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作用及策略探究

2023-08-23 10:04耿彦民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单位

耿彦民

(安徽禾美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引言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工业发展背景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并提出了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代表为“碳中和、碳达峰”,体现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坚决态度。在环境保护工程中,环境监测工作是其中一项基础工作,其内容为对所在地区的环境基础数据进行收集与评价,从而反映环境污染情况、环境质量高低,进而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支持。

1 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属于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在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为环保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帮助相关单位获取大气、水体、土壤等具体环境中的相关数据信息,主要包括环境变化数据、其余环境数据、区域内居民身体健康状况、生态环境整体状况等内容。区域内环保标准的制定需要在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是环保标准制定过程中必须掌握的资料内容。

1.2 降低环境污染事件的威胁

在实际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某些环境污染问题并不是持续发展的,而是突然发生的,持续的环境监测能够帮助相关单位时刻关注环境信息,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环境监测人员能够快速识别环境中相关信息的变化,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有效处理,尽量降低其对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1.3 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评价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内容,在环境监测完成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依靠其提供的信息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这需要依靠环境监测获取的数据[1]。图1为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

图1 环境监测工作流程

2 当前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足

重视程度不足是当前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存在的首要问题。具体而言,部分单位对于环境监测基础工作并不重视,具体到环境监测过程中,少数单位往往会大幅度压缩环境监测的时间,很大程度上依靠主观经验盲目开展环境治理。此外,极少数单位甚至没有制定完善的环境监测制度,这种没有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的环境保护手段很难实现差异化治理,环境治理水平也会受到严重影响[2]。

2.2 环境监测技术不完善

环境监测技术不完善也是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而言,环境监测工作本身对于技术、设备先进性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是,通过对当前有关部门的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大多数部门所使用的监测技术、监测设备存在较为落后的现象,因而很难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准确监测,进而影响后续环境治理工作的质量。

2.3 团队综合素质较低

团队综合素质较低也是当前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而言,高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依靠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环境监测设备,这些设备与技术的使用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具有一定要求。而部分监测单位,由于相关条件的缺失,部分操作人员在没有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的背景下就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因而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其次,环境监测需要高质量的系统性管理,由于部分单位管理人员的能力较差,也会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及效率。

3 环境监测质量优化策略

3.1 加强对环境监测的正确认识

加强对环境监测的正确认识是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及效率的首要策略。环境监测本身是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的首要环节,也是核心环节,相关单位应当认识到环境监测活动本身的重要性,并提升对于该活动的重视程度。其次,在行为方面,相关单位应当完全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环境监测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采集代表性样品、有效控制样品运输环节、使用高质量监测技术、选择质量合格的监测设备、对常见污染物进行分析、提升数据收集的精准性、提升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果[3]。表1为常见的环境污染物。

表1 常见的环境污染物

3.2 健全环境监测制度

健全环境监测制度是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和效率的核心手段。具体而言,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均相对较强的工作,凭借经验进行管理是很难实现相关工作目标的,只有从制度入手,完善相关监测制度,才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行为指引,使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更好地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服务。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为:(1)从顶层设计角度着手,对环境检测相关法律、政策进行完善,确定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责任与义务,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单位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与环境监测相关的第三方企业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等。(2)从环境监测部门角度出发,根据自身承担环境监测任务的基本情况,制定完善的环境监测任务执行制度,包括流程、制度、要求等,合理划分环境监测的权责,并将目标分解,将任务具体到各个部门、各个主要负责人,并制定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以此来促使所有人重视并做好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4]。

3.3 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也是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众所周知,自然生态环境监测任务的执行需要依靠各种科学技术以及仪器设备来实现,因此,仪器设备、监测技术的先进性能够直接影响监测质量。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应从多方面入手:(1)相关单位应积极学习国外更先进的监测技术,并引进更先进的监测设备。同时,在引进技术和设备后,相关单位还应结合自身的环境监测特点,进行适当地完善,例如,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在大范围环境监测任务中往往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但却不适合在一些视野较差的区域应用。(2)相关单位应当认识到,技术引进并不是一次性的,而要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相关领域的技术革新情况,定期对技术内容进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的技术水平始终适应任务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完成环境监测工作。技术人员应当充分掌握样品分装技术,在实践中,不同测定项目的容器材质、保存条件、分析期限均存在一定差异。表2为常见水样测定项目的保存方式。

表2 常见水样测定项目的保存方式

3.4 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也是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方式如下:(1)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监测内容通常比较广泛,所涉及的检测指标也很多,因而需要单位之间密切配合,属于典型的系统性工作。为了保证环境监测任务的完成质量,可以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环境监测平台,实现环境监测数据在各个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同时也实现不同职能人员之间的相互联动。(2)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监测的内容通常是动态变化的,即污染环境的因素可能会不断增多或者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此前的技术和设备的监测功能很可能无法实现或被大幅削弱。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对设备和技术进行有效更新,使其能够适应环境监测的现实需求[5]。

3.5 建立高素质队伍

从根本上讲,环境监测工作是由人完成的,所以人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因此,建立高素质的监测队伍也是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和效率重要手段之一。具体方式如下:(1)环境监测工作是需要全民参与才能实现的,因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后,首先影响的就是居住地附近的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国家应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环保问题都是非常隐蔽的,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能够显著提升污染发现率及治理质量。(2)相关部门应着重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是执行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主体,其工作态度以及综合素质水平能够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执行情况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相关单位应当从思想意识角度着手,通过强化思想教育,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及环境保护意识,使其真正认识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价值,并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其次,相关单位应当从技术角度着手,通过加强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进行完整的岗前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试。(3)相关单位应当从制度着手,保证队伍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可持续。具体而言,相关单位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绩效评价制度,并正确执行,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表现对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进行适当奖惩。奖惩应当做到有理有据、赏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具有持续的工作积极性。

3.6 建立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

在当前制度以及技术的背景下,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具有较强的地方性特征,即地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建立、环境监测工作,缺乏整体指引。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建立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的方式进行解决。具体而言,国家相关部门应当牵头,建设同步检测网络,以此强化各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并及时掌握所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环境污染问题,降低环境污染对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

4 结论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逐步深入,部分单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环境保护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工作属于其核心枢纽,因而环境监测质量对于环境保护质量与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现实工作角度出发,提出了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的环境监测质量优化策略,相关单位应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进而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必要的支持。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单位
环境保护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看错单位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协办单位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