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2023-08-26 04:51楼宽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数字素养教师成长智慧教育

摘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永恒的话题。进入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智慧教育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人工智能助力教师成长模式变革。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以智慧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为契机,努力构建“四个课堂”,并通过学伴互助、协作学习、数据驱动的保障机制,夯实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保障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慧教育;数字素养;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成长;课堂变革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教育部近期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从五大维度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要求。其中,“教师利用数字技术资源促进自身及共同体专业发展的能力,包括数字化学习与研修,以及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维度受到格外强调。可见,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不断深入,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已融入新时代教师发展体系。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之一,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更是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在此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学习组织形式深入变革,专业学习生态加速演进,学习环境与渠道多样化,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培育教师数字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深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讨。

一、数字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动向

进入21世纪,教育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各种新技术成为主导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这些技术在推动教育变革和教育体制机制革新的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数字时代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内涵

进入数字时代,教师必须掌握相关技术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的教学需求。教师还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教学革新机遇,实现角色转变。此外,教师还要建立终身学习意识,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通过多种方式持续进修,加强同行交流,参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二)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重视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各级教育部门必须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必须依靠教师这一主体。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因此,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推进教育数字化必须把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放在核心位置。

二、智慧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理念与模式

(一)理念与目标

传统研训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专业学习共同体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强调教师群体合作学习机制和文化认知,注重成员主动参与决策和内省。这一理念为教研发展提供新理论支撑和组织模式,并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现已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新范式。

与一般自发形成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不同,绍兴市柯桥区智慧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以下简称“智共体”)是在行政力量的支持下,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它以学生学习素养培养和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的实际困难为出发点,鼓励教师在以大数据和云平台为核心的智慧课堂建设上不断创新与分享,从而在理念和目标上逐渐达成共识,并在相互支持中实现共同进步。

(二)建设经历与运作模式

教育家迈克尔·富兰曾说:教师的变革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从变革中学习。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门必须建立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的师生教育变革机制,而与师生紧密相关的课堂生态系统无疑是最佳突破口。为此,智共体把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教学变革上。

2018年,绍兴市柯桥区推出“天天智慧课堂”平台,推动了名师网络课堂的深度应用。智慧课堂以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为核心,为线上线下课堂建立起生态环境。教师通过智慧教学网络空间上传基于知识点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自主预习,完成相关任务,课中使用移动学习终端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分组讨论,课后可以进行智能检测和评价,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2019年,绍兴市柯桥区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增加相关模块,组建智共体,选拔不同学科智慧课堂实践教师为成员。智共体倡导导师引领、技术赋能、学伴互助的研修模式(如图1),实现集中面授与自主研修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理念学习与课堂实践结合。

三、智慧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路径与实践

(一)打造培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四个课堂”

1.名师课堂:促进教师个性化学习

一线教师拥有多种学习机会。他们既可以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汲取经验,又可以与同行互动、交流学习,还可以参加在线课程学习或咨询教育专家。但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优质、连续的专业支持,才能让他们获得不断提升与成长的动力。例如,对于教师教学而言,高质量的全学科优质教学实例一直是稀缺资源。为给教师成长提供优质资源支持,绍兴市柯桥区整合多方力量,在“天天智慧课堂”平台上汇聚了各学科各年级名师优质教学实例,形成“生本课堂”优课资源库(如图2)。在“生本课堂”优课资源库中,每门优质教学实例都包含丰富的数字资源,包括教学录像、教学課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专家点评、技术应用亮点和AI课堂智能评价等,其建设大大拓宽了教师获取优质资源的途径。

这一资源库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教师可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度进行自主研修。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借助平台提供的大量优质教学资源自主研修,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基本得到满足。

2.自研课堂:促进教师主体性学习

教师迅速成长的关键是持续关注课堂和学生并坚持实践。为提高教师数字素养与教学能力,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定期组织研修,鼓励教师基于新媒体和新技术积极开展课堂实践。例如,通过每月研修的“日历排课”,教师在研修前学习优质教学实例样板,研修中直播展示自研课例并相互研讨,研修后总结反思。导师和服务团队在整个研修过程中提供指导。互助学伴线上观摩讨论,帮助教师多维度理解和评估课堂教学。研修平台则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教学实例视频,引导教师深入思考与反思,从而提高教学技能。

教师研修采取开放、互动、协作的方式,能够激发教师作为研修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研修过程中,通过共享知识和经验,教师们相互促进,实现群体性教师专业成长。

3.創新课堂:促进教师探究式学习

优质课的打磨是教师成长最有效的实践途径。经历准备期的阵痛、实践期的矛盾和获奖期的甜蜜,教师从课例打磨过程中深刻意识到,深度融合技术的教学应该聚焦教学目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精选技术和资源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如,音乐教师利用电子笔随乐曲动态展现图形谱,避免粉笔书写尴尬;科学教师通过视频展示实验内容,同步展示学生实验过程,或拍照上传实验数据,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教师在不断打磨课例的过程中,产出了一批数字课程、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并在区、市、省甚至全国的创新课堂比赛中屡获殊荣。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对教师的认可,更是一种激励,激励他们持续挑战自我,深入开展探究式学习和创新实践。

4.教师工作坊:促进教师思辨式学习

经历四节自研课例展评,一篇教学课例提炼,一篇学科教学论文撰写,一个教技融合课题申报的实践性研修过程,智共体中的教师已基本具备运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能力。为让教师能在团队支持下持续进步,智共体鼓励教师通过工作坊分享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分析和教学反思等,进行思辨式学习。工作坊采取教学设计评议、教学实录观摩与点评、教学体会交流与讨论等形式,让教师在专家指导和同伴互动中激发灵感,增强教学自信心。这种实践研修模式,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全体教师持续进步的集体行为,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

(二)构建学伴互助、协作学习、数据驱动的保障机制

1.学伴互助,激活专业生长动力

一年一期的智共体,成员限30人以内,旨在为有强烈专业发展愿望的教师提供成长的土壤。教师入选智共体后,按学段和学科规模组成学习伙伴小组,围绕青年教师成长愿景、名教师智慧成长案例和专家导师智慧观点报告等,多角度聚焦学生学习(如图3),并通过对话和协商,与管理者建立起双方认同的学习目标。

2.协作学习,实现合作共赢

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而言,协作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知识学习和创造的最直接手段之一。

智共体聘请省特级教师为顾问,全国著名创新教育研究专家为导师,一年间开展多次“专家请进来”和“走出去学习”相结合的活动,让智共体的教师与导师共同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造,从而促进群体成员合作学习与个人实践共享。智共体注重理论学习,也重视实践应用。如,检验教师教育理念学习与技术运用融合实效的自研课堂;培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工作坊等。

智共体各成员地位平等,围绕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开展自由对话,共享资源。这种合作建立在信任、平等、对话和责任基础上,有利于不同教学思想碰撞,推动不同学科教师间教研协同。

3.数据驱动,革新评价方式

(1)教学切片式分析,关注学生学习成效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在4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能保持多久注意力?如何设计学习活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课堂实效高低。

因此,学习周期内,每位教师必须使用智慧教室系统完成直播展示课。该系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并依据反馈数据及时调整学习活动。教师教学的关注点由“怎么教”转为“怎么学”。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一节课结束后,系统会自动从不同维度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实时分析,生成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报告,复盘分析学生学习活动达成率,实现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智能化、精准化指导。

(2)开展多元化评价,关注教师研修成效

促进智共体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评价改革。为此,智共体研制了《研修考核细则》。整个考核流程实现数据化、网络化、资源化和公开化。评价注重实践过程,采取机器与人工、小组与个体、教师与专家多角色均衡评价,以及定量和定性、形成性和终结性等多维度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研修活动、研修任务、研修成果三大类十个维度,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评价(如图4)。

智共体根据积分规则评选“优秀学员”,以营造良好竞争氛围,激励教师在智慧教育道路上持续前行。

四、智慧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效果与启示

自2019年组建第一期智共体到2022年底,智共体已累计培养智慧教育领军型教师97人。如表1所示,对智共体一期其中8名教师跟踪式调查统计,区级获奖164人次,市级获奖86人次,省级获奖66人次,国家级获奖9人次。多名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获评区星级教师、区星火教师、区轻负优质教师、区教科研先进个人、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由此可见,智共体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明显高于一线普通教师。

从智共体的建设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四个具有启示性的建设要点。

一是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在教师研修过程中,组织者应注重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和学习动机,重视教师自主选择和个性化学习,确保教师主动参与到各项研修活动中,达成共识和目标。

二是构建教师互助互动伙伴关系。在导师指导、学伴协作和服务团队支持基础上,研修组织者要营造教师之间互相信任、互惠互利的合作氛围,加强教师交流互动,推进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

三是建立教师专业评价新机制。研修组织者应采用“机器与人工”“小组与个体”“教师与专家”多角色评价机制,实现教师专业学习的全面准确评价。

四是以数据为基础进行规划和决策。研修组织者应通过智慧教室系统,实现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全过程监测诊断,为教师个性化学习和课堂教学持续优化提供依据。

智共体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我们仍需不断优化机制,提高全员参与度,加强内涵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

五、结语

智共体的建设实践,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该建设模式值得在更大范围推广。同时,我们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逐步完善和优化,真正发挥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智慧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将成为理想的教师专业成长组织形式,让更多的地区和教师受益。

参考文献

[1] 阴祖宝,倪胜利.走向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教研组变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8):54-57.

[2] 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3.

[3] 杨甲睿,张洁.U-S协作型专业学习共同体——国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J].高教探索,2013(2):134-139.

[4] 楼宽.精准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数字化发动机”[J].浙江教育技术,2022(1):35-38.

(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技术研训员)

责任编辑:牟艳娜

猜你喜欢
数字素养教师成长智慧教育
提升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
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转型趋势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
数字素养路径下青少年数字素养与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