计
基于云服务的环境噪声智能监测系统研究
警惕噪声污染
一种低功耗地下水位监测仪器的设计与实现
南海某海域环境噪声与风速相关性研究*
铁路环境噪声测量中的问题分析
噪声污染侵权责任中“噪声污染”的界定
居住区内10kV变配电站的噪声污染及治理
浸入式水深监测仪器的设计
2016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规模将达2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