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校行企深融合、产学研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8-27 07:22夏芳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2期
关键词:产学研陶瓷校企

夏芳莉

[摘           要]  基于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探索深化政校行企融合、产学研创一体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研究所从内容到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政校行企深度融合、产学研创一体发展模型,为人才培养改革、教学资源拓展、实习实训优化、课程思政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提供现实范例。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创一体;政校行企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2-0073-04

一、引言

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的支撑,而创新需要人才提供动力支持,人才培养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强调了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明确指出了职业技术教育深化政校行企融合、产学研创一体的重要性,树立引导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与职业技术教育协同发展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

如何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人才,要将“创”作为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新精神、创业理念、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渗透于专业学习与实践中,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实践平台,以此来指导产、学,形成产、学、研、创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问题提出

近年来,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已经进入快速发展和稳定成长的阶段。但依然存在发展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等,集中体现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尽管政校行企合作办学已经日益成为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方向,但在合作办学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待克服。

其一,在政校行企协同合作中,各主体联动缺乏内在动力,在政校行企合作办学的具体实践中,它们的角色与功能定位依然比较混乱,它们的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合作基础薄弱、合作缺乏持久性与长期性,人才协同培养缺乏平台支持的矛盾比较突出。导致各主体角色与功能定位不清,层次较低,形式单一,政策与制度可操作性弱,各主体积极性不高等。

其二,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高要求与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的矛盾有待解决。职业教育人才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弱,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三,在探索政校行企如何通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等方面研究不足,如何充分利用政校行企的教育教学资源共同培养出更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创新做法

(一)融合政校行企,助推人才培养

国外职业教育经验指出,政校行企融合办学日益成为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方向。政校行企在职业教育中应分别有其明确的职责。学校从“谋个性之发展”角度,积极促进政校行企互动融合,切实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打造职业院校与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等紧密衔接、相互融合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与产业发展更适应、更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构建全方位、立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先后参与“徽州杯”安徽省陶瓷艺术精品展,黄山市陶瓷艺术大师、名人作品研讨会,“工业主导产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陶艺制作,安徽省工业设计大赛传统工艺美术创新专项赛,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安徽赛区选拔赛,安徽陶瓷职业技能大赛等多项赛事活动的评审工作。工艺美术研究所推荐教师设计制作的陶瓷作品参加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安徽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徽工奖”大赛,备赛参赛活动使教师更为深刻地了解赛事规则、参赛要求、作品优缺、评选方案。通过参与政府引领、行业企业参与、各类院校比拼的赛事,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两项金奖的,更增加其对职业能力水平要求的把握,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积极融入政府、行业、企业领域评审、赛事的过程中,增进各方深入的多层次了解,全面把握行业企业对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作为评审专家、参与竞赛选手,通过评审评价和参赛作品反向影响政府、行业、企业在职业能力水平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理念。在多方影响下,进而推动改革原有教学体系,根据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和岗位职业要求,在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模式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图1)。

(二)优化政校合力,促进成果转化

产学研创一体的目的是通过高校、行业、企业与政府的有机结合,提升产学研创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这也意味着不是通过企业,也不是通过高校或政府部门单方面功能的发挥就能实现,而是需要通过整体功能的发挥才能实现。按系统论观点,结构决定功能,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的实现有赖于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基础上部分功能的协调为前提,如缺乏协调,部分功能不可能充分发挥,导致整体功能不能充分实现。

为更好地促进工艺美术教育教学建设,优化工作室管理,促进教学科研成果转化,政府和学校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合肥市经信局和庐阳区财政局、经信局相关领导多次来学校调研工作室建设情况,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督指导职能,增进政府与学校间的良性互动,引导学校切实做好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在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努力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工作室的有序化、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政府与学校建立良性互动机制,一方面为学校内涵发展、教师教学研究成果拓展转化提供了外部支持,保障了教师的切身利益,促进教师积极开展项目申请、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有利于校方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教学效果良好、技术技能水平较高、人员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政府和学校形成合力,在政校双重监管下,一定程度规范、约束了教师在项目建设上存在的随意性、功利性行为。政校行企协同、产学研创一体也对师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做到集产学研创于一身,又要求教师规范开展教学研究、项目建设,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的成果转化,以科研创新促进企业、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

(三)坚持产学研创,丰富教学内容

产学研创,即生产、教学、研究、创新创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产学研创人才培养的立足点是“四位一体”的体制创新,闪光点是合作共赢的机制创新,归结点是创意人才的培养(如图2)。而如何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应是产学研创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陶瓷造型工艺是陶瓷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料选配、装饰造型、烧制成型方面具有完整独特的育人体系和技术程序,是一项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需要进行有序的训练才能基本掌握相关技能,实现造型规整、装饰多样、内涵丰富的要求。学校根据相关专业的衍生产品制作、装饰造型等课程师资技艺提升要求,同时结合《徽派技艺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安徽陶瓷》建设的需要,培养在职陶瓷制作新人,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提高专业教师的实操技能,开展暑期校内陶瓷技能培训。学校立足“强基础、提技能、增匠心、出成果”的目的,利用假期先后开展了多期陶瓷技能培训工作,对陶瓷技艺的授课教师开展技能提升方面的继续教育,为该方向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了条件。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巧妙运用了自身具有的行业优势,邀请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省级陶瓷协会地方分会会长、紫砂工艺美术研究所长等行业内各位行家里手为学员传授陶瓷技艺。培训从满足教学资源库建设需求出发,兼顾陶瓷制作实操技能提升的要求,主要在制作工艺、示操拍摄两方面安排了培训任务:在制作工艺中要求掌握紫砂陶制作工艺与技巧、复习拉坯与理坯工艺、施釉工艺、重点掌握釉下青花装饰工艺等,在示范环节,同时进行实操工艺过程拍摄,作为《安徽陶瓷》资源库建设的主要材料。整个培训工作,提高了认识,了解了工艺,增长了技能,其效果明显。

在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将“创”作为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陶瓷造型工艺日常教学中突出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教授学生掌握陶瓷盘筑技艺、拉坯技术后,允许学生完成教学既定工作任务后,在对艺术构图、陶瓷特点、造型工艺等知识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艺术想象和主观能动性,创新盘筑方法、开展造型创意制作、优化拉坯技术等,将创新精神与创业理念融入、渗透于陶瓷造型的专业学习与实践中。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建设陶瓷工作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从理想到实践、从构思到生产的双创孵化平台,并以此来指导“产”“学”,形成产学创之间的良性互动。

(四)弘扬工匠精神,建立培养体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业理念影响下,为让“工厂建到校园里,课堂搬到车间去,专业长在产业链上。”学校持续推进传统技艺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发展,积极构建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平台,为专业人才技能提升提供平台,深度打造工艺美术研究平台,凸显产学研用一体,促进特色发展;重技尚艺、创意为先、能力为本,以技术技能服务社会、服务专业资源库建设,利用研究所平台资源优势,推动陶瓷技能培训与传承,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学校以“弘扬工匠精神,助推创新创业”为主题,紧扣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不断开展对新产业、新技术、新领域的创新探索和创业实践,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提高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承担动漫制作技术班级衍生产品陶瓷工艺制作选修课程的教学和教学服务工作,实现了由虛拟到制作的过程体验,学生兴趣高,实践效果好。

学校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提出若干教学改革举措,不断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的“政校行企深融合,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大致包括:完善职业院校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推进“1+X”制度,强化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试行由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估,推动形成开放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等。最后建立新的教学培养体系(如图3)。

(五)强化合作交流,探索合作路径

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皖发〔2010〕9号)中明确规定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和机制”,同时“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建设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将高等教育延伸到企业,融入社会”。在系列政策的指引下,迫切需要高校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各类人才培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为了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和安徽工艺研究,满足学校专业教学建设需要,学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对校企双方在安徽工艺美术领域研究的整体提升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校企双方如何发挥优势,助推行业发展方面做了多方尝试。校方既致力于传统工艺环境的研究,也关注和探讨破解陶瓷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考虑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更多企业,推动安徽工艺美术校企融通。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和安徽工艺研究,满足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工艺美术研究所在安徽繁昌县经开区安徽繁昌窑科技研究所设立工作站。繁昌窑创建于五代,兴盛于宋代早、中期,衰退于宋末元初,是一个以烧制青白瓷生活用品为主的民窑,曾经为南唐宫廷烧制过贡瓷,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龙窑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龙窑之一。一直以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研究所与安徽繁昌窑科技研究所合作交流密切。工作站的设立,是推进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对双方在安徽工艺美术领域研究的整体提升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安徽繁昌窑科技研究所丰富的资源为学院开展“安徽陶瓷”教学资源库“繁昌窑”资料采集工作提供了便利。

双方就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工作站作用形成合作意向,未来共同致力于将各自优势发挥出来,共同进步,让校企合作的发展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校企两方共同发挥优势,助推行业发展,既致力于传统制窑工艺环境的研究,也关注和探讨破解陶瓷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更多企业,推动安徽工艺美术校企融通。

四、结束语

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革新体制机制。在职业院校体系内,注重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加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政校行企层面,各主体多方联动助推职业教育发展,协同推进一体融合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王金辉.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的“三螺旋模型”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59-62.

[2]傅昌盛,沈兰兰.政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继续教育实践为例[J].继续教育,2014(3):58-60.

[3]王全林,尹宏林.对安徽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若干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5(1):76-81.

[4]余凡,赵蒙成.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价值与实践探索: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73-78.

[5]王全林.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定位的路径探索:以皖西学院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4(4):11-16.

[6]杨进,刘立新,李进.治理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治理结构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5-9.

[7]李梦卿,陈竹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施维度与推进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2(1):109-118.

[8]张省,袭讯.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溢出效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6):124-129.

[9]吴全全,郝俊琪,闫智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5):11-18.

[10]胡建华.论省域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22(1):16-20.

[11]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62-66.

[12]程家福,董美英,陈松林,等.高等学校分层与社会各阶層入学机会均等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7):48-56.

[13]张等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身份认同及生存立场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7):73-78.

[14]胡茂波,王运转,朱梦玫.德国职业教育契合“工业4.0”发展的策略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6(10):92-97.

[15]张淼,徐涵.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及其要素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6(3):92-96.

[16]胡俊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三性”解读:对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和系统协调性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4(2):49-54.

[17]姜大源.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11-15.

[18]陈立.企业大学:背景、定义与模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19-21.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产学研陶瓷校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陶瓷艺术作品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