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纾困机制的创新实践

2023-08-25 05:19李国庆陈尊雷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4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教考分离职业教育

李国庆?陈尊雷

摘要:针对职业院校教考分离面临的诸多问题,学校设计了“标准引领、即时抽测、命考独立、誉津一体、学业预警”的创新机制体系,通过“五步螺旋递进”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破解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难题的解决路径和策略,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教考分离;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4-0069-04

一、职业院校教考分离面临的诸多问题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国家、社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如何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监控和评价,教考分离不失为较好的選择。教考分离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管理手段,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已经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普遍认可和支持[1]。然而,在职业院校中教考分离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手段面临诸多问题,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使得通过教考分离评价教学质量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作为教考分离重要基础的标准体系建设不健全

职业院校在实施教考分离过程中标准体系不健全是共性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保障教考分离的完整体系;二是教学标准与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有较大的距离,造成了教学标准的不完善;三是实施环节中评价标准不能有效处理教考分离中的复杂问题。

(二)职业院校专业与课程的复杂性使得教考分离很难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全覆盖

教育部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共设置了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从中可以看出职业院校专业门类的复杂程度。具体到每所职业院校,专业往往有十几甚至几十个,每个专业的课程有几十门,如果全面实施教考分离,很难覆盖到每个专业、每门课程。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建立与教考分离相配套的效果激励机制

教考分离是对教学管理水平、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检验,需要建立一整套严格规范的制度体系,尤其要制定好科学合理的教考分离环节管理制度、激励制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但是在职业院校,教考分离的实施环节和与实施效果配套的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用教考分离控制教学质量的效果不好。

二、教考分离创新机制体系的内涵

有效解决好上述提到的问题,是职业院校实施教考分离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构建了“标准引领、即时抽测、命考独立、誉津一体、学业预警”的教考分离创新机制体系。

(一)建立健全“标准引领”机制,为实施教考分离奠定重要基础

学校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加强专业前沿技术的调研论证,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完善课程教学资源与试题库,建立了教学内容考试大纲标准;搭建网络教学、智能题库组卷阅卷平台,设计了考试环节的工作标准;注重学生学习状态和教考分离结果相结合,确定了学生教考分离成绩认定的评价标准;对所有教考分离考试课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科学确定教考分离课程的奖励激励标准。多维度“教学标准”的设计,确保教考分离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建立“即时抽测、命考独立”的考试工作机制,实现对专业、课程、班级、教师、学生的全覆盖

面对职业院校专业分类、课程体系与内容、任课教师与班级学生的复杂性,学校采用“即时抽测、命考独立”的考试工作机制,解决对专业、课程、班级、教师、学生的全覆盖问题。

“即时抽测”主要体现在抽取时间和课程覆盖面两个方面,将教考分离课程的抽取时间确定为期末考试前一周,抽取原则是对学校所有专业、课程类别、班级和学生做到全覆盖,并且要达到一定比例,促使所有教师、学生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绷紧教学质量这根弦。这是重要的创新点之一。

“命考独立”是指教考分离的命题和考试工作分别由两个处室独立承担。在教学工作委员会指导下,质量监督处负责命题,教务处负责考试和阅卷的组织,考试成绩经质量监督处抽检无误后归档学生成绩库,两个部门的工作既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教学副校长组织教学工作委员会对所有教考分离课程的考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教考分离课程的合格比例。

(三)建立“誉津一体、学业预警”效果激励机制,将教考分离的作用延伸到教师考核评价和学生学业认定中

教考分离考试结果的应用程度是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学校充分发挥教考分离的杠杆作用,将考试结果与教师考核评价、学生学业认定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教考分离的“誉津一体、学业预警”效果激励机制。“誉津一体”是将教考分离考试结果体现在教师的荣誉奖励、岗位津贴、职称评定中,作为其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学业预警”是将不合格成绩直接进入预警课程清单,并配套制定“学业预警”实施办法,强化教考分离课程分量,并辅以严格的实施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以教学引领管理”的效果。

三、教考分离创新机制体系的实践

多年来,学校不断完善教考分离实施中的标准体系,修订优化实践过程中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措施,形成了“五步螺旋递进”的循环教学改革模式。

第一,完善优化标准体系与工作方案。学期初学校教学部门认真研究上学期的教考分离工作报告,组织专业教学团队做好教学标准修订工作,制(修)定本学期教考分离工作方案与保障措施。一是将专业前沿技术纳入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考试大纲,完善教学资源库;二是根据上一轮教考分离中发现的问题与提炼的经验,优化本学期教考分离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组织开展“即时抽测、命考独立”工作。在学期末考试前7~10天内(一般为学期倒数第二周),由校长牵头组织教学质量监督处抽取教考分离课程,从校内外专家库抽取组卷人员名单,依据标准做好试卷命题工作;教学副校长牵头教务处组织做好教考分离考试环节各项工作,并利用智能阅卷系统完成阅卷,做好成绩归档工作。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要抽取的课程是否做到全面覆盖,覆盖比例是多少;二是试卷内容是否超出考试大纲,比例是否达到6:4(即60%的题库试题和40%的题库外试题);三是考试工作过程是否严密和规范。

第三,合理做好教考分离课程考试成绩分析与达标核算。成绩分析与达标核算、合格标准确定是较为复杂的环节,是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职业院校教考分离实施中的主要难题。教考分离课程考试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类情况。

一是多个班级被抽取同一门课程,这时可能出现以下现象:(1)该课程所有班级成绩及格率均偏高(比如体育);(2)该课程所有班级成绩及格率偏低;(3)该课程成绩及格率较为分散,较高的达到90% 以上,较低的达到60%以下;(4)该课程成绩及格率分布相对合理,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二是同一教师被抽取多门教学课程,这时可能出现以下现象:(1)所有课程及格率均较高;(2)所有课程及格率均较低;(3)课程及格率分布较为分散,课程之间的差距较大。

三是每位教师只被抽取一门课程,系部之间、班级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不同,造成了通过率较为分散,高的及格率达到100%,低的及格率仅为30%左右。

对于以上几类情况的处理,学校采取“鼓励为主、鞭策为辅”的原则,确定80%合格率和5%档差,同时根据课程、班级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档差,进行综合协调,使教考分离考核结果在教师考核奖励方面的应用更趋合理。

第四,严格落实“誉津一体、学业预警”效果激励措施。教考分离工作的另一个焦点,是将教考分离工作产生的效果延伸到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荣誉奖励和津贴核算中,以及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直接影响。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教考分离课程的考核结果在教师考核评价、荣誉奖励和津贴核算中的比例要适度;二是要放大教考分离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作用,比如不合格的成绩“一锤定音”,直接进入学业预警成绩单。

第五,总结提炼教考分离工作中的問题和经验。撰写学期教考分离工作分析,梳理总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提炼成功的做法和创新的经验,为下一轮教考分离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四、教考分离创新机制体系的成效、问题及对策

(一)教考分离创新机制体系的成效

从教学督导检查反馈、教考分离结果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教考分离创新机制体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师质量意识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标准”问题的探索,增强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意识、标准意识

教考分离的“标准引领”机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职业院校专业、学科种类繁多,教学质量标准很难统一的问题。学校在教考分离中提出“在强化课程标准与考纲、确定教材、建立题库基础上,教师教学质量达到80%合格率(及格率)”的“质量标准”要求,基本上建立了“标准”教学评价体系,探索了职业学校在多专业、多学科环境下教学质量的“标准”问题,增强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意识、标准意识。

2.教考分离的“誉津一体、学业预警”效果激励措施,提高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教考分离为抓手的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模式的建立,将教考分离的作用延伸到教师考核评价和学生学业认定中,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业状态。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了教考分离促进教学改革的目的。尤其在每学期最后一段时间内,体现在自习课上的教学风气和学习风气明显好转,出现了“教师抢自习课”“学生抢图书馆座位”的现象。

3.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核大纲、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的建设,保证教考分离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和面向产业经济需求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研与论证,优化了课程体系,使得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实用;重点围绕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试题库进行了建设与完善,形成了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资源体系,使得教考分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教考分离创新机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教考分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较多的问题需要研究与解决。

一是教考分离的“标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考分离涉及较多的教学标准,每一种标准的论证调研仍然不够充分,以至于教考分离实施过程中不能找到很好的依据。比如:从教考分离的结果来看,教师合格率用一个“80%”处理多种复杂的情况,合理性方面显然有些欠妥,需进一步加强调研,修订教考分离相关的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合理地制定考试标准和学生评价标准。要科学确定合格率的百分比指标,解决好课程评价中的合格率标准问题,修订和完善教考分离的奖惩制度,发挥监督机制,强化激励制度的建设。

二是教考分离的考核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考核模式具有课程类型复杂、考试形式多样的特征,比如:技能考核的复杂环境要求和操作种类,考试课程的类型有传统纸质方式、上机考试;从卷面上看有传统的考试模式(单多判+案例计算)、项目课程(一个大的项目)等。如何应对复杂学科的考试、考核,改革教学考核模式,使教考分离更趋于科学合理,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建议加强教考分离题库建设,既要增加题库数量和类型,也要提高题库内容质量。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阅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评判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考核分析制度,从考试形式、教学效果、试卷难度、考试成绩分布合理性、需改进的部分等方面客观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到质量影响因素,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程质量。

综上所述,教考分离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工作,只有形成完整融合、迭代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才能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新华.制约高职教考分离制度推行的原因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0(26):19.

[2]王彩丽.现行教考分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5):53.

责任编辑:丁伟红

收稿日期:2023-02-20

作者简介:李国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软件应用;陈尊雷,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学校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监控教考分离职业教育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有效途径探索
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几点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安全培训教考分离工作初探
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考分离的思考
基于教考分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
电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