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2023-09-01 15:13连晓娴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教学方法

连晓娴

摘 要:若学生只把作业看成是一项不得不做的工作,被动地进行机械性的各门功课训练,那么作业将始终只能是一种低效的工具,无法体现出帮助学生提升素质的有效价值。从目前情况来看,以“双减”背景为依托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水平正逐步发展,逐渐改变学生对于作业作用的认知。但和理想的“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要求相比较,可看到仍有很多教师存在层次不清、单一无趣、实践薄弱、个性不彰等问题。本文基于教学实践,以这些问题为指向,探索了小学阶段语文作业设计思路与策略,这些策略对于开发与利用语文学科特点,达到理想的学科作业减负增效目标有益。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4-0142-04

小学时期的作业安排往往会以抄写为主,很多时候既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又不能产生足够理想的课堂巩固效果,使学生在重复性状态下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作业设计理解方面不够深入,这使作業设计能力欠完善,缺少对作业的整体规划与科学布局,导致作业作用弱化的不良后果。教师在未来需要充分关注作业布置问题,在加强理性分析与探讨前提下,积极谋求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在策略探索时,教师应以“双减”政策要求为参照,明确低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高年级的作业时间限制在1个小时之内的基本要求,在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同时,探究改变传统作业以抄写为主的思路,以作业理念创新、作业内容调整、方式优化的做法合理改善学生发展空间。

1.“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工作要点

(1)以语文素养为指向

按照“双减”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期间,需要主动改变单课时作为单位的常规作业设计思路,而是更多地使用单元整体作为单位的作业设计形式。这是由于单元一般作为课程基本单位而存在,与之对应的整合作业内容与方法,将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益。在此期间,作业将避免单课时简单叠加与重复抄写的弊端,而是在聚焦单元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前提下,突出综合化和体验化功能。

(2)以因材施教为方针

在教学活动期间,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客观差异给予关注,同时基于学生在具体任务方面的表现布置不同作业内容。换言之,作业设计应有一定的梯度或层次性,这将使每一名学生均可体会到“我能做、我想做、我会做”的感受,促使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接受相应的层次化练习,让因材施教理想落到实处。

(3)以结合实践为导向

语文的实用功能比较突出,在语文作业设计期间,同样需要注意到这一点,即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安排作业形式与内容,此种思路可能有益于以不同形式新颖做法的应用,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认知效果提升,将其从原有的机械化训练限制中解脱出来,在语文实践状态下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提高语言能力的效果。

(4)以量质结合为根本

在“双减”背景下,作业的数量更少、质量更优应成为设计活动开展的根本,即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作业内容的功能,精心选择那些经典与优质的题目,以量质有机结合的作业帮助学生达到知识巩固的目标,让其在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支配下于作业中总结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2.“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若对比前述小学语文学科的作业设计几项要点,可发现当前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作业设计问题,此类问题此前已普遍存在,在“双减”政策提出后,更是表现出了较强烈的同时代背景不相融合的一面。当处于“双减”背景下时,教师理应进行作业设计的全新与全面审视,将这些问题梳理出来,并使之变作未来开展作业设计工作时的调整优化着眼点。

(1)未对作业进行分层

教师未能以学生真实学习水平和认知情况为着眼点做作业分层设计,这实际上既违背了以因材施教为方针的要点,又造成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质量下滑与两极分化问题,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较低,而其他一些具有较稳固基础的学生,则无法得到挑战性需求的充分满足。

(2)未考虑作业整体性

教师所做作业设计需要使学生形成整体意识,即站在宏观角度思考语文学科的诸多问题,目前很多教师在做作业设计时显然没能注意这个问题,作业安排太过琐碎分散,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学生发展,也对“双减”要求形成冲击。

(3)作业形式单一

作业形式太过单一,往往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经常使用的一种作业形式。例如,对于生字,重复书写的作业安排比例很高;对于积累,则普遍安排经典段落和篇章的背诵。这种做法确实有一定效果,但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并且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4)作业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教师未能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进行各个课时作业的统筹安排,不能在特定课时教学、作业合理设计二者之间进行关联,这便直接导致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学生的作业是过于琐碎的知识内容,但却无法在实践应用中同单元教学目标相匹配,导致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的功能受到限制。

(5)未考虑学生个性发展情况

教师所做作业设计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情况,并使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唯有如此才会带动小学生更好地发展个性,使作业显现出真正价值。然而,目前很多作业内容未能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是同上述以语文素养为指向、以量质结合为根本的要求相冲突。

3.“双减”背景下语文学科作业设计的优化方法

(1)设计分层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富于层次化特征的作业能够避免“一刀切”作业对学生造成的时间与精力困扰,以保证所有学生均可获取全方位发展机会为宗旨,使其接受更具针对性的听、说、读、写多项能力的训练。若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教师需要使其以基础性作业为载体,夯实语文学科基本内容,并接受进阶发展训练。面对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处于中游的学生,教师应适度调整增加作业难度,使其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稍高难度的内容训练。面对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教师则可设计更具提升性与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接受高阶思维发展训练。在设计富于层次特征作业时的总体原则在于让所有学生均能分别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例如,在做《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以后,教师需要确认作业的巩固教学目标功能,即应使作业帮助学生理解与读写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与理解课文的基本故事内容,认识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人物特点等。因为任务较多,设计富于层次特征作业便显现出了必要性。其中基础性作业难度较小,重点使学习基础不够稳固学生抄写生字词,完成对字词的巩固和理解,这部分作业难度相对较小,集中指向于基础知识掌握要求。而中等层次的作业,则是使学生以理解生字词为基础,有感情朗读地课文与故事复述训练,此类作业既能够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够使其深化对“草船借箭”故事的阅读理解及语言表达效果。对高层次的作业则需要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这部分学生可以基于教师引导,以课堂上的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托,进行以诸葛亮故事为主题的作文创作,从而发展自身写作能力,获得思维的创造性发展。

(2)设计整体作业

教师可依据教材,设计更宏观、更整体的作业,以便保证作业的减负、精准与提质。如教师可从单元整体出发,充分借助教材内容,本着大单元教学思想,做教学目标和作业设计。教材之中,语文学科中所涉及的各项要素、知识、方法或者能力训练,以较合理方式分散于各册、各单元之中,其中各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一般利用不同板块体现及落实。据此,教师应關注教材特点,合理制定本单元的作业目标,使单元作业从整体设计上突出教学目标设计功能,再联系具体课文做目标的细化分解。在此期间应留意几点,包括落实本学段一般性目标,分析单元内容,尤其是板块间关联性和重点及难点,分析各篇作品写作特点,确认作业在本单元的具体诊断、巩固和拓展作用,使作业设计能够结合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等。

例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的小说阅读单元时,教材中有《桥》与《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在柏林》一篇略读课文,这些作品的宗旨都是为学生小说阅读的训练,使其能够对小说情节、小说环境、人物形象等展开研究。其中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桥》一文侧重对学习环境的描写,而《穷人》则偏向心理和对话的描写。教师可联系本单元各个板块,安排以“笔尖流出的故事”为主题的习作作业,要求学生基于主要人物进行完整故事情节的书写,尽量应用到本单元所用到的描写方法。此外,教师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将其作为单元作业内容,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探讨。总的说来,在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时,教师从作业设计基本功能视角出发,借此巩固与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3)丰富作业形式

多姿多彩的作业,有效地引领学生参与其中,让其在饶有兴致的状态下认识作业内容、完成作业要求,配合教师更有效规避克服传统语文作业的形式单一、内容乏味问题。对教师而言,应以每次课堂教学,每一单元内容为着眼点,发现传统作业题型的缺少新鲜感客观情况,灵活借助传统教育形式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融的办法,设计出更丰富、趣味性更强的语文作业,以图文并茂和声像融合的形式,分别应用课本剧表演作业、续编故事作业、有声读物作业等做法,展现作业的丰富性,使其趣味引领功能得到展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首先,教师可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后,学生以独立的形式或分组的形式将本课内容加以合理化的课本剧形式改编。大量教学成果证明,这种作业形式突破了原有的单一认知教材文章局限,会有效激发学生形成参与的主动性,学生会具有非常积极的表现,作业完成度与完成质量都比较高。由于采取了线上等载体形式,学生完全可以和家人共同完成,或者以一人分饰多角的做法形成更丰富的认知体验,同时同学们相互分享和评价也比较便利。学生能够有效巩固本次教学的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方面取得较大收获。其次,续编故事的做法同样可体现出作业的丰富性,且具有创造性的故事讲述作业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如在进行《自相矛盾》一文教学后,教师即可设计此类作业,使学生充分想象:“若当时你站在卖矛与盾的楚人旁边,你能帮他想出什么售卖矛与盾的好办法。”此类富于创造性特点的续编故事作业,将使学生基于原文合理发挥想象,以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的态度体会原文所蕴含的哲理。最后,有声读物形式的作业也能够形成较好激趣效果,此类作业形式可更多接纳预习类任务,教师应深入探索预习作业提供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将其以有声读物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作业变作联系此次教学成果巩固功能、下次教学有效开展功能载体。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网络平台的资源提供功能,借助“喜马拉雅”“听书大全”等软件,使学生进入全新视听体验境界。例如,在做《摔跤》一文教学前,教师可在网络中搜索同“摔跤”相关的音频资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可寻找机会聆听课文重要人物特点内容,并形成对作品的浓厚认知兴趣。

(4)设计实践性作业

教师需要注意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以夯实学科基础为前提,以侧重学科实践训练为导向,从而为减负增效创造另一有利条件。具体讲,语文学科融综合化、实践化的语言文字应用效果为一体,它包括有工具性特点与人文性特点,表现出了基础性与民族性的趋向。在做作业设计期间需要确认有关特点及趋向,进行侧重于实践训练的探索。在此期间,作业设计应一面体现出语文学科基础地位,一面以之为前提进行适度、适量的实践任务安排,即作业设计目标应避免一味求高,而是要以适量为原则,在落实基础目标的同时关注实践目标,让学生以作业任务为载体,更多地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发展,更好地应用语文,并从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价值之所在。

例如,在教学过《传统节日》内容后,教师可使各小组利用网络搜集与图书资料查询的形式,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整理出来。各小组则需要分别找到一个传统节日,以此作为背景进行节日背后所隐含故事的讨论与分析,接下来借助演讲等形式将讨论分析结果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如进行春节描述的小组,可从“年”的故事中寻找灵感,以此为切入点,说明每年春节放鞭炮等习俗的由来。又如,进行端午节描述的小组,可利用实践调查发现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并将屈原的生平经历作为背景进行课本剧编创,等等。多种形式的使用,既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又能够使之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关联学习和实践的尝试。除此之外,在侧重作业实践训练导向方面,实践任务不仅可以指向于生活,而且也可以指向于其他学科。例如,在做《黄山奇石》一文教学以后,教师便可以结合语文和美术学科,安排学生完成“画一画”类的实践作业,使学生基于课文内容所做的描写,用画笔绘制出自己心目中黄山奇石的形象。接下来教师则需要将全部学生的作品在课堂上一一呈现出来,由所有学生进行投票,看谁的画作最受欢迎。这种作业形式同样具有实践导向,且可表现出对学生作业参与积极性的关注,有利于学生想象力以及语文思维的共同进步。

(5)设计促进个性发展的作业

考虑到前面所述及作业未能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现实问题,建议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语文学科特点,增加“观察作业”的设计比重,以便让学生以观察为契机,突破自我个性发展的局限性。换言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做实际教学工作时,需要以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目标为中心进行更科学的作业设计,并在此期间以观察能力的发展作为关键契机,探索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可能性,这一思路将使学生从自身个性出发,做出更合理的实用性选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利用既科学又有效的形式,给学生以认真观察生活的引导,并使之能够借此感受到语文元素的存在方向及存在价值。

例如,《蟋蟀的住宅》节选自《昆虫记》,作者是著名昆虫学家让法布尔,该文重点介绍了蟋蟀洞穴特点以及修建过程等方面内容。在课堂上学习完本文之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洞察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便可以设计相应的观察类作业,使学生以《蟋蟀的住宅》一文描述方法为参照,进行实际生活中其他小动物,如蚂蚁等的住宅情况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细致观察。在完成作业设计与布置之后,学生有可能为了对蚂蚁生活规律各个方面的观察,将其装入到填入松土的透明玻璃杯内,这将使之清晰看到蚂蚁打洞筑巢的场景,以及每日的生活情况。再者,部分學生有可能进行家中养的小猫、小狗等一类的宠物观察,了解这些宠物的生活习惯等。而利用教材所提及的观察方法,将其移植到对生活场景、自然事物的探索中,整个过程能够非常显著地看到课后作业给予学生个性的尊重。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在教学过《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校园中所生长树木、花草等植物,并以每个星期或者或每个月为周期的观察记录,观察时用上教材中所描绘的方法,记录时用上教材所提示的写作技巧。这种作业形式既能够给学生以教材内基本内容再次巩固的支持,又能够让其站在个性化视角进行理论知识同生活实用的沟通,让其在乐于参与的状态下取得个人素养的全面进步。

4.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相关的政策是否可以有效落实,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即只有教师做到教学探索与作业研究的“增”,才会真正把“减”落实到位。在教师进行作业研究时,应当明确“双减”所提出的减量增效、指向素养等基本要求,并基于当前作业设计的突出问题,如本文所述及的层次不清、单一无趣、实践薄弱、个性不彰等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未来教师应继续不改初心使命,基于对全部学生都要负起责伤的态度,用情感爱学生,用心对待作业,从作业的“质”与“量”上着手,真正达到减量增质的理想效果,确保全体学生均能够在完成作业期间有所思、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张启芳.素养共生:语文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02).

[2]汪长红.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方式的转变[J].中外交流,2020(21).

[3]马登科.“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增效减负[J].新课程,2022(03).

[4]马瑾瑜,张海安.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探讨[J].新课程,2021(24).

[5]王贺.“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J].语文新读,2022(09).

[6]罗雅文,任强.“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研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04).

[7]林婉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到减负增效[J].考试周刊,2022(14).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教学方法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