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北京交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

2023-08-30 07:16陈梦丽闫秀旗
科教导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学士学位威海学位

陶 丹,常 卓,陈梦丽,张 芸,闫秀旗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 100044)

2020 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9 号)[1],经研究,决定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8 号)[2]对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工作要求做出进一步指示。

第二学士学位从1984 年试点启动已经过近40 年的发展和变革,教育部于2019 年取消第二学士学位仅仅一年不到就重新恢复招生,说明当前形势下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仍作为其他现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补充,为保就业促稳定发挥重要作用[3-4]。为此,包括北京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内的497 所高校响应国家号召,开始或者恢复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培养工作。2020 年7 月10 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公布2020 年度高等学校第二学士学位备案结果的通知》,批准了新设立的3426 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点。通信工程(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作为我校获批的14 个专业之一,于2020 年正式开始招生。

通信工程是北京交通大学优势和特色专业,历史悠久。2016 年、2018 年先后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 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定位“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建设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光通信和光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和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向的专业特色课程群;师资力量雄厚,有包括国家教学名师、杰青等在内的专任教师130 余人;以学生为中心,支持个性化人才培养。

1 通信工程专业第二学位招生情况

2020 年北京交通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的政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开始招收第二学士学位学生,通信工程(第二学士学位)是北京乃至全国高校中为数不多招收外校本科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每年招生都会受到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学生的关注、咨询和报名;学院积极开展面向考生和家长的政策咨询,深入细致做好第二学士学位的政策解读工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同时随着近年就业形势变化、深造竞争加剧、出国留学前景不明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本校本科应届毕业生选择第二学士学位作为过渡和缓冲。

学院不断完善招生流程管理,从学生材料提交后的筛选到组织面试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普通本科招生流程。根据招生名额分配情况,为选拔优秀校外考生,提高生源质量,学院严格遵照学校招生政策,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笔试、学生材料初筛、面试等环节招生。学院参照国家教育考试的有关工作要求,加强招生考试管理,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录取标准。在材料初审阶段,对学生本科学校、专业、成绩等指标进行评估和计算,从而确定面试入围人选;在面试环节,采用网络线上面试的方式,通过自我介绍和专家提问,着重考查学生对通信工程专业的了解、专业兴趣和专业发展潜质、团队合作能力、专业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上述选拔方式,学院和专业在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的领导下顺利完成了2020 年至2022 年通信工程(第二学士学位)3 年的招生选拔工作,招生数据如图1 所示。既选拔了相当数量的优秀校外考生,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也招收了数量可观的本校本科应届毕业生,为学校就业、深造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也为威海校区的多元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图1 近三年通信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招生数据

2 教学组织实施

2.1 培养方案制订

根据教育部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相关精神,结合专业定位,确定通信工程专业第二学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工程素质,掌握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适应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够在公共和专业通信领域胜任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参照《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相关要求,遵循中国工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OBE)、持续改进”三大理念,制订专门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通过复合型知识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竞争力。

培养方案共计49 学分,两年学制。根据教高厅函〔2020〕9 号规定,“第二学士学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原则上不安排专业实习”。课程平台设置为专业教育平台(36 学分)和创新实践教育平台(13 学分),侧重学生工程实践、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等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所需能力的培养。其中专业教育平台又划分为学科基础课程模块(22 学分)和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模块(14 学分)两部分。

学科基础课程模块:设置“工程伦理”“工程项目管理”“职业规划与能力提升”“科技讲座”课程,加强学生工程素养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按照电子信息大类“厚基础、宽口径”的理念,凝练了“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 门专业基础课程,并面向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模块:体现专业学科优势,注重知识交叉融合,构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三化”体系。开设“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进一步强化信息能力;引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北京市优质课程“通信原理”等优质课程资源;依托国家级科研团队优势开设“互联网原理与技术”“现代通信技术”“5G 工程技术前沿”等专业方向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综合实践课程模块:通信工程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中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安排,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包含丰富的课内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兼顾通用数据计算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开设“计算思维综合训练”“库应用与实践”“通信综合实验”。为提升第二学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设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一个专业相关的独立课题。

为确保通信工程第二学士学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率,培养方案内课程均为实现培养目标的必修课程。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选修主校区开设的通信工程专业线上慕课。

2.2 培养模式及教学安排

学院因地制宜将通信工程第二学士学位培养设立在威海中外合作办学校区,任课教师由主校区教师和威海校区教师两部分组成,凸显了威海校区中外合作培养的氛围。第二学位培养方案共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共21 门课程。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包括“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路”等所有专业基础课及“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专业课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的优质慕课资源,这些课程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北京市优质课程,灵活地实施了线下教学、线上上课+线下总结答疑、线上线下混合等多种教学模式。

为保证教学质量,学院为第二学位学生配备了强大的师资队伍,先后邀请了1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 名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在内的30 多位骨干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师队伍。教师授课采取主校区+威海校区联合教学的方式,威海校区教师上课采用线下面对面教学、答疑;主校区教师采用线上教学+定期威海线下总结、答疑。课内实验采用线下实验指导。理论课由含国家级、北京市级名师在内的优秀教师任教、采用国家级一流教材等优质课程资源,混合式教学、BOPPPS教学;专业实验课采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威海中外合作办学实验室管理员线下带实验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考虑到部分第二学位的学生深造与就业的规划,学院在教学实施方面既兼顾教学管理规定,又优化管理流程,针对本科阶段修读过的课程,凭借开具的本科成绩单向任课教师申请免听;秋季学期末与考研复习冲突的理论必修专业课程,可以凭借考研报名表申请缓考。从制度上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充分考虑第二学位学生的特色,最大程度保证学生能自己合理支配时间在深造与就业上。

2.3 综合能力培养

基于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综合运用课程教学、讲座交流、学科竞赛等多种渠道和资源个性化培养提升第二学位学生的综合能力。

“职业规划与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伦理”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分组调研等教学形式从工程师个人能力素质培养到具体工程项目的管理运转再到工程师、工程项目与人类、社会、自然的关系,逐步推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感受工程师精神的科学内涵,了解其本质,认识其价值,对工程师精神有明确的认识。

通过专业课程知识的传授以及蕴含的课程思政知识的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夯实工程师精神。广泛共享主校区相关学科讲座资源,邀请知名学者线上或者到威海校区线下做报告,在两年学制内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时间灵活选择,并撰写讲座心得报告,领略科学家关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引领性的判断,思考科学发展和现实应用对工程、社会的促进和影响,进一步开阔学术视野,塑造和强化学生作为未来工程师的责任感、使命感。

充分发挥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在威海校区建设实践平台资源的作用,组织学有余力的第二学位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北京交通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相关学科竞赛,在实际场景的亲手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团队协作中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切身感受工程师精神的实质和价值。

3 培养成效

3.1 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培养情况及去向

2020 级学生作为首批录取的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于2022 年毕业。2020 级学生是唯一一届已完成整个培养环节的学生,本文以这届学生的情况作为参考,对毕业率、升学就业率等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希望能够借此探索参加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的学习动态、心理思考以及对第二学士学位培养的认可度,从而为以后更好地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学改革与培养提供理论依据。2020 级实际入学为122 人,有占比50%的学生完成第二学位整个培养环节,顺利毕业,并获得北京交通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有40%的同学因深造、就业或参军入伍等原因中途退学;另有10%的同学因部分课程不及格,未达到培养要求而结业。

从深造数据来看,不乏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以及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985、211 等高校。可见,第二学位培养为学生提供了跳板、做了缓冲,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学校氛围下,积极备战考研复习,达成深造目标。

从就业数据来看,学生可以利用在校生的身份去求职,有利于就业单位的录取,增加工作机会。学院就业办公室联合威海校区就业办公室共同服务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组建求职就业工作群,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应聘实训辅导、招聘信息推送,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提升就业能力、抓住就业机会。2022 届通信工程(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中多人成功入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比亚迪、荣耀、中铁北京局、中铁西安局、中铁兰州局、卡斯柯等专业相关企业。

3.2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以及获奖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加大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及学科竞赛的投入,教师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教育,用心做好实践辅导,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2020 级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多次参与山东省大学生数学竞赛、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及校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证券模拟大赛等,高达42 人次,占比34%以上。可见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第二学士学位的培养中是很可贵的。

4 总结

经过两年半的探索与实践,通信工程专业第二学位人才培养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发挥了一流专业示范辐射作用,承担了一流大学的社会责任,为社会输送了优秀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促进了学院、专业建设和威海校区发展,支持了学校的就业深造工作。未来学院将积极从供给侧优化第二学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索线上、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形态;建立健全和完善一系列第二学位人才招生、管理与培养制度,跨校区实现教育教学平台、资源和师资协调等方面的进一步改革探索。

猜你喜欢
学士学位威海学位
《威海港口》
商务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词块使用特征研究
威海达明新材料科技有限
国务院:取消第二学士学位授予 设立辅修学位或双学位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2016陕西普通高校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和专业名单公布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威海五百年“云光都”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