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体医结合背景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

2023-08-26 09:07关利利范蕾萌张琴王文博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人体科学运动体育

关利利 范蕾萌 张琴 王文博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教育部于1998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首次把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列入其中,到现在为止,已有30 多所大学开设了此专业。最初,这些大学将发展的重点放在运动与健康康复方面,并在运动科学、体育健康、运动康复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如今,已经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以培养体育和人文方面的人才,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2012 年,教育部对高等教育专业课进行了新的调整,把运动康复专业加入其中。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主要的发展方向陷入困境,由于报考学生不多,一些学校只能对此专业的学生停止招收,报考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后大多数会转到其他专业学习,该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比较低,很难找到对口工作。2021 年我国实行按专业招生的计划,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迫切需要找到新的专业发展方向,以更好地吸引学生选择本专业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公众对体医结合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环境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对运动人群给予科学的指导,用自己所学知识,提高民众健康水平,满足时代需求[1]。因此,需重新定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该文通过SWOT 分析法,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的机遇、威胁,内在的优势、劣势展开分析并提出建议。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育与医学的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重点人群进行体育活动,提高全民体质。体医结合的提出,体现了健康生活的新趋势,这种理念对推动创建健康中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用更为自然、绿色的方式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这是国家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和依托[2]。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该文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近十年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设置课程等相关文献的优秀硕博士论文和期刊数十篇,为该文的理论支持提供了坚实基础。

1.2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以内外部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为基础,这种分析方法最早被运用到了企业管理研究中,但随着这套理论的逐步成熟和完善,SWOT分析法也逐渐被应用于各个不同的领域。顾名思义,SWOT分析法包括4个方面,分别是S,优势(strengths);W,劣势(weaknesses);O,机遇(opportunities);T,威胁(threats)。该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和其外部的机遇与威胁进行全面系统剖析。

2 浅析运动人体科学、体医结合

2.1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运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和体育保健等多种人体科学学科理论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进行研究的综合性的科学知识体系,是我国体育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2.2 体医结合

体医结合就是医学知识、技能与运动健身的交叉融合。其实质就是体育为预防疾病提供手段和方法,医学为运动人群提供科学健身的思路和路径,使运动处方化。两领域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3]。

3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3.1 优势(S)

3.1.1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实用性强

运动人体科学课程阐明了运动期间人体的形态特征变化、生理指标和能量代谢的改变及其适应机制,传授与运动健康与康复相关的技能,掌握与运动有关的特定生理指标的测量方法,评定运动人体的机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可科学地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健身活动。

3.1.2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内容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属于体育学科,与其他众多学科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一学科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运动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换句话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的掌握是最重要的。运动人体科学在进行教学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比较常见的人文类教学;另一部分则是实验类教学,将二者进行相互配合,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丰富的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能够树立一定的人文精神,在头脑中形成相对严谨的思想,培养学生科学的就业理念等,不断推动学生全面发展[4]。其中,通过在实验类课程开展各种实验活动,向学生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敬畏科学的观念,增强学生科学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3.1.3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院校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实验课程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其特点是:一方面,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过采用适当的实验手段,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现专业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直接参与实验过程,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不仅如此,当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获取知识时,还会产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中所学知识。

3.2 劣势(W)

3.2.1 定义模糊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许多学科迅速发展,包括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心理学等。运动人体科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综合教育体系[5]。然而,直到现在,运动人体科学还没有较为确切的实质性定义,而且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跨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3.2.2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资源之间存在配置不平衡现象

其主要体现在实验过程强调理论知识和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因此,学生在体育教育训练过程中不能直接获得良好的实践体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体育院校虽然严格遵循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要求开设了实验性的课程,但是在进行实验课时,也只注重理论教学,实验类课程实施的局限性太过明显[6]。例如,经常会出现由于理论课时长不够,实验课教学时间被占用的现象,要想真正体现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则变得非常困难。

3.2.3 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

繁多的内容与学期制下的课时安排有冲突。统计显示,在新的课程设置方案的指导下,课程安排规定需要更进一步的条理化,每门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教科书通常有十几章,数十万字。在“九五”版《运动生理学》教科书中就有12章,根据教学大纲,完成教学内容估计需要120 个课时;第十个五年计划教科书增加到23章,教学大纲实施时间为90个课时;根据教学大纲,“十一五”规划的教科书估计需要72 个课时完成22 个章节的内容。“十二五”规划的内容分为15 章,预计需要实施102个课时,若再加上近四分之一课时的实验内容,就会使得一个学期的学习非常仓促且学习内容非常繁杂,很难达到预期目标[7]。其次,体育专业的学生虽然毕业于各大体育院校,但是如此安排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不论是体育训练、技术能力指导还是健康保健等方面,都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3.3 机遇(O)

3.3.1 有利的发展环境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是众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形成了完整的从本科到硕博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我国已经有47所高校拥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有11所学校设立了博士点,其中体育院校5所,师范院校5所,综合院校1所。由此看出,在目前形势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势头良好。

根据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学科评估)统计,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院校主要是体育类本科公办高校。其中,211、“双一流”高校2所,“双一流”院校1所(见表1)。

表1 部分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院校

3.3.2 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我国的实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因此,社会需要体育方面的人才来进行科学指导。人类的疾病谱不断变化,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由于不科学的运动造成的运动损伤越来越多,社会对健康管理、运动防护、感官训练、体能训练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我国目前现有的相关专业人才存在很大缺口,而且其中一些专业人员的专业性不强,不具备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从事体能指导的人员有些水平比较低,并不能对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给予科学的指导[8]。我国需要重视对运动训练的教育,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体育方面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3.3.3 发展前景良好

新时期,各高校以培养目标为基础并结合自身条件,进一步思考社会对体育方面的人才的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细化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有些学校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确定为运动健康管理、体育教育等,而培养目标则定位于体能训练和运动防护方面,这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深化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运动防护师的职业及职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符合当前我国社会需求的政策导向。

3.4 威胁(T)

3.4.1 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又称“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只注重提升学生的应试水平和考试分数,与素质教育截然相反。尽管国家教育部推行和颁布了许多鼓励素质教育的政策,但在目前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下,家长、学校乃至社会看重的仍然是学生的成绩和排名,使素质教育在社会中难以获得生存的土壤。在这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那些不参与考试的副课都要为参与考试的主课让路,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有些学校甚至出现学生捧着书跑操的现象,大多数学校对外声称施行素质教育,但本质上依旧是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教育整体呈现颓势的大环境下,本就在学校体育中处于弱势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更是弱上加弱,在学校教育中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生存环境极为糟糕。

3.4.2 其他专业的冲击

教育部于2012 年设立了运动康复专业,并在多所高校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我国运动康复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完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失去了体育保健与康复主要发展方向,其课程设置方面需重新选择。

3.4.3 现阶段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在新冠肺炎疫情、经济转型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多重影响下,国内经济增长总体呈放缓趋势,这也对我国社会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城镇适龄青年失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毕业意味着失业变得越来越普遍。作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主要渠道的体育健身行业,在这种形势下,呈现出一定颓势。

4 促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的策略

4.1 迎合社会需求,改进培养方案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核心,迎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解放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做到实事求是。各高校要更加深层次地认识到,专业的发展应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勇于面对市场发生的各种变化,要大力推进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4.2 把握学科属性,完善课程体系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要把握学科属性,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实践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教育理论、技能。专业课体现简而精的教学,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交叉学科的通用性、渗透性和横向联合,体现健身指导、医务监督等特色课程与运动技能实践课程的教学优势,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宽口径与高要求共同发展。

4.3 拓展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在全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新时代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体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视学生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教育、培训、研究“三位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密切联系人才教育、服务训练、科技攻关等方面,形成利于专业发展的机制,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储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同时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

4.4 完善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教学形式是指根据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适当地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按照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的有关内容,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分析学生的兴趣、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积极实施开放式的体育教学,使体育变得丰富多彩,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枷锁。在学校开展开放式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且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正向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5 结语

在20 多年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探索过程中,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来推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当然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积极推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体制机制和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创新,逐渐完善教学形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突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科特色,重视对体育专业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新型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要强调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各学科的相关研究水平,使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人体科学运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开设运动人体科学选修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不正经运动范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第三届全国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研讨会在广东东莞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