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主要病虫害研究进展

2023-09-02 14:40卢崇山张正学刘凡值刘清国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蓟马芒果幼虫

林 迓 雷 跃 卢崇山 张正学 刘凡值 刘清国

(1.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贵州 兴义 562400;2.贵州省望谟县林业局 贵州 望谟 552300)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为漆树科芒属热带果树,是世界五大水果之一,具有营养丰富与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被誉为“热带果王”[1]。 病虫害是限制芒果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芒果种植面积的增加和栽培品种的更新,加之管理技术上的不足,芒果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国内外已报道的芒果病虫害有300 余种, 近10 年新增芒果病虫害高达90 余种,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约有20 种,在芒果抽梢期、 开花期、 坐果期等均有1~2 种重要的病虫害,导致产量下降10%~30%[2],严重影响了芒果产业的发展。 因此,本文作者对芒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征及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芒果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提供参考,促进芒果产业的发展。

1 芒果主要病害

1.1 炭疽病

1.1.1 发生与为害 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芒果果实为害最为严重[3]。 该病在潮湿、阴雨的季节极易发生,当气温在25~28℃、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有利于病菌流行[4-5]。 此外,该病具有潜伏性,病菌潜伏在果皮上或果肉内, 导致果实在贮运期腐烂变质,损失30%~50%,严重的高达100%[6]。

1.1.2 为害症状 果实被侵染后, 果皮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状褐色斑,果实慢慢腐烂甚至落果[7-8];叶片感病后,叶表层出现黄色晕圈包围着的褐色斑点,导致叶片皱缩、扭曲和枯死等[9];花序感病后,花梗出现圆形或条状褐色小斑,导致花序枯死[10]。

1.1.3 病原 芒果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2 种[11-13],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均为复合群,前者有22 种,后者有31 种[14-15]。 Li Q L 等较为详细地报道了引起中国芒果炭疽病的炭疽菌种类有亚洲炭疽、柯氏炭疽、胶孢炭疽和热带炭疽等13 个不同种[16]。

1.1.4 综合防治措施 ①加强田间管理, 清除发病枝叶,统一烧毁,并喷施波尔多液进行防治;②果实采收后用热水浸泡处理,能有效降低贮运过程中芒果炭疽病发病率[17]。 ③化学防治可选择1.6%噻霉酮微乳剂1 0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等进行喷施[7,18-19]。

1.2 白粉病

1.2.1 发生与为害 白粉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可寄生在脱落的病枝、叶和花或果园枯枝杂草过冬,通过风力和昆虫等传播,致使新生的枝叶、花穗和幼果等受害,导致落花落果,影响结果枝的生长等[20]。 白粉病对湿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当温度在20~35℃、相对湿度>80%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但雨天不利于该病的侵染,且具有一定抑制作用[21]。

1.2.2 为害症状 花穗感染后,花序基部呈褐色,并逐渐感染整枝花序,导致花朵凋落枯死[22-23];叶片被感染后,叶背面出现浅灰色病斑,后期病斑变为红褐色[24];果实感染后,病部表皮变褐色龟裂,组织木栓化,果面被白粉霉层包围,长至豌豆大小时脱落[25-26]。

1.2.3 病原 芒果白粉病病原菌属于白粉菌科,其在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芒果粉孢霉, 有性阶段为子囊菌门白粉菌属二孢白粉菌,属于专性寄生菌,以吸孢伸入寄主表皮组织的方式吸取营养[20]。

1.2.4 综合防治措施 ①清除患病枝叶、 果实和花序,合理修剪,增强果树通风性和透光性,适当补充有机肥等,控制氮肥用量;②化学防治可选择40%多硫悬浮剂800 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等药剂喷施1~2 次[27-28]。

1.3 细菌性角斑病

1.3.1 发生与为害 细菌性角斑病可通过树体自然开口或创口感染叶片、果实和枝条,导致叶片、果实脱落,甚至枝条枯死,影响芒果生长[29-31]。 病菌可以通过雨水和气流进行传播[32-33],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及扩散,受强风、暴雨侵袭后会造成该病在短时间内暴发[34]。

1.3.2 为害症状 叶片感染后,叶面会出现黑色病斑,叶脉边缘变得油腻,出现黄色晕圈,病斑融合成大的坏死斑块,病部溢出菌脓,导致叶片干枯、脱落等[32,35];果实感染后, 果皮上会产生不规则的水渍斑点或星形小斑,后期病斑凸起,出现裂缝,高湿时会有黏性物质渗出[36];嫩枝感病后,受害部位变成黑色,表皮组织开裂渗出胶液;果柄受害后发生坏死,导致落果[37]。

1.3.3 病原 芒果细菌性角斑病最早出现于南非,其病原菌最初命名为芒果杆菌[38]。 1980 年,该病病原菌命名为野油菜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39]。 2009 年,Ah-You 等将该病原菌应该归入X.citri 变种,命名为Xanthomonas citri pv mangiferae indicae[40]。 国内学者将病原菌命名为野油菜黄单胞菌芒果致病变种,属革兰氏阴性菌[41]。

1.3.4 综合防治措施 ①结合采后修剪, 彻底清除病枝、病叶、枯枝、落叶、落果等,并喷施1∶1∶10 波尔多液进行防护[19];②化学防治可选择3%噻霉酮微乳剂1 000 倍液、70%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600 倍液、40%噻唑锌悬浮剂1 000~1 200 倍液或4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800 倍液等药剂交替使用进行防治[42],特别是暴风雨过后应重视防治工作。

2 芒果主要虫害

2.1 蓟马

2.1.1 生物学习性 芒果蓟马对幼果危害较大,幼虫会吸食幼果汁液,导致果实无法正常生长,商品率降低[43]。蓟马1 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抽梢不齐整的果园及干旱高温天气时危害严重。 调查发现蓟马活动高峰集中在早上和傍晚,晚上不活动,雨雾天气和大风天活动量小[44]。 蓟马田间转移性较强,可以在不同寄主间相互转移[45]。

2.1.2 形态特征 目前, 已报道的蓟马种类有茶黄蓟马、黄胸蓟马等10 余种,其中茶黄蓟马和黄胸蓟马为优势种[46-47]。 茶黄蓟马卵为白色,豆粒状;幼虫呈黄白色,体长约0.8 mm;蛹为4 龄幼虫,具触角、翅芽和胸足[48];成虫体长0.8~0.9 mm;触角8 节,黄色和灰褐色相间; 复眼三角形排列; 腹部末端呈锥形或圆形,有深色横线[49]。 黄胸蓟马卵细小,乳白色;幼虫呈暗褐色,具亮红色复眼;蛹为黄色,具翅芽和触角[50];成虫体长1.2~1.4 mm,触角有7~8 节,黄色至褐色;胸部为橙黄色,腹部为黑褐色[49]。

2.1.3 为害特征 蓟马会对芒果的叶片、 花穗和果实造成较大的破坏,并且会诱发烟煤病、流胶病等病害,严重降低芒果的产量和品质[51]。蓟马啃食嫩叶,致使叶缘卷曲甚至干枯; 花穗被害后, 花序抽生缓慢, 坐果率降低, 严重时花序枯死; 果实受害后,果面组织木栓化, 呈黑褐色粗糙状, 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29,52]。

2.1.4 综合防治措施 ①重视果园清理、 合理修剪和加强水肥管理, 果园及周边不要种植其他果蔬以降低防治难度;②做好秋梢期、花期和幼果期的监测工作,选用蓝色+黄色诱虫板诱杀[44],保护小花蝽、赤眼蜂科等天敌; ③化学防治可选择45%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 000 倍液或5%阿维菌素乳油1 500 倍液等药剂[53],间隔7 d 对树体和地表喷施,注意药剂交替使用。

2.2 橘小实蝇

2.2.1 生物学习性 橘小实蝇是芒果挂果期危害较大的虫害之一,成虫将卵产于果实内,其孵化成幼虫后蛀食果肉,导致果实腐烂变质。 橘小实蝇每年发生代数因环境温度、湿度、寄主种类和挂果期的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异[54],卵期1~4 d,幼虫期9~35 d,蛹期7~14 d[21],1 年发生4~6 代,世代重叠,同一时期可见不同虫态[55]。 虫态发育与温度有关,温度在14~35℃各虫态的发育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56]。

2.2.2 形态特征 卵为白色,长约1 mm,呈梭形;幼虫为黄白色,呈蛆形;蛹为黄褐色,长约5 mm;成虫体长7~10 mm,头部为黄褐色,前中瘤为暗褐色,黄黑相间条纹,单眼三角区为黑色,顶部具暗褐色粗鬃2 对,触角为黄褐色;胸部背面为黑色,有黄色U 形斑纹;腹部呈黄色卵形,第1~3 节背面有黑色横带形成T 形斑纹[57-58]。

2.2.3 为害特征 橘小实蝇以蛀食果实为主,是芒果鲜果出口的主要制约因素[59]。 雌蝇将卵产于果实内,其孵化为幼虫后会蛀食果实,导致果实腐烂、裂果及落果等。 果实贮运期间也会出现腐烂现象,腐烂果实中可发现蛆虫[60-61]。

2.2.4 综合防治措施 ①采用深埋或焚烧等方式及时清除虫果,以减少虫源;②套袋可有效防治橘小实蝇的为害,果实采收后,用(48±1)℃热水浸泡60 min,可在不影响果实品质的情况下杀死果实内的幼虫[62];③利用橘小实蝇喜欢甘甜类食物的习性设置诱捕器;④化学防治可选择50%甲基辛硫磷乳油800 液、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 000 倍液+红糖喷施2~3 次进行防治[63]。

2.3 切叶象甲

2.3.1 生物学习性 切叶象甲成虫主要啃食嫩叶,雌虫有切叶行为,严重影响植株生长[64]。 雌虫产卵后2~3 d 孵化呈幼虫,6~8 d 入土蛹化, 蛹期7~18 d,春季羽化,成虫具有向上性、趋嫩性、群集性[21]。 土壤湿度及类型、温度和抽梢情况会影响该虫害的发生,高温天气则会造成幼虫大量死亡,抽梢期不统一、持续时间长也利于该虫害的发生[21,65]。

2.3.2 形态特征 呈椭圆形,表面光滑,乳白色至淡黄色;蛹初期呈淡黄色,后期呈黄褐色,头部着生刚毛,胸部背面有细毛,黄色或灰蓝色,具肉刺1 对;幼虫体长5.2~6.5 mm,灰色或淡黄色,头部发达,褐色或灰褐色;成虫体长5.6~6.2 mm,有白色绒毛,喙、触角和足胫节为灰黑色, 前胸呈圆锥形; 鞘翅为褐灰色,有10 行纵列粗刻点,缘折和翅端部为灰黑色;腹面5 节,雌虫腹部较肥大[66-67]。

2.3.3 为害特征 虫啃食嫩叶上表皮, 导致叶片干枯、卷曲等,严重影响果树生长[64]。雌虫在产卵过程中有剪叶行为,雌成虫产卵后将叶片从基部附近剪断,带卵部分掉落地面,虫卵在土壤中越冬并化蛹[67-68]。

2.3.4 综合防治措施 ①清除树体和地面被害的叶片,结合除草和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松动土壤,破坏蛹化环境, 消灭虫卵和幼虫; ②化学防治可采用90%敌百虫原药1 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 倍液[69]、80%敌敌畏乳油1 000 倍液[70]等药剂每隔7 d 喷施1 次进行防治。

2.4 横纹尾夜蛾

2.4.1 生物学习性 横纹尾夜蛾又称钻心虫, 在枯枝或树皮缝中化蛹越冬,早春羽化,成虫在白天活动性不强,躲避在荫蔽的地方,卵期2~4 d,幼虫多在早晨和上午孵化,为害嫩梢主脉及叶柄[71]。 该虫害每年可发生多代,世代重叠,历期因季节、天气而异,春季约58 d,夏季38~43 d[72],冬季可达110 d[21],危害程度与气温和新梢情况有关, 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时危害程度较大[73]。

2.4.2 形态特征 呈扁圆形,长0.5~0.8 mm,初期呈青色,后期呈红褐色,卵壳表面具纵沟,具7~8 个环圈,卵顶呈花瓣状;蛹为黄褐色,长7~11 mm;幼虫体长12~16 mm,头部和前胸背板为黑褐色,体色会跟随龄期和抽梢期而改变;成虫体长9~10 mm,头部为棕褐色,前翅为褐色;雄蛾触角呈栉齿状,雌蛾触角呈丝状,胸腹有白色“八”字形纹,两侧有白色斑点,前翅为茶褐色,后翅为灰褐色,呈三角形,近臀角有一白色短横纹[74-75]。

2.4.3 为害特征 横纹尾夜蛾幼虫主要为害芒果嫩梢和花穗,在受害处形成蛀孔,造成叶片卷曲变形、落叶、枝梢和花穗枯萎等[76]。此外,该虫产生的分泌物易造成流胶现象,严重影响芒果树正常生长和产量[29]。横纹尾夜蛾会在老梢、叶片、枝条或花穗上产卵,其幼虫和蛹会在腐木、枯枝、树皮、虫壳和天牛粪便等处越冬及化蛹[77]。

2.4.4 综合防治措施 ①彻底清除枯腐枝干, 树干涂刷石灰水; ②在树干底部绑草诱集幼虫越冬、化蛹, 或采用绑扎塑料包木糠引诱横纹尾夜蛾在其中产卵,集中杀灭[78];③化学防治可选择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 倍液、90%敌百虫原药8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 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初发期每隔7~10 d 喷施1 次,在晴天黄昏时防治效果最佳[72,74]。

3 问题与展望

3.1 芒果病虫害防控研究存在的问题

芒果病虫害防治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芒果产业生产管理技术日渐成熟,但病虫害防治仍存在以下问题:

(1)种植管理不到位。 大部分果园管理粗放,水肥管理不科学,导致芒果树势较弱,易遭受病虫害侵袭。

(2)缺乏成熟的病虫害监测机制。 芒果病虫害监测及预警机制不成熟, 种植户不能及时预知病虫害的发生,导致病虫害大面积暴发。

(3)注重化学防治。 许多种植户在没有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下,盲目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等,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天敌数量减少,病虫害暴发。 此外,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易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降低。

(4)缺乏对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 虽然诸多学者对芒果病虫害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但大部分研究成果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很好应用在生产上。

3.2 展望

芒果病虫害是制约芒果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芒果生产种植管理过程中应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17],未来可通过以下措施防控芒果病虫害。

(1)加强芒果种植科学管理。 采取果园清理、适时翻耕除草和合理修剪等措施破坏病原菌和虫卵的寄生场所,以降低果园病菌和害虫数量。 加强果园科学施肥灌溉,合理搭配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根据芒果生长情况控制灌溉次数。 此外,还可以通过施用诱抗剂、增施有机肥来提高植株的抗性,以有效控制芒果病虫害的发生。

(2)完善芒果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 芒果病虫害的发生具有动态性和持续性, 果园管理者在把握病虫害危害特点的同时, 还需定期开展果园病虫害普查工作, 统计分析各季节存在的病虫害并形成数据统计库, 以便分析各个时期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阶段特征,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各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

(3)推行芒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理念。 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配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绿色果蔬要求[79]。

(4)加快芒果病虫害创新研究。 首先,深入开展芒果病虫害发生和流行规律研究,为制订科学防控措施和靶向性防治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其次,加快抗病虫害新品种培育及高效低毒环保化学农药的研发。

猜你喜欢
蓟马芒果幼虫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我才不要穿
小洞会“咬”人
小洞会“咬”人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飞舞吧,凤蝶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白带锯蛱蝶幼虫和蛹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苦参碱B、C防治蓟马和小绿叶蝉田间试验
云南石榴蓟马种类组成及其种群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