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人

2023-08-26 19:18杨轩宇
大学生 2023年8期
关键词:读书会刑法论文

杨轩宇

编者按:2023届同学是有故事的一届,他们的大学生活不同寻常,他们的成长感悟令人动容。他们的毕业作品也反映了这四年的经历和收获。

2022年10月,我成功通过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的综合考核,有幸能够跟随我国著名刑法学家黎宏教授继续深入学习刑法学。其实,我早在大二时就对刑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眼中,一方面,刑法学是法学学科中最近似于数学的学科,其逻辑体系的严密、思想论证的精妙,仿佛陈年佳酿一般让人心醉。另一方面,每一种刑法观点的背后都代表了一种价值理念。所谓学术观点之争,其实也是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争论。学习刑法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地审视自身与整个社会。加之,我在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实习时接触到的一些稀奇古怪的犯罪案件,更为这个学科平添了不少趣味。以上种种,使我彻底爱上了刑法。

一顿年夜饭:一人,一披萨,一肉酱面,一鸡米花

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一次和我的硕士导师陈少青老师见面时,我便表达了自己日后从事学术研究的想法。老师虽然嘴上不断地告诫我学术之路难走,但却从研究生推免结束后便按照未来读博的要求训练和培养我。少青老师治学严谨、功底深厚,为人随和、友善,对我给予了太多的关爱与包容。记得我在保研刚结束后第一次把自己《法学论文写作课》的得意之作给老师过目,看到此后老师发给我的密密麻麻的从形式到内容的红色批注,内心真是十分感激和羞愧。除了教我如何写作之外,老师也常常与我探讨刑法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并向我推荐了很多刑法研习的必读之作。正是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在阅读完黎宏老师的《刑法学总论》与《刑法总论问题思考》两本书之后,便深深地折服于黎宏老师深入浅出、严谨细致,力求立足于中国本土问题意识来展开理论建构的学术风格,坚定了日后报考清华大学黎宏老师博士生的决心。

对于我们这届学生而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恐怕是大学学习生活中最大的障碍,由于经常面临无法正常开学的问题,我们这届毕业生常常被调侃为“网课学生”。我的全部专业书籍均置于宿舍,自己也非常适应在图书馆学习、阅读的环境。为了规避一旦返乡后便极有可能无法返校的“家里蹲”风险,在与家长商量之后,我选择了从9月研究生入学到次年9月清华的综合考核结束,一直“闭关”在学校里保持学习状态,更好地积累专业知识。每天我见到次数最多的人,想来也就是图书馆门口的保安大叔和一食堂牛肉面窗口的厨师了吧。

就这样,每天過着早上8点起床从宿舍走到图书馆,下午5点又回到宿舍,洗完澡晚上继续学习的非常固定化的生活。唯一的乐趣,就是在阅读完某篇文献之后对于自己硕士论文的写作又有了新的想法。固定化的生活状态下,时间的车轮似乎像开了倍速一般,不知不觉间便到了除夕夜这天。我已是全然没有过年的想法和心情,却又觉得“毕竟是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学校过年,总要有点仪式感才好,今天就不去食堂了,点个外卖吃顿好的吧!”于是,一块意式肉酱比萨,一份意大利肉酱面再加一盒鸡米花,这份丰富的必胜客外卖大餐就成了我目前为止最难忘的一顿年夜饭。

平静考博

相较于就业实习,备考博士相对来说在时间安排上是更为自由的,能将自己喜爱的学科作为未来奋斗一生的事业是幸福的,但其中巨大的精神压力与孤寂感唯有亲身经历方能体会。在不断的高压与焦虑之下,在空荡的校园中每天独自重复相同的事情,看着为了就业不断奔波实习的校外同学,面对着自己不确定的将来,我的心理状态进入了一段极其孤寂、烦躁、抑郁的阶段。当我听说少青老师有一次要入校开会时,我甚至迫不及待地和老师发微信说:“老师!我能去办公室和您唠会儿吗?真的好久没有当面和活人说过话了!”所幸这段心理低谷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学校也终于有条件地放开部分毕业年级返校,我的女朋友和足球队的兄弟进校了。

很快,综合考核的日子越来越近,硕士毕业论文是导师筛选考察博士的重要一环,论文的质量基本反映了学生目前所具有的学术水平。少青老师、李志恒师兄和王琦师姐为我提前安排了一场模拟论文报告会。当时,我自信满满地将这篇长达6万多字的心血之作进行了报告。本以为会得到师长的夸赞,谁知老师和师姐师兄的连续“轰炸”让我猝不及防,各类问题细到引注格式,大到框架结构,接连不断地批判和发问让我毫无辩解的余地。在模拟报告刚结束那几天,我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和委屈,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大的力气认真撰写的论文竟得不到肯定,心情很是低落,根本不知道要怎样进行修改,更对自己能否考上博士感到怀疑。

少青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主动打电话教导我说:“轩宇,咱们做研究写论文啊,刚写完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的文章完美无缺,这是因为你还没有跳出以前的思维。只要你把它丢到一边放几天,纯粹以一个读者的角度再去阅读,你就会发现里面存在很多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你把思路理顺了,真正改起来是非常快的。”老师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师长们针对文章内容和结构提出的诸多意见,的确都是我在写作时确实感到困惑和纠结过的地方,直击要害,没有不改之理。我仔细思考整合了师长们的宝贵建议,重新检索具有代表性的判例,对原文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最终顺利地在博士面试前完成了论文报告。其中的一节内容,在经修改独立成文后还被一篇核心期刊录用,令我欣喜不已。

读书会先

博士录取之后,本以为自己可以在硕士毕业前余下的时间里尽情地放飞自我,享受生活。兴许是黎宏老师太过了解学生的惰性,录取结果刚刚公布,他便要求我参加每周日下午在清华举办的读书会,即和黎老师所带的研究生、博士生,检察官,以及已经在各大高校就职的青年教师们就一本刑法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和学术讨论。据以前的师兄、师姐们说,读书会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过节休假,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哪怕是疫情,也阻挡不了读书会的定期开展。

我所分到的任务,是就书本中所提到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补充。对此我不得不每周花费3天左右的时间,搜集四五本同类型的学术专著进行比对阅读,将所要补充的知识点密密麻麻地写在书本的空白处,并且反复研究书本中的学术观点,直到能以自己的话语将其总结表达出来。经历这样一个从搜集整理到内化理解,再到输出表达的过程,我的专业知识逐渐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刑法问题的思考较之过去也更加深入。现在想来,参加读书会虽然辛苦,原本幻想的录取之后的游玩计划也终究只是黄粱一梦,但我却发自内心地感谢黎老师提前给予我一个如此珍贵的学习机会。

一路走来,我愈发认识到,做学问确需常怀谦逊平和之心,好的文章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反复的批评和打磨中才能一点一点地酝酿出来。作为立志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更需秉持工匠精神,心怀热爱。唯有热爱方能不被眼前的枷锁所束缚,而愿意为了长远的目标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朴添勤

猜你喜欢
读书会刑法论文
过度刑法化的倾向及其纠正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昆虫读书会
神奇的统计表
刑法适用与刑法教义学的向度
论刑法总则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