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数据赋能与信息惠民

2023-09-02 04:02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行政审批局钱达亚
办公室业务 2023年9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党员干部数字化

文/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行政审批局 钱达亚

新时期,建立数字政府成为民众的普遍期待,这是一项历史责任,其建设复杂性、困难程度都超出想象。数字化不仅是技术革命,唯有形成更多共识,才能建立健康、完善的政府管理体制。在党建引领下,政府制度需要重塑,组织管理需要更新迭代,数字技术的广泛介入,为党建提供了更多手段,特别是数据赋能、信息惠民,在党建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多种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便利,也为党建带来更多发展契机,这对全面推进国家治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建引领即制度重塑与组织管理

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党建引领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对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展开审视,通过组织、技术、行动展开实践,创新数字化制度建设,设计一站式政务系统,有助于党政制度的重塑和组织管理。

(一)强化数字化制度创新。党建工作的责任和内容众多,“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广大民众的普遍期待。因此,制度重塑和组织管理需要解决更多民生问题,做好党建工作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超链接。党建引领与制度重塑高度融合,需要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支持,数字技术的广泛渗透,为政府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带来更多辅助,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更高要求。

党建与数字政府管理建设高度融合,需要从几个方面展开探索。首先,是党建与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指政府决策者需要有建设数字政府的意识和决心,围绕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政府数字化设订策略,创造更多改革契机。其次,是党建与组织再造。组织管理与数字政府建设高度一致,其执行效果才有保障。政府应协调、提升执行力,让制度、人员、技术和数据全面融合,形成强大动能和坚强保障。最后,是党建与制度创新。党建与制度创新高度结合,能够形成互动作用。党建包括诸多内容,制度创新也需要动机和时机,在数字政府建设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做好协调分析,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设计一站式政务系统。党建需要对制度和改革做重点关注,不断提升数字化改革品质,开展自我净化、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为百姓提供完整的服务。政务的本质就是民生,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不仅受群众欢迎,也能够促进党建的升级。党建工作围绕数字政府建设展开实践,以数字技术为驱动,系统构建政府体系,民生问题有望进一步得到有效解决。

数字化政府管理机制能够为民众提供最便捷的服务,推进“一网通办、接诉即办”特色的“政务3.0”系统建设,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已经成为众多政府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和自觉行动。乡镇基层没有很正规的“政务大厅”,但可以借助“一网通办”机制,为群众提供最全面、最精准的服务。所谓“一站式服务”,是指对群众需要办理的事情进行跟踪服务,确保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以群众满意为评价标准,这对政府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唯有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才能真正为百姓办好实事。

(三)创新放管服机制建设。所谓“放管服”,是指完整的政府管理服务体系:“放”是放权、放心、放手,是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基础;“管”是政务管理、服务管理、监督管理;“服”是民生服务。新时代数字政府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党政干部、工作人员,甚至是村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都能够为党建管理带来更多助力。

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为党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手段,特别是数字化社会的到来,给党建和政府管理带来更多冲击。制度创新包含诸多内容,党员干部需要高度自律,建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展开多种形式的调研,搜集更多数据信息,重点解决群众关注的焦点、堵点、痛点问题,这样才能完善数字政府管理体制的建设,才能够有效培养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数字时代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时代,党员干部需要有自主学习意识,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二、数据赋能即技术应用平台构建

将人、物、数据、流程等要素统合起来,并利用数据予以赋能,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党政建设和惠民服务融入数据赋能,能够完善政府管理制度,创造更多数字化操作平台,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

(一)建设流程化执行机制。数字政府建设渗透信息技术内容,加速政府管理系统的优化和升级,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展开体系建设,利用空间虚拟的外延拓展,通过全面感知、信息交换、流程整合、数据处理,对社会治理和政府服务进行技术改进,创设精准化、高效化服务体系,建立一体化区域管理平台,让数据共享,开放管理门户,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全方位提升管理效能。

大数据应用到政府管理体系之中,要求全面提升政府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党政管理干部,需要进行专业学习,成为真正的内行,这样才能对管理和服务形成有效监督,随时投身到工作和服务之中去。数据处理需要流程,也需要科学分析,党员干部亲身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真正掌握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技术,对数据管理进行优化整合,能够有效提升政府党建工作品质。信息技术应用不能停留在电脑基础能力的培养上,更需要党员干部运用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对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展开全面升级,以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更好地为民生服务。

(二)推出超链接履职平台。信息技术的加持,为政府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更多助力,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数据交流构成数字政府管理的基本手段。数据支持下的履职管理,为党政工作人员自觉践行责任创造条件。工作人员可以运用数据研究结果推出工作计划,了解民生问题,把握工作方向,提升工作执行度。因此,要看到数据的价值,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机制的有序建设。

基层党员干部肩负更多的实际工作,如新农村建设、党建、民生工程、村民生活等,方方面面涉及很多内容,需要党员干部做领头人。“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不仅要有高度的自律性和思想觉悟,还要有过硬的工作本领,信息数据处理本身带有专业属性,不管哪一个环节都需要借助媒体、网络、智能平台展开具体的操作,党员干部要有专业学习的主观意识,针对数据管理问题进行深度研讨,深入群众团体展开实践调查,对群众满意度展开科学评估,以便做出有效调整。

(三)完善多功能融合工具。数据赋能为政府建设和服务提供有效载体,数据叠加、迭代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共性认知,完善数据应用工具建设,为民生服务创造良好条件,能够有效提升政府管理和组织效能。作为基层党员干部,需要有数据赋能的主观意识,学习合理运用数据解决实践问题,从而完善政府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信息技术与办公一体化建设高度对接,要求做好“三个融合”“四个流通”。“三个融合”即“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四个流通”即“部门通”“网络通”“业务通”“数据通”,这样才能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如乡村村容村貌改造工作,党员干部和村班子成员的工作表现,需要做系统评估,评价体系需要更多数据的支持。通过数据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评价应用,可以对每一个参与者的工作表现做出最客观的评价,为党员干部自身展开自我反思提供更多警示;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反馈体系建设中,也需要信息直达,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应用需要系统的融合,才能为政府管理和服务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数。

三、信息惠民即智能服务与技术建设

党建工作的目标和追求是服务民生,唯有将百姓的事情办好,才是最为成功的党建。信息技术的多重渗透,为党政民生服务提供更多助力支持。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一条龙服务体系设定、便利化服务品牌打造,都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一)创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政府服务数字化平台的全面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即便是乡镇、村级行政管理,也需要建立数字化服务体系,让百姓能够享受到最好的数字化服务,真正解决百姓关心的问题。政府服务要将“最后一公里”变成“最后一米”,让百姓少跑路,利用完善的数据系统,将“政务1.0”升级为“政务3.0”,围绕公民的个性需求提供服务,运用新兴技术手段展开服务方法探索,提升基层服务品质。

“政务3.0”是服务机构的全面升级,倡导公民的参与,为民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是党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最终追求。如村民养殖与环保往往容易形成冲突,养殖会产生污染,环保部门根据章程办事,这本身是没有错的。政府干部应该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指导村民科学养殖,或者配备一些治污设备,这样才能解决矛盾和问题。在具体操作中,党员干部要有更高的责任心,利用数据信息为村民提供信息协助,更合理地解决相关问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更多助力与支持。

(二)推行“一条龙”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有不同要求,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为群众着想,对服务体系建设倾注更多精力。借助数据进行科学设定,推出更多一条龙服务产品,无疑能够赢得群众的认同和点赞。县级政府有政府大厅,其机构设计越来越齐全,服务质量也越来越好,这离不开数字化的运用。乡镇村落行政管理和民生服务需要有规范建设的意识,让更多村民少跑路,在家里就可以办事,以提升民生服务质量。

政府推出集成化服务体系,为群众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依托数字化手段展开设计和组织,打造“一网通办”“掌上办事”“移动服务”新模式,深受群众的欢迎。“一网通办”是指融合性数据信息处理,多种办事机构的联合行动,避免重复操作,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办事效率,让群众少跑路、少操心。“掌上办事”是指利用手机操作,使群众不用跑腿,便能够办成事情。“移动服务”更为贴心,对行动不便的村民提供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操作,帮助更多村民解决生活实际困难,深受群众的欢迎。

(三)打造便利化服务品牌。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过程,打造民生服务品牌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信息数据技术的全面加持,为惠民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更多动力,要展开创新实践,不断升级服务体系,提升其技术含量。民生服务平台建设带有普适性特点,如何才能创造有特色的服务品牌,这是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政府服务数据通用,标准一致,可以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党员干部要有“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意识,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公共服务的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小微企业、农户、低收入者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需要个性化服务,应推出完善的服务机制,提供更多随机办或者是上门服务,为特殊群体带来更多实惠的帮助。村民对信息技术应用还存在一些认知短板,如何消除“数字鸿沟”是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数字政府追求数据精准化,党员干部需要有严谨的态度,这样才能形成过硬的服务本领。

四、结语

党建引领、数据赋能和信息惠民,构成完整的数字化政府管理体系。信息技术的加持,满足政府制度建设、组织管理、民生服务的技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需要改变固化观念,正视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并借助数字化工具为工作注入更多动力。党政建设和惠民工程建设高度对接,而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则是最有力的助手,只有做好全面对接和融合,才能赢得党建工作的全面胜利。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党员干部数字化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