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调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实践

2023-08-27 02:56
中学语文 2023年20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研学

姜 芬

新课标对学习任务群应用有明确要求,教师要重视任务群教学设计和实施,利用任务创设更多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设计阅读教学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阅读学力基础和个性特点,整合任务内容、理清任务要求、优化任务设计、创新任务投放,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顺利启动,赢得阅读教学的主动权。

一、整合任务内容,创设自主思辨环境

教师要深潜教材,筛选有价值信息,为阅读任务群设计提供必要支持。任务群设计时,以问题形式呈现任务,让任务带上思辨的属性,这样能快速启动学生阅读思维,进入研学环节。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心理有清晰把握,创设自主思辨环境,让学生在主动研学中形成学科核心能力。

如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师研读课文内容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纪录片视频,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基础上,观赏视频,进入阅读任务中。学生阅读文本,进入到视频观看环节,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展开互动交流。教师观察学生学习表现,设计更多阅读任务:其一,这篇课文写作思路明晰,选择一个角度展开鉴赏分析。其二,阅读优秀革命文化作品有哪些重要现实意义?不妨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具体分析。其三,搜集与“中国人民站起来”相关的典型文本,选择最喜欢的内容进行重点推荐。三项任务组成任务群,学生接受任务后,结合自身阅读感知进入任务研讨环节。从任务组成可以看出,任务群性质比较明确,三项任务之间带有多重内在联系。先理清文本构建逻辑,然后深入阅读,最后是延伸阅读,搜集推荐经典革命文化作品,形成完整的阅读学习方案。教师对文本内容整合处理,设计思辨性阅读任务,学生积极回馈,主动展开阅读思考和探索,逐渐形成阅读共识。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度思考,互动辨析,思辨性学习特征鲜明,阅读体验认知更为深刻。

二、厘清任务要求,推进合作思辨进程

任务群有诸多任务组成,这些任务带有内在关联性。教师要对任务内容进行深入解析,找到内容关联点和对接点,提出细致的任务要求,给出一些阅读提示,甚至要规划阅读方式和研读形式。特别是合作学习任务的布设,要考虑学生互动要求,可以对接学生阅读思维,这样才能形成教学调动。教师要对任务要求优化处理,围绕合作学习特点进行环节设计,其调动训练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教师设计阅读任务需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唯有形成对接和融合,才能激发其调度作用。如教学《大学之道》。文本以“修身为本”为主题,论述“三纲”“八目”的理念,教师设计阅读任务:古人倡导做人要注重“修身养性”,你赞同“三纲”“八目”相关观点吗?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你能否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说说修身养性的必要性?独立思考之后,学习小组展开互动交流,小组组长要做好讨论记录。任务发出后,学生阅读思考,教师不时作出提醒,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学生进入互动交流环节,教师要深入观摩聆听,搜集整理学生个性观点,选择典型观点重点解析并作集体推荐。教师设计阅读思考问题,利用任务进行具体调度。学生对相关问题比较敏感,能主动思考和研讨,并发布个性观点。在集体展评环节,学生阅读思辨进入高潮,教师及时干预,适时传授一些学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研讨,都能够为阅读研学带来更多助力支持。

三、优化任务设计,启动多维思辨行动

教师在任务群教学设计时,要对任务内容、任务形式、任务投放等多种要素展开具体评估,以便形成优化策略。学生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任务有不同感觉,教师结合任务设计推出更多思辨性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让更多学生在主动研学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学生进入阅读任务执行环节后,教师需要跟进观察,对阅读思辨进程展开具体评估,以便作出调整设计。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内容,这是新课程的明确要求,教师要作好任务筛选,结合生活实践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中建立红色革命基因。如《长征胜利万岁》,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读文本内容,对红军长征的艰难,以及红军的革命意志和精神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形成更多学习契机,教师设计“红色探访”主题实践活动:我们身边有无数先进典型人物,也有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历史遗迹,选择适合的时机,通过实地采访、访问、观察、信息搜集、素材查阅、案例整合等手段,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展开写作,可以是人物素描,也可以是人物传记,还可以是人物通讯,或者是历史追踪,准备参与课堂展评活动。任务确定后,学生回馈积极主动,教师在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给予一些技术方面的支持,确保实地参观活动顺利进行。

教师设计红色教育实地探访任务,学生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设计,要求学生在探访基础上撰写报道文章,激发学生阅读主动性。学生要对探访材料进行整合处理,还要与同学展开交流活动,都会产生思辨机会,特别是成果展评环节,其思辨意味更为浓重。

四、创新任务投放,拓宽延展思辨空间

任务群教学设计完毕,教师要创造任务投放时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启动力。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设计,要求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有创新思考,以拓宽思辨时空,在研学体验中建立阅读新知。延伸阅读、生活观察、网络交互、读写结合、征文创作等,阅读任务群有诸多呈现形式,教师与学生协商任务设计方案,选择适合时机投放任务,能快速激活学生阅读思辨与表达思维。

教师适时投放阅读研讨任务,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规划清晰学习路线。例如教学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节选)》,教师要求学生深入阅读,解读小说题目的含义,然后通过场景描写、情节转化的分析,探究小说的思想和主旨,撰写阅读笔记,准备参与班级展评活动。为激发学生思辨思维,教师推送同名电影片段,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引导学生有针对性观察,结合文本阅读思考相关问题,展示个性观点。学生对观看电影之类的学习活动比较有热情,也能主动展开思考和讨论,思辨阅读学习特点凸显出来。在任务落实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逐一落实研究任务,探究解决学习问题。

教师设计阅读场境,组织学生关注描写场景和情节转化,揭示小说表现主题和思想。阅读笔记任务的推出,为学生带来深度思考的机会,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读书笔记撰写计划,学生自觉进入到读写环节,其感知体验更为立体而多元。学生面对阅读任务能积极应对,在任务解析中建立阅读素养,其阅读思辨意识得到强化。

学生是阅读主体,其感知体验如何,决定阅读学习品质高低。教师围绕任务群设计展开教学安排,利用任务进行活动组织,都能对学生形成多点触动,促使学生主动展开阅读研学,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建立阅读学力。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实施对策等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哀怨曲还是欢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