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富硒小辣椒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2023-09-02 14:40肖兴中卢娇娇赵玉玲马朝喜孙迷平蔡友敏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门椒小辣椒药剂

肖兴中 卢娇娇 闫 妞 赵玉玲 马朝喜 陈 坤 孙迷平 蔡友敏

(济源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 济源 459002)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88%以上为山区丘陵, 得天独厚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有利于小辣椒产业的发展,生产的辣椒干制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1],低硒或缺硒人群通过适量补硒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而且能够预防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2-3]。 小辣椒喷施硒肥不仅能显著提高果实中硒的含量及其产量,而且还可以改善营养品质, 抑制铅、 镉等重金属的吸收[4],较普通辣椒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 济源市农业科学院积极开展了小辣椒新品种引进与筛选、人工补硒、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研究工作,并在王屋、邵原和承留镇等地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作者总结了富硒小辣椒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借鉴和参考。

1 选种育苗

1.1 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好、采收期集中、干制率高、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的品种,如高椒919、526、艳图103、艳美3、金椒红艳、艳椒425 等[5]品种。

1.2 育苗

定植时间决定育苗时间。 春栽一般2 月上旬育苗, 清明后定植; 麦茬夏栽4 月上旬育苗, 50~60 d苗龄时定植。 可选用苗床或穴盘育苗, 春椒需种子150 g/亩,夏椒需种子250 g/亩。1.2.1 种子处理 生产中主要采用温汤浸种和药剂处理等方法处理种子。 ①温汤浸种: 先用清水浸泡3 h,再置于55℃的温水中浸泡20 min,期间不停搅动,降至30℃时停止搅动,再浸泡6 h,搓去黏液捞出控干准备催芽[6]。 ②药剂处理:常用2%NaOH、10%Na3PO4、1%KMnO4或1%CuSO4等 水溶 液 处理 种子。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选用相应的药剂, 如1%CuSO4处理种子预防炭疽病和细菌性斑点病、10%Na3PO4预防疫病[7]。 具体消毒步骤: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 h,再浸入药液5~30 min (不同药剂时间略有差异),冲洗后再用清水浸种4 h,搓去黏液捞出控干。

将处理好的种子用湿毛巾包好并装入塑料袋,在20~35℃下催芽, 期间每天翻动并用温水冲洗2~3 次, 也可在种子中掺入适量湿沙再进行催芽,5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1.2.2 苗床育苗 苗床选择在2 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并搭小拱棚。 苗床高10 cm,宽×长为1 m×8 m,走道0.5 m。 每平米施腐熟有机肥10 kg、复合肥0.2 kg、硼5 g、锌5 g、草木灰1 kg。 用氯氰菊酯加入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喷洒拌匀,然后用地膜覆盖床土,可杀死地下害虫,并预防立枯病、炭疽病的发生[7-8]。

播种前两天撤除薄膜。 ①撒播:播前一天浇足底水,把露白的种子均匀撒在上面(25 g/m2),然后覆一层5 mm 厚的细土,并盖薄膜增温保湿。 50%露头后撤去地膜。 2 片真叶间苗, 剔除病弱残株及过密苗;4~5 片叶时按4 cm×4 cm 分苗假植,每穴1 株。 ②摆播:又称穴播,苗床上划5 cm×5 cm 的小格,中间播1 粒种子;或将配制的营养土铺在苗床上,灌足底水,落干后划分小格播种。

1.2.3 穴盘育苗 育苗基质采用泥炭、园土、腐熟有机肥按5∶1∶1 的比例配制,并加入多菌灵、辛硫磷拌匀,以手握成团但不滴水为宜[9]。 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一周,再敞开2 d,装入清洗过的育苗盘,准备播种。 每穴播1~2 粒,用基质覆盖压实,播完喷水并覆盖塑料薄膜,出苗后及时撤除。

1.2.4 温湿度管理 春茬育苗注意保温防寒, 夏茬注意遮阳降温。 出苗前,白天气温控制在20℃以上,夜晚不低于10℃,地温不低于15℃;苗齐后,白天温度控制在15~30℃,夜晚10~15℃。苗期土壤宜干不宜湿,适时补水,严禁积水,及时放风排湿,防止徒长。定植前一周控制肥水,逐步增加通风时间进行炼苗,直至覆盖物全部揭除,达到壮苗标准。 定植前一天浇一次透水。 早春育苗要注意增加光照,防止徒长,光照不足的可以采用补光灯补光。

2 整地与定植

2.1 整地

小辣椒喜湿怕水,不宜重茬,应选择土壤肥沃、松散透气且排灌方便的地块。 冬闲或定植前深翻,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 t 或三元复合肥50 kg,并混施2 kg辛硫磷颗粒。 春栽宜采用高垄栽培, 畦宽1.1~1.2 m(畦面0.8 m)、高20 cm;或宽窄行种植,宽行0.8 m,窄行0.4 m。

2.2 定植

垄上双行,株距40 cm,每穴1 株,春茬定植后覆地膜,麦茬不覆膜。 定植后浇一次透水,水电方便的可铺滴灌带、装施肥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浇水施肥。 春茬可覆盖小拱棚,提温增湿,晴好天气及时通风,30 d 后拆除小拱棚。

3 田间管理

3.1 肥水管理

缓苗后控水停肥进行蹲苗,促进根系发育。 及时做好中耕除草工作,整个生育期中耕除草2~3 次;同时高培土,促使多发侧根,防涝保墒。

弱苗适当追施 “偏心肥”; 门椒坐果后, 追施450 kg/hm2三元复合肥; 盛果期每10 d 结合浇水追施300 g/hm2复合肥;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适量磷酸二氢钾、芸苔素、硼砂等叶面肥。 铺有滴灌带的,可选用水溶性肥料经滴灌施入。 根据土壤墒情及植株长势,小水勤浇,忌高温天中午浇水。 遇大雨及时排涝,防止积水。

3.2 修枝整形

小辣椒的侧枝是主要的结果枝。 植株现蕾后人工摘心,促发侧枝;摘除门椒以下分枝,多留门椒以上分枝;及时摘除老弱病残枝,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3 人工补硒

选择含Na2SeO3的富硒叶面肥, 分别在门椒、对椒、 第三层椒膨果期喷施4 g/hm2、7 g/hm2、10 g/hm2的Na2SeO3肥料进行补硒[10]。

3.4 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优先采用物理、生物技术防治。

3.4.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 年以上轮作;加强栽培管理,采用冬季深翻、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整枝打杈、及时清除病残体等措施,以提高其抗性。

3.4.2 生物与化学防治 (1)为害小辣椒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等[7]。 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症状为幼苗“直立”枯死,猝倒病仍为青绿色,但立枯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发病初期中午萎蔫、早晚恢复。 发现少量病株立即拔除,带出田外销毁,可用敌克松灌根或喷施百菌清、瑞毒霉锰锌、代森锰锌等预防。

病毒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出现花叶、黄化、坏死、矮化、畸形等症状。 可利用烟草花叶病毒的弱毒株系N14 和黄瓜花叶病毒卫星RNA 制剂S52 等进行生物防治[7],开花前可用病毒灵、病毒A 等喷雾预防; 发病初期可喷施硫酸锌、 克毒宝或病毒必克等,效果显著。

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及果柄,叶片发病产生中间灰白的圆形褐色病斑; 果实出现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逐渐凹陷;茎和果梗上产生不规则褐色凹陷斑。 可选用苯菌灵、代森锌、甲基硫菌灵、福美双、波尔多液、多菌灵等药剂防治。

疫病幼苗症状为茎基部形成暗绿色或黑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猝倒死亡。 成株叶片上产生中心暗褐色、边缘黄绿色的近圆形病斑。 果实多从蒂部产生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逐渐波及整个果实。 发病初期交替喷施雷多米尔-锰锌、乙磷铝、扑霉特、杀毒矾等药剂3~4 次; 畦面撒施硫酸铜粉45 kg/hm2并浇水;保护地可用百菌清烟剂或疫霉净烟剂傍晚熏棚。

(2)为害小辣椒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棉铃虫、烟青虫、马铃薯瓢虫和各类螨虫等[8]。 对棉铃虫、 烟青虫等咀嚼式口器的害虫, 可喷施苏云金芽孢杆菌、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药剂或四氯虫酰胺、 溴氰菊酯、 凯撒乳油等化学药剂防治。 对蚜虫、 蓟马、 烟粉虱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 及时使用灭蚜松、 蚜虱净、 抗蚜威等喷雾防治。 红蜘蛛等各类螨虫可用华光霉素、克螨特、扑虱灵或阿维菌素等防治[11]。还可利用黑光灯、黄板、昆虫性引诱剂诱杀等方法防治。

4 采收与仓储

辣椒是连续坐果类作物, 果色充分转红便可采摘, 门椒可适当早收。 麦茬小辣椒多在霜降前后采收,收获前可喷洒乙烯利溶液,促使辣椒转红、植株落叶,便于采收。 采摘的果实及时晒干,分捡定级,打包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避雨的地方,择时销售。需要仓储的,要提前对仓库消毒杀菌。 贮藏期间定期查看,防止霉变。

猜你喜欢
门椒小辣椒药剂
智慧农机护航小辣椒种出新花样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做好两点,辣椒结果不断茬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
小辣椒
虾子朝天小辣椒的记忆
丹江口市红干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辣椒抹芽去枝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