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示范矫正小学生肢体攻击行为的辅导案例

2023-08-24 04:39任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家校联合

任清

摘要:行为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在班级中经常因为与同学言语不和、对同学的做法有意见、和同学观点不一致等问题出现打架、摔桌子等肢体攻击行为。心理教师采取了以下辅导策略:识别情绪,觉察行为动机;榜样示范,强化合理信念;自我接纳,重建同学关系;家庭干预,营造和谐氛围。辅导两个月后,学生的攻击行为得到矫正。

关键词:榜样示范;肢体攻击;合理信念;家校联合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4-0058-05

一、个案概况

(一)基本情况

来访学生小A,男,9岁,汉族,就读于某小学三年级。小A是长子,家中还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父亲是快递员、母亲从事电商经营。小A的身高较同龄儿童偏高,体格健壮。平日卫生习惯较差,说话偶有口吃现象。学习水平处班级中下游。人际关系较差,经常在班级中摔、砸公私物品并和同学打架,是班级同学眼中的“小霸王”。

(二)主要问题

班主任主述情况:在班主任组织下,小A和其父亲共同来到了心理咨询室。了解得知,刚开学还没一个月,小A就已经和班中多名同学发生肢体冲突,被几位同学家长联名上告学校,要求小A转班。班主任以及其他教师因为小A违反纪律,都曾对他点名批评,甚至要求他罚站、反思,点名批评。为了防止更多同学和他发生冲突,班主任还让同学们尽量远离小A。

来访学生和家长主述:几次肢体冲突都是因和同学的言语冲突引发。最严重的一次,小A将对方同学的课桌直接掀翻,险些造成双方身体上的伤害。在交谈中得知,小A认为如果和对方说不通就只有通过暴力才能“征服”对方。当问及和同学是如何进行交谈沟通时,小A显得有些激动,出现间断性口吃,以致一时无法描述具体情形。并且认为沟通并不能真正让对方认同自己,还有可能被欺骗。小A提到,自己在家中不听话、或者做错事时爸爸也经常会打他,挨打后自己就认错了。而小A父亲也确认了此事。

二、个案分析

(一)心理学因素

攻击性行为,指的是个体有故意侵害他人的倾向性。小学生由于好动会有攻击性行为,尤其小学男生更易出现此类行为。小A的性格急躁倔强,行事冲动,好胜心强,情绪易失控,具有典型胆汁质气质。在和同学的交往中,小A面对纠纷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技巧,导致内在情绪无法正常表达,加之长期形成的错误认知和家庭环境因素,使其心理发展失常。

(二)家庭和学校环境因素

小A是长子,母亲从事电商经营,还要照顾弟弟,基本无暇照顾小A。父亲是快递员,工作节奏快,文化层次不高,性格急躁,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由于平日忙碌,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在小A犯错时会对其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这直接影响了小A的行为模式和认知。在学校,教师让同学们尽可能远离小A,防止被他欺负,这种集体的排斥让小A更有孤立感,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厌恶情绪,反而导致其更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并和教师形成对立,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无法深层次地和教师沟通。

三、辅导目标

短期目标:纠正不合理认知,舒缓小A的愤怒以及和他人对立的情绪。以实现彼此认同为结果导向帮助小A,引导他从冲突行为中思考暴力是否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纠正他的不合理认知。

中长期目标:帮助小A树立与同学重建友谊的自信心,通过榜样示范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正确方式,使其建立合理认知以及正确行为方式。通过正负极强化,进一步坚定小A有能力和他人正常交往的自信,使他彻底放弃原有暴力沟通的惯性行为方式。帮助教师及家长(尤其是小A的父亲)改变教育方式,营造彼此尊重、和谐共生的班级、家庭氛围,进一步培养小A与他人交往的合理方式。

四、辅导方案

(一)辅导策略

1.识别情绪,觉察行为动机

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一般比较冲动,情绪容易失控,教师在处理攻击性行为时要遵循冷处理原则,千万不要“以暴制暴”,让矛盾激化。如果教师简单地以权威压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针对小A的情况,要认真倾听他的烦恼,并在他平静下来后引导他对冲突中自己的行为动机、感受、做法、想法、事件结果进行反思,进一步明确他在认知方面的不合理。

2.榜样示范,强化合理信念

在明确指出小A拥有不合理认知和错误行为后,怎样帮助他迅速建立合理的认知是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根据这一理论,我们选取影视作品中成人之间,现实生活中班级同学间、家庭成员间合理沟通的视频作为示范,让小A观看并和他交流分享看法,为小A同学树立正确行为的榜样。根据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强化理论,青少年的行为是可预测、可控制的。在实施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小A的行为变化,采用正负极强化的方法,对好的行为及时表扬,给予正强化,对不良行为,也要及时批评,帮助其克服原有的错误行为方式,帮助他在建立正确行为方式的过程中不断树立信心。

3.自我接纳,重建同学关系

根据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每个人都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问题学生的内心其实十分渴望被集体接纳,被同学肯定。通过榜样示范教给小A正确的交往技能后,还应帮助小A明白如何用令人愉悅的,而非不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观点。教师指导小A同学用正确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比如:运动、倾诉、写日记等,同时建议他培养如打篮球、踢足球等兴趣特长,在团队活动中进一步锻炼交往能力。尽可能地挖掘小A同学自身的闪光点,如体育能手、热爱劳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等长处,让他建立起“我能行,我也不错,我也很棒”等积极向上的观念,提高其自信心。

同时需要与班主任沟通,安排比较有包容心、责任感强的学生和小A形成学习小组,约他参加一些活动,让其感受到同学间的友爱。以集体友好互助的氛围减轻其落寞无助感,使其通过正常的人际互动,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降低由于人际关系差所诱发的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

4.家庭干预,营造和谐氛围

我们常说每个问题学生背后都存在一个问题家庭。通过沟通得知,其实小A刚上一年级时,攻击性行为就初露端倪,班主任曾向家长反馈,但是家长因为工作忙,并存在“男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的错误观念,导致小A的攻击性行为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没能得到及时纠正。并且,父亲在小A犯错后,动辄拳脚相加的教育方式,看似在表面上教育了孩子,却给小A形成了错误认知,成了暴力行为的模仿对象,极大地强化了小A攻击行为习惯的固化。因此在咨询中要和家长建立合作,引导家长反思自身行为对孩子的行为方式的责任。明确孩子行为的转变必须要有和谐的家庭氛围,达成不再动手、耐心沟通的、一致的教育方式。

(三)辅导时间与约定

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与小A约定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来心理咨询室进行辅导,并承诺辅导过程和内容全部保密。

五、辅导过程

(一)第一阶段:空椅对话,宣泄情绪,觉察行为动机

空椅子技术有三种形式,即倾诉宣泄式、自我对话式和“他人”对话式。对小A开展的空椅子法为“他人”对话式,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对话,还原当时的冲突场景,并在小A的情绪得到宣泄之后,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内心想法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探索自己的行为结果和做出的初衷是否一致,纠正错误认知。同时,引导他感受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带来的伤害。考虑学生年齡较低,为了增强代入感,我利用玩偶开展角色扮演,复现对话:请小A选择一个玩偶代表自己,另一个扮演情境中的同学,两个玩偶分别放在椅子上,模拟当时场景展开互动。

开始前我先请小A回忆了最近发生的令他印象深刻的一次冲突。并且告诉他在过程中我会随机问一些问题(以下对话中的“生1”“生2”为小A所回忆的冲突中的同学,“师”为心理辅导教师)。

生1(女):你为啥把我的书弄湿了,你得赔我。

小A:不是我弄的,谁说是我弄的。

生2(女):是你的杯子倒了水,洒了一地把她书包弄湿的,我都看见了。

小A:我不是故意的,我也不知道杯子咋就漏水了。

师:你知道杯子倒了吗?(明确行为动机)

小A:我出去上厕所的时候挪凳子,碰到了杯子,我知道杯子倒了,我以为有盖子,水不会洒出来,我不是故意的。

师:那你和同学好好解释了吗?(发现能力不足)

小A:没有。

师:那他们怎么说的?

生1(女):你就是出去的时候故意把杯子弄倒的,我书包都湿了,书也湿了,我不要了,你得必须赔我新的。

师:现在你想怎么办?(引导小A觉察情和绪错误的行为动机)

小A:我也不知道,觉得她们好烦,太烦人了。

师:接下来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小A:不要了是吧,我帮你扔了。

小A自述,他说着就把同学的书往窗外扔,两位女同学前来争抢,争抢中,一名女生眼角被书脊砸伤。

师:此刻你觉得两位女同学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小A:她们俩应该很怕我了,可能以后再也不想和我说话了吧。

在小A的叙述中,这次的冲突在其他同学报告班主任后得以平息。班主任对小A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他向两位同学道歉。

师:老师相信你是个善良聪明的孩子。现在你对这件事的感受是怎样的?

小A:我觉得班主任处理得不公平,我不是故意的,却还要在班上批评我。

师:那么,你觉得你的解决方式实现了你想要的结果吗?你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小A:(点头)她们俩应该都很害怕我了,以后不会再和我玩了。

师:你想要的结果就是她们都再也不想理你了吗?在班级里你和很多同学都发生过冲突,很多同学都被你打败了,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想和你玩了,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小A:不是。不过他们不和我玩,我自己一个人玩也没啥。

师:是的,自己一个人也能玩。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因为他们的孩子害怕你,所以告到学校,要求你转班,这是你愿意看到的吗?就算给你转到了一个新的班级,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了吗?你依旧觉得通过拳头征服别人,让别人害怕是正确的吗?

小A沉默不语。

师:通过刚才的对话,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为什么其他的老师和同学不知道呢——你现在能想想吗?或者说,你可以说说怎么做才能让他们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小A:我应该好好向他们解释,我真不是故意的。

师:如果现在让你重新经历这件事,你会怎么为自己解释?

小A:(低下了头)我不会,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而且他们也不会相信我说的。

师:那你想学会怎么和别人解释、沟通吗?

小A点头。

师:别人相信不相信,只有做了之后才会知道,先别着急,想学你就一定能学会。那么,在刚才的这件事中,你觉得自己做的不对,或者让整个事情变得严重的地方是哪里?

小A:我不该扔她的书,那样就不会把她打伤了。

师:那你觉得还有别的办法吗?

小A:我可以把我的书给她,但是我想她不会要。

师:为什么?

小A:我的书比较脏。

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小A摇头。

师:你观察过班级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是怎么解决的吗?

小A:(先是摇头,随后说)都是告诉老师吧。

师:老师觉得你很真诚,你愿意下次我们一起学习一些和别人沟通的方法吗?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你也可以观察一下班级里其他同学在发生冲突时是如何解决的,下次我们交流。

(二)第二阶段:焦点解决榜样示范建立合理信念行为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让当事人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在生活中建立改变的方法。是现在心理咨询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相信改变有两个根本来源:第一,通过鼓励来访者通过描述他们想要的未来——如果治疗成功的话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第二,通过详细列举他们已经具备的技能和资源——那些现在和过去成功的例子[2]。在前一阶段咨询中,小A已经认识到自己在观念和行为上错误,此阶段的重点是迅速通过自身和生活中的“例外”使小A建立信心,鼓励其学习并尝试合理的沟通和交往方式。根据小A的实际表现,这个阶段共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的重点是根据上次咨询后小A在班级里观察到的同学之间的冲突解决实例,分析他们是如何面对冲突的,并回顾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解决冲突的经历。此外,播放了一些有关解决冲突的小视频,引导小A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习模仿“榜样”的做法。第二次是在小A同学尝试合理地解决冲突后,了解他的困难和需求,持续鼓励他用合理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放弃暴力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行为。

在第一次咨询中,我还问及小A在班级中观察到哪位同学和别人发生冲突。小A讲述了他看到一位同学在还餐时不小心把菜汤洒到别人衣服上,以及两位同学报告老师后,老师在班上要求还餐要排队并和前面同学保持间距的事情。在他讲述后,心理教师重点引导他回顾包括两位同学有没有因此打架、当时是怎么做的,以及报告教师后事情是否得到解决等问题。在交流中小A描述了把菜汤灑到前面同学身上的那位同学主动道歉,并表示会给他洗衣服的情形。前面的同学也没有和另一位同学争吵而是主动报告了老师。随后,心理教师进一步引导小A回顾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和平解决问题的经历。小A讲述自己的作业本被上幼儿园的弟弟撕烂,自己原谅了弟弟的事情。对此,心理教师对小A进行了表扬,并肯定这一主动原谅别人的行为是迅速化解矛盾的好做法。小A得到表扬,十分高兴。随后,心理教师给小A播放了同学之间巧妙化解冲突的小视频,并请小A对视频中人物的做法进行点评。在点评中,小A能准确说出视频中人物的错误或优点,证明其已经基本建立了正确合理的认知。在本次咨询结束时教师和小A达成一致,希望在接下来的两周里,他能在遇到纠纷时想到视频中的一些方法,并尝试解决。

在第五周的第三次咨询中,心理教师重点和小A交流了前两周他在班级中的交往活动,以及是否曾和同学发生冲突,如果有冲突又是如何解决的。小A描述了他在早晨跑步中不小心踩到前面同学的鞋子,并主动道歉,对方原谅了他的事情;默写时不小心把同桌钢笔碰掉摔坏,自己主动道歉,并和同桌一起主动报告老师,在老师帮助下对方原谅了自己的事情。在交谈中,心理教师对小A能主动道歉,报告老师等积极行为给予了及时肯定,进一步鼓励他坚持这样做后,在班级中就会收获更多友谊。最后,心理教师和小A观看并分享了两个影视作品中巧妙化解冲突的案例。进一步为他树立合理有效的沟通在生活中不仅能起到消除误会,还能救人一命、阻止战争等积极作用的合理认知。

(三)第三阶段:重建同学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这一阶段一共进行了三周,在这段时间中心理教师重点采用正负极强化、朋辈互助和家庭干预的方式,帮助小A重建同学关系。同时,班主任挑选宽容心、责任心强的班干部与小A组成学习小组,在冲突时主动引导小A积极沟通,化解纠纷。在班会表扬行为进步同学的时候,请小A和同学用情景剧表演自己化解冲突的过程,讲述心得。在班级中弘扬主动道歉、有事报告教师、和同学积极协商以解决问题的良好班风。并且再次邀请小A的父亲到学校表扬孩子,肯定他的正确行为,和小A的父亲达成一致,说服他不再打孩子,营造顺畅交流的和谐家庭氛围。

六、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对小A的咨询和帮扶,从首次咨询到终结共计进行了5次,历时8周。在咨询中用到了格式塔、短期焦点解决、空椅子、自我效能等多种心理学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清明节过后的一个早晨,我在学校门口值班,小A声音洪亮地向我问好并招手示意。我注意到他明显不再像以前一样穿得邋里邋遢,而是衣帽整洁,笑容自信。这应该就是他已经消除和他人、和集体的对立,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自己后产生的改变。在和班主任以及家长的交谈中得知,小A打架的现象基本消除,他已经能和大多数同学正常来往,不过还是与个别他心里认为的“死对头”不相往来。

(二)反思

1.家庭与学校作为影响儿童发展的两大环境因素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儿童的行为方式、学业表现、群体参与性。心理咨询辅导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环境,在辅导中和家长、班主任教师积极沟通,形成合力是获得积极咨询效果的必要方式。

2.儿童的行为具有反复性,对儿童的咨询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咨询中要耐心倾听、陪伴,不断鼓励,帮助儿童建立信心,树立正确、合理的认知。

3.在设置本次的咨询方案时,借鉴了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行为主义”“社会学习”“自我效能”等理论。通过树立行为榜样,模仿沟通技巧,小A的现状得到了改变。在咨询中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他们的认知结构尚不完善,如果仅仅是倾听、陪伴其探寻自身状态和认知,无法使儿童得出对自我的准确判断。因此在咨询中应适当给予积极建议,给儿童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更有助于其快速改变。同时作为助人者,咨询师也应该明确,榜样旨在提供行为模仿及学习的参考,真正激发儿童进步、改变的是他们心中对美好自我的描绘,厘清儿童对自我的期望,激发出他们追求成为更好的自我的内在动力,才是儿童心中真正的“榜样”。

参考文献

[1]阿尔伯特·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M]. 陈欣银,李伯黍,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茵素·金·柏格,特蕾西·史丹纳. 儿童与青少年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M]. 黄汉耀,译.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家校联合
农村“留守小学生”教育现状及对策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
如何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关于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沟通
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
体育教师如何开展家访工作
家校联合 共同教育
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