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2023-08-26 04:51赵永涛郭亚莉岳维鹏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8期

赵永涛 郭亚莉 岳维鹏

摘要: 推进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建设数字中国的动力之源,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落实与创新的关键力量,其数字素养水平关乎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进程以及数字时代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总结了宁夏在“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为教育相关部门探索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教师数字素养;教师信息素养;智能研修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落实与创新的关键力量,其数字素养水平关乎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进程以及数字时代人才的培养质量。宁夏在“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中将打造“教师队伍建设示范区”作为自治区“五个示范区”建设目标之一,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健全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工作机制,打造精准化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模式,构建数据驱动的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宁夏“互联网+教育”经验与模式。

一、重视教育引领,培养数字化意识

教育观念是“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先导和统领。教育管理者对数字技术的态度影响到示范区建设的效果,教师对数字技术的价值认知决定了其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效果、教学成效和专业发展。宁夏坚持把提升教育管理者数字化领导力、树立教师数字化意识和思维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先手棋”,着力培养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的教师队伍。

(一)提升教育管理者数字化领导力

教育管理者作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其对教育数字化的内涵、核心理念和思路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区域及学校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基础设施与教育资源的宏观布局以及数字化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自治区教育厅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实施教育局长、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提升培训,并通过专家团队包县入校指导、城乡结对帮扶等机制,助力教育管理者理解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意义与使命,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区域及学校的发展思路及方向,加强对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认识,提升教育管理者的数字化领导力。

(二)加强教师对数字素养的认知

数字化意识是教师在数字时代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和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参与者、实践者与推动者,其对于数字素养的价值认知,直接决定了数字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影响力。自治区教育厅通过举办数字教育大讲堂,引进全国知名专家30多人次来宁传经送宝,实现线上和线下培训相融合、理论和实践创新相融合、科研和课堂教学相融合、教师素养提升和示范区建设提质相融合(如图1)。近年来,宁夏已累计培训教育管理者、教师10万余人次,让教育数字化理念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实现数字思维引领的价值转型。同时,自治区教育厅编印《互联网+教育》读本,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价值,为教师实现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二、夯实数字底座,优化数字化教学环境

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是培育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基础和保障。自2018年宁夏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以来,自治区教育厅便不断加大对各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打造“一朵云”“一张网”“一块屏”“一标杆”计划,部署数字化教学环境,助力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

(一)打造“一朵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建设集教育教学应用、资源共享、数字化管理与办公于一体的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自治区教育厅为全区教师提供全过程、一站式、便捷化的数字化服务,实现教师对数字资源、教育数据的有效共享和实践运用。

(二)联通“一张网”,优化升级校园网络

自治区教育厅通过与电信、移动、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进教育专网建设,提升跨网、跨域网络速率,已建成1个自治区级核心节点、28个市县枢纽节点,实現了3307所学校终端的高速互联互通。

(三)普及“一块屏”,保障数字化教学

自治区教育厅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工程,建成信息化功能室、智慧实验室、学科智慧教室等数字化教室2.9万间,满足教师教学、学习、科研和管理需求;建成中小学在线课堂教室4600多间,开辟云端互助通道,让大山深处的农村孩子身临其境,和城市孩子“同上一堂课”。

(四)树立“一标杆”,示范带动全域提升

自治区教育厅研制了《“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建设指南》《智慧校园建设管理办法》,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升级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创设智慧教学、智慧研训、智慧实验、智慧安防等智慧教育环境,推动教育教学和教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

三、开展精准化培训,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

开展精准化培训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最直接的手段。宁夏基于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测评数据,分析挖掘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现状与培训需求,打造以数字技术与学科融合为主题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意识,增强教师的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教师应用数字技术实施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的能力,助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举办双平台分层融合培训

自治区教育厅统筹举办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宁夏教育云平台管理员培训班。所有市县教育局分别举办校长培训班(如图2),指导3442所学校各自举办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班(如图3),并采取政策解读、技能实操、答疑解惑等方式,引导教师探索国家和宁夏智慧教育平台在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

(二)开设数字工具实用技巧微学堂

为了提高教师运用智慧课堂的水平,自治区教育厅通过宁教云移动客户端开设31期数字工具实用技巧微学堂,内容涵盖数字素养、教学资源、各类数字知识与技能等内容。微学堂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掌握各类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技巧,提升了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

(三)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场景式系列微培训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将优秀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经验和方法推广至全区所有中小学校,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全区82名各学科优秀教研员、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精心录制30期共82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系列微讲座视频,每周五定时在宁夏教育云App线上推出。微讲座与数字教育大讲堂、数字工具实用技巧微学堂等相互支撑,为更好地开展数字化教学增智赋能。

四、聚焦教师专业发展,深化智能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是有效支持教师开展数字化创新应用与实践的重要保障。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数字时代教师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的关键。宁夏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中,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为重点,建立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实现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全覆盖,更新教师观念、重塑教师角色。通过教师智能研修中心、网络研修平台、网络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建设,自治区教育厅探索实践教师研修培训新模式,形成了以课堂教学、智能研修、研教互进为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实现了教师发展由职业化向专业化、智能化的转变。

(一)创新未来教师培养模式

自治区教育厅一方面完善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范院校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基地,打造教学技能实训智能平台,用新理念、新环境和新方式培养未来教师 ;另一方面,推动师范生培养课程改革,在师范专业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提升未来教师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学科教学的能力。近4年来,宁夏已累计培养“人工智能+学科专业”复合型师范生6000多名。

(二)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

自治区教育厅建设以教师智能研修中心为载体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建立基于宁夏教育云平台的智能化网络研修平台,成立以学科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发展共同体为主体的教研社区,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截至目前,宁夏已建立1个自治区级智慧教学研究中心、10个市县教师智能研修中心,组建700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开通1600个课程社区,构建了以县域研修为主、跨县研修为辅、多种研修方式并存的线上线下协同研修新格局,为培养造就更多的好教师、“大先生”提供了支撑。

(三)变革教师研修模式

自治區教育厅一方面结合区域实际和研修实践,通过专家引领、名师陪伴、同伴互助、自主反思等多种方式,常态化开展基于校内、校际、区域等不同层面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另一方面,依托教师智能研修中心,开展基于大数据平台精准分析与个性化课程推送的智能研修。通过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项目和课程、实施分类分层培训和支持教师自主选学,宁夏现已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研修模式。例如,银川市兴庆区未来教育创新学院以“UGBS研政企校一体化协同创新”为思路创新打造了“345”研训教一体化培训模式;石嘴山市中小学教师智能研训中心创建了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的“1345”工作体系;吴忠市利通区形成了以区域基础教育减负增效为目标的利通区“135”教研运行模式。

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激发数字素养提升内驱力

构建可量化、可考核的评价机制是推动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持续提升的重要保障。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既可加速推进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又可持续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数字化学习和应用。自治区教育厅通过开展教师信息素养网络测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学校信息化应用考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以评促学、以评促用、以评促优,整体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

(一)以评促学,驱动教师主动学习新技能

从2020年起,宁夏每年定期开展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网络测评,全面考核教师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应用、信息伦理和安全以及专业发展水平。通过测评结果分段定级,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宁夏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报告》,使校长、教研员、教师明确自身数字素养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研修课程、参与教学研讨、开展教学实践(如图4)、参加教学评比,不断学习和掌握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个人数字素养的有效提升。2022年,全区6.9万名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各级教研员参加了信息素养测评,合格率达99.93%,优秀率达69.97%。

(二)以评促用,助推教师创新教学实践

自治区教育厅一方面将数字技术应用列入《义务教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优质课评价标准》《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评价标准》等重要教学评价项目,通过举办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互联网+教育”应用大赛等,提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业评价等教学活动的综合水平;另一方面,将宁夏教育云平台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纳入教师信息化应用考评体系,通过积分制量化教师利用平台开展教学、研修、评价的数据,基于数据建立精准、动态、持续的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评优选先的必备条件之一,激发教师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

(三)以评促优,培养一批名校、名师

通过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十百千万”领航人才培育、未来教师创新培养计划等项目,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开展优秀案例、典型经验的分享与交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推动校长、教师和教研员群体数字素养的整体提升。近3年来,宁夏有11个县区和46所学校获评全国教育信息化优秀典型案例,在全国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中,宁夏部级优课获奖率连续两年位于中西部第一。

实践证明,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是一项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多方协同的培育机制,多措并举探究全方位的素养培养新路径。宁夏将以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为指导,持续推动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不断完善数据驱动的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贡献宁夏智慧。

参考文献

[1] 熊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3(4):1.

[2] 吴砥,陈敏.教师数字素养: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重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5):4-7.

[3][4][5]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11-23)[2023-07-12].https://www.nx.gov.cn/zwgk/qzfwj/201812/t20181226_1232207_wap.html.

[6] 杨俊灵,吴涛.宁夏中小学教师队伍信息素养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3):101-105.

[7] 刘炳宇.我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育数字化建设[N].宁夏法制报,2023-02-20(5).

[8] 胡小勇,李婉怡,周妍妮.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研究:国际政策、焦点问题与发展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4):47-56.

(作者赵永涛系宁夏教育厅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员,一级教师;郭亚莉系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阅海第二中学教师,一级教师;岳维鹏系宁夏教育厅教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牟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