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形式

2023-08-24 04:39李冬青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心理课应用方式课堂导入

李冬青

摘要:课堂导入作为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起始环节,是一节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巧妙的导入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習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出现导入时间过长,导入与主题无关,内容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没有创新点等问题。通过对数十篇优秀教学案例的分析,归纳出课堂导入的几种形式以及应用场景。

关键词:心理课;课堂导入;应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4-0029-0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又称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发展性辅导形式[1]。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一条明确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和目的

要上好一节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要需要组织好课堂活动的三个主要部分:课堂导入,主题活动,课堂总结。这三个部分相辅相成,每个部分都有相应的教学计划,环环相扣,达到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课堂的导入环节奠定了整节课的基调。虽然导入部分平平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一堂课不优秀,但是一个设计精良的导入活动能够事半功倍,对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非考试学科,比较容易被学生轻视,出现在课堂上开小差,做其他学科作业等不集中注意力的情况。加之心理课的内容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一堂课过后可清晰地列出所学的知识点:如上完一节英语课,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学了几个新单词,掌握了几种新语法。而心理课以体验和感悟为主,有些教学内容难以量化,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在心理课上吝啬于投入。因此,课堂导入的设计非常重要:有趣的、新颖的导入活动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活动中。

(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导入作为课程的起始环节,需要构建起整节课的框架和基调。如果一节课一开始就课堂纪律混乱,学生不听讲,教师授课随意,教学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而一段设计精简的课堂导入活动不仅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快速让学生从课间休息状态平稳地过渡到上课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进而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2]。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探索,解决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更加需要学生的参与,因此,营造轻松、安全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如果在课堂伊始,教师随意切入,课堂状况乱七八糟,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不容易调动,也就不愿意在课堂上敞开心扉,完成与课堂主题相关的分享。因此,需要适宜的课堂导入,促使学生快速地投入课堂环境中,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奠定课堂氛围的基调,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自我探索。

二、课堂导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课堂导入的时间过长

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小学35分钟,中学40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体悟,因此需将大部分时间分配在主题活动中,课堂导入和课堂总结并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但是有的教师在导入活动中花费时间过长,导致无法在课堂时间里完成教学计划;有的教师甚至在发现学生喜欢导入活动中的游戏后,直接让学生在课上继续玩游戏,让导入活动代替了主题活动。导入活动在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授课教师,应该在课前预先设定好各个环节的时长,合理规划时间,更好地掌握整节课的进度。一般来说,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活动在5分钟左右最为适宜。

(二)课堂导入与主题活动关联性不大

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丰富,课堂内容选择范围较大。而这非常考验教师组织素材的能力:恰当的导入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导入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也会造成如使用不当,前后环节没有逻辑关联等问题。

比如在心理课中使用较多的导入游戏——“大风吹”。该游戏让有对应特征的学生起立,目的主要是活跃气氛,推动课程主题活动。但部分教师使用“大风吹”仅仅是因为其规则简单,容易操作,并不考虑游戏内容与主题活动之间的关系,这样,活动结束后学生只是觉得玩了游戏,不能将活动期间的感受迁移到主题活动中,达不到导入环节应有的作用。这种为了导入而导入的做法会影响课堂的整体节奏。

(三)课堂导入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了解学生是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需要“备教材”,更需要“备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涵盖了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跨度大,身心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段的学生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不尽相同。加之课堂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双方的投入和互动,因此教师设计的内容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了解并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导入活动。比如在讨论有关“偶像”的话题时,有的教师在导入过程中会通过展示明星照片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所选的却是教师熟悉而学生不熟悉的明星,或者是选用了争议较大的明星,这样不仅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还会适得其反,让导入活动无法顺利进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上文提到的“大风吹”导入游戏,在小学或者初中低年级的学生中会较受欢迎:学生参与度高,课堂互动效果好。但在初中高年级或者高中课堂上,则会出现学生不愿意配合老师,互动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四)课堂导入内容缺乏新意

在心理课发展过程中,教师们设计出了很多经典的导入活动,它们规则简单、容易上手、適用范围广,比如“乌龟与乌鸦”“抓手指游戏”“数字炸弹”“大风吹”等。上述活动几乎可以运用到各种类型的课程当中,因此有的教师为了省时省力,会重复使用这些活动。学生可能在开始时会比较感兴趣,但是使用次数多了,便会觉得索然无味,令导入效果受到影响。

三、课堂导入的形式创新

好的导入活动就像跳水比赛中的跳板,给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持,让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更多的收获。笔者翻阅数十篇优秀教案发现,每一节课都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导入活动,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

不同主题的课程选用的导入活动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导入形式。

(一)热身游戏导入

顾名思义,热身游戏类似于体育比赛前运动员的热身运动。此种导入活动是心理课当中运用最广泛的导入方式之一,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将自己的身心放开,为接下来主题活动的分享做铺垫。

不同的热身游戏在不同形式的课程中有不同的作用。在团体辅导类的课程中,它的设计可以与后续的主题活动有关,也可以不设定明确目标,仅仅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并创设轻松、安全的环境。此类课堂导入需要有方便活动开展的空旷场地。比如经典的热身游戏“松鼠与大树”,它既有同伴之间的竞争,也有协作。因此该活动既可以运用在团体刚刚形成的初期,帮助学生彼此熟悉,也可以运用在团体中期的活动中,只作为热身运动,活跃气氛,不强求与后续课堂内容的联系。

除了团体辅导之外,在其他形式的课堂中,热身游戏的设计需要与主题活动紧密联系,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促进教学效果。比如在情绪管理专题“面对心中的暴风雨”一课中,教师使用“天气预报”游戏进行导入。游戏规则是学生用肢体动作来播报各种气象。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将游戏中的气象和情绪联系起来:“天气预报游戏到此结束。天气或晴或阴,就像我们的心情。比如晴天像什么天气(预设答案为快乐)?阴天呢(预设答案为郁闷)?雨天呢(预设答案为难过)?暴风雨呢(预设答案为生气)?我们希望每天都是蓝天白云,每天过得都很开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常会有阴雨天,甚至出现暴风雨。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如何面对各种消极情绪,即如何面对我们心中偶尔会出现的暴风雨。”教师将天气的变化与个人情绪相互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各种情绪表达的不同方式,继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指的是不利用任何素材,直接用简洁的语言引入主题。它以最快速的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探索热情。运用此种导入活动,可以加快课堂进度,把更多的时间运用在主题活动的分享上,给学生更多体会、感悟的机会。

比如在生命教育专题的“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一课中,教师就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引出课题:“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课以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很好地正视过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生命,来思考如何才能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直接引出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开始就聚集于主题,跟着教师的思路,进入到课堂活动中。

(三)提问导入

提问导入指的是教师通过提出与主题相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进入主题。在心理课上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出有效的铺垫。在提问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所提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关,并帮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入的、递进式探究[3]。

比如在人际交往专题“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课中,教师在课前设置了几个关于赞美的问题:“你有没有被赞美过?当你被赞美时心情如何?你有没有赞美过别人?当你赞美别人时你的感受如何?有谁从没有赞美过别人?如有,请说说你不赞美别人的原因。”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回顾自己赞美他人和被赞美的生活经验,为后续主题活动——讨论赞美的作用与艺术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四)案例导入

案例导入指的是选取生活、学习中常见的事例进行导入。案例导入的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教师直接阐述,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现场演绎来呈现。案例的选取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是一些经典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也可以改编在班级中实际发生的故事,还可以是教师在咨询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的改编。分享案例的目的是为让学生能够有话说,有所感悟。在心理课上运用此种导入方式,可以很好地唤起学生之前的生活经验,为课堂主题活动中的分享做好准备。

比如在生活辅导专题“精明一族反击战”一课中,教师就运用身边同学的例子进行导入,迅速抓住了同学的眼球:“好东西大家都喜欢,但并不是每样好东西都是买得起、必须买的。每次逛街,总觉得自己口袋不够饱满,眼睁睁看着心爱的‘东西离我远去。真羡慕同班的吴小庆,每个月光零花钱就有500大洋,平时穿的、用的,哪样不是名牌!什么新潮买什么,从来不用担心没有钱花。

这是一位同龄人的心声,同学们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教师运用同龄人在零花钱使用上的现状,引出这节课“如何做到理性消费”的主题。

(五)多媒体素材导入

多媒体素材导入指的是教师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进行课堂导入。随着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多媒体素材导入在近几年的心理课堂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多媒体素材的运用极大丰富了课堂的选择,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多媒体素材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素材播放前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素材,也可以在素材播放结束之后进行提问,完成导入活动和主题内容的衔接。

比如在学习发展专题“上课这回事”一课中,教师就用到了小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进行导入:“今年9月,喜羊羊进入羊村学校,开始上小学了,让我们偷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上课的(播放《喜羊羊》动画片段,学生交流喜羊羊的上课表现)。喜羊羊和你们一样是一年级的学生,所以他还不是很清楚上课时应该怎么做,今天我们一起通过游戏来了解一下吧!”通过视频的形式,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视频中羊村小朋友上学的场景迁移到自己生活中,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再比如在生命教育专题“生命的四季”一课中,教师运用了四季的风景图加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导入,让学生感悟四季的变化,进而与人生的几个阶段进行类比,顺利地引出关于生命的话题。

(六)自我袒露

自我袒露的导入方式指教师在课堂伊始就主动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与感受。在心理课上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导入,可以快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平等、轻松、安全的課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更多地进行课堂分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分享的事例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快地进入角色。

比如在自我认识专题“解心结”一课中,教师对学生袒露心扉:“同学们,其实老师这几天的情绪不太好——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加普通话考试了,由于前两次都没有通过,我心里一直很紧张,有些忐忑,想到之前的‘失败,又有些低落。有谁能帮助我吗?”在学生们提出各种建议之后,教师继续补充:“非常感谢大家帮助我,解开我的心结。之所以说起这件事,是因为我在上课前产生了联想——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解心结。”教师通过自我暴露,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积极主动提出建议或者分享经验,打开心扉,顺利推进课堂内容。

四、总结

课堂导入虽然在一节课中只占据了几分钟的时间,但是作为课堂的起始环节,需要教师重视导入活动的设计。形式恰当,内容新颖的优秀课堂导入活动既能营造开放、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让整个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也能带给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蒋薇美. 怎样上好心理课[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2]刘丹. 视频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9.

[3]陈晓芳. 中小学心理课堂导入策略[J]. 江苏教育,2022(48):38-40.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心理课应用方式课堂导入
同课异构
心理课片段教学技巧探索
教师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
探讨高专计算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方式
让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插上翅膀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