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以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工厂”模式为例

2023-08-30 07:16仲伟俊
科教导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会计学财税工厂

仲伟俊,吴 婷

(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部署下,大量市场主体涌现,中小企业财税服务“刚需”成倍增加。根据《中国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蓝皮书(2020)》[1]披露的调查结果,企业对“理论型”“所学与实务严重脱节”“缺乏应用性”人才的抱怨最为强烈。会计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缺乏与企业的联系[2]。在互联网财税大环境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探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引入会计工厂实践教学模式,在真题真做中破解实践教学难题,同时服务广大中小企业,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强调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实践教学在会计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受传统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实践教学在整个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不突出,往往是以专业理论课程的配套实验来开展实践教学。实践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实践教学理念陈旧,校内实训基地薄弱,校外企业指导缺少,教师实践经验不足[3]。实训教材、实践指导教师欠缺,专业见习严重不足,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单一,注重结果考核,忽视过程考核[4]。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不足,教学团队实践指导能力薄弱[5]。

2 “会计工厂”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改革思路

2.1 “会计工厂”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会计工厂是在学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工厂,通过注册公司直接承接会计业务或将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平移到校内,学生在校内完成企业任务,实现真题真做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会计工厂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根据业务过程的内在逻辑,形成一系列具有知识衔接和能力递进的实验项目集合,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学生广泛接触学科领域、学习模式和职业轨迹,发现学习难点并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在自主探索中实现知识、能力和技术的迁移。

2.2 “会计工厂”实践教学思路

整合校内资源,与行业标杆企业深度合作,完善实践教学、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教育体系。打造一个“融合、协同、创新、共享”的生态平台,贯通“学生培养”和“教师发展”两条主线,实现“创新创业就业”“教学科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三方需求无缝对接,即“123 模式”来进行校内会计工厂建设。

2.2.1 协同模式

会计工厂“融合、协同、创新、共享”平台建设,产教融合是现实途径,学生受益是根本目标,需求对接是关键动因,利益共享是长效保证。行业标杆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为出发点,认真筛选、引入对标企业入驻,与会计工厂共同制订行业标准、工作标准、岗位操作规范、准入条件,完善各项配套管理制度,规范平台运行。

2.2.2 学生培养

学生通过完成各类企业基础工作、解决中小企业财税问题,置身真实职场环境,切实践行“任务驱动”“方案拟定”“真题真做”“总结汇报”“小组分享”“标准规范”6 大工作步骤,知行合一,促进专业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和能力转化,增强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清晰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直接形成专业对口就业能力和初创公司能力。

2.2.3 教师发展

教师在学校配套政策引导下,积极参与平台建设,从企业财税服务需求角度认识、理解、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与时俱进,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总结提炼典型实践教学案例,改进教学方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效益,将全面推动“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建设,有力提升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建设能力和水平。

2.2.4 需求对接

学生、教师、行业导师分工协作,协同办理企业财税日常外包工作,协同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着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质量满足不同企业的多样化、专业化财税业务需求,实现学生、教师、企业三方需求无缝对接,利益共享。

3 “会计工厂”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及实施

3.1 “会计工厂”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3.1.1 德育为先,正确指引职业生涯航标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守职业道德、绷紧法律红线,倡导带着使命去学习,培养学生成为有能力、有意识、有担当的新时代职场人和创业者,提升学生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

3.1.2 对接产业,构筑链式能力输出路径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寻找企业、学生需求中的真实问题。以“价值引领、项目驱动”指引“学做创”人才培养链条,以创促学、以做带学,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重视过程考核,考核点覆盖“学、做、创”,形成了“必修+学分替代”的多样化考核特色。

3.1.3 学业为重,自主探索实现高阶学习

进入“会计工厂”前,学生在自主学习、预习反馈、面谈交流中找出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薄弱环节,有意识地强化学习;“会计工厂”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工作状态、工作内容、展示交流,找到理论和实务的差异,找到自己和同学的差距,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会计工厂”实践结束后,学生从教师评价总结、练习巩固、企业实践中找到自己成为一名成熟会计职业人的差距,全面提升职业能力。以企业真实会计问题为载体,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空间。

3.1.4 实景实战,毕业就业实现无缝对接

会计工厂创新运行机制,对接行业标杆企业,常年服务500 多家地方企业,广泛开展鉴证、咨询、记账、办税等真实业务,学生据此可以真实了解和全程参与不同行业企业从出生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活动,真正打通对口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3.1.5 以创促学,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在会计工厂实践中,除了开展记账、办税、税务筹划、审计等会计业务外,还与阿里巴巴旗下的无锡跨境网商商会、马来西亚shopee 无锡平台等公司开展嵌入式合作,由学生实际承担真实项目,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结构,系统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

3.2 “会计工厂”实践教学模式实施

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学专业建成拥有1200 平方米空间、128 个工位的“会计工厂”实践实战平台。重点着眼于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力求破解会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难题。设上午、下午、晚上三个工作时间段,每个工位3—5 人,利用率100%。

会计工厂按轮次接收学生,12 个月一轮,每轮顶岗实习120 人,跟岗实习240—360 人,3—5 人一组,每组负责2—5 个典型企业12 个月的日常财税处理,完成工商、税务、银行外勤200 次以上,完成较复杂财税业务(审计、鉴证、咨询顾问)20 项以上,引进各行业典型企业,轮训人数360 人以上,确保全体学生普遍受益,以财税基础业务为例,详见图1。

图1 会计工厂财税基础服务示意图

4 “会计工厂”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4.1 创新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模式

会计工厂通过公司化运作,营造真实职场环境,承接、承做行业企业真实财税业务,在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真题真做”,以社会需求、项目任务、现实问题为导向,扎实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反向推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实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应用型会计学人才培养水平。

4.2 走出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困境

借助会计工厂资源平台,学校、二级学院采取有效激励约束措施,骨干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服务与实践指导,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素材与教学案例,推进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方法,大力提升教师双师双能素质。

4.3 破解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瓶颈

传统会计学实践教学大多停留在模拟、仿真阶段,关键实践环节缺失,“两张皮”现象突出。借助会计工厂资源平台,学员置身真实职场环境,在办事过程中培养意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有效破解“就业最后一公里”瓶颈,大力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4.4 凝练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办学特色

作为对接社会需求的重要资源平台,会计工厂实践教学中面对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财税政策和企业发展环境,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新要求,促进了专业内涵建设,凝练出“地方性”“应用型”“复合型”“就业创业型”等鲜明的办学特色。

4.5 引领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发展

会计工厂以基础财税服务精准切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包括工商登记、财税合规、金融资本、管理规范等全方位的服务,精选真实、典型工作案例,形成批量作业规模,创新“师徒制”,打造“指导教师—骨干学生—全体学生”动态师徒教育生态链,将带动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集群建设。

4.6 提升地方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和效益

会计工厂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为核心竞争力,依托行业标杆的客户资源和业务指导,稳步形成各类财税业务承接、承做能力,强化质量管理和品牌意识,大力开展市场化运作,认真筛选服务对象,完善行业标准、工作标准、岗位操作规范,完善各项配套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公司化”“工厂化”“标准化”运行,大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学财税工厂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