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农民就业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3-09-03 14:17唐懿莹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浦东岗位

■唐懿莹 沈 建 冯 斌

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制定出台了促进农民增收“五头”政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补贴政策—“村头”、务农农民直补补贴政策——“人头”、农产品营销补贴政策——“拳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流转补贴政策——“田头”、涉农经济组织吸纳浦东农村户籍人员就业补贴政策——“龙头”),农民收入呈现“两高一快”的增长态势,在全市率先实施并完成了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浦东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5142 元增长至2020年的38540 元,累计增长53.3%,年均增长8.9%,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

近年来,工资性收入是浦东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但是,就业政策边际效应逐年递减,增长乏力和后劲不足,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逐渐放缓。因此,要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充分就业作为浦东农民增收的突破口,破解制约因素,稳步提高工资性收入,仍将是浦东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工作。

一、浦东新区农民就业制约因素分析

1.劳动力结构的制约。 浦东新区共有24 个镇,其中现有7 个纯农镇,共有23 万多农村户籍人员。从劳动就业结构看:一是本区农民受地域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文化程度较低,就业素质不高,就业大多处于产业低端行业,且创业意愿不强,非农就业面临着自身就业技能和外来劳动力竞争的双重影响,工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这种状况短期内不可能显著改变。二是近年来新区政府致力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就业的各项政策,主要是集中在浦东农村户籍人员群体,托底保障作用明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对一些征地农转非、居住在农村的非农业户籍人员的专项支持政策不多。还有部分受益人群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得过且过的思想滋生,有部分农民不愿再就业。随着政策的边际效益逐渐显现,浦东农村人员就业收入明显放缓。

2.浦东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制约。 浦东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差异大,资源要素流动不畅。城市的发展集中在原浦东新区(北片),已成为上海的经济、金融中心,农业发展聚集在原南汇地区(南片)。北片产业高端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南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对农民就业影响较大,特别是一些小企业的关停潮使农民就业岗位减少,直接影响到这部分农民的就地就近就业。农民外出就业,就有可能需要跨镇跨区,交通出行不便利,时间成本高。

3.城市就业多重压力的制约。 近年来,城市吸收农民就业的大门开始变窄,新兴产业不断推陈出新,对学历和年龄要求不断提高,而农民的学历普遍较低,特别是对一些“4050”再就业人员,只能寻找一些学历要求不高的岗位。另外,每年几百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对农民就业形成较大挑战。同时,企业扩大就业和提高最低工资的惠及人群毕竟有限,无法顾及有稳定工作但收入仅仅达标的人群,工资性收入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也较小。

4.经济业态定势的制约。 浦东新区的农业生产总值在浦东新区层面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一方面浦东的改革开放,成就了浦东经济的快速发展,“金领”经济、“白领”经济特征明显。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飞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农业的培育、促进和发展,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性收入狭隘地等同于种植业、养殖业,而忽视了二、三产业在农业经营性收入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浦东的农业现代化还不够完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问题有待突破,各类农业经济主体空壳化、不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生产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偏低,综合能力不强。

二、浦东新区农民就业对策探讨

1.继续深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以政策撬动就业。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不仅使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而且也是广大农民就业的基石。新区政府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完善、强化、加大市、区各类农民就业方面政策的扶持力度,用足用好市级区级的就业困难人员补贴政策、市级区级的“双特”就业补贴政策、区涉农用工补贴政策等就业政策,不断为农民开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2.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以农业产业促进农民返农就业。 一是要大力培育各类经营主体。要做强龙头企业、做优专业合作社、做精家庭农场,以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为目标,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不断挖掘新型农业体系中的工作岗位,促进农民返农就业。二是要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业就业能级和就业机会。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一批年纪轻、学历高、懂技术,头脑灵活的青年农业人才,投身到浦东“三农”中来,为浦东农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特别是对一些“80”“90”后“农二代”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新一代浦东“三农”领军人物,切实解决浦东一线务农人员因知识技能固化而增收困难的瓶颈问题。

3.积极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和农村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民返村就业。 一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开发农村公益性服务性工作岗位、民生工程等,促进农民返村就近就业。可以通过购买公益性服务性岗位,如开发一些为老服务类、环境整治服务类、农村物业管理类、疫情防控服务类、农业资源巡查等公益性岗位,重点帮助困难家庭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二是鼓励社会各界来乡村创新创业,不断创造就业岗位。继续在市场准入、税收优惠、金融服务、项目审批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创建多种行业、多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来农村创新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盘活农村依法建造的宅基地农民房屋、村集体用房、闲置农房、闲置集体用地等,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维护好“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成果,精品打造一座城市的“后花园”,成为都市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推荐促进农民非农就业。 一是搭建就业平台,促进跨镇就业。利用每年3月全区各镇开展的“春风行动”招聘会、“就业通”平台、各级就业援助机构、劳务市场等,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平台。牢牢抓住北片有岗位、南片有劳动力、南北片优势互补的特点,全面推行南北片结对互助模式,促进农民跨镇就业。二要加大适合农民非农就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要把“靠技能增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工资收入的重点。开展与工业园区、开发区企业用工需求直接挂钩和对应的职业技能定向培训,提高农民非农就业的命中率。如结合超级工厂特斯拉,迪士尼乐园、商飞基地、盒马产业基地、临港新片区等这些大型项目,通过这些大型企业用工的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并给予其一些录用浦东农民就业的优惠政策等。三是把提高低收入农民就业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开展分层次、分对象、分阶段培训。对年轻低收入农户,给予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对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的低收入农户,给予初级技能培训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就近就地就业;对“零就业”低收入农户,给予优先技能培训,帮助实现就业。可以适当开展一些适合农村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帮扶力度。□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浦东岗位
为“浦东新区法规”开启众筹模式
三十年的浦东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浦东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浦东新区防台风避险人员转移安置的探讨
绿色技术在浦东新区世博配套道路工程建设中的运用