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四大世界历史逻辑层次

2023-08-30 03:24宋国栋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世界历史人类命运共同体逻辑

[摘要]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历史潮流,首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引领人类社会前进的鲜明旗帜,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深感于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实践,本文旨在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间的逻辑关联,尤其是后者蕴含的世界历史逻辑:由世界历史特征、态势与中国角色构成的时代性逻辑层次,由世界历史目标、方式与价值导向构成的内涵性逻辑层次,由世界历史交往、修正与危机应对构成的实践性逻辑层次以及由世界历史谜语和斗争构成的策略性逻辑层次。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逻辑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4—0037—09

[作者简介]宋国栋,男,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教授、硕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就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外交政策与互利共赢战略,推動全球治理与合作共赢,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十年间,中国在双边、区域和全球层面上全方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对研判当前一体化世界的科学真理性。本文系统性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蕴含的世界历史逻辑,以深刻阐明其之所以能科学解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时代之问的哲学基础、时代价值和理论生命力。

一、时代性逻辑层次:世界历史的特征、态势与中国角色

世界历史是一连串相互承接的时代的发展过程和客观指向,时代是逻辑必然的世界历史的特定片段和现实演化。推动世界历史发展必须以深究时代问题为基本前提。当前,最宏大、最重要的时代问题就是如何维护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到共赢共享,就是中国的解决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立足于中国与世界有机统一于世界历史进程的逻辑判断上而提出的时代命题。它合乎时代呼声、指向时代问题,既来源时代又高于时代,彰显着由如下三方面内容构成的时代性逻辑层次。

(一)科学揭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历史特征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由亚细亚、古希腊罗马、封建三个时代依次演进而来的资产阶级时代,“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地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1较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动荡性”特征,列宁揭示了垄断的、寄生的、腐朽的“帝国主义是极少数大国对世界各民族的愈来愈厉害的压迫,是极少数大国之间为扩大和巩固对各民族的压迫而进行战争的时代”,2是世界历史陷入战争纷乱、冲突对抗的根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主义深入演化、全球性依存逐步显现。邓小平由此作出了崭新的世界历史特征判断: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3198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将和平与发展表述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4这成为至今中国研判世界历史进程与国际关系演变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将合作、共赢理念融入和平、发展时代主题中,构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依据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当今世界历史特征的科学认知:(1)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世界历史性的潮流与旗帜。在当今世界生产力造就的人类利益高度交融的时空中,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必须由各国以通力合作、共享利益的方式来维护,而合作与共赢时代理念则是世界走向持久和平、繁荣发展前景的基本遵循。(2)世界历史向前推进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才能和平相处。5同理,中国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其他国家也都要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只有各国都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各国才能互利互惠,才能平等相待。(3)统筹中国发展与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目前,中国主动塑造战略机遇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反华势力抱团干涉行径亦在不断加码。为此,一方面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斗争意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另一方面要壮大“朋友圈”、扩大“开放大门”、做大“多边蛋糕”。

(二)深刻洞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世界历史态势

以生产为坐标的时代,除具备本身的特殊性外,还具备时代比较的抽象共性(譬如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存在于所有时代)。这是一连串时代构成的世界历史的演进本质,也是我们理解世界历史当前状态的基本参照。同时,“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独有的、适应一定的物质生产状况的暂时的社会关系”是必将消失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局限性,6即,与某一时代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不是永恒的绝对存在,它必会被蕴含更为高级物质生产方式的时代关系所取代。这是世界生产力造就的世界历史发展逻辑,也是我们把握世界历史未来走势的关键钥匙。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另一时代依据,体现着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和深邃的国际大战略思维。一方面,它紧紧围绕物质生产方式变革这一判断世界历史态势的核心要领,准确把握了世界历史推进过程中最显著、最深远的发展趋势。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量子信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业态、新制度、新标准和新模式不断涌现,这不仅大大改变了世界生产面貌和人类生活方式,而且促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的变化。7另一方面,它高度重视世界历史态势中的生产关系意蕴,深入探究了世界历史推进过程中最复杂、最深刻的国际秩序嬗变问题。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必然导致国际秩序作出相应调整以符合世界权力格局重塑法则。谁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定,谁能最大限度地引领国际制度建设的方向,谁就能率先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同时,全球性生产要素的流动整合给国家间贸易与投资带来的联动性现实、各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交织性挑战、数字技术与媒介革命给全球民众带来的跨文化性碰撞、众多非国家行为体给国际关系带来的规范性冲击,也在客观上要求国际秩序进行变革。为此,我们一定要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1

(三)精准定位新时代中国的世界历史角色

中国在世界历史演进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独特角色。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论述人类历史由封闭隔绝的地域历史向相互依存的世界历史演进时,在考察资产阶级推行全球殖民主义政策的根本动因和世界历史性后果时,在阐释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相互关系时,都将中国因素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进行关联分析,既辨明了中国与西方世界“两极相联”2的整体主义逻辑,又指明了中国的历史性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

世界性的时代任务是通过国别性的时代工作来推动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宣告中国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基点。新时代中国,一方面,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三个关键步骤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另一方面,利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效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选择,切实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两方面是有机统一的。唯有有效解决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才能不断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也唯有切实践行大国担当,才能更好促进国内发展。这两方面是互促共进于世界历史运动中的。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梦想是一致的,代表了世界历史的前进指向。良好的国际战略环境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世界历史的良性表征,塑造世界历史发展机遇就是塑造中国国际战略环境。

二、内涵性逻辑层次:世界历史的目标、方式与价值导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方面建设一个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并能将各国利益关切、民生福祉、发展前途相连汇通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它是在用真正能摒弃西方霸权逻辑、科学把握世界大势的先进政治文化思维来完善国际社会价值准则、指明人类社会前进方向,彰显着由如下三方面内容构成的内涵性逻辑层次。

(一)科学指向共产主义这一世界历史目标

世界历史的目标在于彻底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建立人类自由解放的联合体、缔造无产阶级属性世界历史。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雇佣劳动条件下资本的形成和增殖)3孕育着自我毁灭的种子。资产阶级私有制内生的周期性危机和无产阶级不断加深的贫困,最终会使“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4这就从最本质、最深远的层面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属性世界历史必然要被无产阶级属性世界历史所代替。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进而为奋斗实现无产阶级属性世界历史而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其实质在于让每个人都身处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并因而享受符合个体发展需求的美好生活。而世界历史直接指向共产主义的核心要义:每个人都摆脱了资本和物的奴役,实现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自由人联合体。因此,两者在逻辑上是高度融通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全世界人民谋福祉,其力量源泉都在于全世界人民的普遍支持。另一方面,共产主义“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而“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1或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目标形态是能有效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重异化矛盾的世界历史性存在,它尽管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社会,但却是接近共产主义社会的前阶形式。

(二)以协商合作方式推动世界历史变革

无产阶级本身存在的秘密就是通过否定私有制来使这个世界制度实际解体,3即无产阶级运用夺得的公权力使生产资料由资本属性转变为社会性质,进而消灭所有阶级和政治权威,最终实现人的最高本质。“工人阶级在它应当为整个社会完成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任务中有计划地进行国际合作”4是尤为重要的。这至少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工人阶级要“督促本国政府的外交活动”,“努力做到使私人关系间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成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中的至高无上的准则”。5二是工人阶级要深刻理解“只有在平等者之间才有可能进行国际合作,甚至平等者中间居首位者也只有在直接行动的条件下才是需要的”。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种制度、两类力量、两条道路、两个命运共存竞争的历史时代,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坚持以协商合作方式推动世界历史变革,主要体现在:1.夯实主权不容侵犯原则。所有国家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平等一员,都有自主决定本国事务与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他国内政及其发展道路,都不能以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解决彼此争端分歧。2.恪守国际法治原则。所有国家都应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都应履行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法律制度和规章惯例,都不能肆意退约、毁制、曲规,都不能背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搞双重标准。3.奉行合作共赢理念。所有国家都应寻求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的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都應深化互利共赢格局,任何国家都不能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信条,都不能图谋单极霸权或破坏多边合作机制。

(三)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塑造世界历史进程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719世纪中期,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资产阶级对世界市场的开拓,使得各个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变成了世界性,民族性和地方性文学由此成为“世界的文学”。8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因瓜分殖民地不均导致的政治对抗、军事冲突造成了世界经济体系的支零破碎,致使“文明”世界愈发变成叮在数万万不文明的各族人民身上的寄生虫。1二战结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展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主义逐步兴起,国际社会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以及“冷战”阴霾下的全球安全与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历史性反思。21世纪的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孕育发酵,全球化、多极化、民主化、信息化浪潮浩浩荡荡,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世界历史进程的价值导向,具体落实在:(1)建设全球伙伴关系。世界各国应恪守主权平等和多边主义原则,大国相处不冲突、不对抗、互利共赢,大国对小国平等相待,奉行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2)营造公平正义的国际安全体系。世界各国应摒弃一切基于权力冲突与安全困境的军事霸权思维,在安全合作与安全综合治理中实现共同安全与可持续安全。(3)谋求开放互惠的世界经济前景。世界各国应携手促成符合道德与公平要求的全球资本市场,致力于人人免于经济匮乏、国国免于发展鸿沟的共同增长。(4)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世界各国应加强文明对话交流与互学互鉴,抵制文化霸凌行径与文明冲突论调,塑造民主自由、和而不同的人类文明环境。(5)构筑全球绿色生态文明体系。世界各国应树立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态意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地解决工业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性逻辑层次:世界历史的交往、修正与危机应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个高度融通的开放式实践体系。从实践思维上看,平等、互信、利益依存的全球伙伴关系观,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以及取代对抗独占、你输我赢的合作共赢观,规约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导向;从实践平台上看,互联互通、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程。它们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在内容上是融通的、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彰显着由如下三方面内容构成的实践性逻辑层次。

(一)以互联互通深化世界历史交往

物质和精神的普遍交往造成了资本增殖的世界历史。一方面,大工业化的生产能力、资本的竞争需求、先进的海航技术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得“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征服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程度”。2另一方面,物质交往的世界性决定了精神交往的世界性。“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3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域的精神产品成为公共产品。

由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构成的互联互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着力点和重要方法论,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深刻的世界历史。从交往模式来看,资本统治时代的世界交往是单边决定的双向联系。资本驱动的生产交往和殖民扩张需求压倒性地关联、影响非资本社会的物质和精神体系,形成了资本统治、非资本从属的世界市场。互联互通则是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相互依赖深入发展的现时代作出的一种新型世界交往安排,即打造共同作用的网格化联系。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轻视、损害、遗弃任何一部分都不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世界交往唯有贯通于全球生产所触及的每一角落方能实现全人类的联动发展。从交往关系来看,资本统治时代的世界交往分为上下部: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手中的坚船利炮、资本竞争和工业文明到处征服、到处摧毁、到处开发、到处联系,以便建立一个符合资本逻辑、符合资产阶级统治的世界市场体系;这一目的达到的同时,资产阶级也成功锻造出了能够置自身于死地的无产阶级,“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1开始成为研判世界历史的基本依据,两大阶级的斗争内容由此主导着世界交往的主要内容。互联互通立足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旗帜之下,在和平友好、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基点上,切实尊重民族国家、国际组织、政党、社团甚至是个人的多元交往诉求,努力化解它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交往中面临的分歧、挑战,有效促进其交往利益,充分展现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交往宗旨。2

(二)以先进思维修正世界历史资本逻辑

资产阶级在开拓、建立与运作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听命于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资本逻辑,给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了历史性破坏:一是犯下了严重的殖民罪行。“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夺取外国领土始终是‘夺取”。3殖民地遭受流血与污秽、蒙受苦难与屈辱,殖民者却将被杀害者的头颅做成酒杯,喝下甜美的酒浆。二是野蛮同质化被压迫国家的经济与文化。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4被压迫国家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摧残,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在资本的横冲直撞下暂时遮掩起来。三是造成了人的多重异化问题。资产阶级将全部社会关系变成纯粹的金钱关系,将私有制和资本利润最大化变成世间最大的法则。人同劳动、同他人、同社会、同自然、同人的本质的异化问题进而形成,人变得愈发不自由。

时至今日,世界历史资本逻辑导致的不公平、不正义、不道德、不自由现象,仍旧普遍存在、持续发酵,为此,必须站在无产阶级属性世界历史的高度上进行修正。全球伙伴关系观、全球经济治理观、正确义利观、合作共赢观这四个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进思维在形式与内容上都能承担这一任务。全球伙伴关系观以主权平等为首要原则,主张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的和平发展之路。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逻辑引发的霸凌、冲突和战争,指导世界历史逐步摆脱强权政治,走向普遍安全。全球经济治理觀致力于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世界经济体系,让更多不同类型行为体参与治理,让更多发展中国家提升治理话语权,让世界秩序变得公正合理。这就从根本上修正了资本逻辑对民族国家经济基础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侵蚀机理,指导世界历史探索更多发展方案,走向共同繁荣。正确义利观从世界整体利益出发,以义为先,“计利当计天下利”,5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中国共产党人造福于世界民众的历史担当。这就从根本上抵制了资本逻辑的唯利是图,指导世界历史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解放不断创造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合作共赢观,大道至简,认为各方唯有专注合作,做大共同利益,才能使己方持久获益;各方唯有坚持共赢,做到共同发展,才能使己方真正受益。它彻底摒弃了以文明冲突与零和博弈为纲的西方固化思维,成为引导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核心方法论。这就从根本上批判了资本逻辑推崇的西方中心观、资本主义现代化论,指导世界历史尊重文明多样性,走向开放包容。

(三)以共商共建共享应对世界历史现代性危机

现代性在西方的核心构建是资本主义,它的组织、汲取、监视和安抚模式是在不发达南方的丑恶阴暗面。6世界历史现代性危机是资本主义在拓展世界普遍交往、建立资产阶级属性世界历史过程中造成的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对抗矛盾。它至少表现在三方面上:一是造成人与自然无法和谐共生的生态危机。资本驱动的世界性生产、消耗、废弃,不仅导致了自然资源被过度攫取、自然环境被肆意破坏,而且还致使人类工业文明边际效能加速递减、人类生存健康环境持续恶化。二是造成全球发展不平衡与贫富分化。资本将欠发达地区纳入世界经济边缘结构,将物质财富转向工业文明地带,形成了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历史格局。三是造成全球性劳资对抗。资本对劳工权益的损害从未停歇,工人对资本压榨的斗争也从未放松,全球性劳资矛盾正在反全球化、全球劳动治理、国际工会协商、跨国工人声援等领域里加速推演。

21世纪的人类社会仍旧面临一个两难问题:资产阶级属性世界历史既蕴含着重要的文明成果,又内生着严重的现代性危机。共商共建共享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原则,可以有效应对资本造成的这一世界难题。共商就是各国集思广益,协商处理国际事务,其本质在于确保各国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世界历史现代性危机归根到底是由怀有西方文明优越论和资本霸权思维的世界体系主导者通过种种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活动造成的。为此,只有从世界格局新现实出发,“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给予各国平等参与规则制定的权利”,1实现国际社会全面、真正的平等,方能破除利益藩篱,营造携手应对现代性危机的制度环境。共建就是各国坚持理念、政策和机制开放,一道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世界历史现代性危机体现为资本对资源、财富和人力的掠食性、异化性和固化性。为此,各国要尊重和采纳每个行为体的每条良言,不论其来自国家、政党,还是国际组织、社会集团,乃至个人;要实施包容性安排,不搞排他、封闭、碎片,丢弃“全球治理结构向自己倾斜”“可独自掌握”2的不切实际想法;要进行创新合作,持续推进世界贸易、投资、金融与生态文明的平衡普惠发展,从而为应对现代性危机提供路径遵循。共享就是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发达国家应当抛弃零和博弈、独占思维,承担历史和现实责任,尽可能多地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现代性治理困境。新兴市场国家应当获得与其贡献和实力相匹配的权限,更好地适应和扮演现代性危机全球治理新角色。只有共享,才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才是人类社会克服世界历史现代性危机的价值动力。

四、策略性逻辑层次:世界历史的谜语与斗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要面临着由西方权力冲突逻辑支撑的理论侵蚀风险、反对势力从意图和成效等方面进行攻诘的实践污化风险以及国家间矛盾作用下的现实安全风险。为此,要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以提高理论应变力,要做好对外文化工作和“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以增强实践主动性,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全球伙伴关系以运筹国家间规范交往。这三个风险应对方略的本质属性就是问题意识和底线思维,彰显着由如下两方面内容构成的策略性逻辑层次。

(一)以问题意识破解世界历史谜语

“世界史本身,除了用新问题来回答和解决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因此,每个时代的谜語是容易找到的。这些谜语都是该时代的迫切问题,……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3也就说,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必须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要围绕革命的、公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代谜语来开展工作,唯有如此方能推动世界历史进步。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是思考时代谜语的一般性先导,“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是对它的机理的进一步探究和更精细表达。仅从过去一百年这个深刻影响当今时代格局的世界历史片段来看,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以及扩大合作、共同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而我们实际上就从由这一愿望下的意识和斗争相互交织而成的世界历史运动中而来。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系统变得命运与共,但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余毒未清、贸易保护主义频频作乱,冷战思维根深蒂固、霸权主义阴魂不散、地区冲突时有发生、非传统安全问题持续蔓延,全球结构性矛盾和治理难题阻碍着时代进步。这就是我们的所在:世界历史性地变革与破坏这一进程的一系列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对抗的转折时代。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应对全球挑战、促进世界历史进步——抵制强权政治和结盟对抗以维持持久和平,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以寻求普遍安全,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以实现共同繁荣,加强交流、互鉴、融合以深化开放包容,合作应对生态环境危机以塑造清洁美丽——就是在以问题意识深刻剖析“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的基础上,提供的“我们将到哪里去”的世界历史性方案。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会面临哪些重大风险以及需要采取哪些应对方略?中国又以问题意识精准研判了理论侵蚀、实践污化和安全困境三重风险,并提出了分别立足于理论创新、历史方位、战略思维三个层面上的三大应对方略,从而实现了对世界历史谜语的嬗递式破解。总体来看,这一破解,既是对非传统与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国内与国际问题相互作用、新难题与旧矛盾相互叠加、热点与突发问题此起彼伏的世界问题体系的科学把握,也是对时代主题、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全球治理、国家竞争等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周边安全、大国关系、发展中国家援助、区域合作等影响中国安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的全面驾驭,体现着在国内与国际、安全与发展两组变量相互作用的矛盾体系中,观大势、抓关键,主动作为、协商合作,重点解决迫切风险因素的强烈意识。

(二)以底线思维直面世界历史斗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独特的、深刻的时代比较思维指明了,工人阶级的斗争是唯一站在时代高度上的世界历史性斗争。马克思曾讲过,“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把它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1他认为现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是继亚细亚、古希腊罗马、封建三个经济时代之后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对抗社会形态。恩格斯也认为由蒙昧、野蛮两个人类历史时代演进而来的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文明时代必将在经济与阶级双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走向灭亡。这是他们在对世界历史作出前瞻性、全局性的逻辑研判后,得出的全世界无产阶级为使全人类获得最终解放而必须完成的最大“底线”任务。在这一伟大斗争历程中,他们尤为强调两点:一是世界历史运动的各个阶段目标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而“‘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2二是将暴力与和平两种手段灵活运用到世界历史斗争中去。“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有些国家,……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大陆上的大多数国家中,暴力应当是我们革命的杠杆……”3

习近平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4 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一方面要常怀忧患之心、常虑忧患之事,准确预判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不断变化给这一世界历史性工作带来的各类斗争事态,充分考量国际格局演变的曲折性、世界经济调整的长期性、国际矛盾作用的复杂性、我国周边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给这一世界历史性工作带来的各种斗争难题;另一方面,要未雨绸缪、见微知著,坚定表明“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1这一最重大、最关键的底线。

底线思维从事物变化可能带来不利情形和负面结果的角度,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争取有备无患、做到处变不惊、实现避害就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底线思维是应对世界历史具体斗争的更为高级的策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干涉主义、地区冲突、军备竞赛、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发展不平衡、经济治理规则不公正、新兴市场成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债务累积等世界经济治理难题共同形成了严重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复合性问题体系。为此,必须把握底线、科学布局,善于牵牛鼻子、弹钢琴,推动一系列战略性安排和关键性解决方案全面实施;同时,还须谋事在先、详密筹划,注重风险评估,坚决回应蓄意挑衅和突发斗争事态。

五、结语

总体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四大世界历史逻辑层次深刻诠释了资产阶级属性时代与无产阶级属性时代对立统一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三重基本属性。

(一)科学性

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体化趋势更加不可阻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作出的世界市场促成“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预见2已被充分印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中国,将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履行时代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有效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世界历史性矛盾,为共产主义愿景打造前阶社会形态。

(二)人民性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就是要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中国梦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就是要以人民的首创精神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与探求世界历史发展之路。由此,我们秉持合作共赢观、全球伙伴关系观、正确义利观,以协商合作方式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世界各国人民,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修正世界历史资本逻辑,共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世界梦。

(三)实践性

我们“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4赢得事业成功。我们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人民至上,提出了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性发展方案,从根本上解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世界之谜。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践行平台,深化世界历史交往方式,促进世界各国互联互通。我们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在打造免于恐惧、免于匮乏、免于封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升理论应变力、不断增强实践主动性、不断统筹国家间战略关系,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历史性问题。

责任编辑:杨建平

①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431-432页。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2《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8、81页。

3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1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页。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49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3页。

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19页。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24页。

21853年6月14日,《纽约每日论坛报》刊发了马克思撰写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马克思认为,中国革命对文明世界很可能发生的影响正是黑格尔提出的“两极相联”原则的明显例证。——笔者注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4页。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9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3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58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2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1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页。

1《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05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页。

1《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43页。

2《习近平谈“一带一路”》,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77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7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405页。

5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第177页。

6[美]杜赞奇 著:《全球现代性的危机——亚洲传统和可持续的未来》,黄彦杰 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117页。

1习近平:《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载《人民日报》2015年9月27日,第2版。

2习近平:《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 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载《人民日报》2015年9月23日,第2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3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7頁。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6-28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79页。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之十二《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载《人民日报》2014年7月17日,第12版。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49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人类命运共同体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左翼力量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