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同频共振的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023-08-30 07:16彭明程
科教导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跨境校企电商

彭明程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 江门 529090)

1 研究背景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 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38.86%,相比2019 年33.29%提升5.57%。2020 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市场规模9.7 万亿元,较2019 年的8.03 万亿元同比增长20.79%。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占进出口总值占比稳步提升,传统外贸线上化的趋势愈加明显。2019 年2 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2021 年4 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构建校企同频共振、互利双赢的课程教学模式无论是对教育还是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 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2.1 人才培养规格质量、课程设计与行业需求脱节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倾向于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自身的评价体系来实施学历教育,导致高职跨境电商相关专业教学与社会及产业发展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课程设计与行业需求的错位。目前,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还存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不清、课程设置单调、实践教学严重缺乏,培养出的学生职业素质能力不强、创新创业意识不足、职业和岗位忠诚度不够等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跨境电商相关产业的发展。跨境电商作为一个全新的专业,需要通过实践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的更新,需要通过研究产业链、人才链的需求,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的改革。

2.2 校企合作主体缺乏有效的利益契合机制

从企业利益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很难提供企业员工在实际经营生产中所需的岗位技能培训,培养的毕业生很大一部分不能达到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高校往往比较关心其产出的科研成果是否得出结论,并不太关心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因而多半“束之高阁”不能用于企业的实际生产,为其带来经济效益。从学校的角度看,跨境电商以中小企业居多,大部分企业在资金投入、生产规模、行业竞争等方面实力相对较弱,无法满足产学研合作对于稳固、长期和高质量的要求,并且对行业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掌握不全面,无法为学校学生提供最先进、前沿的技术技能指导。学校聘任企业教师困难、不稳定,企业教师与专任教师缺乏交流,往往到学生毕业实习阶段才介入,流于形式,与专任教师教学剥离。基于此,现阶段校企双方较难达到精准衔接、同频共振,难以高质量、高精准服务产业链、人才链。

2.3 毕业生岗位胜任力不足

目前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高校往往过度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因而,很多毕业生由于缺少跨境电商相关的专业实践训练、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创新创业教育,导致工作中动手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偏弱及团队意识淡薄,岗位忠诚度不够,岗位胜任力不高,难以适应跨境电商企业相关岗位的需要。这导致企业需增加不少成本实施岗前和在岗培训,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3 开展校企同频共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改革研究的重要性

3.1 旺盛的行业需求及区域经济新增长的需要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19 年,广东省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1107.9 亿元,占全国跨境电商总值(1862.1 亿元)的59.5%,居于首位。截至2020 年5 月,我国共有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其中,广东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数量增加至13 个,数量全国第一(图1),85%的跨境电商进出口来源于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新形势下,中国过去加入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巨大考验和挑战,亟须构建体系相对完整、关联密切、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链,使之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基础,稳产业、补短板,强长板、促转型,成为各地“链长制”发力的共同方向。开展校企同频共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改革研究对于旺盛的行业需求及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图1 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及广东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出口占比

3.2 提升跨境电商人才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侧重于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的逻辑性和完整性。鉴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和相关人才匮乏的矛盾,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备受关注,但目前高职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模式仍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为: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实用价值不高,毕业生职业素养不高,毕业生无法胜任实际工作等。近两年,全省各地推行产业链链长制,“链长制”是为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管理需要,对其产业政策形态所做的突破性尝试,通过实施“链长制”,从做实平台载体、强化要素投入、强化政策配套、提升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因而,构建和创新新时代跨境电商职业发展的金课建设,着力对跨境电商人才链进行强链补链,打通跨境电商人才链“最后一公里”,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至关重要。以高职跨境电商类专业为研究对象,融入本土龙头跨境电商及外贸企业,提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链长制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金课建设实践研究,就是以跨境电商人才链、行业企业需求痛点难点、课程教学规律、特征、主要矛盾为突破点,进行金课建设,采用“任务驱动”“模块教学”“项目教学”“项目孵化”“成果认定”“积分互换”贯穿教学工作全过程,提升跨境电商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4 金课建设整体设计框架

构建“赛·证·室·创”校企同频共振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模式。“赛”——专业技能竞赛,“证”——职业资格证,“室”——项目工作室,“创”——创业项目孵化,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贯穿,相互衔接,相互融合。“任务驱动”“模块教学”“项目教学”“积分互换”“成果认定”“项目孵化”贯穿教学工作全过程(图2)。

图2 “赛·证·室·创”跨境电商课程建设实践研究图

4.1 打造“赛·证”高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基于国际商务专业群的探索实践,明确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1+2+3”“通识课+专业课(基础和核心)+实操运营”的核心课程体系。

4.2 打造“室·创”校企命运共同体

创新“跨境工作室+企业项目+校企双导师”的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模式,依托项目工作室产品库、平台库和项目库,采用工作室、学徒制和项目制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专业群、平台搭建、资源聚集、团队打造和创新管理等系列系统协同创新实现校企同频共振。

4.3 实施校企双导师、项目竞争制

项目工作室将真实项目带入课堂,将企业项目延伸至课后,实施分组轮岗、项目竞争制和导师负责制,实行项目竞争淘汰制,制订学生成果认定与积分转换的标准与方法,重点突出以实践效果、技能水平过程性考核代替课程考核,实现“任务驱动”“模块教学”“项目教学”“积分互换”“成果认定”“项目孵化”贯穿教学工作全过程。

5 校企同频共振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模式建设路径

5.1 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课程思政贯穿于操作与经营的实操平台

如通过中美贸易摩擦模块案例教学,以任务书的方式将平台规则、外贸纠纷、支付结算等不同环节派发给学生,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分组讨论、完成报告、分享总结的方式完成模块任务,采用岗位技能与思政理念相结合的过程性项目化考核方式,培养学生掌握跨境电商的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素养。

5.2 融入专业技能“三竞赛”和职业资格证全要素,重构跨境电商核心课程体系

将校内赛、行业赛、职业院校赛等专业技能竞赛的竞赛技术标准、竞赛项目和职业资格“1+X”证书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等资源全方位、全要素地转化为课程标准、教学项目、视频资源、实训教学条件等教学资源和教学任务,重构跨境电商核心课程体系,创新核心课程训练实践,融入匠人卓越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通过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根据课程任务的完成数量、质量、难度等指标设置合理的考核机制,实现专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考核与教学效果互促共赢的良好效果。

5.3 校企共建双导师项目工作室,双元培养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以真实项目为背景,共建集培训、实操、运营于一体的校企双导师项目工作室,从跨境岗位需求出发,具体分为:图像处理工作室、跨境客服工作室、跨境运营工作室、新媒体营销工作室等。通过招募低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虚拟订单班的形式签订校企服务合同,将企业项目带入课堂,将企业项目延伸至课后,学生以岗位导向和兴趣特长进入项目工作室,实施分组轮岗、项目竞争制和导师负责制,训练学生专项技能。制订学生成果认定与积分转换的标准与方法,重点突出以实践效果、技能水平过程性考核代替课程考核,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真正实现教学服务社会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胜任力。

5.4 利用项目工作室的产品库、项目库等实战载体,学生可选择性进行自主经营和服务外包

依托项目工作室产品库、平台库、项目库,学生掌握某一项能力并通过工作室考核后,与项目工作室签订合作协议,可申请自主经营及服务外包,学生经营获得收入。校企双导师定期进行选品思路、市场研判、产品包装等项目指导,定期围绕经营成效、盈利状况等进行过程考核与质量监控,实行项目竞争淘汰制和导师负责制,保证项目运营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5.5 政校企多元共建创新创业基金,孵化跨境电商创业团队和精英

依托创新创业基金,建立双创培育机制,培育孵化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创办企业,培养和扶持学生的优质跨境电商和电商创新创业项目。

6 结语

6.1 构建跨境电商金课建设服务于粤港大湾区链长制符合现实需要

基于跨境电商产业链的研究、国际商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的实践,基于教学理念及规律,以行业需求痛点、课程教学规律、特征为突破口,在全球经济下行、产业转型升级等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构建跨境电商金课建设模式,培养高规格跨境电商人才,服务于粤港大湾区链长制,促使跨境电商企业顺利转型升级,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6.2 构建的金课建设模式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强

以真实项目为背景校企共建集培训实操运营于一体的项目工作室,“将企业项目带入课堂,将企业项目伸延课后”,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探索项目“成果认定”“积分互换”,具有针对性、实时性和动态性。

6.3 更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改革的发展路径

“任务驱动”“模块教学”“项目教学”“项目孵化”“成果认定”“积分互换”贯穿整个教学工作全过程,打破传统教学纸上谈兵的弊病,输出职业道德意识强、职业素养高,职业岗位胜任力好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境电商人才,实现高精准、高质量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链长制。

猜你喜欢
跨境校企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