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工作室集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3-08-27 07:22周向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2期
关键词:学长制专创集群

[摘           要]  通过分析目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人才培养与产业关联度不高、人才培养机制落后等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成立项目教学中心,探索工作室集群管理体制;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工作室集群,模拟企业运行机制;对接导师学长工作室,跨界融合,打造双导师教学。通过形成“平台共享、技术专攻、创新团队、跨界融合”多层次立体化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实现了基于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的专创学生融合培养机制;实施“项目驱动,三师五环”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制订“专创融合学分手册”,并建立了多元化人才评估制度等途径,研究与实践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職工作室集群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导师学长制;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2-0077-04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谋求专业实践教学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主动适应产业链和人才供需链的新常态,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发力点。在此背景下,我校省级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提出工作室集群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高职工作室集群培养人才的实践探索,尝试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关联度不高,缺乏实用性、真实性等问题。

一、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专业培养中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开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学生最终能否成为高技能人才。现阶段,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对实践性教育予以了很大关注,并加大了相应的实践性教育环节投资,但大多只是片面地增加资金支持、实践性课程的课时比重等,同时受到以往教学思想的限制,教学方法、内容、方式、目标等方面还存在如下不足。

(一)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多样性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还是传统的理论教学的思维方式,实践教学主要以验证课本单项知识点为主,缺乏系统性、多样性。他们没有积极主动参加实践教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欠缺。

(二)人才培养与产业关联度不高,缺乏实用性、真实性

校企合作的主要协调单位和长效机制长期缺位,中小企业也不愿参与校企合作,校企对各自利润追求目标不同,无法形成真正的协同效应。专业各自为政,人才培养与细分领域产业关联度不高,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真实性,与企业用人要求有项目经验的诉求不匹配。

(三)人才培养机制落后,缺乏个性化、创造性

现阶段的人才培养大多以通用型培训方式为主,人才培养方法相对简单,对创新性思想的形成普遍关注不足、措施不力、成效不突出,也不能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思想、创新思维,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成立项目教学中心,探索工作室集群管理体制

信息技术学院在各工作室成立之初,就成立了项目教学中心,探索工作室集群管理体制。项目教学中心采用完善的师资指导培训机构指导校内外教师,对各工作室实施统筹引导和科学管理,各工作室建立分工合作制度。通过对各工作室的共同培育,形成了学生自主成长管理机制。项目教学中心还建立了工作室管理、导师培养管理、学生自主成长管理等一整套工作室发展管理体系,从工作室内部分工协作、导师培养管理和学生自主成长三领域实施质量控制,从而使工作室间分工协作、协同发展,并提供了完善的校企合作教育平台。

以我院2018“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二等奖作品《AR百科》为例,项目教学中心按照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分解,工作任务分解为内容期作资源子任务、界面识计子任务、平台运维子任务和运营服务子任务四个部分,内容期作资源子任务由制作类工作室——树莓影像工作室承接,主要完成利用AI设计品牌LOGO,利用PS完成首页百科相关设计。界面识计子任务由开发运维类工作室——移动开发工作室和虚拟现实工作室承接,主要完成AR百科App的界面设计,使用Javascript交现页面交互效果,利用MysQL交现基本的数据库管理。平台运维子任务由开发运维类工作室——云网融合工作室承接,主要完成App的安全运维和设备的运营维护。运营服务子任务由运营维护类工作室——红日网络推广工作室承接,主要负责产品的应用推广。各工作室分工协作,同时遵循“实战型、协作化、递进式”的人才培养理念,积累案例资源,形成教学案例库。

(二)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工作室集群,模拟企业运行机制

为做好与学校企业的合作教育,学院通过项目教学中心与行业内顶尖企业积极开展教育合作,包括与网龙华渔教育进行了VR课程教育合作,于2017年被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认定为“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建设项目;与北京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广外艺-奇安信信息安全学院;与广州市多迪网络与新媒体公司合作,建立了省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与广州市云图动漫技术公司合作,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在行业内领先企业引导下,学校还与各类公司合作了产品运维类、技术制作类、运营服务三类共十六家工作室,共同构建了融产学研创于一身的全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的教育平台。

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根据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社会与市场需求为主导,融合校企双方教育资源、产业优势,通过引进产业实际案例,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产业服务、认证服务、技术创新、社区服务以及科技创业孵化等全方位的协同,形成了“1+X”的生态系统(见图1)。

(三)对接导师学长工作室,跨界融合,打造双导师教学创新团队

建设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对校内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专业导师除了在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之外,更要深入地开展实训实践,积极参加科技研究与技能竞赛。因此,要制定教师队伍成长的制度,完善骨干教师选拔与评价制度,支持教师职业发展。依据教师发展规律,按新教师、双师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专业群带头人五个阶段构建全生命周期培养培训体系。在校外的导师队伍方面,一方面学院要建立专精群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另一方面借助导师学长制工作室等集群式教育平台,形成固定的教学工匠式服务队伍,同时校外兼职教师还必须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升授课能力。

通过多平台的复合培养,利用技术实训室、“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工作室集群、技术专家工作坊、数字教育资源研发中心、在线教育研究所等多平台,构建“技术+创意+教育”三位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基于教师发展状况精准诊断的差异化培养,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大数据对教师进行深度“画像”,准确把握教师发展状况,为教师发展提供诊断服务;对比分析教师发展短板,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提供学历进修、专项培训、教学咨询服务与个性化指导等,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教师快速成长,使教师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建立并依托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实现途径

(一)形成“平台共享、技术专攻、跨界融合”的多层次立体化专创融合课程体系

对接在线教育平台产业链的目标岗位群体,通过分解岗位职责内涵和岗位工作内容以及典型岗位任务,对专业集群中的各专业课程进行解构;同时衔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专业集群的课程思政、育训融入等项目为重点,通过整合“1+X证书”“行业认证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构建并实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网络平台资源共享、技能专攻、跨界融入”的专创融合体系,实现“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专创融合技术与技能人才的培养(见文末图2)。

平台共享。分析和归类专业群目标岗位群的底层共享性,对群内基础课程进行优化重组;以“专业群平台课+人文素质模块课”共同组成平台共享课。着力提高毕业生的基本素质、业务应用技能以及跨区域知识转移技能,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在共享课程中,提供创新创业基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认证、职业沟通等专创教育通识类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并利用专创教育通识类课堂传授創新创业基础知识,帮助学习者掌握创新创业够用的基本知识结构。

技术专攻。依据各专业在产业链、技术链和岗位群的对应关系,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专业群各专业方向课和特色课,以技术融入创意的培养理念,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在技术运用的基础上创意表现能力。

我们针对学院群各学科的培养目标,深化专业课程的改革,在课程上对专业工作的项目任务展开研究,将工作项目任务转化为课程目标,对工作室开展的实际工作加以总结,将案例脱密后转化为课程实践,将科技创业思想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在实际案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习惯。

跨界融合。针对在线教育领域岗位迁移、岗位互通的需求,开设教育资源制作类、平台工具开发运维类、教育技术应用学习服务类三个模块的专业群选修课,学生根据个人职业规划,以菜单形式选课,选择专业群相应模块选修课,该模块主要培养专业群各专业学生岗位迁移的发展能力。

在专业群的拓展模块中设置“专创融合自主学习课程”,该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进行真实项目实操、参加技能比赛并考取相关的专业技能合格证书,该课程主要是通过导师学长制工作室进行的分散课程,学员通过个人生涯规划以及对前期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的选择,并采用与师生互选的办法加入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通过导师学长制工作室为专业群的学员创造行业内工作迁移机会的培训模式。

(二)实现了基于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的专创学生融合培养机制

“专创融合自主学习课程”是专业群每个学生必须选修的专业方向拓展课,该课程通常在第一至第五学年在导师学长制工作室中以分散学习的方式进行,专业群内各专业学员也可以通过对前期专业方向课程的选择,以及根据个人职业规划选定意向工作室,由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每个学期工作室的组成,最优秀的工作室成员也可以在下一个工作室中持续工作。

学员在工作室中学习该课程包括四个逐步递进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认识创新阶段,学员将在第一学期进工作室担任学徒,并在工作室学习优秀案例,同时进行有计划的虚拟项目实践技能培训,学生将在课程和培训过程中,逐渐了解未来所从事专业的职业特点,并逐渐形成对应职业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质。第二阶段则是体验创业阶段,通过第一个学年的锻炼,学员可以在第二个学年进入项目团队担任项目组成员,并可以逐步参加项目的部分单项工作。学员将经过对项目技能的锻炼,最终实现职业角色认知。第三阶段是实践性教学阶段,通过第二阶段技能型的分项培养,三、四阶段的学员要完成实际案例的综合练习,综合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实施、控制技能,使学员完成与工作岗位对接的体验,学员将逐渐成为工作室的主体。第四阶段则是产品研究环节,通过三、四个学年核心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培养,部分学员将能研发有商业意义的新产品,此阶段部分学员担任工作室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组长将逐步形成自己的产品研发队伍,研究人员将经过工作室的培育形成创新创业群体,所做的研究工作也会慢慢转化为可生产销售的商品,学员也将逐渐转换为职业人。通过四个阶段的培养,完成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过程。

(三)实施“项目驱动,三师五环”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

在工作室集群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CDIO理念,学院项目教学中心建立了“项目驱动,三师五环”的专创融合模式。该模式重视教育工程技术与各门学科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并注重学生的主动与实践性教育。该模式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项目驱动课堂教学,每个工程项目案例按照“预备阶段”“解析阶段”“毕业设计”“完成阶段”“应用阶段”五个学习环节进行教学活动,在不同发展阶段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学长“小老师”单独或综合承担课堂工作,该模式课堂教学流程和实践工程项目的开展流程基本相同。项目准备环节主要是把学校内部的建设项目、委托项目、案例建设项目等转变为实际教学案例;项目分析环节主要是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编制项目需求报表;项目设计阶段主要进行小组成员责任分配,进行项目基础设计工作,进行模型设计;项目实施环节主要进行项目模型组装、编码调试、系统集成和系统试验;项目应用环节主要包括项目毕业答辩、项目评估、竣工验收、工程应用、部署和推进。依托导师学长制工作室,學校采用“项目驱动,三师五环”教学模式探索“合作型”和“独立开发型”的校企合作研发项目的创新模式,有效带动了专业群内各专业专创型融合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

(四)制定“专创融合学分手册”,并建立了多元化人才评估制度

学校从“产—学—研—用”四种视角入手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了“专创融合学分手册”,形成了公司评估、师资评估、社会活动评估、服务质量评估的四维度指标体系,公司评估主要从学校学生创新文化程度、毕业生创新性技能满意度等指标层面进行评估,师资评估主要从就业课程量、就业率、学生创新成功率等指标层面进行评估,活动评估主要从学生社团活动、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学科专业成果(软著)数等指标层面进行评估,服务质量评估主要从学生社会咨询服务量、社会咨询服务进账数、学生社区服务等指标层面进行评估,利用四维度指标体系评估被培训的毕业生能否适合企业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历史背景,是否适合“新企业”用人需求,是否既具有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又适合岗位要求和带动发展的“新人才”,将有效地检验中国专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卢卓.专创融合深化产教融合的向度及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75-77.

[2]陈荣华.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背景下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24-25.

[3]张光武,李群,张龙.“双高”背景下建筑室内设计工作室集群教学模式研究[J].居业,2021(6):155-156.

[4]吴英男.信息类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1):156-160.

[5]周向军.基于“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的信息类专业专创融合育人模式研究[J].广东教育,2022(9):13-15.

[6]周向军.以真实任务为驱动的导师学长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J].职业,2017(8):26-28.

[7]周向军.基于“工匠精神”的导师学长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高职衔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12):215-218.

猜你喜欢
学长制专创集群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学长制”拓宽学生成长空间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大学新生管理中实行学长制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